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推理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3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有趣实用的活动课,还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
例1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得出结论,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等游戏,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做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的手心有一枚1元的硬币,你们猜猜在哪只手心?学生猜测。
教师提示:不在左手。
学生再猜。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的?师: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猜。
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2、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二、探索新知1、数学乐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吧。
咦,打开数学乐园的大门需要密码,小朋友们快来猜一猜吧,你猜对了吗?哇,打开了,小朋友们,你真棒!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题目,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猜的最快吧!(课件出示)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一种情况不是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板块一三个事物的简单推理【例题1】二(3)班举办朗读比赛,小丽、小梅、小雪她们三个人获得了前三名。
小丽说:“我是第三名。
”小梅说:“我不是第一名。
”第一名是(),第二名是()。
【练习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例题2】丽丽、刚刚和娟娟三个人去摘桃子,三人摘得桃子个数分别是32个、31个、30个。
丽丽摘的不是最多的,娟娟比摘得最多的少摘了2个。
丽丽摘了()个桃,刚刚摘了()个桃,娟娟摘了()个桃。
【练习2】小文、丁丁、小红三个人参加口算比赛,他们做对的题数和名次如下表。
小文比第1名少做对2道题,小红不是第1名。
小文是第()名,丁丁是第()名,小红是第()名。
【例题3】小丽、小华、小咪三人进行写字比赛。
小丽说:“我写的字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最少的。
”小华说:“小丽写的字比我写的字多。
”请按她们写字的多少排出名次。
【练习3】小飞、小华、小敏三人比体重。
小飞说;“我不是最重的,也不是最轻的。
”小华说:“小飞比我重。
”请按她们的体重排出名次。
【例题4】文文、淘淘、丽丽三个小朋友是同一年出生的,他们分别出生在北京、吉林和沈阳。
淘淘不出生在北京,从未去过沈阳。
文文从未去过北京。
淘淘出在(),文文出生在(),丽丽出生在()。
【练习4】小兰、小刚和小明三个人,一个是北京人,一个是天津人,一个是河面人。
小兰不是河南人,在天津旅游。
小刚在北京旅游。
小明不是河南人。
他们分别是哪里人?板块二排除法解决稍复杂的推理【例题5】红红、丽丽和莹莹都要戴着帽子去参加野炊活动,她们要戴的帽子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
红红不戴黄色的帽子,丽丽戴的既不是黄色的帽子,也不是蓝色的帽子。
请你判断红红、丽丽和莹莹要戴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帽子?【练习5】小兰、小丽、小娜都要穿新衣服去上学,衣服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粉色和蓝色。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一、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做老师的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谁愿意来?(指名上来)左边这位我们叫她A同学,右边这位我们叫他B同学。
师:(出示两张卡片)另外,这个游戏还有两位卡通人物和我们一起参加,现在老师就将这两个卡通人物交给这两位小助手,你们拿到卡片后把卡片放在背后,不要让其他同学看见。
(发卡片)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卡片?(生猜)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到底是什么呢?请看提示一,他们手里拿的分别是大白和功夫熊猫,请你们猜猜谁拿的是大白,谁拿的是功夫熊猫?(生猜)有不同想法吗?(生答)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们能确定吗?(不能)师:请看第二个提示,A同学拿的不是大白,根据提示二,你能猜出什么?(A同学拿的是功夫熊猫。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答)[你很会思考。
]师:根据提示二,你还能猜出什么?(B同学拿的是大熊猫。
)你是怎么想的?(生答)[你说的真完整。
]师:现在请两位小助手亮出图片,揭晓答案。
我们来看,A同学拿的是功夫熊猫,B同学拿的是大白。
你们猜的很准确,掌声送给自己。
两位小助手请回,谢谢你们。
(二)引出课题师:对于刚才的游戏,你想说什么?(生答。
)师:是啊,在猜测的时候,不能随便乱猜,而是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
二年级数学广角推理一、推理的基础概念。
1. 什么是推理。
- 在数学中,推理就是根据已知的条件,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例如,我们知道小明比小红高,小红比小刚高,那么我们就可以推理出小明比小刚高。
2. 推理的重要性。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推理。
比如在猜谜语的时候,我们根据谜面给出的线索来猜出谜底,这就是一种推理。
在数学学习中,推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像数学广角中的一些逻辑问题,通过推理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推理的方法。
1. 连线法。
- 例: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请用连线法推理出小刚和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 我们列出已知条件:- 书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 人有小红、小丽、小刚。
- 小红拿语文书。
- 小丽不拿数学书。
- 然后我们进行连线:- 因为小红拿语文书,所以先把小红和语文书连起来。
- 又因为小丽不拿数学书,那小丽只能拿品德与生活书,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起来。
- 小刚就只能拿数学书,把小刚和数学书连起来。
2. 表格法。
-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
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姓名语文书数学书品德与生活书。
小红√××。
小丽××√。
小刚×√×。
- 首先在小红对应的语文书那里打“√”,因为小红拿语文书,那么在小红对应的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那里就打“×”。
- 由于小丽不拿数学书,且小红已经拿了语文书,所以小丽只能拿品德与生活书,就在小丽对应的品德与生活书那里打“√”,在小丽对应的数学书那里打“×”。
- 小刚对应的数学书就打“√”,品德与生活书打“×”。
3. 直接推理法。
- 根据已知条件直接进行判断。
- 例如:有A、B、C三人,A说:“我不是最高的。
”C说:“我是最矮的。
”那么我们可以直接推理出B是最高的,A是中间的。
因为C是最矮的,A又不是最高的,所以最高的只能是B。
【精选】⼈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推理》优秀教案【精选】⼈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推理》优秀教案第1课时数学⼴⾓(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在第九单元“数学⼴⾓”中,安排了逻辑推理⽅法。
逻辑推理是进⼀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逻辑推理能⼒的良好素材。
【学情分析】⼀年级已经渗透了找规律、排列组合,本册渗透推理的数学思想⽅法,以后还要进⼀步学习复杂⼀点的排列组合、可能性(也就是概率)、运筹、等量代换等⾼等数学思想⽅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可以让学⽣掌握⼀些简单的推理经验,能根据多个条件推导出结论。
【教学⽬标】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
2.进⾏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的观点。
3.培养学⽣⼤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法在⽣活中的⽤途,激发学⽣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重难点】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情境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
↓↓巩固应⽤―→运⽤推理解决问题。
↓↓课堂⼩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法。
教学设计【情境导⼊】1.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
(1)请两名学⽣上台,⼀名学⽣拿语⽂书,⼀名学⽣拿数学书,藏在背后。
教师说明:他们两⼈分别拿着语⽂书和数学书。
(2)让学⽣猜⼀猜各⾃拿的是什么书,指名说⼀说,产⽣予盾,从⽽使学⽣发现猜不准,缺少⼀个条件。
(3)给出⼀个条件,让其中⼀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再让学⽣猜⼀猜各⾃拿的是什么书,分组讨论。
(4)⼩组交流,猜出结论,让学⽣说说是怎么猜的。
(5)引导学⽣从两⽅⾯去推理:①“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中可推出此⼈拿的是语⽂书,那么另⼀⼈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②从“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名话中可推出另⼀⼈拿的是数学书,那么“我”拿的就是语⽂书了。
数学广角——集合
六街小学 虎鸿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适时引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猜一个脑筋急转弯题:
看电影: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
【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1表格图。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1)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2) 参加这两个项目比赛的是17人吗?
(发现有14人,因为杨明、李芳、刘红三名同学同时参加了两项比赛)
2、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绘图。
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要求:四人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图呈现名单让大家清楚的看出
(1)哪些同学参加跳绳比赛。
(2)哪些同学参加踢毽比赛。
3、学生汇报交流,逐步整理出简洁明了的直观图(韦恩图,也称集合图)
4、读图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图中的各种信息。
5、观察图标,算法探究。
提问:你们能很快地算出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吗?怎样列式?
5人 3人 6人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于丽 周晓 朱小东 陶伟 卢强 朱晓东 杨明 刘红
李芳
方法一:5+3+6=14(人) 方法二:8+9-3=14(人)
6、比较图与表格,突出集合图的优点。
三、联系巩固,内化新知。
练习1:统计人数
(1)把相应的人数填在圈里。
喜欢篮球
(2)一共调查( )人。
(3)只喜欢篮球的有( )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练习2:课本做一做第1题。
练习3:三年级(1)班的部分同学参加“民族运动会”,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2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做课本第106—107页的练习二十三的习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只参加
既……….又…….
5+3+6=14(人) 方法二:8+9-3=14(人)
喜欢足球
两种球都喜欢 5人 5人 4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运用了学生熟悉的跳绳、踢毽比赛小组的信息引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虽然学生会用表格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本课之前,却很难想到用两个抽象集合图来表示两组数据的关系。
当“重叠问题”需要用加减法来解决两个量中出现包含的关系时,多数学生存在困难,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和训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