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肩风(肩周炎)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漏肩风(肩周炎)护理常规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导致患者出现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的一组疾病,简称肩周炎。
【护理评估】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肩关节活动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外感风寒、湿邪流注、气血不足、肝肾亏虚。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3)工作要劳逸结合,注意局部保暖,特别应注意在空调房中时,不要做在冷风口前,保护肩关节不受风寒,夏季夜晚不要在窗口、屋顶睡觉,防止肩关节长时间地受冷风吹袭。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意观察肩关节疼痛的性质、部位、活动情况及发病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休息后是否缓解。
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2)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3)用薰药及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4、饮食指导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适当多食羊肉、胡桃、海参等温性食物及滋补肝肾之品,忌生冷、肥腻、寒性之品,忌烟酒,鼓励多饮水。
5、情志护理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痛苦,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劝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安心养病。
6、临症(证)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药熨治疗,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1、外感风寒(1)主证:肩部酸痛、隐痛或肿痛,渐渐加重,夜间痛甚,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
(2)施护:1)急性期卧床休息,禁止患处关节活动及患处负重,指导有效功能锻炼。
2)注意保暖,避风寒,夜间疼痛明显时,可予以热敷或遵医嘱服用止痛剂。
肩关节周围炎的护理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32-01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一般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
属于中医“肩痹”范畴。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液囊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内外粘连,而以肩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随着现代生活改变,人们工作环境的变化,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伏案工作时间的延长等因素的影响,肩周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护理上从中医理论调节阴阳平衡、通络祛湿入手,加强锻炼和理疗,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08月间我院住院的肩周炎患者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在56岁左右,临床上均有肩周疼痛不适,患肢活动功能障碍。
除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外,加上中药穴位外敷疗法、封闭疗法和得当的护理,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
2 病因护理祖国医学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属于“痹症”范畴,中医认为局部受寒气入侵,加上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及劳累损伤,外邪侵入经络、凝滞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不通而致疼痛,筋肉拘挛不利,而致活动障碍。
肩周炎急性期疼痛明显,夜间加重,筋肉拘挛不利,而致活动障碍。
肩周炎急性期疼痛明显,夜间加重,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
患侧上肢外展、后伸、外旋、上举均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持续时间可达2-3个月,此期在护理上注重理疗,如针灸、中草药热敷等,配合应用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达到控制病情,缩短疗程的效果。
2.1 中药外敷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
药物的制作方法:穴位贴敷药物的组成由我院药剂科根据中药经验组方并加工成粉末状提供临床使用,中药主要成分:水泽兰、透骨消、鹅不食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川乌、草乌和马钱子具有温经散寒、消炎止痛的作用功效。
肩周炎的中医护理常规
肩周炎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整洁、、安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3、疼痛剧烈者给与按摩理疗。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4、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烦躁等情况。
三、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忌生冷肥甘厚味刺激之品。
1、风寒湿型:宜食祛风散寒之品。
如荷叶粥、苡米粥等
2、瘀滞型:宜食活血化瘀之品。
如橙子、刀豆、桃仁等。
3、气血虚型:宜食补益气血之品。
如牛肉、母鸡、蛋类、豆类、
大枣、香菇等。
四、给药护理
汤药宜热服。
外敷药温热外敷,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不良反应。
五、健康指导
1、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中医认为肩周炎因与风寒湿邪有关,故颈部的保暖防湿十分重要。
2、加强功能锻炼:如体后拉手锻炼、外旋锻炼等,可经常打太极及
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3、纠正不良姿势,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
4、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老年肩”等,是指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强直的一促临床综合症,由于年老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荣筋、痰湿瘀阴,复感风寒湿邪,使血凝滞不畅,筋脉为之拘挛而致。
早期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或有轻微肿胀,每在肩关节外展,后伸和前臂旋前等活动时疼痛加剧,病程如超过两个月,甚至洗脸、梳头等日常生活自理均感困难、疼痛可影响睡眠,偶而扭闪患肩时会引起刀割样疼痛、肩关节有广泛压痛、龙以喙突、结节间沟、肱骨大结节外痛为重,并向背部及肘部放射,不论主动或被动的肩上举、后伸外旋内等活动均受限,肌肉萎缩,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一、护理评估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3、给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 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 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情志护理1) 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
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肩周炎患者的日常护理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除了医生的治疗,日常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肩周炎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
1. 保持肩部休息肩周炎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受到炎症影响的肩关节,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使用肩部支撑带或肩带,以稳定肩关节并减少疼痛。
此外,患者应尽量避免一些肩部运动,如举重、搬运重物等。
2. 加强肩部肌肉的锻炼尽管肩周炎患者需要休息肩部,但适度的肌肉锻炼对于康复也非常重要。
特别是肩部周围的肌肉,如背肌、肩胛肌等。
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并加速恢复过程。
但是,在进行肩部肌肉锻炼之前,患者应当向医生咨询并获得合适的指导。
3. 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是肩周炎患者日常护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疼痛缓解时,可以使用热敷,如热水袋或热毛巾,放在疼痛区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而在炎症加重时,可以采用冷敷,如冰袋或冷毛巾,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感。
4. 保持正确的姿势良好的姿势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避免低头和弯腰,保持头部和身体的直立,以减少肩部的压力。
此外,患者在长时间坐着或站立时,应经常调整姿势,避免肩部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
5. 避免长时间静止长时间的静止会导致肌肉僵硬和疼痛加重,肩周炎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动。
建议患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肩部的活动和伸展,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肩部疼痛。
6.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肩周炎患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以避免过度劳累和肩部受伤。
建议患者在工作或家务活动中使用工具或设备来辅助,如使用双手提物、使用支撑带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提高对肩部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尽量避免一些可能导致肩部受伤的活动。
7. 保持良好的营养良好的营养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肌肉和骨骼的修复和恢复。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
1、常规护理
(1)保持环境舒适;
(2)在指导下定期参加热敷治疗;
(3)及时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4)合理的饮食;
(5)坚持运动,合理按摩;
(6)睡眠充足,戒烟限酒;
(7)及时用各种牵张作用的带子或胶带给肩关节施加支撑;
(8)护理时要及时观察病人的活动情况,尽可能的提高病人的安全感;
(9)注意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10)要加强病人的家庭教育,为减轻病情做准备。
2、药物治疗
(1)应该服用解热镇痛药,以减轻疼痛。
其中,口服抗炎药是常用的类型,如布洛芬,左乙拉西坦等。
(2)针对实体性肩周炎,可以应用抗凝药,使血液流通改善,如阿司匹林、依那普利等。
(3)应用激素类药物,有效地抑制炎症,如强的松等。
(4)对于症状严重的病人,可以应用静脉注射药物。
3、理疗治疗
(1)热疗:热敷,汗蒸、搅拌按摩等,以刺激关节及肌肉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及预防反复发作。
(2)物理疗法:均衡放松、静脉激电等,配合活动,以减少肩袖肌
肉痉挛。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囊粘连性炎症,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此病起病缓慢,初期轻度疼痛,继而进行性加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呈持续性疼痛,夜间影响睡眠。
所以肩周炎的护理康复相当重要。
肩周炎患者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病人有时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为疾病的预后担忧。
应对病人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心理上配合治疗与护理。
向病人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因治疗怕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心理。
2、生活护理:协助病人穿衣、梳头、系腰带等。
关心、体贴病人,协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鼓励病人主动进行锻炼,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3、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的护理:定期为病人按摩上肢及肩部肌肉,主动加强上肢各关节活动。
鼓励病人做手指关节的各种活动,捏橡皮球或健身球,并做主动性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
肩周炎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可见患肢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主要是外旋、内旋、外展、上举受限。
肩周炎的护理措施得当可以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可见肩周炎护理的重要性!肩周炎患者保护常规:1、卧床时:不用戴颈托;保持良好的睡姿,取侧卧或仰卧时,头颈部、胸腰部保持生理曲度,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翻身要轴线。
2、合理用枕,枕头的高度,仰卧位时为其本人的拳头高度;侧卧时,枕头的高度应为一侧肩膀的宽度。
3、手术后应防止颈部外伤,尤其防止在乘车急刹车时颈部前后剧烈晃动。
导致损伤。
所以,在出院乘车回家时,最好应平卧车上(可弯腿,下肢屈曲),戴好颈托。
手术后一年之内也应当小心,避免颈部的突然受力以及颈部外伤,以防止手术后症状再次加重。
4、应当积极锻炼四肢的肌肉力量及功能活动(积极进行四肢功能锻炼)。
上肢的锻炼,包括肩臂腕的活动以及握拳练习,还有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穿针、系衣扣、拿筷子等,或者通过健身球的练习增强手的力量和灵活性。
下肢的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抬腿、踢腿等动作的练习,病人也可在家属和陪护人员的陪同或搀扶下练习行走,以增强下肢力量,尽早恢复下肢(行走)功能。
肩周炎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西医名称:肩周炎定义: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发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
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二、临床表现(1)肩部疼痛(2)肩关节活动受限(3)怕冷(4)压痛(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发因素2、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四、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五、病情观察6、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7、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8、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9、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烦躁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1.小针刀①、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介绍针刀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配合治疗。
选择合理体位,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③、治疗完毕后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创可贴。
④、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平卧休息,给予相应处理。
⑤、疲劳或未进食者应休息或进食后再治疗。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①、口服前向患者讲解中药汤剂的作用,说明用法及注意事项。
②、药液温度不宜过低,宜温服,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餐前或餐前服用,避免因此带来的胃部不适。
③、服药期间禁辛辣油腻之食,禁烟酒。
保持心情愉快。
3.针灸治疗。
①、操作前向患者说明针刺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②、一般取坐位,暴露患肩及上肢皮肤。
初次针灸者可取侧卧位,患肢朝上。
③、用止血钳夹一消毒棉球,逐个消毒要针刺的穴位。
取肩髃、肩髎、肩井、肩贞、阿是穴、曲池、合谷、条口透承山穴。
肩周炎的肩部护理措施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多数由肩部过度使用、姿势不当、肩部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
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采取适当的肩部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肩周炎肩部护理措施。
1. 保持适当的姿势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适当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保持肩部过度伸展或过度收缩的姿势。
在工作或学习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座椅和桌子,保持脊椎和肩部的正常曲线。
睡觉时,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颈椎和肩部的自然放松。
2. 适度的休息与活动肩部护理的关键是平衡休息和活动。
过多的休息可能导致肩部肌肉的萎缩和僵硬,而过度的活动又可能引发肩部疼痛和炎症。
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
在休息期间,可以适度进行伸展运动和放松肩部肌肉。
在活动期间,避免过重的负荷和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3. 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是肩部护理中常用的方法。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肩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
在热敷时,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或者热敷贴。
冷敷则可以减轻组织的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感。
在冷敷时,可以使用冰袋、冷毛巾或者冰袋包裹在布料中。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感觉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热敷或冷敷。
4. 温和的按摩肩周炎患者可以进行温和的按摩来缓解肩部疼痛和紧张感。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松弛紧张的肌肉,减轻肩部疼痛。
在按摩时,可以使用温暖的按摩油或者乳液,以顺时针方向进行轻柔的按摩。
患者应该注意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加重症状。
5. 适当的运动和锻炼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运动可以增加肩部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肩部的稳定性。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肩部旋转运动、肩部伸展运动和肩部放松运动。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并逐渐加大运动的强度和范围。
6. 注意伤害预防肩周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再度受伤。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举重、过度伸展、突然扭转等动作,以免加重病情。
肩周炎的日常护理发布时间:2021-11-27T01:07:26.28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何静[导读]何静(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中医院;四川绵阳622651)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也可以称为凝肩、五十肩。
肩周炎的临床症状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运动障碍。
症状特点为,疼痛首先会在肩关节出现,呈现进行性加重,白天稍缓、夜间剧烈。
肩关节的活动能力会逐渐减弱进行性加重,当达到某一点时活动能力会突然升高,之后恢复正常。
肩周炎集中发生在50岁左右的女性人群之中,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因肩关节过度疲劳所致,因此重体力劳动女性发病几率较高。
肩周炎需要及时针对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肩部活动,同时产生剧烈的疼痛,疼痛可累及多个部位,像肘部、颈部等均可产生疼痛。
肩周炎病因。
肩周炎集中出现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群由于退行性改变导致肩关节局部发生蜕变,比如软骨组织弹性降低、肌肉张力下降等使肩关节承受外力的能力降低;慢性损伤所致,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由于过度使用肩关节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损伤;肩部损伤在修复后出现肩周组织粘连、炎症等;颈椎病、心、肺等疾病出现的疼痛涉及肩部,原发病久治不愈使肩部长期受影响出现肩周组织的萎缩、痉挛逐渐转变为肩周炎。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肩周炎早期会出现阵发性疼痛,发病较缓,之后疼痛随病情加重而加重,呈钝痛,并且持续疼痛,因环境因素变化可导致疼痛加剧,疼痛逐渐向颈部、肘部放射。
当肩部受到碰撞、拉扯时,可引起强烈的撕样性疼痛。
肩周炎夜间疼痛加剧、白天稍缓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整个运动功能降低,伸展、内旋活动受限最为明显。
(3)怕冷:肩周炎患者肩部受寒冷刺激敏感,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肩部也害怕受凉。
(4)压痛。
多数肩周炎患者可在肩周附近触摸到疼痛点,挤压疼痛明显,压痛点多在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漏肩风(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导致患者出现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的一组疾病,简称肩周炎。
【护理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肩关节活动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外感风寒、湿邪流注、气血不足、肝肾亏虚。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3)工作要劳逸结合,注意局部保暖,特别应注意在空调房中时,不要做在冷风口前,保护肩关节不受风寒,夏季夜晚不要在窗口、屋顶睡觉,防止肩关节长时间地受冷风吹袭。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肩关节疼痛的性质、部位、活动情况及发病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休息后是否缓解。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2)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3)用薰药及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4、饮食指导
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适当多食羊肉、胡桃、海参等温性食物及滋补肝肾之品,忌生冷、肥腻、寒性之品,忌烟酒,鼓励多饮水。
5、情志护理
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痛苦,多与患者交流,
取得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劝导其戒躁戒怒,使
体内阳气宣泄,安心养病。
6、临症(证)施护
(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药熨治疗,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
1、外感风寒
(1)主证:肩部酸痛、隐痛或肿痛,渐渐加重,夜间痛甚,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
(2)施护:
1)急性期卧床休息,禁止患处关节活动及患处负重,指导有效功能锻炼。
2)注意保暖,避风寒,夜间疼痛明显时,可予以热敷或遵医嘱服用止痛剂。
3)肩痛甚者可选择肩隅、肩贞等穴位,行艾灸、拔火罐、中药熏药以及药熨治疗,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4)中药予以祛风散寒汤剂,宜热服以加强药效,药后避免当风受凉,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5)饮食选择温热易于消化之品,忌食生冷肥厚、不易消化之品。
2、湿邪流注
(1)主证:肩部刺痛,尤以夜间为甚,遇寒痛增,舌胖,苔白,脉滑。
(2)施护: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肩部保暖,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患肢避免负重以免加重病情。
2)疼痛甚时可予针刺肩隅、肩贞、阿是穴等以缓解疼痛。
3)指导正确功能锻炼,画圈法、爬墙摸高等。
应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3、气血不足
(1)主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舌淡,少苔或苔白,脉细弱或沉。
(2)施护: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肩部保暖,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患肢避免负重以免加重病情。
2)疼痛甚时可予针刺肩隅、肩贞、阿是穴等以缓解疼痛。
3)可遵医嘱服补益气血剂,药宜文火久煎,温热服下。
4)饮食营养丰富、增加蛋白质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补益气血之品,如人参、黄芪、桂圆肉等。
5)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需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情况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恢复期坚持每天行手指爬墙及患肢抬手等功能锻炼。
4、肝肾亏虚
(1)主证:肩部空痛,遇劳加重,舌淡,苔薄白,脉弱。
(2)施护: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肩部保暖,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患肢避免负重以免加重病情。
2)疼痛甚时可予针刺肩隅、肩贞、阿是穴等以缓解疼痛。
3)饮食宜温补,如羊肉、鸡肉、鲫鱼、牛奶、胡桃仁、饴糖等。
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等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的食物。
4)指导正确功能锻炼,画圈法、爬墙摸高等。
应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并发症护理】肩-手综合征
1、良姿位
2、避免过度牵拉
3、运动疗法
【健康指导】
1、注意防风寒、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
晒,保持清洁干燥。
2、需继续服药者,告知其特殊药物的服法,并注意用
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就诊。
3、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恢复过程一般需要一段时间,并且在恢复过程中可能还会反复,不必过分担忧,保持乐观情绪。
4、教病人活动时保护肩部的方法:
1)保护肩关节:在同一体位下避免长时间患侧肩关节负荷,
维持良好姿势,减轻对患肩的挤压;维持足够关节活动度范围和
肌力训练。
(2)良姿位:较好的体位是仰卧时在患侧肩下放置一薄枕,使
肩关节呈水平位。
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以减少对患肩的挤压。
避免俯卧位,因为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
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