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及灭弧装置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46
《电力机车电器》题库第二章电弧及灭弧装置一、填空题1、带电粒子从电弧区转移到周围介质中去的现象称为(扩散)。
2、热辐射是发热体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的过程。
3、交流电器设备的发热主要由( 导体和线圈的)损耗、( 铁心的)损耗和( 触头的)损耗引起。
4、在放电间隙中,同时存在着两种过程:(游离)和(消游离),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
5、按照电流性质电弧可分为(直流电弧)和(交流电弧)。
6、电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多种损耗,其中主要的损耗有(铜损耗)、(铁损耗),高压电器还要考虑(介质损耗)。
二、判断题1、金属栅片灭弧装置在交流中的应用比直流电器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2、交流电弧比直流电弧容易熄灭。
(√)3、利用回路电动力拉长电弧时,电流越小越好。
(×)4、电弧属于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
(√)5、直流电弧熄灭的原理是过零熄灭。
(×)三、选择题1、电弧的(B )区是电弧中温度最高、亮度最强的区域。
A、近阴极区B、弧柱区C近阳极区2、拉开刀开关时使电弧拉长属于(A )A、机械力拉长B、电动力拉长C、磁吹灭弧3、交流电弧主要采用( B )来灭弧。
A、磁吹灭弧B、金属栅片灭弧C、真空灭弧4、磁吹灭弧是利用了(A )方法来灭弧的?A、拉长电弧B、灭弧罩灭弧C、真空灭弧D、金属栅片灭弧四、简答题1、什么是电动力?触头电动力是怎样引起的?载流导体处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载流导体间相互也会受到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电动力。
触头闭合通过电流时,在触头间有电动力存在。
这是因为触头表面不管加工怎样平整,从微观上看仍然是凹凸不平的。
由于接触面积远小于触头表面积,电流线在接触点处产生收缩,由此而引起触头间的电动斥力。
2、交流电磁铁吸合不好且有噪声,试分析原因。
在电磁铁工作过程中,决定其能否将衔铁吸合的是平均吸力的大小,即通常所说的交流电磁铁吸力。
由于单相交变磁通所产生的吸力在每一周期内有两次经过零点,所以在工频电路上,每秒钟内有100次经过零点。
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1. 切断电源:最直接的方法是切断电源,停止供电,这样电弧就会自动熄灭。
2. 使用隔离设备:在处理带电设备时,可以使用隔离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等)来切断电弧的通路,防止电弧继续存在。
3. 使用灭弧装置:灭弧装置可以用来控制和熄灭电弧,常见的灭弧装置有灭弧室、灭弧圈等。
4. 使用电流限制器:电流限制器可以限制电弧的电流,使其不足以维持电弧燃烧,从而熄灭电弧。
5. 使用灭弧剂:灭弧剂是一种能够吸收电弧能量的物质,可以通过喷洒或注入的方式将灭弧剂引入电弧室中,从而熄灭电弧。
6. 使用灭弧器:灭弧器是一种专门用于熄灭电弧的装置,可以通过将电弧引导到灭弧装置中,利用其特殊结构和材料来熄灭电弧。
请注意,熄灭交流电弧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如果不熟悉电弧的处理方法,请及时寻求
专业人士的帮助。
低压电器电弧的灭弧方法低压电器电弧是指在低压电路中产生的电弧现象。
电弧的产生会导致电路故障、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危险。
因此,及时有效地灭弧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低压电器电弧的灭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电弧熄灭器:电弧熄灭器是一种专门用于灭弧的装置。
它通过在电弧产生的瞬间产生一个与电弧相反方向的电流,使得电弧能量迅速耗散,从而使电弧迅速熄灭。
电弧熄灭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感和电容形成的谐振电路,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能够有效地将电弧能量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使电弧迅速熄灭。
2. 油浸灭弧罩:油浸灭弧罩是一种常用的灭弧装置。
它通过将电弧所在的区域浸入特殊的灭弧油中,利用油的性质来实现灭弧的目的。
油浸灭弧罩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弧的产生和扩展,使电弧能量迅速耗散,从而实现灭弧的效果。
同时,油浸灭弧罩还能起到隔离和冷却的作用,保护周围的设备和人员不受电弧的伤害。
3. 空气灭弧装置:空气灭弧装置是一种利用空气的特性来灭弧的装置。
它通过在电弧所在的区域喷射高速气流,使电弧受到强力的冲击和扰动,从而使电弧能量迅速耗散,达到灭弧的目的。
空气灭弧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灭弧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器中。
4. 粉末灭弧装置:粉末灭弧装置是一种利用粉末的特性来灭弧的装置。
它通过在电弧所在的区域喷射灭弧粉末,利用粉末的绝缘性和吸热性来实现灭弧的目的。
粉末灭弧装置能够迅速吸收电弧的能量,将电弧能量转化为粉末的热能,从而使电弧迅速熄灭。
粉末灭弧装置在灭弧效果和安全性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5. 电弧探测器:电弧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电弧的装置。
它能够实时监测电路中是否存在电弧,并能够迅速发出报警信号。
电弧探测器可以通过检测电弧的光辐射、电流、电压等参数来判断电弧的存在,并能够准确地定位电弧的位置。
一旦检测到电弧,电弧探测器会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人员采取相应的灭弧措施,避免电弧的危害。
低压电器电弧的灭弧方法有电弧熄灭器、油浸灭弧罩、空气灭弧装置、粉末灭弧装置和电弧探测器等。
第十三章电弧及灭弧装置在有触点电器中,触头接通和分断电流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气体放电现象一电弧的产生及熄灭。
电弧对电器具有一定的危害。
本章通过对电弧现象的介绍,分析其产生和熄灭的过程,从而找出并介绍在电器常用的灭弧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电弧在电器中的影响。
第一节电弧的物理基础一、电弧现象及特点电弧属于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
气体放电分为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两类,电弧属于气体自持放电中的弧光放电。
试验证明,当在大气中开断或闭合电压超过10V、电流超过0.5A的电路时,在触头间隙(或称弧隙)中会产生一团温度极高、亮度极强并能导电的气体,称为电弧。
由于电弧的高温及强光,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焊接、熔炼、化学合成、强光源及空间技术等方面。
对于有触点电器而言,由于电弧主要产生于触头断开电路时,高温将烧损触头及绝缘,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相间短路、电器爆炸,酿成火灾,危及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所以从电器的角度来研究电弧,目的在于了解它的基本规律,找出相应的办法,让电弧在电器中尽快熄灭。
我们借助一定的仪器仔细观察电弧,可以发现,除两个极(触头)外,明显的分为3个区域,即近阴极区、近阳极区及弧柱区。
如图13—1所示。
图13—1 电弧3个区及电位降、电位梯度分布近阴极区的长度约等于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小于m 610 )。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离子向阴极运动,造成此区域内聚集着大量的正离子而形成正的空间电荷层,使阴极附近形成高电场强度(约为m V /10~1076)。
正的空间电荷层形成阴极压降,其数值随阴极材料和气体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约在10-20V 之间。
近阳极区的长度约等于近阴极区的几倍。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向阳极运动,它们聚集在阳极附近而且不断被阳极吸收而形成电流。
在此区域内聚集着大量的电子形成负的空间电荷层,产生阳极压降,其值也随阳极材料而异、但变化不大,稍小于阴极压降。
由于近阳极区的长度比近阴极区的长,故其电场强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