河北省张家口市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18)(衔接文班)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5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衔接理科)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2015年的农历年又称为羊年。
中国农历年中的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动物形象。
这一现象是A.海洋文明的产物B.农耕文明的产物C.儒家思想的反映D.商品经济的反映2.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与该谚语所反映的生产模式不相符的是A.“千耦其耘,十千维耦”B.“田夫蚕妾,牛郎织女”C.“五口之家,治田百亩”D.“日出而作,自给自足”3.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描写了唐朝“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在夜市上不可能买到的是A.莲藕B.丝巾C.青瓷碗D.玉米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5.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B.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C.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6.明洪武元年修定的《盐引条例》,规定犯私盐罪者绞,有军器者斩。
其后在《大明律·盐法)规定,凡犯私盐罪者杖100,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拒捕者斩。
这些规定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使国家实现对经济的绝对垄断B.建立起封闭的朝贡贸易体制C.首重军事管制纵容贩盐商帮兴起D.制约了民间工商业活动的开展7.19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洋纱大量进口,解决了中国乡村手工织布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促成洋纱土布的生产。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文本试卷包括卷Ⅰ和卷Ⅱ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卷Ⅰ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由此判断孟子“仁政”学说的客观基础是A、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强大B、民心向背在战国争雄中起重要作用C、生产力发展,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D、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3、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6、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这一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A、承袭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B、批判了“君为臣纲”的正统思想C、要求推翻清朝腐朽的君主专制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演化而来的。
最初顾炎武之所以把“亡国”与“亡天下”予以区分,其用意是A、反对空谈,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C、鼓励人们关心国事D、号召人民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8、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衔接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共70分)1.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D.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3.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
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4.抗战时期《军政杂志》载:“睛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文中的“此役”是指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5.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6.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文科周练(一)历史2。
2624.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
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
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武王伐纣有比较确切史实依据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非常浓厚的神权色彩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25.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26.明朝时期,在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中,商人出现频率很高.多以主角的身份出现。
且重视商业描写.商人多以拼搏形象示人。
这主要反映出A.社会商品经济的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商人阶层地位变动频繁27.“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8.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材料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29.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
”材料反映了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C.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30.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31.1906年,《赏奇画报》的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当时的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衔接班文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1.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2.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①古希腊地图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4.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对这句话的解释最为确切的是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5.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恩格斯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衔接班文科)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井田制的推行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的衰落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住《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袋”的制度是A.皇帝制 B.军功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4.“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描述的这一制度A.大大提高了宰相的权力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皇帝政事更加繁多5.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6.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7.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衔接班理科)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男尊女卑思想 B.专制王权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 D.家族宗法观念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住《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袋”的制度是A.皇帝制 B.军功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4.“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描述的这一制度A.大大提高了宰相的权力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皇帝政事更加繁多5.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7.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 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 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 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80分)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 4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以下属于前者倾向的中国历史文化现象是A. 孔子倡导“仁”“礼”B. 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C. 法家主张社会变革D. 吴道子创立“晕染法”2.经过历代学者发扬和统治者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4.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5.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 B.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C.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6.“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衔接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1.“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句话强调的是A. 爱的层次差别和内在的联系 B. 君子能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C. 君子与百姓都应有仁爱之心D. 实施仁政的前提是仁民爱物2.孟子既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以世袭贵族治理数以百万计农民的施政理念,又勾画了一个“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的最低限度的保障。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 表达了社会动荡时期对精英政治的理性需求B. 体现了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的“仁政”理念C. 孟子思想中出自于人类天性的完美政治诉求D. 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封建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 都主张“礼”、“法”并用4.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这种变化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 体现了道德休养生息政策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 使儒家独尊地位得以确立5.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18)(衔接文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周测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周测考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周测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者区域内。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2.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道家最受欢迎
3.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4.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打算将《孟子》斥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曾子等都是配享孔庙的)。
请判断,孟子的哪一言论最有可能使朱元璋“龙颜大怒”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6.“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
”这段话应出自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8.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9.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君权神授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10.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轻民贵”
C.“大一统” D.“人道有为”
1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12.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开始于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3.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4.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15.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
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礼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兼相爱、交相利
16.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17.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8.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19.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0. (2011上海卷)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事异则备变
21.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B.不以人助天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制天命而用之
2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道、儒、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儒、法、道、墨
23.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儒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4.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儒家“礼治”思想
C.墨家“兼爱”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5、从成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儒家思想影响的是A.一尘不染、若即若离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礼尚往来、杀身成仁 D.不法常可、严刑酷法
二、非选择题
26.(20分)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
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
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
材料四 2007年7月17日,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主题是“《论语》与修身”,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在当时的不同命运及其原因。
(10分)
(2)材料三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这说明了什么?(5分)(3)当今两岸四地的师生共同研修《论语》有何现实意义?(5分)
历史参考答案
1---5 ABCAB 6----10 DBDBC 11----15 DBBCB
16---20 CDDBB 21----25 BDACC
26.(20分)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为政以德)。
(2分)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
(2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结局:被汉武帝采纳(受到独尊的礼遇)(2分)原因: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分)
(2)对儒学进行批判。
说明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质疑、冲击。
(5分)
(3)意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有利于加强两
岸四地的联系,促进祖国的统一。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