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十四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2.09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长方体有6个面。
有12条棱,相对(也可以说是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8个顶点。
长方体最多有8条棱的长度相等,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宽×4+高×4 =(长+宽+高)×4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长-宽5、(1)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有8个顶点。
6、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7、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如果用长60cm铁丝做成长方体或正方体,60cm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8、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①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上、下面每个面的面积=长×宽;前、后面每个面的面积=长×高;左、右面每个面的面积=宽×高;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ah+bh)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2ah+2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S=2(ah+bh)+ab 或 S=2(ab+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③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 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期末知识大串讲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0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它的长、宽、高。
知识点0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沿着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棱将其剪开,可以把正方体(或长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就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
2.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在展开图中,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隔开。
3. 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把每条棱平均分成相等的若干份,然后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
(1)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
(2)如果用n表示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的份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用a、b分别表示2面涂色和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a=(n-2)×12,b=(n-2)2×6。
知识点3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1.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2.计算方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2。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知识点42:体积与体积单位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2.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和m³。
计量液体的体积,通常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 = 1升,1立方厘米 = 1毫升知识点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为V=a bh。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5、正方体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至少要剪开7条棱。
7、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9、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0、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1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2、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1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a×a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V=Sh17、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除千米外)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 的平方倍,体积会扩大n 的立方倍。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
图1 图2
图3
(1)图1是()体,它的6个面是()形。
(2)图2是()体,它的6个面是()形。
(3)图3是()体,它的6个面中,有()个面是()形,()个面是()形。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条棱长度相等。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3.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答案:1.(1)长方长方(2)正方正方(3)长方 4 长方 2 正方
2.2 8 3
3.
正方体
长方体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一、下面哪些图形沿线折叠后能围成一个长方体?(能围成的画“√”,不能围成的画“×”。
)
()()()二、下面哪个图形沿线折叠后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A B C D
三、如图是一个长方形展开图,每个图都画有一个数字,如果将这个展开图恢复成长方体,与“5”相对的面是()
答案:一、√×√
二、B
三、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形体面顶点棱关系长方体6个至少4个面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8个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6个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8个12条12条长棱都相等4.一个正方体纸盒,像下面的样子沿着画有红线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它的展开图。
二、表面积1.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bh ah ab S 正方体的表面积6⨯⨯=棱长棱长266a a a S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规律正方体的棱长扩大(或缩小)n 倍,表面积会扩大(或缩小)n 的平方倍三、体积体积(容积)定义形体体积(容积)计算方法体积单位进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长方体abhV =ShV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33331100011000110001dm mL L cm dm dm m ====正方体3a V =规律:1.长方体的长(或宽或高)扩大(或缩小)n 倍,体积扩大(或缩小)n 倍;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或缩小)n 倍,体积会扩大(或缩小)n 的立方倍。
四、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如果用n 表示把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的份数,用a、b、c 分别表示3面涂色、2面涂色和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规律如下:()()2262128-⨯=-⨯==n c n b a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分别填入括号内正确的名称。
()()()2.长方体有()个面,()个顶点,()条棱;正方体有()个面,()个顶点,()条棱。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探索规律)第 14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表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探索表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其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
过程,进一步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法杖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结构美,获得成功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发现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变化规律的探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
1.出示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提问:照此切开后,得到的小正方体的表面可能有几个面涂色?
2.再把这个正方体的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
(如教材所示)
提问: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面涂色?3.变式:由这个例子还能想到什么?
引导提出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结果会怎样的问题。
活动二:自主探索。
1.出示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3份的正方体,并和平均分成2份的正方体比较。
思考:切开后,与上一个的涂色面的不同之处?
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各有多少个?分别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
2.自主探索每条棱分别平均分成4份、5份的正方体,完成书本的表格。
提醒:每种情况,都要从小正方体的个数和所在位置这两方面思考。
活动三:发现规律。
1. 小组交流交流内容①观察填出的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②完成书本P27的字母表达式。
引导归纳并总结规律,并用字母得出一般式。
活动四:回顾总结。
回顾探索过程,说说体会。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切成64个小正方体,三面涂了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了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一面涂了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全没涂上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