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弧线圈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9
国内消弧线圈的现状比较及其作用介绍1、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危害中性点不接地的高压电网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危害当电容电流一旦过大,接地点电弧不能自行熄灭。
当出现间歇性电弧接地时,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可达相电压的3~5倍或更高,它遍布于整个电网中,并且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小时,它不仅击穿电网中的绝缘薄弱环节,而且对整个电网绝缘都有很大的危害。
⏹造成接地点热破坏及接地网电压升高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过大,使接地点热效应增大,对电缆等设备造成热破坏,该电流流入大地后由于接地电阻的原因,使整个接地网电压升高,危害人身安全。
⏹交流杂散电流危害电容电流流入大地后,在大地中形成杂散电流,该电流可能产生火花,引燃瓦斯爆炸等,可能造成雷管先期放炮,并且腐蚀水管、气管等。
⏹接地电弧引起瓦斯煤尘爆炸2、消弧线圈的作用电网安装消弧线圈后,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产生电感电流,该电感电流补偿因单相接地而形成的电容电流,使得接地电流减小,同时使得故障相恢复电压速度减小,治理电容电流过大所造成的危害。
同时由于消弧线圈的嵌位作用,它可以有效的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消弧线圈补偿效果越好,对电网的安全保护作用越大,所以需要跟踪电容电流变化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
3、消弧线圈作用原理及国内外现状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提供一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
当消弧线圈正确调谐时,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机率,还可以有效的抑制过电压的辐值,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故障点热破坏作用及接地网的电压等。
所谓正确调谐,即电感电流接近或等于电容电流,工程上用脱谐度V来描述调谐程度V=(I C-I L)/I C当V=0时,称为全补偿,当V>0时为欠补偿,V<0时为过补偿。
从发挥消弧线圈的作用上来看,脱谐度的绝对值越小越好,最好是处于全补偿状态,即调至谐振点上。
消弧线圈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消弧线圈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保护器件,主要用于切断或衰减发生电弧现象的电路。
它的作用是保护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防止电弧故障引起的火灾和损坏。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电弧现象时,由于电弧产生的电流瞬时变大,回路中的电感会产生高峰值的峰值电压;
2. 消弧线圈将这个峰值电压转移到开关本体之外;
3. 消弧线圈通过自感和互感作用,将这个峰值电压放大成足够大的电压,使电弧能够被迅速击穿,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足够大的电流,从而达到快速熄弧的效果;
4. 当电弧被击穿后,消弧线圈会通过限流电阻限制电弧电流,使电弧能量迅速减小,最终熄灭。
总结起来,消弧线圈通过将电弧电压放大并加以限制,以及通过限流电阻限制电弧电流,实现了迅速熄弧的效果。
消弧线圈的运行与维护1 消弧线圈的作用消弧线圈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永久性接地时,在接地点,消弧线圈供出的电感电流抵消和补偿了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使接地点残流很小,且接地点电压恢复速度很慢,从而接地点不易起弧,使电弧自行熄灭。
这样就可以消除由接地点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对设备和人身非常安全,又可以不间断供电。
另外,由于消弧线圈的使用,还可以根除铁磁谐振过电压。
消弧线圈正确运行又可以消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参数谐振过电压等。
消弧线圈的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消弧线圈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1 接地变压器接地变压器的作用是在系统为△型接线时,引出中性点用于加接消弧线圈,该变压器采用Z型接线。
接地变除可带消弧线圈外,也可带二次负载,可代替所用变,从而节省投资费用。
2.2 消弧线圈1)消弧线圈的调流方式:一般分为5种,即:调隙式、调匝式、调容式、偏磁式、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
2)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一般分为过补、欠补、最小残流3种方式可供选择。
2.3 调谐自动调谐是整套技术的关键部分,所有的计算和控制由它来实现,控制器实时测量出系统对地的电容电流,由此计算出电网当前的脱谐度ε,当脱谐度偏差超出预定范围时,通过控制回路调节输出电感电流,直至脱谐度和残流在预定范围内为止。
2.4 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安装消弧线圈前,用于投切消弧线圈,由于消弧线圈内的电压互感器不满足测量精度,需另设中性点电压互感器测量中性点电压。
3 消弧线圈的配合补偿方式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时,两台消弧线圈分别接入两段母线上,母线分段运行,任一条母线发生接地故障时,该母线接入的消弧线圈就动作起到补偿作用。
当两段母线的母联开关合上,两条母线作单母线运行时,其两条母线上接入的两台消弧线圈就存在配合补偿的问题,综合现有的消弧线圈配合补偿方式,分为三种:1)一台固定补偿,一台追踪补偿。
2)两台分别追踪补偿一半电容电流。
3)一台追踪补偿,一台不补偿。
浅析接地变、消弧线圈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在我国3kV至66kV及以下的变电站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接地变及消弧线圈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对解决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接地变、消弧线圈的作用、工作原理等方面来浅析其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字:接地变、消弧线圈、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1、10kV线路单相接地的危害我国10kV电力系统10kV线路多为电缆线路,随着近年来用电负荷的增加,其线路对地电容增大,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将在接地点产生大于10A的接地电流,同时产生放电弧光,一旦放电时间较长将会击穿空气绝缘,使线路相间短路跳闸,影响用户的生产生活,同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降低供电可靠性。
2、10kV系统的分析对于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点电流值很小,一般小于10A,且产生的接地电弧能够自行熄灭,线路不会发生跳闸,只发出接地信号,可继续运行两小时。
但是随着线路对地电容的增大,接地时的电流变大,超过10A,该方式已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在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有效的降低接地电流,防止线路跳闸。
3、接地变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应用3.1接地变的作用(1)为系统提供一个人为的中性点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一般是在主变低压侧中性点接消弧线圈接地,由于110kV建水变主变低压侧为三角形接线,无法引出中性点,从而不能够接消弧线圈进行接地。
所以,必须通过安装接地变来人为的建立一个中性点连接消弧线圈接地。
(2)接地变兼作站用变接地变二次侧带负载时,接地变主要作用是代替站用变供站用负荷,从而节省经济投资。
建水变采用的就是该方式。
3.2接地变容量的选用接地变的选择中大都选用Z型接线变压器,接地变的容量应与消弧线圈容量匹配,Z型变压器可带90% ~100%容量的消弧线圈。
接地变容量的计算公式:Sj=√(Q+S×Sinθ)*2+(S×Cosθ)*2(Sj-接地变容量;S-站用变容量;Q-消弧线圈容量;θ-功率因素角)。
消弧线圈的作用和原理
消弧线圈是一种电气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弧线产生的热量,从而保护电器的性能和寿命。
它也能有效地抑制电路的接触器的过热,防止短路事故的发生。
由于其安全性和高效性,消弧线圈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如电动机、变压器、起动器、断路器、接触器等。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当电路发生短路时,消弧线圈会自动断开,从而减少电路中的电流,防止热量的积累,保护电器的安全运行。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规定的限制时,消弧线圈会自动断开,从而防止发生短路.供电电压恢复正常后,消弧线圈会自动启动,使电路恢复正常。
消弧线圈的工作除了可靠性高外,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它的结构简单,操作也比较简单,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是一种理想的电气元件。
总之,消弧线圈是一种重要的电气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弧线产生的热量,保护电器的性能和寿命,从而保护电路的安全运行。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电路发生短路时,消弧线圈会自动断开,从而防止电路中的过热,防止发生短路事故。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消弧线圈是电气设备中常见的一种元件,其作用是用来消除电路中产生的电弧现象,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电磁原理来实现的。
本文将从原理、结构、工作过程、应用范围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详细介绍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
一、原理1.1 电磁感应原理:消弧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电路中产生电弧时,电流突然变化会产生磁场,消弧线圈中的线圈感应到这一变化,产生反向磁场,从而将电弧熄灭。
1.2 磁场相互作用原理:消弧线圈中的线圈和铁芯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磁场得以集中,提高消弧效果。
1.3 能量转换原理:消弧线圈将电路中的电能转换为磁能,再转换为热能,从而使电弧得以熄灭。
二、结构2.1 线圈:消弧线圈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线圈,用来感应电路中的电弧。
2.2 铁芯:消弧线圈的铁芯起到集中磁场的作用,提高消弧效果。
2.3 外壳:消弧线圈通常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外壳,用来保护线圈和铁芯,确保安全使用。
三、工作过程3.1 电路中产生电弧:当电路中出现电弧时,消弧线圈开始工作。
3.2 线圈感应:消弧线圈中的线圈感应到电弧产生的磁场变化。
3.3 磁场反向作用:消弧线圈产生的反向磁场与电弧磁场相互作用,使电弧熄灭。
四、应用范围4.1 电力系统:消弧线圈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线路。
4.2 工业设备:在工业设备中,消弧线圈也扮演着重要的保护作用,防止设备损坏。
4.3 交通领域:消弧线圈在交通领域中也有应用,例如地铁、高铁等交通设备中均会使用消弧线圈。
五、维护保养5.1 定期检查:消弧线圈需要定期检查线圈和铁芯是否损坏,确保其正常工作。
5.2 清洁保养:保持消弧线圈清洁,避免灰尘和杂物影响其工作效果。
5.3 替换维修:如果发现消弧线圈损坏或效果下降,应及时替换或维修,确保其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消弧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原理、磁场相互作用原理和能量转换原理来实现电弧的熄灭,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应用范围广泛。
消弧线圈的功能\原理和现状摘要:由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超标会带来很多危害,工程上多选用消弧线圈对电网进行电容电流补偿,补偿选用过补偿方式。
阐述国内自动补偿消弧线圈的现状和各种产品的优缺点。
关键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方式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一、问题的提出中性点不接地是指系统中性点对地绝缘。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为零,而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上升至线电压,对地电容电流也将增大到原来的√3倍,故障相的电容电流又是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致使故障相电容电流变为正常情况下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系统可以带故障继续运行1~2个小时,这段时间可以完成寻找故障地点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的成本,可以保证系统连续不间断供电,提高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具有以上优点,因此我国的城市电网及厂矿企业的6~35kV供电系统,大部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该系统大大降低因单相接地故障带来的损失,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但这种系统在单相接地电流较大时容易产生弧光过电压和相间短路,给供电设备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防止这种危害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中性点和地之间串接一个消弧线圈。
二、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超标的危害根据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规定,3-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机的系统和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下列数值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1、3~10kV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系统,10A。
2、3~10kV非钢筋混凝土或非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当电压为3kV和6kV时,30A;当电压为10kV时,20A;当电压为3~10kV,由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时,30A。
我国的城市电网及厂矿企业6kV、10kV出线电缆线路的增多,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当系统电容电流超过规定标准后,将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消弧线圈是一种用于高压开关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在开关断路时消除电弧,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原理和电流熄弧原理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消弧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
当高压开关断路时,由于电流突然中断,产生的电磁感应力会导致电流在断路点产生电弧。
为了消除这种电弧,消弧线圈会在电流中断的瞬间产生一个与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力的作用,将电流熄灭,从而达到消除电弧的目的。
其次,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流熄弧原理。
在高压开关断路时,电流会在断路点产生电弧,而电弧的维持需要一定的能量。
消弧线圈会利用电流熄弧原理,在电流中断的瞬间,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使电弧能量逐渐减小,最终消失,从而实现消弧的效果。
总的来说,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和电流熄弧原理相结合,利用电流中断时产生的电磁感应力和控制电流方向大小的方式,消除高压开关断路时产生的电弧,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除了以上的工作原理,消弧线圈还具有一些特点,比如高效、可靠、安全等。
它能够在高压开关断路时迅速响应,消除电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消弧线圈本身的结构设计也经过精心的优化,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持稳定的性能,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另外,消弧线圈在工作过程中也能够保持较低的温度,避免因过热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消弧线圈作为高压开关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原理和电流熄弧原理。
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力和控制电流方向大小的方式,消弧线圈能够有效地消除高压开关断路时产生的电弧,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同时,消弧线圈本身具有高效、可靠、安全等特点,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持稳定的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消弧线圈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主要用于控制和消除电力系统中的电弧现象。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能量转换的原理。
1. 基本原理消弧线圈由一个主线圈和一个副线圈组成。
主线圈通常由铜线绕制而成,副线圈则由细铜线绕制而成。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电弧时,电弧会产生高温和高能量,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消除,可能会对电力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功能消弧线圈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产生强大的磁场,将电弧束束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使其失去能量而熄灭。
消弧线圈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电压来维持电弧的熄灭,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工作过程当电力系统中发生电弧时,消弧线圈的主线圈会产生一个强磁场。
这个磁场会与电弧束产生相互作用,使电弧束受到一个向内的力。
同时,副线圈会产生一个额外的电压,通过电弧束产生的电流来维持电弧的熄灭。
4. 结构和组成消弧线圈通常由一个铁芯和绕制在其上的线圈组成。
铁芯的作用是增强磁场的强度和集中磁场的方向,从而提高消弧效果。
线圈的绕制方式和绕制材料的选择对消弧线圈的性能和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5. 控制和保护消弧线圈通常与其他保护装置和控制系统配合使用,以实现对电弧的及时控制和消除。
例如,当电力系统中发生电弧时,消弧线圈可以通过与断路器、保险丝等配合使用,实现对电弧的控制和保护。
6. 应用领域消弧线圈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系统等。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电弧现象,保护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总结:消弧线圈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通过产生强磁场和额外的电压来控制和消除电弧现象。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能量转换的原理。
消弧线圈由主线圈和副线圈组成,通过与其他保护装置和控制系统配合使用,实现对电弧的及时控制和保护。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起到保护电力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作用。
消弧线圈在电网中的作用摘要:通过对10 kV、35 kV、66 kV配电网中的电容电流的分析,阐述了消弧线圈在城乡配电网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容量选择、接地变压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目前,10 kV、35 kV城乡配电网络多为非有效接地系统,早期供电网络结构比较简单,系统不大,输电线以架空线为主,由于雷击、树木和大风等因素的影响,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中出现概率最大的一种故障,并且往往是可恢复性的故障。
由于非有效接地系统的中性点不接地,即使发生单相金属性永久接地或稳定电弧接地,仍能不间断供电,这是这种电网的一大优点,因此对供电的可靠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供电系统的不断完善,电缆线路的增加,配电网的接地电容达到一定数值后,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将受到威胁。
首先,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电流较大,电弧很难熄灭,可能发展成相间短路;其次,当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时,易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从而波及整个配电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配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1 消弧线圈工作原理消弧线圈是1台带有间隙的分段铁芯的可调电感线圈。
其伏安特性组对于无间隙铁芯线圈来说是不易饱和的,消弧线圈的铁芯和线圈均浸在绝缘油中,外形与单相变压器相似。
图1为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图,其中gx、Lx分别表示消弧线圈的电导和电感,g1、g2、g3分别代表三相对地电导,C1、C2、C3分别代表三相对地电容。
图2为单相接地的等值电路图,其中的Id为接地点D处的接地电流。
图3为单相接地相量图,其中的Ic为电网电容电流,IL为消弧线圈补偿电流。
由于消弧线圈是一个电感元件,因此相量图中Ic和IL为方向相反的电流。
如忽略导纳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I d的数值。
当Id=0时,电网电容电流全部被消弧线圈补偿。
消弧线圈的脱谐度v表征偏离谐振状态的程度,可以用来描述消弧线圈的补偿程度式中Ic——对地电容电流,A;IL——消弧线圈电感电流,A。
消弧线圈的作用及补偿方式
消弧线圈的作用是提供感性电流,补偿电网中的电容电流,从而降低电弧放电的可能性,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会流过电容电流。
如果电容电流过大,就会在故障点产生电弧,引起弧光过电压,从而损坏设备或导致停电事故。
为了减小电容电流,就需要在电网中接入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是一个感性元件,它可以产生感性电流,与电容电流相互抵消,从而减小故障点的电流。
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有三种:完全补偿、欠补偿和过补偿。
完全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与电容电流完全相等,此时故障点的电流为零,电弧无法维持。
欠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小于电容电流,此时故障点的电流为容性电流减去感性电流,仍然存在一定的电弧放电风险。
过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此时故障点的电流为感性电流减去电容电流,电流方向与电容电流相反,可以有效地抑制电弧的产生。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因为过补偿可以提供更大的感性电流,从而更好地抑制电弧的产生。
同时,过补偿还可以避免在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出现欠补偿的情况。
消弧线圈的作用及运行维护一、消弧线圈的作用消弧线圈是在变压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装设的感性负载。
35KV及下电力系统一般采纳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当35KV和10KV线路较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容电流较大,会在接地点形成间隙性电弧,并产生内部过电压,危及设备绝缘。
消弧线圈的作用是补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的电容电流,使故障点流过尽可能小的电流。
二、消弧线圈的正常运行1.系统正常时,它基本处于无压状态,油色、油位正常,各连接部分完好。
2.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如属完全金属性接地,则它基本处于相电压下运行,此时油色、油位正常,声音连续均匀,各连接部分完好且不过热。
三、消弧线圈的异常运行1.油位异常渗漏油造成油面过低时,应补充油。
补油应在系统正常时拉开变压器中性点隔离开关,并做好安全措施后进行。
2.油温过高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带负荷运行。
此时应对消弧线圈上层油温加强监视,使其不超过95℃。
并注意运行时间不应超过铭牌规定的允许时间。
若在规定时间内油温不断上升,甚至从油枕中喷出,则可能是消弧线圈内部发生故障,如匝间短路、铁芯多点接地、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等,此时应停运接地线路,在接地消失后,将消弧线圈退出,修理后投入运行。
3.套管闪络放电或本体内部有放电声(1)套管闪络放电多是由于表面脏污,绝缘降低形成。
在系统正常时,应退出消弧线圈,清扫后投入运行。
(2)本体内部放电多是分接开关接触不良,产生放电火花。
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连续运行,但要加强监视,等系统正常后再做处理。
若放电声很响,油温急剧上升,应立刻回报并将消弧线圈退出运行。
四、消弧线圈动作的处理电网内发生单相接地,串联谐振及中性点位移电压超过整定值时,消弧线圈动作。
此时“消弧线圈动作”光字牌亮,警铃响,中性点位移电压表及补偿电流表指示增大,消弧线圈本体指示灯亮。
若为单相接地故障,则绝缘监视电压表指示接地相电压降低或为零,未接地两相电压将上升或至线电压。
曹云祥河南省郑州市电业局地电处(450052)1概述消弧线圈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使故障点的电流大大减少,二是使故障相电压恢复的速度大大下降。
如图1所示,若在正常情况下,三相电压是基本平衡的。
由于各种原因,系统发生单相(例如A相)接地故障,破坏了原有的对称平衡,系统将产生接地电容电流IC,消弧圈在当时系统中性点相电压的作用下,将产生电感电流IL它们各自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
从图2向量图中,可以看出,IL与IC相差180°,所以是起相互抵消的作用。
当系统未发生单相接地时,根据电工原理可以知道,在对称情况下,各相对地电压相等,在这些电压作用下,各相对地电容产生的电容电流ICA=ICB=ICC=ICO,分别越前于UA、UB、UC电压的90°。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例如A相金属性接地)相当于在故障相上,加一个与UA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相电压—Uφ,则故障相对地电压UA=0,而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到相电压,其他两相对地电压升高〖KF(〗3〖KF)〗倍,即U′B=U′C=〖KF(〗3〖KF)〗U φ,在U′B、U′C电压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电容电流Ι′CB、Ι′CC分别越前于U′B、U′C电压的90°,其相量和IC即为流过A相故障点的电容电流。
它的大小是正常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方向滞后于A相正常时电压90°。
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如果消弧线圈调整的适当,则流过故障点的残流很小,因此大大有利于故障点电弧的熄灭。
2消弧线圈的整定消弧线圈的整定,主要考虑以下两点原则:(1)使流过故障点的残流应尽量小。
因为残流越小,接地电弧的危害就越小,有利于电弧的熄灭。
但是要想使残流小,就得将消弧线圈所产生的补偿电流ΙL,调到接近于电容电流IC,使IL≈I C,此时流过故障点的残流将很小。
但是,此时消弧线圈的电感和系统对电地容组成了振荡回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串联谐振,使系统中性点和系统电压达到较高的谐振过电压,危及设备的安全运行。
消弧线圈的作用2009年06月22日星期一 22:07消弧线圈是一种带铁芯的电感线圈。
它接于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构成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中无电流通过。
而当电网受到雷击或发生单相电弧性接地时,中性点电位将上升到相电压,这时流经消弧线圈的电感性电流与单相接地的电容性故障电流相互抵消,使故障电流得到补偿,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变得很小,不足以维持电弧,从而自行熄灭。
这样,就可使接地迅速消除而不致引起过电压。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危害中性点不接地的高压电网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危害当电容电流一旦过大,接地点电弧不能自行熄灭。
当出现间歇性电弧接地时,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可达相电压的3~5倍或更高,它遍布于整个电网中,并且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小时,它不仅击穿电网中的绝缘薄弱环节,而且对整个电网绝缘都有很大的危害。
造成接地点热破坏及接地网电压升高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过大,使接地点热效应增大,对电缆等设备造成热破坏,该电流流入大地后由于接地电阻的原因,使整个接地网电压升高,危害人身安全。
交流杂散电流危害电容电流流入大地后,在大地中形成杂散电流,该电流可能产生火花,引燃瓦斯爆炸等,可能造成雷管先期放炮,并且腐蚀水管、气管等。
接地电弧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消弧线圈的作用电网安装消弧线圈后,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产生电感电流,该电感电流补偿因单相接地而形成的电容电流,使得接地电流减小,同时使得故障相恢复电压速度减小,治理电容电流过大所造成的危害。
同时由于消弧线圈的嵌位作用,它可以有效的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消弧线圈补偿效果越好,对电网的安全保护作用越大,所以需要跟踪电容电流变化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作用原理及国内外现状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提供一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
消弧线圈的结构与原理
消弧线圈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电气设备,用于降低电力设备在开关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弧。
下面来介绍一下消弧线圈的结构与原理。
1.结构
消弧线圈通常由一组线圈组成,每个线圈包括一个磁极和一个铁芯。
磁极的作用是产生磁场,铁芯则起到导磁作用。
消弧线圈的线圈数目一般会根据电力设备的电压等级和负载容量来确定。
除了线圈和磁极铁芯之外,消弧线圈还包括一些辅助结构,如热继电器、控制电路和触头等。
这些辅助结构的作用是检测电弧和发出开关指令。
2.原理
在电力系统中,开关操作时会产生电弧。
这会导致电压、电流和能量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威胁。
消弧线圈的作用就是降低电弧的能量、时间和频率,从而减少电弧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当开关上的电弧出现时,消弧线圈中的线圈会产生一个瞬时电流,这会使磁极产生一个强磁场。
这个磁场会将电弧中的电离气体加速,从而使电离气体的电阻下降。
这样,电弧中的电流和电压就会减小,直到电弧自行熄灭。
消弧线圈中的热继电器和控制电路可以检测电弧的产生和消失,并控制开关机构的运动。
触点会在电弧被消除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从而保持设备正常工作。
总之,消弧线圈是一种有效的电力设备保护措施。
通过消除电弧,消弧线圈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
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