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作用及功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3.15 KB
- 文档页数:2
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工作原理引言: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是一种能有效降低电力设备事故风险的装置。
它利用消弧线圈和小电阻来实现电力系统的接地,从而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消弧线圈的作用消弧线圈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快速消除电气设备中产生的电弧。
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过载时,电弧往往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事故。
消弧线圈通过对电弧进行控制和抑制,有效地保护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小电阻接地的原理小电阻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通过小阻抗与地相连。
它的作用是将电流引导到地下,从而降低电气设备的电压,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击穿而引发电击事故。
小电阻接地系统能够迅速将故障电流引入地下,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系统工作原理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发生故障或过载时,消弧线圈会迅速感应到电弧的存在,并通过控制电弧的特性来消除电弧。
同时,系统中的小电阻会将电流引导到地下,降低电气设备的电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四、系统的优势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消弧:消弧线圈能够快速感应并消除电弧,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2. 安全可靠:小电阻接地系统能够将故障电流迅速引导到地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 节能环保:系统采用小电阻接地,减少了电气设备的电压,降低了能耗,对环境友好。
4. 维护方便: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减少了设备的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结论: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通过消除电弧和降低电压的方式,保障了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该系统具有高效消弧、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维护方便等优势。
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为电力设备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完善,相信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将在电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两种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一、小电阻接地小电阻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较小的电阻来实现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电流,减小接地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小电阻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流限制:小电阻接地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减少了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降低了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2. 故障检测:小电阻接地可以通过监测接地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接地故障的检测。
当接地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电压稳定:小电阻接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电压稳定性,减少电压的波动,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
小电阻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院、电信基站等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二、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消弧线圈来实现接地。
消弧线圈是由绕组和铁芯组成的,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防止电弧的产生和扩大。
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弧抑制:消弧线圈可以有效地抑制接地故障时的电弧产生和扩大,减少了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 电流限制:消弧线圈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降低了接地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3. 抗干扰能力:消弧线圈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消弧线圈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不高、对电弧抑制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工业企业、电力变电站等。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两种常见的电力系统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1.消弧线圈的结构接于系统中性点和大地之间的单相电抗器,用以补偿因系统发生单相接地鼓掌引起的接地电容电流。
为了消除电容电流在三相上加装接地变+消弧线圈装置,消弧线圈主要由铁芯、绕组、油箱、套管等组成。
消弧线圈的电阻很小,电抗很大,铁芯和绕组均浸泡在油箱中,引线经套管引出。
铁芯为均匀多间隙铁芯柱结构,在铁芯柱的间隙中填满绝缘纸板;间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铁芯的磁饱和,并能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电抗值,使补偿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从而使消弧线圈能保持有效的消弧作用。
为了改变消弧线圈的电抗值,消弧线圈具有5~9个分接头以供调节电抗值。
为了测量消弧线圈的端电压和补偿电流,消弧线圈内部还装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电压为110V,额定电流为10A。
电流互感器安装于接地端,其二次侧额定电流为5A。
此外,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还装有接地信号装置,当电力系统有接地故障或中性点电位位移过大时,保护装置动作,发出告警信号。
2.消弧线圈的作用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有接地电流流过故障点。
若接地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则电弧不能自行熄灭。
为了减小接地电流,创造故障点自行熄灭电弧的条件,往往采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措施。
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可调电感的电抗器,当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形成一个与接地电流大小接近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起到补偿作用,使接地点的电流减小或接近于零,从而消除了接地点的电弧及由其所产生的危害。
当电流过零、电弧熄灭之后,由于消弧线圈的存在,还能减小故障相电压的恢复速度,减小电弧重燃的可能性。
3.直流电阻试验方法直流电阻测量——加住A、X头,测量中间各分接档位。
消弧线圈⼯作原理及应⽤消弧线圈⼯作原理及应⽤⽬录摘要 (2)⼀、引⾔ (3)⼆、消弧线圈作⽤原理与特征 (4)三、消弧线圈⾃动补偿的应⽤ (7)四、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电流接地选线 (8)五、消弧线圈的故障处理⽅法与技术 (11)六、结束语 (13)参考⽂献 (14)谢辞 (15)摘要本⽂通过对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式和配电⽹中正常及发⽣故障时电容电流的分析,阐述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式在⽬前配电⽹系统中应⽤的必要性,并从消弧线圈的⼯作原理,使⽤条件,容量选择,注意事项和故障处理等⽅⾯进⾏了探讨,同时也对⽬前国内消弧线圈装置进⾏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接地;中性点;消弧线圈;电弧;补偿;⼀、引⾔⽬前,在我国⽬前配电⽹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是出现概率最⼤的⼀种,并且⼤部分是可恢复性的故障,6~35 kV电⼒系统⼤多为⾮有效接地系统,由于⾮有效接地系统的中性点不接地,即使发⽣单相接地故障,但是三相线电压依然处于对称状态,所以仍能保持不间断供电,这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的⼀⼤优点,但当供电线路较长时,单相接地电流容易超过规范规定值,造成接地故障处出现持续电弧,⼀旦不能及时熄灭,可能发展成相间短路;其次,当发⽣间歇性弧光接地时,易产⽣弧光接地过电压,从⽽波及整个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选择在系统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接地已经被证实是⼀项有效的措施,对电⽹的安全运⾏⾄关重要。
⼆、消弧线圈作⽤原理与特征2.1各类中性点接地⽅式及优缺点介绍我国⽬前中性点的运⾏⽅式主要有两种:a)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直接接地系统主要⽤在110KV及以上的供电系统和低压380V系统。
直接接地系统发⽣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故障电流较⼤会使继电保护马上动做切除电源与故障点回路。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是发⽣单相接地时,其它⾮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升⾼,因此可节省⼀部分绝缘费⽤,供电⽅式相对安全。
其缺点是发⽣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般较⼤,要迅速切除故障回路,影响供电的连续性,从⽽供电可靠性较差。
浅析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特点摘要: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经消弧线圈接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一种,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也称为谐振接地系统。
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消弧线圈后,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处的接地电流就可以减少。
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电感线圈,线圈的电阻很小,电抗很大。
关键词:消弧线圈;接地;电力系统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电网采用的电缆线路越来越多,电缆线路的增加导致系统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下电容电流的不断增加对设备绝缘的安全和保护设备的配备带来了严重影响,所以从提高供电可靠性、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水平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正确的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十分必要。
1电力系统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的接地系统可以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静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是,接地电流很大,故这种接地系统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直接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故也称其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用于110kV及以上的高电压等级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用于3—66kV电压等级的系统。
2消弧线圈的作用及补偿方式消弧线圈是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一种补偿装置。
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产生感性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通过接地点的电流低于产生间歇电弧或维持稳定的电弧所需要的电流值,起到消除接地点电弧的作用。
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提供一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得接地电流减小,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有效减少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几率,抑制过电压的幅值,最大限度减小故障点热破坏作用及接地网的电压。
在单相接地故障时,根据消弧线圈产生的电感电流对容性的接地故障电流补偿的程度,可将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分为三种:完全补偿、欠补偿和过补偿。
自动控制消弧线圈继电保护所保护四班范永德消弧线圈的作用消弧线圈的作用主要是将系统的电容电流加以补偿,使接地点电流补偿到较小的数值,防止弧光短路,保证安全供电。
降低弧隙电压恢复速度,提高弧隙绝缘强度,防止电弧重燃,造成间歇性接地过电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 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要考虑许多因素的问题,它与电压等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数值、过电压水平、保护配置等有关。
并直接影响电网的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主变压器和发电机的安全运行以及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当一相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接地相对地电位为零,其它两相对地电位比接地前升高√3倍,一般情况下,当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流过故障点的短路电流仅为全部线路接地电容电流之和其值并不大,发出接地信号,值班人员一般在2小时内选择和排除接地故障,保证连续不间断供电。
3、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超标的危害 实践表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也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电缆出线增多,10kV配电网络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将急剧增加,当系统电容电流大于10A后,将带来一系列危害,具体表现如下: (1)当发生间歇弧光接地时,可能引起高达3.5倍相电压(见参考文献1)的弧光过电压,引起多处绝缘薄弱的地方放电击穿和设备瞬间损坏,使小电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这一优点大受影响。
消弧线圈的作用消弧线圈的作用一个电网的存在必然存在着漏电.从那里漏的电呢? 电缆对地的电容!我们知道,我们采用的是50Hz的频率.而且在传输的过程中是没有零线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成本!代替零线的自然就是大地.三相点他们对大地的距离不一样也就是对大地的电容也不一样!既然电容不一样,那么漏电流也不一样.漏掉的电流跑到那里去了呢?这要取决于那条线路距离大地最近.因为漏掉的电流要跑到另外的线路中!假如A失去电流,那么B或者C就得到电流!容性电流=A-B|A-C线路越长容性电流就越大!容性电流越大,当发生接地的时候弧光就不容易熄灭!通过引入消弧线圈来保证整个变电站的接地时候的电流<5A就可以消灭接地弧光!当然:引入消弧线圈后,变电站的系统有可能是过补(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或者是欠补(电感电流小于电容电流)但绝对不能相同(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消弧线圈的作用消弧线圈的工作方式晶闸管调容式消弧线圈调匝式消弧线圈调气隙式消弧线圈老式固定式磁偏式各种方式的比较:传统方式(1)由于传统消弧线圈没有自动测量系统,不能实时测量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和位移电压,当电网运行方式或电网参数变化后靠人工估算电容电流,误差很大,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残流和抑制弧光过电压,不易达到最佳补偿。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作用及功能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28T17:30:59.77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4期作者:王鹤统
[导读] 小电流接地系统主要应用在我国6~66kV中压电网中,该系统具有可瞬时接地、供电可靠性高、接地电流小等优点,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对故障线准确及时选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聊城供电公司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科技发展的新时期,小电流接地系统主要应用在我国6~66kV中压电网中,该系统具有可瞬时接地、供电可靠性高、接地电流小等优点,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对故障线准确及时选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
引言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相电压上升为线电压,线电压大小和相位不变且对称,系统的相间绝缘能够满足运行要求,且接地点仅流过其他出线总的电容电流,所以,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通常可以运行一段时间,不会跳闸。
1研究(项目)背景概述
小电流接地选线是长期困扰配网运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其中,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选线技术经过国内科技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内使用较好的选线装置选线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电力运行人员的最低要求,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电缆化率要求的提高,消弧线圈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据国网公司16年统计,目前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变电站占68.5%,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占28.2%,低电阻方式占3.3%,不接地方式的站主要是农村偏远地区,而城市除了几个超大城市核心区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外,大多主要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或准备改造成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我们知道,接地选线的基本原理是发生单相接地后,接地线路的电容电流等于非接地线路的电容电流的总和,其方向则与非接地线路相反,依据这样的基本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选线方法,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选线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而上述原理却不能用于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因为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不仅补偿掉了接地线路的电容电流使其幅值变得较小,而且,过补偿状态造成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基于幅值和方向的方法完全失灵了,因此消弧线圈系统的选线成为了难上加难的难题。
针对这个难题,科技人员一直在不断努力,如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暂态法,利用接地一瞬间接地线路和非接地线路的波形不同来识别接地线路,但该方法也受到接地状态的影响,有时特征并不明显造成识别错误,因此暂态法虽然比原来的选线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但离用户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1)5次谐波发NES系统在设立之初主要考量基波频率,最重要的是电网对地基波总容抗几乎等于基波电抗。
高次谐波回路类似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相对于电网对地容抗值,电抗值更高,这就导致高次谐波电流补偿需要无法被消弧线圈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配电网中5次谐波的含量最为丰富,根据谐波电流比幅比相原理,我们可以选择5次谐波发进行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这也是实际工作应用中应用最大的方法。
尽管5次谐波发的应用在我国非常广泛,但其效果还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原因如下:①受接地过程中产生谐波的分量太大,导致不易检测;②在电网中,相对于基波分量,谐波分量很小,甚至很难提取和检测,尤其在线路较短或高阻接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③缺陷不易改善。
以上是5次谐波发选线的主要问题,对其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2)有功分量法及相关改进在NES系统中,“幅值最大,相位相反”是接地线路零序电流有功分量呈现的主要现象,导致这一想象的内在因素是线路电导、消弧线圈电阻等有功分量的补偿需要无法被消弧线圈的电感满足。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比较同相分量的相位、幅值来进行选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检测各出线零序电流并分解为2个分量,保证分量和中性点零序电压正交且相同。
该方法的主要问题是①接地电流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接地电流增大,接地电弧重燃几率升高;②对有功分量的要求较高,否则会产生很大的误差;③对于较小的零序电流,相位分解困难、误差大以上选线问题,限制了NES优势功能的发挥。
根据相关文献,结合以下思路能提高方法1的准确度:增大零序电流的有功分量可以使得选线更加准确,零序电流的有功分量的增加是通过在永久性接地时短时投入电阻实现的,而消弧线圈与电阻串、并联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能更好地实现短时电阻的投入。
然而有功能量计算方法有多种,比如把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相乘,和方法1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不必对小的零序电流相位进行分解,避免出现分解困难、错差大的问题,更易于施行。
有功能量选线方法的判据是接地线路的有功能量的相位与非接地线路是否相反且幅值最大。
尽管有功能量选线方法非常方便选线,但实际的运行中还是存有一定的问题的:①对于检测装置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在消弧线圈和线路的情况下,零序电流的有功分量越小越不易检测,误选的几率增大;②容易受到三相电流互感器的干扰。
3整改措施
3.1加装消弧线圈
该变电站属于电缆话程度较高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会出现较大的电容电流,可在该变电站加装消弧线圈,以降低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容电流,从而防止保护装置误起动。
目前很多围绕智能消弧线圈的方法已普遍应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中。
3.2落实作业流程监管
投运前的电缆等相关设备,应根据相关规章规定,进行全面的试验检测,相关单位部门应加强作业流程监管,彻底落实标准化作业,杜绝出现电缆未进行耐压试验就投运的情况,彻底保证再运设备设施已经过全部检测试验,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工艺标准等。
3.3安装选线设备
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来说,为了防止其单相故障跳闸,目前有基于小波分析、BP神经网络等各种各样先选方法的选线和故障定位装置,可以选择稳定可靠、经济性高的装置安装在变电站内,提前定位单相故障点,防止跳闸事故。
4应用前景分析
近年来,由于10KV配电线路断线或接地故障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2018年多地暴雨造成内涝发生电死电伤人的情况,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迅速解决目前小电流接地选线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刻不容缓。
目前,仅国网系统就拥有8297座变电站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而包括南网、地方电网及企业变电站在内的数量就更多,这些站大多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和部分城市化较好的中心镇或工业区,都是经济发达和人员稠密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旦发生电相接地故障而不能及时查找和隔离故障,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目前由于接地选线技术水平不高,使运行人员不能相信自动选线的结果,依旧靠人工试拉的方式选线,不仅操作麻烦效率
不高,而且造成故障隐患长时间存在,无法满足新的《配电网技术导则》对小电流接地故障处理时间一般10S内的要求,因此好的选线装置不仅避免了非故障线路试拉造成的供电损失,更重要的是能及时消除故障隐患,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提高供电公司的社会形象,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多方努力能更好地解决好小电流接地选线尤其是针对消弧线圈系统的小电流接地装置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为我国的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结语
本文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并对各个方法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
由于篇幅和笔者的学识所限,本文确定还存在偏颇和不足之处,只希望能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实现准确及时选出故障线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维江,蔡国雄,蔡雅萍,等.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J].电网技术,2004,28(24):56-60.
[2]江渝.快速可连续调节消弧线圈谐振接地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3]齐郑,刘宝柱,王璐.广域残流增量选线方法在辐射状谐振接地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3);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