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NB_T 10151-2019
- 格式:pdf
- 大小:330.54 KB
- 文档页数:11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评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紧缺问题的加剧,太阳能供热系统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对于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评估,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性能,并提出一些评估指标。
首先,我们来看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热效率。
太阳能供热系统主要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热水或者其他载体。
热效率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对太阳能集热器的转换效率、传热效率以及传热损失进行综合考虑,以评估系统的热效率。
其次,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因此在太阳辐射不稳定或者无法满足需求时,系统的供热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为了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可以考虑系统的储能能力和备用能源供应情况。
如果系统能够储存一定量的热能,并且在太阳辐射不足时能够通过备用能源进行补充,那么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得到提高。
此外,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需要评估系统的经济性,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在评估系统的经济性时,我们可以考虑系统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以及运行成本等因素。
如果系统的回收期较短,投资回报率较高,并且运行成本较低,那么系统的经济性就会更好。
另外,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环境影响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环境污染物,例如废水、废气等。
为了评估系统的环境影响,我们可以考虑系统的废水处理能力、废气排放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如果系统的废物处理能力较强,废气排放较少,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那么系统的环境影响就会得到降低。
综上所述,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评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在评估系统性能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热效率、稳定性、经济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
农村供暖测评方案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供暖问题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城市相比,农村供暖体系的建设和运作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和经济挑战。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农村供暖问题并提高供暖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测评方案。
一、测评指标为了对农村供暖体系的建设和运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 运行效率农村供暖体系的运行效率是评估系统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主要考虑与系统运行相关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比例以及设施效能等情况。
2. 维修和维护成本农村供暖体系的维修和维护成本成为体系整体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修和维护成本低是衡量系统整体运行效益的重要指标。
3. 能耗能耗是衡量农村供暖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系统的能耗量可能与要求的供暖温度差,时间周期,环境气体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4. 供暖质量供暖质量是衡量农村供暖系统效果的重要指标。
供暖质量包括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均衡分布以及热量平衡等情况。
二、测评方法对于农村供暖体系的评估可采用如下测评方法:1. 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走访、设备检测、数据收集等方式获取农村供暖系统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统计,总结出系统的运行效率、维修和维护成本、能耗和供暖质量等关键指标。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安装数据采集设备获取各项数据,借助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对供暖质量和效率、能耗、维修和维护成本等指标开展数据分析研究。
3. 模型仿真通过设备模型、供暖模型等仿真,在理论上考虑各因素对供暖体系的影响,找出关键因素,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效率和供暖质量。
4. 用户反馈通过居住在供暖区域的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及用户调查,并将用户反馈对系统改进计划作为参考,为提高供暖体系运行效率和改善供热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三、测评结果分析根据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和分析,应对农村供暖系统档案建设信息进行分析归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和相应的提升计划,以提高农村供暖体系的运行效率、维修和维护成本、能耗和供暖质量等关键指标,为农村供暖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支撑。
北方村镇电能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经济技术分析郭燕容;张利华;朱科【摘要】结合北方地区"煤改电"清洁供暖改造,提出了电直接利用,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等3种复合太阳能"煤改电"供热方式.计算了不同复合供热方案的设备造价,运行费用和费用年值.给出了优化供热方案的太阳能集热面积比.结果表明,计算条件下空气源热泵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方案经济性较好.预期使用年限小于7年时,热风型空气源热泵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单位供暖面积费用年值为20.5元/m2,推荐集热面积比为7%.预期使用年限在15年内时,热水型空气源热泵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供暖面积费用年值为14.4元/m2,推荐集热面积比为10%.【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电能供暖方式;清洁供暖;费用年值;村镇供热【作者】郭燕容;张利华;朱科【作者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北方村镇地区供暖方式主要以燃煤炉、土暖气等为主,大量散煤的燃烧使室内外空气质量恶化[1-2],越来越多的燃气供暖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随着环境压力的突出和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北方各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农村供暖政策[3-5]。
北方农村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生物质能和电能次之[6]。
生物质能来源范围广、价格低廉,燃烧时产生污染气体、热值小,不宜直接作为供热的能源。
电能覆盖广、夜间低谷时电价便宜,适合作为农村供热的能源。
由于对生活热水的需求,太阳能热利用在山东村镇十分普遍,太阳能集热器的普及率已达85%[7]。
因此,电能复合太阳能系统用于北方农村供热,因地制宜,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资源。
分析计算电能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具有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1 供热系统热负荷分析图1 电能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图电能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
西北农村单体住宅太阳能主动采暖效果试验李金平;司泽田;孔莹;王磊;甄箫斐【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16(32)21【摘要】西北农村以煤炭为主的传统采暖方式能源利用率低、室内热舒适度差。
为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满足西北农村单体建筑的热舒适度,以西北农村2座117m2的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将一座单体建筑进行保温改造后,将其采暖方式先后改造成了太阳能驱动的强制循环散热器采暖和太阳能驱动的强制循环低温地板采暖,并在2个采暖季与传统煤炭燃烧驱动的自然循环散热器采暖相比较,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采暖方式的供能稳定性、室内舒适度和热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效果最好,在环境最低气温-10℃时,室内平均温度能达到14℃,太阳能保证率为60.3%,二氧化碳减排量为6.22 t,静态投资回收期3.34 a,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
%In the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the coal is the main fuel for heating, and the way for heating in rural area is traditional and backward, which has low energy efficiency and poor indoor thermal comfort. To make a good use of abundant solar energ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of monomer building in the rural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2 monomer buildings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hich are located at Zhangma Village,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nd the area of each building is 117 m2. One of them is regarded as the experimental building with the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other is regarded as the reference building. Theexperimental building uses solar powered radiator heating system and solar powered low temperature floor heating system in 2 heat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and both of the 2 systems are driven by a forced circulation. The solar collecting system consists of 6 evacuated tubular solar collectors; the collectors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and each one is made up of 40 vaccum tubes. The reference building uses coal-fired boiler powered radiator heating system which is driven by a natural circulation. The stability of energy supply,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the thermal economic performance are studied by testing for 3 kinds of heating methods. The test has been done from December 1, 2014 to March 31, 2015, and from December 1, 2015 to March 31, 2016.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are measured: solar radiation on the collection face of solar collectors, hot water temperature in solar collector, indoo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 of heat pip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of circulating water, which are recorded by the computer automaticall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temperature solar floor heating is the best. Firstly, after the floor heating system takes place of the radiator heating, the number of the days with using the solar heating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he days with using the coal-fired boiler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 shows that the system has a good ability for resisting disturbance from its surroundings, and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tability of energy supply has been improved. Secondly, when the minimum ambient temperature is-10℃, th e indoor average temperature of experimental building can achieve 14℃, the indoorrelative humidity of floor heating is maintained at 51%-60%, while the indoor relative humidity of radiator heating is maintained at 47%-65%. Compared with the radiator heating, the indoo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floor heating are more stable and have smaller fluctuations, so it has better thermal comfort. Finally, the daily average heat-collecting efficiency of solar collector is related to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hot water and ambient air. After taking place of the radiator,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hot water and ambient air is reduced, so the daily average heat-collect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In the second heating season, the solar fraction increases from 30.8% to 60.3%, the quality of the saved coal is 2372.4 kg, and the reduction of CO2 emissions is 6.22 t, which show that the solar floor heating has a better energy-saving property; it is also an environment-friendly heating method, and the payback period is about 3.34 years. So this system can basically satisfy the continuous and stable heating demand in winter for the monomer building, which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will be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northwest regions.【总页数】6页(P217-222)【作者】李金平;司泽田;孔莹;王磊;甄箫斐【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兰州 730050;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兰州 730050; 甘肃省生物质能与太阳能互补供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兰州 730050;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兰州 730050; 甘肃省生物质能与太阳能互补供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兰州 730050;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兰州 730050; 甘肃省生物质能与太阳能互补供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兰州 730050;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兰州 730050; 甘肃省生物质能与太阳能互补供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兰州 730050;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兰州 730050; 甘肃省生物质能与太阳能互补供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11.2【相关文献】1.浅谈太阳能住宅中的主动式太阳能技术 [J], 潘冬辉;鞠振河2.西北农村住宅南墙太阳能采暖的可行性分析 [J], 喜文华;贾玲萍;张兰英3.多层住宅户用太阳能热水模拟分析试验报告 [J], 郑崇斌4.西北农村单体建筑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实验研究 [J], 李金平;孔莹;司泽田5.新农村住宅建筑太阳能主动采暖室内热环境试验 [J], 李金平;甄箫斐;李修真;崔维栋;董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能源局公告2019年第4号国家能源局批准《光伏发电工程电气设计规范》等297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105项、电力标准(DL)168项、石化标准(NB/SH)24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国家能源局2019年6月4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NB/T10128-2019光伏发电工程电气设计规范2019-06-042019-10-012NB/T10129-2019水电工程水库影响区地质专题报告编制规程2019-06-042019-10-013NB/T10130-2019水电工程蓄水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程2019-06-042019-10-014NB/T10131-2019水电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DL/T5336-20062019-06-042019-10-015NB/T10132-2019水电工程通信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DL/T5184-20042019-06-042019-10-016NB/T10133-2019水电工程探地雷达探测技术规程2019-06-042019-10-017NB/T10134-2019水电工程岩芯收集与归档规范2019-06-042019-10-018NB/T10135-2019大中型水轮机基本技术规范DL/T445-20022019-06-042019-10-019NB/T10136-2019生物天然气产品质量标准2019-06-042019-10-0110NB/T10137-2019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规程2019-06-042019-10-0111NB/T10138-2019水电工程库岸防护工程勘察规程2019-06-042019-10-0112NB/T10139-2019水电工程泥石流勘察与防治设计规程2019-06-042019-10-0113NB/T10140-2019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14NB/T10141-2019水电工程水库专项工程勘察规程2019-06-042019-10-0115NB/T10142-2019水电工程水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16NB/T10143-2019水电工程岩爆风险评估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17NB/T10144-2019水力发电厂水力机械辅助系统流量监视测量技术规程2019-06-042019-10-0118NB/T10145-2019水电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定2019-06-042019-10-0119NB/T10146-2019水电工程竣工决算专项验收规程2019-06-042019-10-0120NB/T10147-2019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19-06-042019-10-0121NB/T10148-2019微电网第1部分:微电网规划设计导则2019-06-042019-10-0122NB/T10149-2019微电网第2部分:微电网运行导则2019-06-042019-10-0123NB/T10150-2019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24NB/T10151-2019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2019-06-042019-10-0125NB/T10152-2019太阳能供热系统节能量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2019-06-042019-10-0126NB/T10153-2019太阳能供热系统实时监测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27NB/T10154-2019家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28NB/T10155-2019家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试验方法2019-06-042019-10-0129NB/T10156-2019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通用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30NB/T10157-2019热泵干燥用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2019-06-042019-10-0131NB/T10158-2019空气源热泵果蔬烘干机2019-06-042019-10-0132NB/T10159-2019工业型煤耐磨强度测定方法2019-06-042019-10-0133NB/T10160-2019炭化型煤2019-06-042019-10-0134NB/T10161-2019煤矿井下隔爆电动风扇2019-06-042019-10-0135NB/T10162-2019煤矿用红外气体分析仪通用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36NB/T10163-2019矿用往复式柱塞泵2019-06-042019-10-0137NB/T10164-2019矿用称重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38NB/T10165-2019矿用本质安全型电动球阀2019-06-042019-10-0139NB/T10166-2019煤矿用气动隔膜泵2019-06-042019-10-0140NB/T10167-2019煤矿地面用防爆离心通风机2019-06-042019-10-0141NB/T10168-2019矿用主通风机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42NB/T10169-2019矿用提升机运行参数测试仪2019-06-042019-10-0143NB/T10170-2019矿用主通风机运行参数测试仪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44NB/T10171-2019矿用水泵运行参数测试仪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45NB/T10172-2019矿用空气压缩机运行参数测试仪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46NB/T10173-2019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规程2019-06-042019-10-0147NB/T10174-2019矿用定向钻进随钻测量装置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48NB/T10175-2019煤矿井下有线随钻测量钻杆2019-06-042019-10-0149NB/T10176-2019煤矿在用单轨吊车安全性能检测检验规范2019-06-042019-10-0150NB/T10177-2019煤矿在用电力变压器电气安全检测检验规范2019-06-042019-10-0151NB/T10178-2019煤矿在用继电保护装置电气试验规范2019-06-042019-10-0152NB/T10179-2019煤矿在用高压开关设备电气试验规范2019-06-042019-10-0153NB/T10180-2019矿井高压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检验规范2019-06-042019-10-0154NB/T10181-2019煤矿在用电力电缆安全检测检验规范2019-06-042019-10-0155NB/T10182-2019煤矿用激光甲烷探测仪2019-06-042019-10-0156NB/T10183-2019矿用分布式光纤测温装置2019-06-042019-10-0157NB/T10184-2019瓷绝缘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9-06-042019-10-0158NB/T10185-2019并网光伏电站用关键设备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59NB/T10186-2019光储系统用功率转换设备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60NB/T10187-2019水上光伏系统用浮体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2019-06-042019-10-0161NB/T10188-2019交流并网侧用低压断路器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62NB/T10189-2019输变电设备大气环境条件监测方法2019-06-042019-10-0163NB/T10190-2019弧光保护测试设备技术要求2019-06-042019-10-0164NB/T10191-2019继电保护光纤回路标识编制方法2019-06-042019-10-0165NB/T10192-2019电流闭锁式母线保护技术导则2019-06-042019-10-0166NB/T10193-2019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术语2019-06-042019-10-0167NB/T10194-2019电工用火法精炼高导电铜杆2019-06-042019-10-0168NB/T10195-2019架空导线生产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2019-06-042019-10-0169NB/T10196-2019架空导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9-06-042019-10-0170NB/T10197-2019高海拔现场移动冲击电压发生器通用技术条件2019-06-042019-10-0171NB/T10198-2019高原光伏水泵提水系统2019-06-042019-10-0172NB/T10199-2019电工流体变压器及类似电气设备用未使用过的天然酯2019-06-042019-10-0173NB/T10200-2019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用聚烯烃弹性体(POE)封装绝缘胶膜2019-06-042019-10-0174NB/T10201-2019矿物绝缘油中纸热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2-糠醛的解释导则2019-06-042019-10-0175NB/T10202-2019用于电动汽车模式2充电的具有温度保护的插头2019-06-042019-10-0176NB/T10203-2019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自动复位机构的按钮开关2019-06-042019-10-0177NB/T10204-2019分布式光伏发电低压并网接口装置技术要求2019-06-042019-10-0178NB/T10205-2019风电功率预测技术规定2019-06-042019-10-0179NB/T10206-2019风电机组招标文件编制导则2019-06-042019-10-0180NB/T10207-2019风电场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程2019-06-042019-10-0181NB/T10208-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82NB/T10209-2019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2019-06-042019-10-0183NB/T10210-2019风力发电机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84NB/T10211-2019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电加热防/除冰控制系统技术规范2019-06-042019-10-0185NB/T10212-2019风力发电机用烧结钕铁硼磁体风力发电机用烧结钕铁硼磁体2019-06-042019-10-0186NB/T10213-2019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滑环2019-06-042019-10-0187NB/T10214-2019风力发电机组用锚杆组件2019-06-042019-10-0188NB/T10215-2019风力发电机组测风传感器2019-06-042019-10-0189NB/T10216-2019风电机组钢塔筒设计制造安装规范2019-06-042019-10-0190NB/T10217-2019风力发电场生产准备导则2019-06-042019-10-0191NB/T10218-2019海上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维护技术规程2019-06-042019-10-0192NB/T10219-2019风电场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设计规范2019-06-042019-10-0193NB/T10220-2019高原用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设备结构件设计规范2019-06-042019-10-0194NB/T10221-2019盾构始发与接收冻结法施工及验收规范2019-06-042019-10-0195NB/T10222-2019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及验收规范2019-06-042019-10-0196NB/T10223-2019煤炭建设工程资料归档及档案管理规范2019-06-042019-10-0197NB/T31008-2019海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31008-20112019-06-042019-10-0198NB/T31009-2019海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31009-20112019-06-042019-10-0199NB/T31010-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31010-20112019-06-042019-10-01100NB/T31011-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31011-20112019-06-042019-10-01101NB/T31016-2019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变流器技术规范NB/T31016-20112019-06-042019-10-01102NB/T31041-2019海上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技术规范NB/T31041-20122019-06-042019-10-01103NB/T31042-2019海上永磁风力发电机变流器技术规范NB/T31042-20122019-06-042019-10-01104NB/T31043-2019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技术规范NB/T31043-20122019-06-042019-10-01105NB/T47006-2019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NB/T47006-20092019-06-042019-10-01106DL/T294.3-2019发电机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技术条件第3部分:转子过电压保护2019-06-042019-10-01107DL/T294.4-2019发电机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技术条件第4部分:灭磁容量计算2019-06-042019-10-01108DL/T320-2019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要求DL/T320-20192019-06-042019-10-01109DL/T348-2019换流站设备巡检导则DL/T348-20102019-06-042019-10-01110DL/T357-2019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技术条件DL/T357-20102019-06-042019-10-01111DL/T364-2019光纤通道传输保护信息通用技术条件DL/T364-20102019-06-042019-10-01112DL/T387-2019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DL/T387-20102019-06-042019-10-01113DL/T400-20195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DL/T400-20102019-06-042019-10-01114DL/T461-2019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DL/T461-20042019-06-042019-10-01115DL/T467-2019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DL/T467-20042019-06-042019-10-01116DL/T468-2019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DL/T468-20042019-06-042019-10-01117DL/T608-2019300MW~6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DL/T608-1996DL/T609-19962019-06-042019-10-01118DL/T637-2019电力用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DL/T637-19972019-06-042019-10-01119DL/T640-2019高压交流跌落式熔断器DL/T640-19972019-06-042019-10-01120DL/T681.1-2019燃煤电厂磨煤机耐磨件技术条件第1部分:球磨机磨球和衬板DL/T681-20122019-06-042019-10-01121DL/T691-2019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2019-06-042019-10-01122DL/T711-2019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试验导则DL/T711-19992019-06-042019-10-01123DL/T741-2019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20102019-06-042019-10-01124DL/T742-2019湿式冷却塔塔芯塑料部件质量标准DL/T742-20012019-06-042019-10-01125DL/T793.3-2019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第3部分:水电机组2019-06-042019-10-01126DL/T793.4-2019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第4部分:抽水蓄能机组2019-06-042019-10-01127DL/T807-2019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报废技术导则DL/T807-20022019-06-042019-10-01128DL/T819-2019。
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测试与效果评估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热水供应。
然而,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和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测试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测试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制热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热效率测试、热水供应能力测试和耐寒性测试等。
热效率测试是评估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的指标,一般通过测量太阳能热水器在一定条件下的热水产量和太阳能辐射量来计算。
热水供应能力测试则是评估太阳能热水器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供热能力,包括供热水的温度、流量和稳定性等。
耐寒性测试则是评估太阳能热水器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主要考察其在寒冷季节是否能正常供热。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全面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为进一步评估其效果提供依据。
其次,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评估是判断其实际使用效果的关键。
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热水供应能力、使用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热水供应能力是评估太阳能热水器供热能力的指标,主要考察其在日常使用中是否能满足人们的热水需求。
使用便捷性则是评估太阳能热水器的操作和维护是否简单方便,以及是否能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经济性则是评估太阳能热水器在长期使用中是否具有节能和降低能源消耗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客观地判断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为用户选择合适的太阳能热水器提供参考。
然而,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和效果评估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受到太阳辐射量、环境温度和使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测试和评估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评估需要长期观察和数据收集,以获得更加可靠的评估结果。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性能和效果评估还需要与其他能源供热方式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评估其优劣势和适用性。
太阳能+Solar energy +摘要:为了研究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在北方农村地区的运行特点,文章以石家庄某农户所用的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为对象,对该系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运行效果进行实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白天,不同天气条件下房间温度可以保持在18~22℃;夜间,房间温度可以保持在15~18℃。
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在北方农村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0 前言目前,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冬季主要燃用煤、木材、秸秆等进行取暖,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因此,迫切需要在北方农村地区推广清洁取暖技术。
太阳能采暖系统将收集到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并用于取暖,是一种清洁能源取暖方式。
目前,常用的太阳能采暖系统为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系统的循环工质为水[2]-[4]。
这使得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抗冻性能较差,并存在管路结垢、锈蚀,以及真空管破损后导致水资源损失等问题。
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对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进行研究,提高了该系统中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换热性能[5]~[8]。
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的循环工质为空气,该系统具有不防冻、无结垢、不腐蚀,以及当少量工质泄漏时不影响自身的运行性能等优点[9]-[10]。
本文以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数据对该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实验设计1.1 实验条件石家庄市处于北纬38°43′,东经114°55′,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4.9℃,平均风速为1.4m/s,平均日辐照量为4900MJ/㎡,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h,属于太阳能资源二类区域。
石家庄市冬季采暖期为120天(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
本文的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某农村建筑上,该建筑取暖面积为100㎡,采用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和电加热辅助采暖系统进行供暖。
室内采暖设计温度范围为18~22℃。
1.2 实验系统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研究与评估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和对节能减排的追求,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供热领域,特别是太阳能供暖系统。
本文将分析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并进行评估。
二、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太阳能供暖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热储罐、泵、管路和传感器等组成。
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热能经过热储罐存储并加以利用。
热水通过循环泵送进入暖气系统中,供暖系统将水加热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到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的供暖需求。
三、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研究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的集热效率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其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集热效率与太阳能辐射、集热器材料、集热器工作温度等有关。
2. 系统的热储罐容量热储罐作为储存太阳能热能的场所,其容量大小与系统的使用效果直接相关。
热储罐的容量大小应根据实际供暖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3.系统的供暖效果太阳能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供暖效果主要与室内温度控制、暖气片布局等有关。
4.系统的经济性评估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评估主要包括投资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等。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性,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益是太阳能供暖系统面临的挑战。
四、评估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太阳能供暖系统性能评估的几个方面已经讨论过,具体评估步骤如下:1.系统集热效率的评估通过实验测试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测试数据可以反映出集热器的效率,并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的集热器效率高低。
2.热储罐容量的评估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热储罐容量,将热储罐的容量大小与供暖需求相匹配,以保证供暖效果。
3.系统供暖效果的评估室内环境温度是系统供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测温仪获取数据,比较实际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是否一致来评估系统的供暖效果。
ICS27.160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10151—2019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household solar space heatingsystem in northern rural areas(发布稿)2019- 06 - 04发布2019- 10 - 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目次前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符号与单位 (1)5 测试方法 (2)6 评价方法 (4)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程测试方法 (6)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和评价报告 (7)参考文献 (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桑达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装希奥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龙光天旭太阳能有限公司、河北维克莱恩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光普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沃德沃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格莱智控电子有限公司、德州金亨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律翠萍、邓晓东、张同伟、邢作新、薛会文、闵庆喜、杨宾、黄逊青、唐文学、王强、种衍启、沈进、韩荣涛、贾铁鹰、王博渊、刘海波。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以下简称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农村地区独立供暖的户用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65 总辐射表GB/T 29724-2013太阳能热水系统能量监测GB/T 32224-2015 热量表GB 50495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NB/T 10150-2019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NB/T 10153-2019 太阳能供热系统实时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 50495和NB/T 10150-20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符号与单位下列符号与单位适用于本文件。
C j系统采暖期节约费用,单位为元(¥);C z系统的增量成本,单位为元(¥);c p换热工质比热容,单位为千焦耳每千克摄氏度(kJ/(kg·℃));CBR 费效比,单位为元每千瓦时(¥/kWh);COP s太阳能采暖性能系数;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每千克标准煤(kg/kgce),取2.6 kg/kgce;氮氧化物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每吨标准煤(kg/tce),取1.6 kg/tce;颗粒物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每吨标准煤(kg/tce),取13.5 kg/tce;二氧化硫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每吨标准煤(kg/tce),取7.4 kg/tce;f 太阳能采暖保证率,单位为百分比(%);M 系统每年运行维护增加的费用,单位为元(¥);二氧化碳减排量,单位为千克(kg);氮氧化物减排量,单位为千克(kg);颗粒物减排量,单位为千克(kg);二氧化硫减排量,单位为千克(kg);N h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年限,单位为年(a);N s系统寿命期,单位为年(a);n 总记录数;P常规能源的价格,单位为元每千瓦时(¥/kWh);Q c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Q d 测试期间直接供暖的电加热设备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Q f测试期间系统辅助热源供热量,单位为兆焦(MJ);Q p测试期间系统设备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Q t测试期间太阳能供热量, 单位为兆焦(MJ);Q w工程测试方法中无太阳能供热的辅助热源平均有效得热,单位为兆焦(MJ);Q y工程测试方法中有太阳能供热的辅助热源平均有效得热,单位为兆焦(MJ);Q z测试期间系统总供热量,单位为兆焦(MJ);q 常规能源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标准煤(MJ/kgce);t ci第i次记录的出水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t hi第i次记录的采暖循环回水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τ第i次记录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η以常规能源为热源时的运行效率,%;ρ换热工质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5 测试方法5.1 短期测试5.1.1 测试条件5.1.1.1 测试期间被测试系统应正常使用,运行工况应尽量接近系统的设计工况,且应在连续运行的状态下完成测试。
5.1.1.2 被测试系统应至少连续运行10d,室内温度稳定在16℃±2℃时开始测试。
测试时间不应少于3d。
5.1.1.3 测试期间室外环境的平均温度与采暖期室外设计计算温度的偏差应不大于3℃。
采暖期室外设计计算温度参见GB 50736。
5.1.1.4 测试期间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上接收的日累积太阳辐照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室外平均风速不大于4m/s。
表1 测试期间日累积太阳辐照量5.1.2 仪器设备5.1.2.1 所用仪器设备在测量范围内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仪器设备性能参数5.1.2.2 环境温度传感器应放置在距离集热器大于1.5m、小于10m且高于地面1m处遮阳通风的环境中,其附近不应有烟囱、冷却塔或热气排风扇等热源。
5.1.2.3 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NB/T 10153-2019中6.2.5的规定,热量表的安装应符合GB/T 29724-2013中6.6的规定。
5.1.2.4 室内温度测点距地面1m~1.2m,避开光线直射和湿度大的地方,距墙壁、室内热源和空气对流处不应小于0.5 m,且不影响人员活动。
5.1.2.5 室内温度测点数量应按采暖房间面积和采暖系统形式确定。
当采暖系统为地板辐射时,室内温度测点可布置1个。
当采暖系统为散热器时,采暖面积小于等于20 m2的房间,室内温度测点数量不宜少于2个;采暖面积大于20 m2的房间,室内温度测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
5.1.2.6 采暖循环供、回水的温度和流量测点,应位于相对应的管路上,温度测点与储水箱或辅助热源间沿管路距离应在2.5 m以内,宜靠近储水箱或辅助热源。
5.1.3 测试步骤及测试数据处理5.1.3.1 测试期间测试并记录室内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太阳辐照度和风速等参数,数据采集间隔不应大于300s。
5.1.3.2 室内温度为测试期间室内温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5.1.3.3 辅助热源和太阳能系统组合供热时,采暖系统总供热量Q z可用热量表直接测量,也可通过测量采暖循环供、回水温度和流量并按公式(1)计算获得;当辅助热源为直接供暖的电加热设备时,可测量其耗电量Q d。
n-3z c 1()10 3.6ipi hi i di Q m ct t Q ρτ==×××−×∆×+×∑ (1)5.1.3.4 当辅助热源和太阳能系统组合供热时,辅助热源供热量Q f 可参照5.1.3.3进行测量,或根据辅助热源设备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5.1.3.5 太阳能供热量Q t 按公式(2)计算:t 3.6 3.6z f d p Q Q Q Q Q =−−×−× (2)5.1.3.6 太阳能采暖保证率f 按公式(3)计算。
100%tzQ fQ =×……………………………………….……………(3) 5.1.3.7 太阳能采暖性能系数COP s 按公式(4)计算。
11s COP f=−……………………………………….……………(4) 5.1.4 工程测试方法工程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 。
5.2 长期测试5.2.1 长期测试应与采暖期同步,并在系统正常运行和有人居住的条件下连续进行。
5.2.2 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安装应符合5.1.2的规定,并可按照NB/T 10153-2019的规定对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实时测试数据进行采集和网络传输。
5.2.3 按5.1.3的规定进行测量,并计算采暖期的系统总供热量Q z 和采暖期的太阳能供热量Q t ,按公式(3)计算测试期间的太阳能采暖保证率。
6 评价方法6.1 节能效益评价常规能源替代量Q c 按公式(5)计算,η按表3选取:tc Q Q q η=×…………………………………………………(5) 表3 以常规能源为热源时的运行效率6.2 经济效益评价6.2.1 费效比费效比CBR 按公式(6)计算,系统的增量成本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决算书进行核算,项目决算书中应对系统的增量成本有明确的计算和说明。
zs3.6c C CBR Q q N ×=×× (6)6.2.2 静态投资回收年限系统采暖期节约费用C j 按公式(7)计算:3.6c j Q qC P M ×=×− (7)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年限N h 按公式(8)计算:jzh C C N =…………………………………………………(8) 注:经济效益评价基于太阳能采暖系统长期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
6.3 环保效益评价 6.3.1 二氧化碳减排量二氧化碳减排量按公式(9)计算:2CO c CO EF Q M 2×= (9)6.3.2 二氧化硫减排量二氧化硫减排量按公式(10)计算:1000EF Q M 22SO c SO ×= (10)6.3.3 颗粒物减排量颗粒物减排量按公式(11)计算:EF Q M PM c PM ×= (11)6.3.4 氮氧化物减排量氮氧化物减排量按公式(12)计算:1000EF Q M X X NO c NO ×= (12)6.4 测试和评价报告测试和评价报告内容见附录B ,判定和分级应符合NB/T 10150-2019中第9章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