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1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36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目录第一章:绪论• 1.1 什么是动物学• 1.2 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1.3 动物分类学• 1.4 动物的起源和进化第二章:细胞与组织• 2.1 动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2.2 组织学概述• 2.3 干细胞与组织再生第三章:动物的皮肤与体表结构• 3.1 真皮与表皮• 3.2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3.3 体表结构的多样性与适应性第四章:动物的骨骼与肌肉• 4.1 骨骼的结构与功能• 4.2 肌肉组织与运动• 4.3 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第五章:动物的循环系统• 5.1 开放型循环系统与闭合型循环系统的区别• 5.2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5.3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5.4 循环系统与气体交换的关系第六章:动物的呼吸系统• 6.1 呼吸器官的分类与结构• 6.2 气体交换的过程• 6.3 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第七章:动物的消化系统•7.1 消化器官的分类与结构•7.2 消化过程与消化液的作用•7.3 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第八章:动物的泌尿系统•8.1 泌尿器官的分类与结构•8.2 尿液的形成与排泄•8.3 其他排泄方式与调节机制第九章:动物的神经系统•9.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9.2 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9.3 感觉器官的分类与功能第十章:动物的生殖系统与生殖行为•10.1 性别与性别决定•10.2 雌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0.3 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0.4 生殖行为与繁殖策略第十一章:动物的进化与适应•11.1 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11.2 进化的驱动力与机制•11.3 动物的适应性进化第十二章:动物的行为与社会性•12.1 行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2.2 动物的行为模式与行为习性•12.3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结构第十三章:动物的环境与生态•13.1 动物的栖息地与分布•13.2 动物的种群生态学•13.3 动物的群落生态学•13.4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保护以上是《普通动物学第四版》的目录。
普通动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五大威胁: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主要原因: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次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移(迁)地保护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强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保护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一、生物的分界:六界学说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绿色植物——食物的生产者(自养生物)动物——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微生物——食物分解者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zoology)概念研究目的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描述性阶段→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第五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二、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包括亚种和品种)品种:亚种:三、动物的命名:双命名法三名法命名四、现行动物的分门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双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门动物界- 腔肠动物门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原口动物假体腔动物线形动物门无脊索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三胚层动软体动物门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亚门重点:生物的分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和动物分类的知识难点: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命名方法讨论: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作业:1.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是什么?2.生物是如何分界的?举例说明物种命名的方法。
普通动物学(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1.什么就是生物?a.一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都叫生物。
b.生命现象包含:新陈代谢、自我复制产卵、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
2.生物的分界a.两界系统:18世纪,林奈以能否运动分为植物、动物界。
b.三界系统:19世纪中期,将原生生物另立为界。
c.四界系统d.五界系统:20世纪初,电镀发生,原核生物界、真菌从植物界中划出。
即为为: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e.三总界六界系统第二节动物学及其分科1.什么叫做动物学?a.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动物学。
2.动物学的分科a.纵向分科(研究内容分后):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等。
b横向分科(研究对象分后):原生生物学、寄生虫学、蠕虫学、贝类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兽类学等。
第三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合理地、可持续地利用动物资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2.意义:动物界不仅为人类的衣、甲壳类、居住、行提供更多了宝贵的资源,也为美化人的生活、满足用户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多了多样的内容。
因此研究动物学具备十分轻的意义。
第五节动物学研究方法a叙述法b比较法c实验法第六节动物学分类的知识动物学分类科学知识就是自学和研究动物学的基础。
a人为分类法: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活习性。
b自然分类法:动物的基本结造和发育,遗传特性和血缘关系。
一、分类依据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物学特征(生态犯罪行为、生活习性)细胞学特征(核型、带型分析)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化学共同组成及dna、rna等)二、分类等级动物学分类系统由大到小的分类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三、物种的概念a由形态结构、生理学、生物学、生态习性以及行为学、遗传学等特征相同,相互之间可以民主自由交配并产生具备产卵能力的后代的种群就称作物种。
第1章绪论1、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C )A。
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
Parus major D.Parus Major2、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原生生物)界。
3、动物命名的双名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该物种的(属名),第二部分是该物种的( 种名),最后加上定名人。
4、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5、分类阶元在动物分类学上,按物种或类群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不同程度,主要由门、纲、目、科、属、种等几个级别等来划分它们的等级序列,这种划分称为分类阶元。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1、组织(tissue)是指: ( B )A.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的细胞群;B。
形态相似、机能一致的细胞群;C.形态相同、机能不同的细胞群;D。
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群。
2、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B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3、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
第3章原生动物门1.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B)。
A:孤雌生殖B:营养与代谢C:纵二分裂D:横二分裂2.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D )A:眼虫B:夜光虫C:草履虫D:变形虫3.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 )A:消化作用B:调节水分平衡C:呼吸作用D:运动作用4.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C )A 钉螺B 沼螺C 按蚊D 伊蚊5.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的间日疟原虫,有性生殖开始是形成:A。
孢子和孢子体; B。
大配子和小配子;C。
学习要点: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答复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根底,根据古生物学、比拟胚胎学和比拟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根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
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开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根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的。
4.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1. 物种;2. 双名法;第2章动物体的根本结构与机能一、填空题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根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1. 组织;2. 器官;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一、填空题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
草履虫的运动器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生物的分界2:动物的自然分类系统3:分类等级4:物种的定义5:物种命名方法及注意事项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通常分成三个层次: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到目前为止描述过的物种数目为140~150万种,而地球上物种的数量为500~3000万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当今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都依赖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都为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是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2、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3、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当前保护区的类型主要有:自然保护区——较小的人为干扰,保护重要自然价值的地区。
如:国家公园——具有各种各样的显著特征和生态系统的较大地区,以不威胁价值情况下,可参观、旅游、娱乐、科研等活动。
自然遗迹保护区——占地较小而能保护一个特色的自然特征或古迹。
野生生物管理区——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为目的的人为控制区。
景观保护区——由人文、自然、民族、宗教、土地利用为特色的供旅游以内感的场所自然资源保护区——当地特色资源集中地。
另外,还有人类学保护区以及特有保护地等类型。
有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兼有几项功能。
4、生物多样性的移(迁)地保护移地保护措施主要是补充就地保护的一种途径。
动物学总结知识点绪论:六界、分类阶元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胚胎发育、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第二章原生动物门:运动器官、营养方式、接合生殖、赤潮、五大寄生虫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原肠虫学说、吞噬虫学说第四章多孔动物门:逆转、两囊幼虫、水沟系、领细胞、体制第五章腔肠动物门:两胚层、两辐对称、体壁、皮肌细胞、刺细胞、神经第六章扁形动物门:皮肌囊、体壁、不完全消化管、排泄系统、无体腔第七章原腔动物:体壁、完全消化管、假体腔第八章环节动物门:体壁、疣足、循环、后肾管、真体腔第九章软体动物门:齿舌、闭管式循环、珍珠、后肾管特化、瓣鳃第十章节肢动物门:异律分节、外骨骼、呼吸器官、气门分布、混合体腔、口器、足、触角、翅、变态等第十一章总担动物:触手冠、原口与后口的区别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水管系统、体制的变化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半索、背神经索第十四章脊索动物:三大特征、次要特征、分类、逆行变态第十五章圆口纲:软骨弧片、无颌、寄生第十六章鱼纲:鱼类的定义及各脊椎动物的定义、鳞、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眼的结构、古脑皮、骨骼系统、躯干椎、尾椎的结构、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调节渗透压、鳔、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第十七章两栖纲:解决的主要矛盾、适应性及不完善性、附肢骨骼第十八章爬行纲:羊膜动物、羊膜卵结构及意义、牙齿类型、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的比较、颞窝第十九章鸟纲:后肾、特有的结构、气囊、双重呼吸、骨骼飞翔的特征第二十章哺乳纲:反刍类、特有肌肉、胎盘、哺乳、胎生一、门的分类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1.机体细胞的数目及分化:原生动物、后生动物2.胚层的分化:二胚层动物、三胚层动物3.体腔的形成: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4.体制的分化:5.口的形成:6.脊索的形成:具体如下: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过度类群----中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二胚层动物----腔肠动物门----三胚层动物----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假体腔动物----原腔动物:如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等----真体腔动物----不分节动物-------软体动物门----同律分节动物----环节动物门----异律分节动物----节肢动物门原口与后口的过度类群-------总担动物: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无脊索与脊索的过度类群----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二、各门的主要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1.体制:无轴对称有轴对称----辐射对称:有无数对称面----两辐对称:有二个对称面----两侧对称:有一个对称面----不分节----同律分节:除前二节、最后一节…..- ---异律分节:前端与后端……2.胚层:二胚层----外胚层、内胚层三胚层-----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分化形成肌肉、体腔膜、生殖系统)3.体腔:区别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及真体腔的形成无体腔----囊胚腔被实质细胞填充假体腔----囊胚腔-----只有体壁肌肉层无场壁肌肉层真体腔----中胚层形成的裂体腔----不仅有体壁肌肉层,而且还有肠壁肌肉层、体腔膜及肠系膜4.消化系统:消化方式----细胞内消化、细胞内外消化、细胞外消化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消化系统的演化-----消化循环腔-----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完全消化管:有口有肛门消化管----低等分前肠、中肠、后肠(回肠、结肠、直肠)----高等分口、食道、胃、肠、肛门(肠有小肠、大肠、结肠、盲肠)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脏(分泌消化液与酶类,湿润食物,进行化学消化的作用)消化道的附属结构-----纤毛、触手、吸盘、口球、触腕、口器、口笠、口漏斗、舌、齿舌、齿、墨囊5.排泄系统:体表渗透原肾管: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后肾管:肾口、排泄管、排泄孔排泄管分化演变成------前肾、中肾、后肾(哺乳类肾脏的结构)马氏管:节肢动物中场与后场交界处肠壁形成6. 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单循环---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低等的不完善如无真正的心脏、心脏不完善………以两栖类为例说明动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7. 生殖系统: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注意腔肠的来源、原腔特殊的管型)精巢卵巢、输精管输卵管(储精囊、子宫)前列腺、卵黄腺、脂肪体…腔肠动物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原腔动物是管型的生殖系统8. 神经系统:五部脑、脑神经、注意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的区别等古脑皮---大脑壁薄,无神经细胞只有上皮组织----鱼原脑皮---大脑腹、侧保留了古脑皮,在顶部有了零散的神经细胞-----两栖新脑皮---大脑顶、侧基本是原脑皮,大脑表层出现了锥体细胞并聚集成神经细胞层-----爬行、鸟、哺乳9. 呼吸系统:瓣鳃、鳃、肺、气囊、双重呼吸10. 体壁:比较腔肠、扁形、环节、节肢的体壁,注意皮肌囊、外骨骼的解释腔肠外胚层扁形表皮层环节角质膜节肢角质层(三层)中胶层肌肉层表皮层上皮层内胚层肌肉层底膜体腔膜11.骨骼系统:中轴骨骼头骨: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脊柱:无分区二分区----躯干椎、尾椎-----鱼四分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两栖五分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爬行、鸟、躯干椎:髓棘、髓弓、椎体、横突尾椎:髓棘、髓弓、椎体、脉弓、脉棘椎体:双凹、前凹、后凹、异凹、双平胸骨、肋骨:加胸椎形成胸廓附肢骨骼带骨肩带腰带附肢骨前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后肢: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12. 皮肤及衍生物三、重点1.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 真体腔与假体腔、皮肌囊与外骨骼、同律与异律、原口与后口3. 瓣鳃的结构、鳃的结构、双重呼吸的过程4. 动物由水生过度到陆生面临的六个矛盾、两栖类对陆生的适应性与不完善性5. 羊膜卵的结构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6. 恒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7. 胎生、胎盘的结构及类型8.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六个进步性事件9. 鱼类尾椎、躯干椎的结构,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10. 哺乳类肾脏的结构,原尿、终尿的形成及区别1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尤其是胚胎发育的过程12. 生物的分界、双命名法、分类阶元13.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14. 总结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定义15. 五大寄生虫、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16. 细胞周期、昆虫的口器17.鸟类骨骼系统适应于飞翔的特征。
普通动物学思考题(无脊椎部分)思考题:第1章绪论1、生物的分界的根据是什么,如何理解生物分界的意义?为什么五界系统被广泛采用?2、什么是动物学,如何理解它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学习研究动物学有何意义?3、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对动物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和作用?4、动物分类是以什么为依据的,为什么说它基本上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5、何谓物种,为什么说它是客观性的?6、你如何理解恩格斯说的“没有物种概念,整个科学便都没有了”?7、“双名法”命名有什么好处,它是怎样给物种命名的?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何重要作用?从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结构特点,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化的原因。
3、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及其最基本的机能是什么?4、细胞质各重要成分(如内质网、高尔基器、线粒体、溶酶体和中心粒等)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5、细胞核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6、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哪些内容?初步了解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
7、有丝分裂一般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9、 4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么? 10掌握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并掌握原生动物如何完成运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各种生活机能。
2、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3、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4、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
5、掌握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初步了解我国在抗疟方面的主要成就。
通过疟原虫掌握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绪论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自然界的物质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前者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
因此,生物世界也称生命世界(Vivicum)。
生物的种类繁多,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目前已鉴定的约200万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发现的种还会逐年增加,有人(R.C.Brusca等,1990)估计,约有2000万~5000万种有待发现和命名。
为了研究、利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人们将其分门别类系统整理,分为若干不同的界(Kingdom)。
生物的分界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
在林奈时代,对生物主要以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特征来区分,林奈(Carl von Linné,1735)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明确提出动物界(Animália)和植物界(Plantae)的两界系统,这一系统直至本世纪50年代仍为多数教材所采用。
显微镜广泛使用后,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眼虫等),这种中间类型的生物是进化的证据,却是分类的难题,因而霍格(J.Hogg,1860)和赫克尔(E.H.Haeckel,1866)将原生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另立为界,提出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动物界的三界系统,这一观点直到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流行,并被一些教科书采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有可能揭示细菌、蓝藻细胞的细微结构,并发现与其他生物有显著的不同,于是提出原核生物(Prokaryote)和真核生物(Eukaryote)的概念。
考柏兰(H.F.Copeland,1938)将原核生物另立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包括单胞藻、简单的多细胞藻类、粘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后生植物界(Metaphyta)和后生动物界(Metazoa)。
随着电镜技术的完善和广泛应用以及生化知识的积累,将原核生物立为一界的见解,获得了普遍的接受,成为现代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课后答案下载《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简介第1章绪论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第3章原生动物门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第5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第6章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第7章扁形动物门第8章假体腔动物第9章环节动物门第10章软体动物门第11章节肢动物门第12章触手冠动物第13章棘皮动物门第14章半索动物门第15章脊索动物门第16章圆口纲第17章鱼纲第18章两栖纲第19章爬行纲第20章鸟纲第21章哺乳纲第22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第23章动物地理第24章动物生态参考文献索引《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目录《普通动物学(第4版)》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凌云教授和郑光美院士主编的《普通动物学》(第3版)的修订版,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动物学(第4版)》的编写力求能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并适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具有中国特色。
第4版突出体现以下3个特色:1.以动物演化为线索,突出进化历史中发生重大质变的事件(例如细胞、体制、胚层、体腔、体节、脊索、脊椎、凹忮、体温等)及其与动物组织、器官、系统出现或复杂化的相关性,使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书中对各类群及其代表动物的选取,以演化上、经济上和科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的为重点,并以我国动物为首选代表;全书着重加强基础同时根据动物学发展的`现状,适当拓宽口径,增加了非重点的及新发现的小门类;2.进一步精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意加强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每章之后有思考题,便于教与学3.全书注意介绍现代动物科学知识和动物学宏观与微观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如进化理论、行为学、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以及联系、反映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有关的新知识书中提出不少尚未解决、有待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