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3
2020-2021学年度茂名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不同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如黄金制品、立体的青铜神像等三星堆出土文物,让不少人认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种异域文化,是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存在。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
三星堆最新发现的黄金面罩、大量的象牙等,固然反映了古代蜀地与东南亚以至于更遥远的印度、西亚等地的文化联系,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这些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
中原夏商周文明确实没有金面罩,而古埃及则有图坦卡蒙墓出土的黄金面罩,以及迈锡尼出土的所谓“阿伽门农的面具”金面罩等,而在契丹、吐蕃,也有使用黄金面具的考古证据。
这些确实能看出古代欧亚大陆之间,包括巴蜀地区在内的某些文化联系。
从中原文化的价值系统来看,主要看重的宝物是青铜器、玉器、大龟。
九鼎的信仰以及《礼记·礼运》所谓“祭器不假”,《礼记·曲礼》“祭器不逾境”“不鬻祭器”,都表达了青铜礼器的重大价值。
茂名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6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莅临(lì)气氛(fēn)国子监(jiàn)卷帙浩繁(zhì)B . 包扎(zā)憎恨(zēnɡ)梁山泊(bó)呱呱而泣(ɡū)C . 蒙骗(mēnɡ)哺育(pǔ)血淋淋(x iě)浩浩汤汤(shānɡ)D . 尽快(jǐn)道行(henɡ)拧手巾(nǐnɡ)长歌当哭(dànɡ)2. (2分) (2016高二上·晋江期中)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盘缠迤逦仗义直言没精打彩B . 噩梦撮和心荒意乱唉声叹气C . 帷幕流弊陈词滥调刻苦自励D . 干躁宣染得鱼忘筌学富五车3. (2分) (2017高三下·葫芦岛模拟) 下列各句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泉水秒变冰雾,地面到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试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④这两次考试他都是全班第一,可爸爸对他非但不赞一词,反而说他学习不够踏实,思考不够缜密。
⑤鞠小薇先后五次进藏,经历过各种危险状况,每每谈起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她都会豁达地说“九死一生,两世为人,就是我跟西藏的缘分”。
⑥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A . ①③⑤B . ①②④C . ③⑤⑥D . ②④⑥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2020年广东省茂名市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距离。
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
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
布洛在1912年发表论文,首次提出这一观点,扬名学界。
原因在于,这篇文章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我们在身处荒野时也会碰到。
想到可能会有猛禽野兽出没,有无常的气候变化,有迷路的危险,就无法实现对美的欣赏。
如果你抛开这一切,拉开与实际人生的距离,就能欣赏荒野中可能具有的自然奇观。
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一个很大的修正。
审美与艺术欣赏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消除,在审美欣赏的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
“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
心理距离说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一定距离中来看。
当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反思,人们也指出了心理距离说的一些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
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
对于心理距离如何能产生,布洛并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
面对大雾,不想行程耽误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
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美的欣赏的种种具体条件的关注,如果不这样,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
关于距离,莫国学者理查德德·乌尔海姆提出了一种视为的理论,即把生活视为艺术,认识到艺术在改变着人的生活。
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
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
广东省茂名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临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下我们个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我认为,就要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
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都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能。
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最好让它保持“某种天性”。
学传统文化,就要学其精神。
比如,做人要讲“敬”和“诚”。
(甲)敬,就是要有敬畏心,对自己尊敬、对他人尊敬;诚,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心、诚信。
我觉得,哪怕一本书都没有读过,但如果做到了这两个字,你仍然是一个大写的“人”。
(乙)人人都能这样做,社会风气就会变好——这是很简单易行的道理。
当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要经过历史的淘汰。
而且,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要轰轰烈烈,而要不绝如缕。
轰轰烈烈,就会鱼龙混杂。
(丙)我们的文化传统,最好是在“日用而不觉”的情况下薪火相传,如古人所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1)上面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传播B . 当然C . 鱼龙混杂D . 薪火相传(2)上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20高二下·合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
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而推出些粗制滥造的山寨版仿古建筑,既不美观,又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这种现象凸显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建设为了追求历史沧桑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二是认为古建筑太旧,无法保存和利用,无法带来明显的效益。
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不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不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也与苏联等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所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出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西方发达国家用了近3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也被一些人认为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
但实际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之路,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现代化之路也会不同,因而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对现代化实践、价值、制度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类文明实践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形态已然形成。
二是创造了独特的人类文明价值新形态。
西方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形态。
广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城阙/商榷踌躇/踯躅槛车/门槛B.绰约/戳穿寂寥/撩拨纤尘/纤夫C.沏茶/堆砌巨擘/簸箕檐牙高啄/偃仰啸歌D.仙袂/门楣荠麦/荸荠庖丁解牛/炮羊肉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所谓常识,顾名思义是日常的知识,不要小看这些日常知识,它们不会先天地植入人们的大脑,某种程度上却又是应该必须了解、必须掌握的知识。
在事实面前我们恐怕得承认,我们很多人的常识还是凤毛麟角,比如因为对溺水者、对窖井作业遇险者盲目施救而导致更大悲剧的事情,近年已经发生不少起了,性质几乎如出一辙.究其根本,就是施救者缺乏这方面的相应常识。
而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公众同样太需要被普及一些常识,尤其是应急常识。
A.顾名思义B.凤毛麟角C.如出一辙D.尤其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B.与此同时,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在日益加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日益凸显,以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
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
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
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
”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
广东省茂名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 (16分) (2020高二下·临渭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9年,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开启了旅游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部门现已全部完成挂牌。
旅游业从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再到文化属性转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发挥1 +1>2的效果。
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的产品化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建设是当前文旅产业的一个重点。
随着消费升级,游客不仅注重休闲娱乐,更重视身心舒畅等精神层面的体验,游客诉求变得多样化,而享受的服务质量和收到的旅游信息深刻地影响着游客的度假体验。
因此,旅游目的地围绕游客诉求,除了完善硬件服务之外,还应不断提高柔性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摘编自《2019中国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材料二:2019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和消费再创新高,七天内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 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 47%。
同时,与往年相比,今年黄金周旅游市场呈现不少新变化,文旅融合就是一个新亮点。
它带来的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也成为本次黄金周出游增长的新动能。
随着文化旅游、文化消费逐渐兴起,节假日到文化场馆走一遭,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在天津,百余场文艺演出在假期中更是吸粉无数。
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京剧院策划推出的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情景京剧灯光秀”每晚8时在戏楼上演,韵味十足的《空城计》《坐宫》《赤桑镇》尽显国粹艺术魅力。
配合炫目的3D灯光,6日晚“情景京剧灯光秀”直播圈粉20万,假期七天古文化街游客超70万。
(摘编自《十一黄金周各省“揽金”成绩单三省份旅游收入超500亿》)材料三:材料四:“数字文旅时代正在开启,催生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进而促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
茂名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 (6分)(2020·郑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
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
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
“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
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
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
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
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p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
”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
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
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
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
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
广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孝悌(tì)尺牍(dú)毗邻(pí)畏葸(xǐ)B.窠臼(guǒ)坍塌(dān)阴翳(yì)尴尬(gà)C.迤逦(lǐ)憩息(qì)谄媚(xiàn)媲(pì)美D.隽(juàn)永要挟(xiá)擂(léi)台鞭笞(chī)2.下列一段话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引发对生活的热爱。
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情有独钟,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相同。
A.走投无路B.引发C.情有独钟D.大抵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了朝鲜四·二六动画电影制片厂。
金正恩强调,朝鲜动画电影的独创性、魅力和创作速度迅速,应该怀着十足的信心,把朝鲜变成全球数一数二的动画电影大国。
B.据外媒12月4日报道,法国作家菲利浦·勒榭米耶近日将《圣经》改编成了一本科幻小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文化领域、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能接触到《圣经》。
C.中国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两周年之际,改编自其著作《红高粱家族》的电视剧在中国完成首播,引发持续的“红高粱热”。
D.势汹汹的雾霾天,使得人们对蓝天白云更多了一份向往;许多计划在最近出游的人们都表示,希望能去一些空气比较好的地方,躲避雾霾。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级语文学科试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虽然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潮学说、不同的历史时代或社会制度在不同情况下对“正义”的具体界定往往千差万别,但大多数人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会形成一种规范性的伦理共识,它被视为最基本的“正义感”,其基本内容是“不可坑人害人”。
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受到别人的伤害,特别是有意的坑害,这一点可以说构成了所谓“人性逻辑”的一条基本公理;而当人们结成伙伴关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只有把同伴也当成与自己一样的“人”来对待,即所谓“爱人如己”,不去坑害他们,才能维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和生存发展。
大多数人正是基于这种质朴简单的日常体验,才形成了“正义感”,以致任何拥有“正义感”的人,如果发现其他人从事了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都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所谓的“义愤”,想要阻止或惩罚作恶者以保护受害者;而如果他们察觉到自己从事了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也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所谓的“悔恨”,敢于坦白认错、接受惩罚,并对受害者做出补偿。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够做到“不坑害人”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是守住了“正义”底线的正直之人;而如果他们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爱人助人”,则会因此被看成是具有了优秀“德性”的高尚之人。
当前人类社会十分推崇的“尊重人权”这一普世价值,也是植根于这种“不坑害人”的“正义感”之中的,只不过将后者进一步提升到了每个人都拥有的“正当权益”的层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孔孟虽然没有形成“尊重人权”的现代观念,但作为关注伦理问题的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提倡的“仁义”观念已经清晰地包含着“不坑害人”意义上的“正义感”内容了。
孔子特别强调“仁”在于“爱人”,甚至还因此设定了“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条评判一切道德善恶的基本标准。
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墨子,正是在孔子上述观念的影响下,明确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同时坚决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反复指出像“攘人犬豕鸡豚”“杀不辜人”这类在现代社会里会被看成是不正当地侵犯他人财产权或生命权的行为,统统属于“不仁”“不义”的举动。
更有启迪意味的是,孟子虽然公开拒斥了墨子的“兼爱”主张,但在“义”的观念方面却明显受到了墨子的影响,他也清晰地指出:“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同样把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或生命权的举动看成是“非仁非义”的邪恶行为。
尽管“尊重人权”是在现代社会才被人们视为普世价值加以推崇的,但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具体字眼的话,那么应该说,孔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通过积极阐扬具有儒家特色的“仁义”观念,自觉地肯定了与之在实质上根本一致的“不坑害人”的“正义感”;而儒家伦理本身具有的正面价值,以及它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东亚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积极效应,包括它通过全力推崇父慈子孝的血缘亲情发挥的积极效应,归根结底也是立足于它对这种古今中外通行于世的“正义感”的自觉肯定之上的。
(摘编自刘清平《“亲亲相隐”怎样扭曲了国人的正义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坑人害人”是“正义感”的基本内容,它能成为一种规范性伦理共识,是基于大部分人长期共同生活的体验。
B.“爱人如己”是人们维持彼此间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这既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心得,也是人性的体现。
C.有“义愤”与“悔恨”心理的人通常是讲“仁义”的人,也往往是拥有“正义感”的人。
D.“爱人助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的关键标准,如果一个人不能“爱人”,也就意味着他缺乏“正义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孔孟的仁义观体现了“不坑害人”的“正义感”,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他们已具有现代人权观念。
B.根据孔子的观点,一个人只要合乎“仁”的标准,一定不会为非作歹,同时也会对他人抱有仁爱之心。
C.墨子指出,侵犯他人财产权乃至生命权的行为是不仁义的,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孟子的仁义观。
D.孔孟所提倡的“仁义”实质上和现代社会“尊重人权”这一普世价值不谋而合,而且它的积极影响早已超越国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持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具有优秀“德性”的高尚之人应有的处世之道。
B.孔子提倡“子为父隐”,即父亲为恶犯法,儿子应当刻意替父亲隐瞒,以使父亲逃脱罪责,这其实和他仁义观是自相矛盾的。
C.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从外面回来,得知这一情况,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这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仁”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D.桃应问孟子:舜为天子,而其父杀人,舜该如何做?孟子认为舜应放弃天子之位,携父远逃,这一主张兼顾了“仁爱”与“正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
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可指官职的调动,也可指升职,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升、摄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
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
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8、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9.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也写了射手的技艺,两诗相比,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时光流逝、新旧交替的两句诗是:,。
(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因睹山中景象而心胸荡漾,想极目所能地把这一切看个清楚的句子是:,。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既描写实景,也形容由困境步入佳境的转变。
乙选考题请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在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日子陈忠实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
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
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找过。
也干过。
干不成。
”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
”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没找到合适的?”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
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
受不了啊!”他说。
“那是个硬熊。
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
”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
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
”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
他爸是个硬熊。
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