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信息提取题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15
余映潮“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课堂教学实录执教:余映潮整理:汪帮清董军师:今天,我们是大班上课,有近200名同学。
因为同学们坐得比较挤,所以我们喊上下课和答问的时候,就不要站起来了,都坐着!好,上课!生:老师好!(有少部分同学站起来)师:同学们好!师:刚才站起来的同学没能获取我刚才讲话中的信息。
老师说的“不需要站起来”这个信息,就没有输入到这些同学的大脑里面。
——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就是:《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屏显)。
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把它说得广泛一点呢,还有很多其它形式,诸如要我们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教学设计>文章的内容或文段的内容简要地表达出来。
中考信息题应该说是这两年的一个热点,因为“课标”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屏显【课标要求】)(然后屏显【感受题型】1)找出例题1中能反映文段信息的一个句子。
生:我认为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认为?为什么不选它后面的一个句子?为什么不选第一个句子?而一定要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呢?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理由要充分。
生:第一个句子只说明了意义,没有说明是什么事件;而后面一个句子没有说明这一事件是否成功。
师:坐下,回答得有道理。
师:其实,“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个句子也可以选。
但我们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要说得更详细、更生动一点,最好的选择还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句(屏显)。
它概括了文中所有信息,从发射、起飞、到落地,等等。
师:这一个题目是要求我们找一个句子。
再看下一个题目。
(屏显【感受题型】2)师:这一题与上一题要求就不同了,这一题题干要求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感受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而且,还要从中感受到一种“速度”,哪一位同学回答?生:外国建材巨头有意抢占中国建材市场。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一、考点解读“信息提取”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阅读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概括或整合。
二、考查内容①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多为关键词或句;②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信息;③根据要求在全文中找照应点。
三、考查形式典式:“……”的原因是什么?变式:1.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明某词、句具体指的是什么。
2.阅读第×段,说说……的具体表现,请分条概括(有时还有字数要求)。
3.根据第×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
4.根据第×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或高兴、悲伤等)?四、方法指导筛选与提取信息常用的方法有:1.标志法:抓语言标志,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获得相关信息。
2.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关键语句。
3.合取法: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
4.自撰法:透过义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做出概括。
五、筛选与提取信息的一般步骤是: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理解与概括内容的前提条件。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
3.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的原则是依据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含有答题的主要信息。
答题形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例题1:阅读《秋天的怀念》文字,完成题目。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看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考点6 信息提取与概括考点针对训练六、说明文阅读(6分)滩头年画①在湖南隆回县的滩头古镇,可以看到一些老旧的木门上贴着一张张年画,大红大绿,鲜艳浓郁,年画上的神像或威风凛凛,或一团和气,使古旧的民居与小巷充满着别致的生活气息。
②滩头镇始称“楚南滩镇”,北傍九龙山脉,楠竹遍野,清泉相绕,民风淳朴,这里孕育了驰名中外的民间艺术——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集湘楚民风艺术与民俗之大成,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
③滩头年画兴起于明末清初,在民国初年达到鼎盛。
当时,滩头镇上的手工作坊有一百余家,其中以“忠良美”“生盛昌”“和顺昌”“正大昌”等较为有名。
一幅滩头年画的出品,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年画具有浮雕一般的立体效果。
④年画印制之前,先在当地的古法土纸刷上一层白粉(取自本地峡山口的岩浆泥),刷过白粉后的土纸上色饱和均匀,保存时间长。
年画版采用当地老梨木刻制,印制时,木版套色和手绘相结合,人物面部常常是手绘,即“开脸”。
“开脸”是一幅年画中的点睛之笔,以煤黑色点染瞳孔,以玫红色渲染面颊及双唇,以宽笔勾画胡须,经此一番,人物便形神兼具了。
⑤湖南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湘西素有贴门神之习俗。
因此滩头年画中不乏神祗画像,用以辟邪祈福。
其中《苗族英雄》是滩头年画中的保留题材。
苗族英雄头顶披风......,是........,.一手执鞭、锏....,.一手持梅枝、如意由秦叔宝、尉迟恭演变而成的民间偶像,深受湘黔苗族人民的喜爱。
滩头年画还描绘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戏剧故事、神话故事,如《西湖借伞》《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西厢记》《老鼠娶亲》《和气致祥》等。
每幅年画都流传着一个质朴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底层民众单纯、朴实的美好心愿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⑥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
中考语文真题语文综合应用专项练习——材料信息提取与探究1. (2020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分)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
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
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
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
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2. (2020泰州)泰州市举办2020年“胡瑗读书节”启动仪式。
线上以直播方式启动,通过播放“全民阅读,让书香溢满泰州”主题宣传片,推介读书节重点活动,同时举办了作家见面会、凤城讲坛专题讲座、阅读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线下同步开展了“最美阅读瞬间”摄影展作品征集活动、“那书与我”征文大赛、晒一晒“我家书房”新闻采访等活动。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3分)3.(2020兰州)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3分)“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这句民谣在兰州流传已久,其中的“吉祥葫芦”就是传承近百年历史的非遗项目——兰州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属微雕工艺,主要用特制钢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生动。
这种雕工以小见长,在方寸之间展现乾坤万物,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的魅力,因其不可复制和纯手工雕刻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用于雕刻的葫芦,又名“小葫芦”,是在当地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经过长期培育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品种,其形小如蚕豆、大如鸡蛋。
而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兰州,历史上有关葫芦的各种民俗文化积淀十分厚重。
可以说,正是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氛围,造就了兰州刻葫芦艺术的独特个性,使得这一民间艺术驰名海内外。
然而近年来,兰州刻葫芦出现原料短缺、“传承人”断代、传承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知名度不断降低。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专项八信息提取与概括知识梳理◆【考试题型】1、阅读全文,用简洁语言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段——第××段的内容。
(或写了几件事)3、内容理解。
如: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读第三段,说说“原始的生命状态”指的是什么?◆【答题模式】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解题方法』: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圈画过程中注意将具体人物细节转化为概括事件。
温馨提示:将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要素进行组合,注意在组合的过程中注意逻辑性、简洁性。
尽量不带有具体人物细节,尽量不要使用修饰语,尽量使用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
『答题模式』:①“(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②“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的多件事『解题方法』①确定答题范围(是全文还是某几段)②理清文章层次(讲了几件事)③简洁作答(谁+干什么)3、给范例进行概括该类题型是题型2的变式,解决的关键是仿照范例进行概括。
『解题方法』分析范例有什么特点,然后仿照例子进行概括结构+内容。
例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儿子得知真相很愧疚。
分析:时间+人物+事件+心理模仿:步入社会,儿子找到工作很高兴。
4、内容理解『解题方法』(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哪个人物,哪件事或哪个时间段)(2)信息定位:通读文章,浏览大致内容,圈出重点,找出答题区域。
(3)抓关键词:紧抓题干关键词,分析题意和文意。
(4)总结概括:解答原因类题时,信息要点要回答全面,语言要流畅,要条理清晰,因果有序。
针对训练一、阅读《花香中的外婆》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香中的外婆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
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
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
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综合实践题型归纳一、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这种题型可能考图表题、也可能考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或者考几则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1、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2、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1)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
(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2)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0字以内)本报讯母亲节前夕,一位姓陈的女士突然收到10岁女儿的来信。
在信中,火辣的歌词让陈女士着实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