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5春学期《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更新)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0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学分互认)》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A. 教师的主导作用B. 学生的作用C. 学生的创造性D. 书本的作用正确答案:A2. 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 尊重学习者的个性B. 了解学生现状C. 了解社会生活的需求D. 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需要正确答案:A3. 造成20世纪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是()。
A. 一元论B. 二元论C. 多元论D. 经验论正确答案:B4. 下列不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的是()。
A. 科目本位课程B. 学术中心课程C. 综合学科课程D. 活动课程正确答案:D5. 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是()。
A. 卢梭B. 斯宾塞C. 裴斯泰洛齐D. 赫尔巴特正确答案:C6. ()是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它注重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所产生的变化,至于课程运作的具体状况、变化产生的原因等则被置之度外。
A. 效果评价B. 内在评价C. 目标本位评价D. 外部人员评价正确答案:A7. 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
A. 《课程》B. 《怎样编制课程》C. 《成绩测验的编制》D.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正确答案:B8. 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 泰勒B. 斯腾豪斯C. 拉特克D. 夸美纽斯正确答案:C9. ()是卢梭的观点。
A. 教育即经验改组B. 教育即生活C. 教育即生长D. 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正确答案:D10. 当课程组织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即是()。
A.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B. 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C.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D. 学生取向的课程组织正确答案:A11. 课程方法研究的趋势是()。
A. 量的研究B. 质的研究C. 行为研究D.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正确答案:D12.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取向。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1)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要使小学生获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方式。
A. 讲授B. 训练C. 模仿D. 理解正确答案:B2.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基础。
A. 认真观察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论文B. 独立思考C. 强迫记忆D. 坚强意志正确答案:B3. ()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A. 1952B. 1956C. 1963D. 1992正确答案:D4. ()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 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正确答案:B5. 下面对“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理解不恰当的是()。
A. 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B.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
C. 寓语言文字训练于思想教育之中D. 重在潜移默化,渗透式的教育。
正确答案:C6.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A. 理解书面语言能力B. 认读书面语言能力C. 欣赏书面语言能力D. 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正确答案:A7. 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是大纲对()年级学生听话训练提出的具体要求。
A. 五年级B. 三年级C. 二年级D. 四年级正确答案:A8. ()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A. 1952B. 1956C. 1963D. 1992正确答案:D9.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理解课文培养想象能力B. 读懂课文培养记忆能力C.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D. 从读学写,培养作文能力正确答案:C10. 小学新教师试用期的培训属于()。
15春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4 道试题,共28 分。
)V 1. ()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 创新性学习B. 继承性学习C. 机械学习D. 有意义学习满分:2 分2. 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 综合性B. 选择性C. 理性D. 均衡性满分:2 分3. ()提出“教育即生活”。
A. 罗素B. 陶行知C. 杜威D. 加涅满分:2 分4.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 教育研究B. 教学实践C. 教学引导D. 教学反思满分:2 分5. 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 机械学习B. 接受学习C. 发现学习D. 有意义学习满分:2 分6.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知识的传授者C. 课堂的管理者D. 纪律的保障者满分:2 分7.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阶段增加()。
A. 综合课程B. 分科课程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 选修课程满分:2 分8. 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B. 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C.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D.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满分:2 分9.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 培养人B. 培养人才C. 终身发展D. 自我发展满分:2 分10.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阶段课程以()为主。
A. 综合课程B. 分科课程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 综合实践活动满分:2 分11. 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 行动研究B. 制度化建设C. 实习D. 案例分析满分:2 分12. 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 教育思想观念B. 专业才能C. 专业精神D. 专业人格满分:2 分13. 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A. 学会认知B. 学会做事C. 学会共同生活D. 学会生存满分:2 分14. ()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
1. 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 综合性
B. 选择性
C. 理性
D. 均衡性
正确答案:B
2. 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 教育思想观念
B. 专业才能
C. 专业精神
D. 专业人格
正确答案:C
3. 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A. 课程内容调整
B. 课程结构调整
C. 学习方式转变
D. 培养目标转变
正确答案:C
4. ()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B.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C. 课程结构的理性
D.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正确答案:D
5. 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
A. 机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正确答案:A
6.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知识的传授者
C. 课堂的管理者
D. 纪律的保障者
正确答案:A
7. ()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 创新性学习
B. 继承性学习。
15春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答案答案:ACD3.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
答案:ABD4.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
答案:ABCD5.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有()。
答案:ABCD6.研究者的主体性表现在()。
答案:ABC7.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有()。
答案:ABCD8.研究者的研究方式包括()。
答案:ABCD9.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答案:ABCD10.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答案:ABCD11.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包括()。
答案:ABCD12.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案:ABCD13.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答案:ABCD14.教学反思的作用包括()。
答案:ABCD15.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有()。
答案:ABCD16.研究者的研究方式包括()。
答案:ABCD17.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
答案:ABCD18.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
答案:ABCD19.研究者的主体性表现在()。
答案:ABC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XXX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2.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为了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培养人上。
5.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研究方式的转变。
6.继承性研究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7.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学校功能重建。
8.在以下四种研究中,学会生存是其它三种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9.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
10.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11.每门课程要以发展为本位。
12.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
13.研究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研究方式属于发现研究。
14.XXX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15.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案例分析。
二、多选题(共19道试题,共38分。
)1.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自由、民主、宽松和和谐。
福师《学前教育评价》在线作业二1. 按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把评价分为____。
A. 客观评价B. 他人评价C. 主观评价D. 自我评价正确答案: BD 满分:2 分得分:22. 学前教育评价指标的加权方法主要有:____。
A. 综合法B. 层次分析法C. 特尔斐法D. 评价加权法正确答案: BC 满分:2 分得分: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教育评价制度和理论是从教育测验发展起来的B.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基本采用相对评价模式C. 在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各个构成因素中,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D. 谈话法能较快捷地了解幼儿发展中某些难以用行为表现出来的认识方面的问题。
正确答案: AD 满分:2 分得分:24. 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中,谈话法可分为____。
A. 直接问答的谈话B. 选择答案的谈话C. 自由回答的谈话D. 自然谈话正确答案: ABCD 满分:2 分得分:25. 1979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建构全美幼儿教育标准,发起了一项全美日托服务质量研究,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____。
A. 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例影响儿童的发展结果B. 教师所受到的培训影响儿童的发展结果C. 班级规模、师幼比例等因素以教师和幼儿的积极互动为中介,影响儿童的发展D. 教师所受的专业培训以教师和幼儿的积极互动为中介,影响儿童的发展正确答案: ABCD 满分:2 分得分:26. 一般而言,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及其切入点____。
A. 可选择课程领域来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B. 可选择按课程进行的主题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C. 可选择多元智力的各个方面来对幼儿进行评价D. 可选择按幼儿智力水平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正确答案: ABC 满分:2 分得分:27. 教师发展评价的方法主要有____。
A. 自我评价B. 案例分析。
福师春学期《大学语文(二)》在线作业二一、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古文运动提倡()A.提倡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形式B.反对骈文C.主张文章必须“志道”、“明道”D.强调文真情切,褒贬社会,贵在创新满分:2分2.“三苏”是指____A.苏轼B.苏洵C.苏辙D.苏有满分:2分3.“三袁”是指____。
A.袁宏道B.袁中道C.袁宗道D.袁似道满分:2分4.《再别康桥》体现徐志摩的诗歌理念有()A.音乐美B.建筑美C.绘画美D.人文美满分:2分D.理解本词雄奇刚健而深婉蕴藉的风格特点满分:2分6.下列选项中关于《前赤壁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首段的景物描写,空灵澄澈,丹青难描B.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C.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D.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满分:2分第1页共8页7.下列选项中关于《登西台恸哭记》说法正确的是____A.“哭”字是全篇之眼B.写西台恸哭,细致真切地记述祭奠文天祥的经过,是文章的主体C.在行文方面,为躲避文祸,本文写得隐约其词,颇有言外之意D.在行文方面,本文写得大胆直接、正义凛然满分:2分8.《阿宝》除去人物形象生动,富有个性,故事情节离奇等原因外,还有三个显著特点是()A.点铁成金B.自我投射C.含哲理意味D.运用夸张手法满分:2分9.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描述正确的是()A.这是一首豪放词B.这是一首中秋词C.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D.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满分:2分10.“京派”小说的特点是()A.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B.讲求艺术个性和技巧C.偏重表现乡土中国的“常”与“变”D.看重读书市场效果满分:2分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汉江临泛》是杜甫的诗。
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1920年胡适出版的《再别康桥》。
A.错误B.正确满分:2分3.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扬志怪小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福师《小学课程和教学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 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____B______。
A. 圆周式课程B. 螺旋式课程C. .逐步深入课程D. 直线式课程满分:2 分2. 杜威实现课程和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_____C______。
A. 从做中学B. 反省思维C. 主动作业D. 问题教学满分:2 分3.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B_______。
A. 轮形课程B. 环境教育课程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 STS课程满分:2 分4. 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B________。
A. 形成性评价B. 诊断性评价C. 阶段性评价D. 终结性评价满分:2 分5.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_____A_____。
A. 学术中心课程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 人格中心课程满分:2 分6. _____C___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 教育目的B. 教育目标C. 课程和教学目标D. 课时目标满分:2 分7.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BA. 教育思想B. 专业精神D. 专业人格满分:2 分8.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C____。
A. 《老师,再见!》B. 《爱的教育》C. 《班级生活》D. 《隐性课程论》满分:2 分9.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D______。
A. 杜威B. 洛克C. 凯洛夫D. 赫尔巴特满分:2 分10.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
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B_____。
15春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
)V 1. “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_____。
A. 体验性目标B. 行为目标C. 生成性目标D. 表现性目标满分:2 分2. “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 苏格拉底B. 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 黑格尔满分:2 分3. 教育从()开始。
A. 体罚B. 尊重C. 称赞D. 惩罚E.满分:2 分4. 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
A.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 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 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 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满分:2 分5. ()是骨干教师的第一素养。
A. 教育手段B. 教育观念C. 教育思想D. 教育技巧E.满分:2 分6. __________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 斯腾豪斯B. 泰勒C. 塔巴D. 奥利沃满分:2 分7. ______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内在评价满分:2 分8.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 先知者B. 管理者C. 促进者D. 指导者满分:2 分9. 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 随机访问教学B. 情境教学C. 支架式教学D. 问题教学满分:2 分10. 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A. 半封闭性试题B. 开放性试题C. 半开放性试题D. 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满分:2 分11. 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 利维B. 泰勒C. 布卢姆D. 莱斯满分:2 分12.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_______。
福师15春学期《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4 道试题,共28 分。
)1. 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B. 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C.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D.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满分:2 分2.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知识的传授者C. 课堂的管理者D. 纪律的保障者满分:2 分3. 每门课程要以()为本位。
A. 知识传授B. 发展C. 技能提升D. 价值观培养满分:2 分4.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阶段课程以()为主。
A. 综合课程B. 分科课程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 综合实践活动满分:2 分5. 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 教育思想观念B. 专业才能C. 专业精神D. 专业人格满分:2 分6. 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A. 学会认知B. 学会做事C. 学会共同生活D. 学会生存满分:2 分7. 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A. 课程内容调整B. 课程结构调整C. 学习方式转变D. 培养目标转变满分:2 分8. 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 综合性B. 选择性C. 理性D. 均衡性满分:2 分9. 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 学校功能重建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满分:2 分10. ()提出“教育即生活”。
A. 罗素B. 陶行知C. 杜威D. 加涅满分:2 分11. ()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B.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C. 课程结构的理性D.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满分:2 分12. 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 行动研究B. 制度化建设C. 实习D. 案例分析满分:2 分13.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个阶段。
A. 一B. 二C. 三D. 四满分:2 分14. 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A. 机械学习B. 接受学习C. 发现学习D. 有意义学习满分:2 分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A. 终极性B. 永恒性C. 本体性D. 超越性E. 未来性满分:2 分2. 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A.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B.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C.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D.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E.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满分:2 分3. 关注人意味着()。
A.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 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D. 关注教学和学习满分:2 分4. 行为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 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B. 能观察到行为表现的条件C. 行为表现的程度D. 行为表现的公认准则满分:2 分5. 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A. 从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B. 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C. 走向问题解决D. 走向叙事研究E. 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满分:2 分6. 生命和人性都具有()。
A. 预设性B. 可预测性C. 非预设性D. 不可预测性满分:2 分7. 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A. 背景B. 主题C. 细节D. 结果E. 评析满分:2 分8. 选择校本培训案例的要求是()。
A. 典型性B. 理论性C. 代表性D. 针对性满分:2 分9. 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的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A. 学会认知B. 学会做事C. 学会共同生活D. 学会生存满分:2 分10.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突出表现为()。
A. 关注每一位学生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 重认知、轻情感D. 重教书、轻育人满分:2 分11. 对话的一般方式可以是()。
A. 信息交换B. 经验共享C. 深度会谈D. 辩论满分:2 分12.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是()。
A. 理念是全新的B. 遵循传统思路C. 重在局部改革D. 内容上是整体的满分:2 分13. “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
A. 人是文化的产物B. 人性就是文化性C. 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D. 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满分:2 分14. 以下属于传统教学观点的是()。
A. 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满分:2 分15. 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A. 积极互赖B. 个体责任C.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D. 社交技能E. 小组加工满分:2 分16. 教学的生活性要求()。
A. 关照和利用学生已有的个人观念和生活经验B. 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C. 联系学生当下的活动世界D. 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满分:2 分17. 客观描述可分为()。
A. 定性描述B. 定量描述C. 一次性描述D. 持续性描述满分:2 分18. 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A. 能动性B. 客体性C. 独立性D. 依赖性E. 主体性满分:2 分19.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是()。
A.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B.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C.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D.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满分:2 分20.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 校本课程的开发B.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C. 设置综合课程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满分:2 分三、判断题(共16 道试题,共32 分。
)V 1. 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传统教学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校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考评改革。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科学的实质就是量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教学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所谓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选修科目。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 任何评价都建基于客观描述之上,是应然而非实然。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 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 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4. 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过程仅仅具有手段性的价值,不含目的性的价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6.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知识本位。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