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急救的评分标准(包括换药和开处方)
- 格式:pdf
- 大小:139.63 KB
- 文档页数:1
外科换药(一)目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愈合。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换药的适应症:1.拆线2.制止伤口出血3.解除压迫4.处理引流5.敷料污染严重6.敷料移位7.再次手术前8.观察和检查伤口。
换药的大致过程:1.熟悉病人,简述病情,换药目的2.换药者个人准备:衣帽、口罩、洗手3.查看患者伤口,注意人文关怀4.洗手、准备物品5.换药操作,注意人文关怀6.处理污物7.洗手,记录病程(二)换药的基本操作方法1.换药前准备(1)病人的准备精神准备:体位:安全、舒适、便于操作,文明、暴露、保暖.(2)工作人员准备了解伤口的情况:时间安排:清晨,避开进食及家陪,前半小时勿清扫无菌准备:衣、帽、口罩、洗手、剪指甲等决定换药地点决定换药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先无菌,后感染;先缝合,后开放;先感染轻,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异。
★换药操作中无菌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接触”原则2.换药的基本方法(1)揭开创面敷料;揭胶布由外向里,要轻柔;手取外层敷料,钳取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有粘连时,应湿敷后再揭;观察伤口。
(2)清洁伤口:应用“双镊法”,一脏一净;伤口周围皮肤用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二遍(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创面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分泌物或脓液冲洗时用弯盘接水,后吸干创面;放引流时,应探明情况后放置。
(3)固定敷料:应用无菌纱布,分泌物多时加棉垫,一般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5cm;胶布粘贴法:适当的宽度、长度,方向与肢体或躯体的长轴垂直;绷带或胸腹带的应用:胶布过敏的处理。
3.换药的注意事项(1)态度和蔼、动作轻巧、迅速敏捷(2)严格无菌操作(3)勿让家属围观(4)高度污染的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必须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年月科室:姓名;得分:-、换药目的:清除伤口分泌异物,异物、坏死组织,控制局部感染,保持引流通畅,使肉芽组织健康生长,以利伤口愈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缝合伤口和开放伤口(擦伤、摔伤、刺伤、切割伤、裂伤、撕脱伤、烫伤等等)三、换要的方法如下:1. 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 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4.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5. 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
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
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
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伤口处理考核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为伤口处理考核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伤口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评分标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伤口清洁度、伤口包扎技术、药物应用、患者安全和记录完整性。
评分标准伤口清洁度 (20分)- 10分:伤口清洁度良好,没有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7分:伤口基本清洁,有少量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5分:伤口不够清洁,有较多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3分:伤口明显不清洁,有大量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0分:伤口极不清洁,有严重感染迹象。
伤口包扎技术 (20分)- 10分:包扎牢固、整齐,不松脱或限制血液流动。
- 7分:包扎基本牢固,轻微松脱或对血液流动有轻微限制。
- 5分:包扎不够牢固,易松脱或对血液流动有适度限制。
- 3分:包扎松脱,不能保持固定的状态或对血液流动有明显限制。
- 0分:包扎未能起到固定伤口和控制血液流动的作用。
药物应用 (20分)- 10分:正确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应用。
- 7分:选择正确的药物,但剂量或频率有轻微偏差。
- 5分:药物选择不恰当,剂量或频率有适度偏差。
- 3分:药物选择明显不当,剂量或频率有明显偏差。
- 0分:药物选择错误或未应用药物。
患者安全 (20分)- 10分: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 7分:基本采取感染控制措施,但有轻微疏漏。
- 5分:感染控制措施有一定不足,但没有明显的安全风险。
- 3分:感染控制措施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 0分:严重违反感染控制原则,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记录完整性 (20分)- 10分:完整记录伤口处理过程,包括伤口情况、药物应用和患者反应等。
- 7分:记录基本完整,但有轻微遗漏或不准确。
- 5分:记录不够完整,有一定遗漏或不准确。
- 3分:记录明显不完整,存在较大遗漏或不准确。
- 0分:未能做出任何记录或记录内容极不准确。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伤口处理考核评分标准,旨在评估伤口处理质量和效果。
重症医学科破伤风抢救流程及规范
1.伤口处理。
尽早进行伤口处理,应用3%双氧水溶液冲洗,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彻底清除所有坏死及无活力的组织,敞开死腔,充分引流,术后继续应用3%双氧水溶液冲洗。
2.应用抗毒血清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1~6万U/d,分别由肌肉注射与静脉滴入。
用药前作皮内过敏试验。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剂量为3000~6000U,一般只应用1次。
3. 解痉。
地西泮注射液10-2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1次/d;10%水化氯醛,保留灌肠每次20~40ml;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每次0.1~0.2g/次。
病情较重者,可用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mg及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缓慢滴入。
4.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情较重者及早进行气管切开。
5.抗生素的应用。
首选青霉素80~100万U,肌内注射,1次/4~6h,或大剂量静脉滴注。
也可给予甲硝唑2.5g/d.分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持续7~10d。
6.全身支持疗法。
7.中医治疗。
(1)中成药:止痉散3g,每日3次,口服。
若神志昏迷者,予以安宫牛黄丸1丸,每日3次,鼻饲。
(2)中药注射剂:天麻注射液,6ml人液体中静脉点滴:或醒脑静注射液,20ml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点。
(3)外治法:创口清洁后,予以玉真散外敷,纱布包裹,每日1次。
(4)针刺:针刺曲池、合谷、三阴交穴位,留针30min,每日1次。
现场医疗救援比赛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危重伤(心跳呼吸骤停)伤员抢救操作流程1、待令时提前完成整队,穿卫生部设计的卫生应急统一服装,携带急救设备。
精神饱满,在抢救处有序的待命。
2、检伤分类处的担架员,搬运危重伤员,平稳快速运送危重伤员放在红色抢救毯上。
由小组长指挥开展抢救。
3、组长医师口令:按急救医疗程序检查并抢救伤员开始!4、全体队员:是!5、1助平抬双手臂,用眼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观察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大声说:“周围环境安全”!。
6、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判断意识,对着病人耳朵说:你怎么啦?(病人没有反应)。
1助大声说:病人没有意识!7、组长医师大声说:按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做心电监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快速准备药液和输液)。
8、1助说:请助手准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面罩。
9、将病人摆放水平仰卧位,放于抢救地毯上。
8、护士跪在病人左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大声报告!静脉通道建立成功。
10、组长医师大声说:肾上腺素1亳克,静脉推注。
11、护士准备好药液(用注射用水代替肾上腺素),快速推注,大声报告:肾上腺素1亳克静脉推注完成。
12、1助靠病人右侧跪下,(双膝与双肩同宽X用右手食指、中指沿下颌、甲状软骨旁移2厘米摸右侧颈动脉。
(判断6秒),判断后大声说:无脉搏!1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5个周期,30:2)定位;1点2指3 掌根定位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双手重叠、双臂打直。
深度为5厘米。
定位后,向下压30次。
(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以上。
大声说:一组,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
14、1助观察口腔后,报告“口腔无异物”,压额抬颏开放气道。
15、组长医师与护士快速建立心电监护。
16、1助判断呼吸: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呼吸的声音,用面部感觉呼气的气流。
(判断6秒)大声说:没有呼吸!上呼吸器!17、2助将准备好的简易呼吸器面罩罩在病人口鼻,1助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
破伤风诊断金标准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引起
的疾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
它产生一种神经毒素称为破伤风毒素,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破伤风的诊断通常是基于病史、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评估。
以下是破伤风诊断的一些金标准:
1.典型的病史:破伤风的关键特征是在发生伤口时未接种或不
完全接种破伤风疫苗。
此外,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在3至21
天之间,但可长至数个月。
2.特征性的症状:破伤风常表现为全身性肌肉强直和痉挛。
早
期症状可能包括不适、肌肉疼痛或压痛,尤其是在伤口周围。
随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张口困难、妨碍呼吸的颈部和腹部痉挛,以及全身性的强直性肌肉痉挛。
3.典型的体征:破伤风的典型体征包括咬肌痉挛(罗莫-希尔
森征),即咬牙而无法释放。
此外,还会出现其它肌肉群的强直和痉挛,如面部肌肉、颈部肌肉、背部肌肉和腹肌。
4.实验室检查:破伤风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的实验室检查。
但是,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到破伤风毒素的抗体,对确诊破伤风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怀疑破伤风,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并考虑实验室检查结果。
早期的诊断对于开始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包括清创、给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抗生素,以及提供支持性护理和对症治疗。
如果你或他人出现了可能是破伤风的症状,请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伤口处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伤口处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以确保医护人员在处理伤口时能够满足一定的操作标准和技术要求。
2.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伤口清洁根据伤口类型和程度,进行适当的清洁方法和消毒措施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器械,保持伤口清洁卫生确保清洁过程中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或感染风险2.2 伤口包扎确保合适的包扎材料和方法,以达到理想的伤口保护和愈合效果固定包扎要求牢固且舒适注意包扎材料的消毒和更换时间2.3 伤口引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引流处理检查引流器械是否排空畅通、无渗漏和感染迹象确保引流过程中不对伤口造成额外伤害或感染风险2.4 伤口药物应用使用正确的药物和剂量,根据伤口类型和情况进行局部药物治疗确保药物应用过程中无过敏和不良反应发生注意药物有效期和保存要求2.5 伤口评估与记录对伤口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伤口大小、深度、红肿、渗液等指标记录伤口处理过程和结果的关键信息,便于后续跟踪和评估3.评分标准根据考核内容的要求,对医护人员的伤口处理技术操作进行评分,以确保其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评分标准如下:评分等级 | 技术操作标准 |优秀。
| 在所有考核内容中表现出色,操作流畅,严格遵守操作要求,并对伤口处理进行准确评估和记录 |良好。
| 在大多数考核内容中表现良好,操作基本顺利,遵守操作要求,并对伤口处理进行基本评估和记录 |合格。
| 在部分考核内容中表现合格,操作大致符合要求,对伤口处理进行一定评估和记录 |不合格。
| 在多个考核内容中未达到要求,操作存在严重错误,伤口处理评估和记录不完整或有误 |4.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伤口处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可以提高伤口处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用于培训和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破伤风疫苗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引言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物质进入人体而致病。
为了有效预防破伤风,破伤风疫苗的注射技术操作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破伤风疫苗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以提高注射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为了评估破伤风疫苗注射技术操作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评分的关键要点:2.1 注射位置的准确定位(10分)- 注射位置准确,遵循注射部位规范- 避免注射到肌肉、骨骼或神经等不适宜的区域2.2 皮肤消毒和注射针头选择(10分)- 使用适当的抗菌剂清洁注射部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尺寸,以确保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2.3 注射角度和深度控制(20分)- 以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注射破伤风疫苗- 避免注射针头过深或过浅2.4 药液注射速度和技巧(20分)- 适当地控制注射药液的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使用正确的注射技巧,避免药液泄漏或渗出2.5 注射后处理和废弃物处理(15分)- 注射后用消毒纱布固定注射部位,并做好包扎- 安全处理废弃物,如注射针头等2.6 客户满意度和沟通技巧(25分)- 与接种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疑虑- 回答接种者提出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建议- 确保客户满意并具有良好的接种体验3. 总结以上是破伤风疫苗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要点。
通过制定和参考这些评分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注射技术操作的质量,提高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强调了与接种者的良好沟通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
注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这些评分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供优质的破伤风疫苗注射服务。
请注意,本文档旨在作为参考,具体评分标准和操作规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项目总分考核内容总分扣分评分细则不符合要求不得分少一样扣0."5 分无观察现场环境扣3 分,无查体扣2 分缺此项或手法错误不得分无纱布覆盖不得分违反无菌原则扣 3 分包扎不整扣5分,压力不均扣3分,未抬高患肢扣2分未用纱布不得分,位置不正确扣 2 分,违反无菌原则扣2分未对正中扣3分,底缘压眉弓或距眉弓大于2CM扣3分未在枕骨结节下交叉扣2分1. 仪表端庄、衣帽整齐;32. 准备物品:担架及约束带;急救箱(无菌纱布、准备质量2绷带、三角巾、棉垫);10 分)3. 操作流程开始前应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有明 5 确的查体过程;右前臂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螺旋形包扎法)1. 指压止血(肱动脉压迫止血法)5止血2. "用无菌纱布压迫出血伤口。
取纱布及覆盖伤口时5(20 分)应遵守无菌原则3. 用绷带加压包扎,压力均匀,范围超出伤口3cm,10抬高患肢头顶皮肤裂伤(三角巾帽式包扎法)1.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取纱布及覆盖伤口时应遵 3 守无菌原则。
包扎2. "三角巾底边中点应置于额部正中,底缘应于眉5(20 分)弓上,顶角经头顶加压拉至枕部3. 两底角在枕骨结节下方交叉后回到额部打结24. 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55、三角巾包扎后整体松紧适宜。
5右股骨骨闭合性骨折固定1.将脚踝关节用八字法固定(关节处放棉垫)52.将膝关节固定(关节处放棉垫)53.将骨折处上段固定5骨折固定4. 将骨折处下段固定530 分)5. 固定过程中手法轻柔,不触及伤处。
患者伤处及3 双腿间、健侧肢体打结处放棉垫。
6.固定后检查伤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
7.固定后整体松紧适宜5铲式担架搬运1.将担架放在伤员身下,放置担架时应保持脊柱无 4 搬运扭转;10 分)2." 用约束带固定。
33.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正确,应看到患者面部。
4.清理现场物品无遗漏2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2.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