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6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言的综合运用题型及策略一、信息提取类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把它说得广泛一点呢,还有很多其它形式,诸如要我们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文章的内容或文段的内容简要地表达出来【课标要求】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方法一:提取中心句法方法二: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
方法三:分层归并法。
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
方法四:点示要素法。
是用最简洁的文字,用近乎一个词加上一个词再加上一个词的形式来点示。
方法五:整体归纳法。
理解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二、材料分析类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文字材料。
它关注生活中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实用性。
可提炼表达、可阐述、可评价。
例:美国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
问题是二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联系自己或社会现象谈谈你的感悟。
二是图表数据。
解决这类题的方法,一要“细”:细看图表名称、细看图表的范围项目、细看所给的数字。
二要“比”:所用方法是“纵横交错法”,再归纳总结。
三是漫话材料,有两种常见题型:一描述漫画内容。
注意画中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并按一定顺序描述。
二解读漫画寓意,可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
三拟写标题,要紧扣画面的内容或寓意,可用中心事件描述法,引用画中语言法,比喻法等解题四字诀:材料表明,逐句分析;中心要点,分清抓全;图表漫画,细筛信息;比较归纳,由表及里。
辨析题目,思路清晰;正确错误,立场摆明;完整观点,科学阐述;分清主次,原因写清。
做法建议,看清角度;政府公民,表述不同;理论实践,相辅相成;针对材料,千万谨记。
审好题目,析全要求;未做题型,决不放弃;试卷资源,不可浪费;类似题型,不忘借鉴;依关键词,扩展联想;相关知识,有序排列。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一、考点解读“信息提取”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阅读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概括或整合。
二、考查内容①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多为关键词或句;②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信息;③根据要求在全文中找照应点。
三、考查形式典式:“……”的原因是什么?变式:1.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明某词、句具体指的是什么。
2.阅读第×段,说说……的具体表现,请分条概括(有时还有字数要求)。
3.根据第×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
4.根据第×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或高兴、悲伤等)?四、方法指导筛选与提取信息常用的方法有:1.标志法:抓语言标志,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获得相关信息。
2.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关键语句。
3.合取法: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
4.自撰法:透过义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做出概括。
五、筛选与提取信息的一般步骤是: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理解与概括内容的前提条件。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
3.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的原则是依据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含有答题的主要信息。
答题形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例题1:阅读《秋天的怀念》文字,完成题目。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看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有关中考“化学信息题”的解题策略
有关中考“化学信息题”的解题策略如下:
1.提取信息:首先,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
信息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些新的知识或者信
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等。
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并能够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2.分析信息:对于提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理清题目中的反应原理、物质成分等,
并将问题与所学知识对应起来。
3.建立模型: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境,建立适当的化学模型。
这有助于将问题具体化,更
好地理解和解答。
4.运用规律: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寻找化学对象在变化过程中
满足的定性和定量的规律。
5.谨慎答题:对于一些开放性题目,可能答案不唯一。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答案,不要过于偏离。
6.审题仔细:认真审题是非常关键的。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给定的条件,
避免因为粗心而失分。
7.联系实际: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联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这样可以
使答案更加生动、有说服力。
8.实验技能:对于涉及实验的问题,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实验操作、实验器材的
使用等。
9.逻辑推理:在解题过程中,逻辑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合理推断
出结论。
10.复查答案:完成题目后,一定要复查答案,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同时,检查是否符
合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提取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信息提取题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提取题的概念与重要性2. 信息提取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常见错误分析及避免方法4. 针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策略5. 专项练习及解答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信息提取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该课题的重视。
2. 新课内容:介绍信息提取题的基本概念、类型及解题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4. 常见错误分析: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提出避免方法。
5. 专项练习:布置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提取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6. 解答分析: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错题分析:分析学生的错题,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解题误区。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2. 练习题库:收集各类信息提取题,供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3. 答案解析:提供详细准确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中考信息提取题案例,让学生了解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提取题的解题技巧。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他们的练习成果,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
七、教学实践:1. 课堂练习:每节课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信息提取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信息提取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专项八信息提取与概括知识梳理◆【考试题型】1、阅读全文,用简洁语言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段——第××段的内容。
(或写了几件事)3、内容理解。
如: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读第三段,说说“原始的生命状态”指的是什么?◆【答题模式】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解题方法』: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圈画过程中注意将具体人物细节转化为概括事件。
温馨提示:将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要素进行组合,注意在组合的过程中注意逻辑性、简洁性。
尽量不带有具体人物细节,尽量不要使用修饰语,尽量使用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
『答题模式』:①“(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②“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的多件事『解题方法』①确定答题范围(是全文还是某几段)②理清文章层次(讲了几件事)③简洁作答(谁+干什么)3、给范例进行概括该类题型是题型2的变式,解决的关键是仿照范例进行概括。
『解题方法』分析范例有什么特点,然后仿照例子进行概括结构+内容。
例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儿子得知真相很愧疚。
分析:时间+人物+事件+心理模仿:步入社会,儿子找到工作很高兴。
4、内容理解『解题方法』(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哪个人物,哪件事或哪个时间段)(2)信息定位:通读文章,浏览大致内容,圈出重点,找出答题区域。
(3)抓关键词:紧抓题干关键词,分析题意和文意。
(4)总结概括:解答原因类题时,信息要点要回答全面,语言要流畅,要条理清晰,因果有序。
针对训练一、阅读《花香中的外婆》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香中的外婆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
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
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
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答题技巧这种题型可能考图表题、也可能考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或者考几则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1、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1)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2)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3)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2、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例: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
(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 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3、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答题注意事项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提取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的答题技巧。
要仔细阅读文章。
在面对这种题型时,考生要认真阅读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只有充分理解文章,才能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关注文章的标题和首尾段。
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提供文章的主题,而首尾段往往包含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考生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关注标题和首尾段,这样有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接着,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
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文章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文章的关键信息。
考生可以在做题时将关键词标注出来,这样有助于快速提取信息。
要注意文章的结构。
一篇文章往往会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内容,比如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取关键信息。
要练习做相关题型的练习题。
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可以通过做真题或模拟题的方式来练习信息提取概括题,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篇示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通常会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考察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提取出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理清文章结构,抓住主题。
在阅读理解题中,文章往往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解文章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提取出重要信息。
在解答信息提取概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主题句,并对主题进行概括,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只有弄清楚文章的主题,才能更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做到信息概括。
“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课堂教学实录执教:余映潮整理:汪帮清董军师:今天,我们是大班上课,有近200名同学。
因为同学们坐得比较挤,所以我们喊上下课和答问的时候,就不要站起来了,都坐着!好,上课!生:老师好!(有少部分同学站起来)师:同学们好!师:刚才站起来的同学没能获取我刚才讲话中的信息。
老师说的“不需要站起来”这个信息,就没有输入到这些同学的大脑里面。
——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就是:《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屏显)。
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把它说得广泛一点呢,还有很多其它形式,诸如要我们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文章的内容或文段的内容简要地表达出来。
中考信息题应该说是这两年的一个热点,因为“课标”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屏显【课标要求】)(然后屏显【感受题型】1)找出例题1中能反映文段信息的一个句子。
生:我认为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认为?为什么不选它后面的一个句子?为什么不选第一个句子?而一定要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呢?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理由要充分。
生:第一个句子只说明了意义,没有说明是什么事件;而后面一个句子没有说明这一事件是否成功。
师:坐下,回答得有道理。
师:其实,“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个句子也可以选。
但我们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要说得更详细、更生动一点,最好的选择还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句(屏显)。
它概括了文中所有信息,从发射、起飞、到落地,等等。
师:这一个题目是要求我们找一个句子。
再看下一个题目。
(屏显【感受题型】2)师:这一题与上一题要求就不同了,这一题题干要求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感受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而且,还要从中感受到一种“速度”,哪一位同学回答?生:外国建材巨头有意抢占中国建材市场。
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有意”这两个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呢?生:外国建材商看好中国建材市场。
师:“看好”有没有行动?应该怎样详细、准确地表述?生:外国建材巨商加速抢占中国建材市场。
师:答得好!请你继续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例题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时间快,范围广,所以我说“加速抢占中国市场”。
师:很好!我给你的答案加一个“正”字,就是“海外建材市场正加速抢占中国市场”。
(屏显)这样我们就用简短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出了这段文字的内容。
注意,答案中“其它与之意思相近的表达也同样分”,这里的“意思相近”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语序有点不同,字数多少不同,答题时是一定要紧扣关键信息的。
师:下面,我们来从理性上认识一下“信息提取题”的答题要求(屏显【题型说明】:信息提取题的特点),解答信息提取题,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一些知识背景。
师:(屏显【答题方法】题1)题干是“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注意关键词语及反复出现的词语,然后把意思表达出来。
生:世界上的生物正在加速……正在加速灭绝。
师:请坐下,注意关键词。
师:你来更正、修正。
生:我认为是“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师:为什么不是“生物”,而是“生物物种”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因为文中多次提到是“生物物种正在消失”。
师:你为什么用“加速”呢?生:因为很多地方都说明了时间快。
师:多次出现的时间概念给予我们速度感。
师:好!概括得非常好!看答案,“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屏显)这样一种答题的方法,叫做“整体归纳法”。
(屏显)师:再看一个文段,(屏显【答题方法】题2)大家一起念题干。
(生齐念)谁来回答?生: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师:你找的是这样一个句子,还有没有其它的答案?师:有没有谁来解释,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个句子?生:因为文段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息覆盖的系统”在全段是总说的,后面的句子都是对这一句的解释。
师:用总分句来说,不如用中心句和支撑句。
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的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支撑、来解释这个中心句的,因此,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
(屏显答案)这种方法叫“提取主句法”(屏显),很多时候都要用到这种方法。
师:(屏显【答题方法】题3)谁来概括?生:小、中、大型蚁筑巢的特征。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为什么要这么概括?抓住的是什么?说理由。
生:我抓住的是筑巢。
师:对,看答案:“三种蚂蚊筑巢的不同方式。
”(屏显)这种方法和前面两种方法都不同,它有摘取组织那些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的特点,它叫“组合要言法”(屏显)。
师:(屏显【答题方法】题4)我请一位同学解释题干的意思。
生:我觉得应该先给这段文字分层,然后再概括层意。
师:对。
那你来把答案说出来。
生:第一层的意思是冬天萧条的景象,第二层的意思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家说他说得对不对?生:(齐声地)对!师:(屏显答案)像这种两层意思的文段很多,如《变色龙》这篇文章的开头一段,就是先写人物活动,再写四周环境。
这样,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就把文段的意思全部概括出来了。
这种答题的方法叫“分层归并法”(屏显)。
师:(屏显【答题方法】题5)再看,这一题很有意思。
说说文段中介绍了麦考利夫哪些方面的情况?这么小的一个段落还要求你来概括。
有哪些方面的情况呢?你来说。
生:她来自的地方、职业、准备、目的、性别。
师:哦!你的答案顺序多少有一点问题。
谁再来?生:这段文字介绍了她的身份,所做的准备和愿望。
师:你的答案更显得粗疏了一点。
师:谁再回答?你来。
生:这段文字介绍了她的身份、简历、工作地点及她参加航行的目的。
师:你的“简历”一词用词不当。
“简历”这一词把其它的内容都覆盖了,它很大;本身这段文字就可以用“简历”来概括。
你看,要把词用准多不容易!师:谁再来回答?好,你来回答!生:这段文字概括了她的籍贯、性别、职业,成为宇航员的途径和她成为宇航员的愿望。
师:嗯!概括得较全面。
但是,语言不简洁。
咱们一起来看。
(屏显)一起把答案读出来!生:(齐读)身份、性别、来历、训练情况、航行计划。
师:简简单单,按序来答。
注意:这样的答题方式叫“点示要素法”。
(屏显)是用最简洁的文字,用近乎一个词加上一个词再加上一个词的形式来点示。
师:(屏显【答题方法】题6)再看,答题的要求是什么?生:(齐声回答)图表。
师:首先抓关键词。
文中告诉我们哪些关键词呢?生:有晕、华、虹、霞。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这四个关键词语一出来,这段文字的层次就出来了。
师:好,哪位同学给我讲一下怎么来设计这个表格。
生:把这段文字分为四个部分,有光名,产生分布情况,色彩,征兆。
师:那么,你这个表的名称怎么取呢?生: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师:为什么不是“看云识天气”呢?生:因为这样太概括了。
师:不准确,是吧?这是云上的光彩,而不单单是云,所以就不要用“看云识天气”这样大的题目。
师:这样一种方法叫“运用图表法”。
(屏显)看一看答案。
(屏显)师:继续来。
(屏显【答题方法】题7)这个题目有点难,这么长的一段文字,要求你给假性近视下定义。
还是要抓关键语句,抓与假性近视有关的语句,然后再组合。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来下定义的。
生:假性近视是因睫状肌紧张而引起的看远物模糊、看近物清楚的功能性近视。
师:他抓住了关键信息,但是还有一个关键地方没有找出来。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区别在哪里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对此进行了阐释,哪位来说?生:它是一种可以矫正的近视。
师:哦!这是当然的。
没说出它的本质特点。
好,你说。
生:它在散瞳检查的时候缺乏相应的屈光度改变。
师:这是表象。
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你来回答。
生:还未发展到前后轴变长的真性近视阶段。
师:哦!眼球还没有发展到前后轴变长阶段的近视,这才是本质。
所以下定义要注意关键的词语。
看老师下的定义。
(屏显)这样的答题方式叫“定义特征法”(屏显),就是通过下定义的方法把事物的本质特点提取出来。
师:(屏显【答题方法】题8)请同学们把题干念一遍。
(生念)师:用推论的方式找隐含的信息。
山中的杜鹃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为何昼夜不停?生:繁殖季节,他们叫得格外响亮。
师:这需要我们一定的生物知识。
你们看《动物世界》,就会知道动物王国的生活规律,比如说:老虎、猴子是怎样占山为王的?注意,动物的生活习惯往往用推论的方式,得出它们的信息。
这位同学回答很准确。
(屏显答案)这一种答题方式叫“进行推论法”(屏显)。
这个方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不仅是语言文字,在公安系统里面的很多方面也要用到。
师:好了,上面我们学了这8种方法,我们现在就来实践下面的8个题目,我们一个一个来做。
师:(屏显【实践练习】题1)第一个题目,说说你的答案?生:美国研究讨论太空电梯。
师:注意她的表述,很明显是一个病句。
谁来更正一下,说你的答案?生:专家们讨论建太空梯。
师:“太空梯”三个字听起来别扭。
再说说看。
生:专家们讨论建太空电梯。
师:嗯,这就对了。
她很聪明,她把前面“美国”两字去掉了,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字去掉?因为只是在美国这个地方组织的讨论,并不全是美国的专家。
你们运用的方法就是“整体归纳法”。
你看答案,“讨论太空电梯的建造”。
(屏显)特别要注意题干有字数的限制,不要超过10个字。
师:(屏显【实践练习】题2)第二题,题干是“改写一句话新闻”。
实际上还是让你提取信息,你的答案是——生: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的粮食品种价格水平将持续走高。
师:你答题的理由是什么?你运用了什么方法?生:(大声齐说)中心句和支撑句;提取主句法。
师:找出关键的句子作为新闻的标题,就是“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可能持续走高。
”(屏显)你们看,这就体现了这一种方法——“提取主句法”。
师:(屏显【实践练习】题3)第三题,题干是根据文段内容,指出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这么长的一段文字怎么样把它组合?(有学生举手)有人要说答案了,你说!生:爬山虎可以降低温度,遮挡阳光,潮湿时,可保持房屋干燥,干燥时可保证房屋潮湿,能制造氧气,吸收噪音,吸附尘土。
师:字数超过没有?生:(齐声回答)超过了。
师:有点哆嗦,没注意字数要求。
谁再来回答?生:爬山虎有降低温度、调节温度、制造氧气、吸收噪音、吸附尘土等多方面的环境保护作用。
师:错了一个很关键的字。
“温度”应该是“湿度”,前面已经有了“温度”,后面应该是“湿度”!她的答案比较准确。
(屏显答案)很明显,我们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方法?生:(齐声回答)组合要言法。
师:每答一题,我们都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简炼!师:(屏显【实践练习】题4)这是一个难题,题干是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我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怎样读这段文字,你感觉它的重点在哪里?生:首先应该把这段文字分层,然后再分别概括每层意思。
师:好,你说的是怎么样来读这段文字,我认为你读这段文字没有抓住一个关键的词,注意文中有一个“但”字,它表明什么意思?生:(齐声回答)表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