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无菌技术是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并保持实验物品或医疗设备的无菌状态。
它在细胞培养、医疗手术以及药品制备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无菌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基本操作规范,以确保工作环境和操作材料的洁净。
本文将介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1. 工作环境准备: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应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无杂物。
操作台面应有塑料膜覆盖,经过消毒处理。
工作区域应有UV灯和空气过滤器,确保无菌环境。
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和无菌衣物。
2. 操作人员准备: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应在进入工作区域前进行必要的个人卫生如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和无菌衣物,并对手套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没有传染病。
3. 消毒处理: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应采用适当的消毒液对工作区域、操作台面、实验仪器、无菌手套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消毒液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按照正确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4. 操作步骤: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应准确无误地按照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中应避免操作手套接触到非无菌物品,避免操作工具的污染。
每个步骤应按要求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手、更换手套、更换操作台面等。
5. 垃圾处理: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应在进行无菌操作后,将产生的垃圾进行正确的处理。
垃圾袋应为无菌袋,并且垃圾袋应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封口以避免细菌外泄。
垃圾应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6. 质量控制: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应定期对无菌操作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进行空气测定和物品污染检测。
操作人员应准确无误地记录相关数据,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7. 培训和考核: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考核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只有经过合格考核的操作人员才能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评分标准是确保无菌环境和操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这些评分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保障医疗手术的安全性。
无菌技术评分标准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监考人:______ 时间:______ 计分:______项目操作要点:自身评估:着装整齐规范,符合操作要求。
环境评估:环境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用物评估:无菌物品齐全,在有效期内,指示胶带变色,放置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计时开始)再次查对物品。
取无菌巾,再对包外标签。
逐层打开。
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巾,未用完的物品按原痕折好遮盖。
将无菌巾展开,平铺于治疗盘上,开口在近侧、对侧均可。
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的两角,折成扇形,边缘向外。
单巾放入所需的无菌物品。
铺盘将上层盖上,上下层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边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注明铺盘时间。
分值:2分:自身评估。
2分:环境评估。
2分:用物评估。
2分:再次查对物品。
4分:取无菌巾,再对包外标签。
逐层打开。
4分: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巾,未用完的物品按原痕折好遮盖。
4分:将无菌巾展开,平铺于治疗盘上,开口在近侧、对侧均可。
4分: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的两角,折成扇形,边缘向外。
5分:单巾放入所需的无菌物品。
4分:铺盘将上层盖上,上下层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边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2分:注明铺盘时间。
4分:操作熟练,有较强的无菌观念。
4分:操作中始终坚持无菌原则。
4分:保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无菌溶液未收污染。
2分:无菌包按原折痕依次包好,系带横向“一”字形绕好,注明开包实施时间。
4分:无菌的使用。
取一治疗盘放于适当的位置,取无菌包,查对开包时间。
打开无菌巾包,用持物钳取一块无菌巾,余物按原折痕。
将包包好。
4分:双巾铺巾,放无菌物品,递无菌物品。
铺盘取无菌溶液,倒无菌溶液。
盖上层无菌巾。
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
4分:取无菌盘,查看铺盘时间,打开无菌巾的反折部分,向上揭开无菌巾的一角,边缘朝外。
取手套袋对号码、查看使用时间。
戴手套。
揭开无菌盘取纱布擦手套,使其贴合,然后进行操作。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100分)
操作全过程≤8min,每超时1min扣2分
注意事项:
1、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宽敞,无菌巾避免潮湿。
2、查对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及手套号码,查看指示胶带是否变色,是否符合要求。
3、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4、无菌面不可触及衣袖和其他有菌物品。
5、覆盖无菌巾时注意使边缘对齐。
无菌盘不宜放置过久,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6、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
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
7、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
8、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者要求穿戴整齐,洗手,戴口罩,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稳重大方,精神面貌好。
评分标准为6分,其中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得分为3分,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得分为2分,稳重大方、精神面貌好得分为4分。
操作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
评分标准为4分,操作时间为4分钟,超时扣1分,以后每超时5秒扣1分。
操作过程:1、检查治疗盘是否清洁干燥,用纱布清洁治疗盘,铺无菌治疗盘及无菌包的使用。
评分标准为2分。
2、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松散。
评分标准为3分。
3、将无菌包放置在清洁干燥平坦处,按包折顺序小心打开,无污染。
评分标准为6分。
4、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
评分标准为2分。
5、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包好,一字形包扎,并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24小时未用完应重新消毒。
评分标准为5分。
6、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中,无菌巾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评分标准为4分。
7、擦液体表面灰尘,检查溶液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子有无裂缝、有无变色、混浊、沉淀等。
评分标准为3分。
8、启铝盖、消毒。
评分标准为5分。
9、用无菌持物钳在贮槽内取一个换药碗,放于铺好的治疗盘内。
评分标准为4分。
10、无菌换药碗无污染,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评分标准为2分。
11、贮槽盖随即盖严,不可暴露过久。
评分标准为6分。
12、开瓶塞方法正确,倒液时,瓶签向手心倒少许溶液于弯盘中冲洗瓶口。
评分标准为2分。
13、从已经冲洗的瓶口处倒出溶液至无菌治疗碗中,倒后立即将胶塞塞好。
评分标准为5分。
14、记录开瓶日期、时间。
已打开过的溶液内溶液可保存24小时。
评分标准为4分。
15、放入无菌物品后的治疗盘,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边缘对齐,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
新标准无菌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一、无菌技术操作前的准备(一)环境准备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明亮,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操作台面应整洁、干燥,无杂物。
(二)操作者准备操作者应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并戴口罩。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洗手方法正确,时间不少于 15 秒。
(三)用物准备1、无菌持物钳或镊:应浸泡在消毒液中,液面应浸没轴节以上 2 3cm 或镊子的 1/2 处。
2、无菌容器:如无菌治疗碗、无菌盘等,应保持密闭,无破损。
3、无菌敷料:如无菌纱布、棉球等,应包装完好,无潮湿、无污染。
4、消毒剂:如碘伏、酒精等,应在有效期内,浓度符合要求。
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一)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1、取出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
2、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钳(镊)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污染。
3、用后应立即放回容器中,并将钳(镊)端打开,以便充分浸泡消毒。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1、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将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
2、用无菌持物钳从容器内取出无菌物品,取出的物品未使用完时,不得放回容器内。
3、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
(三)取用无菌溶液1、检查无菌溶液的名称、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浑浊、变色等。
2、揭开瓶盖,消毒瓶塞,将溶液瓶标签朝向掌心,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至无菌容器中。
3、倒毕,立即塞好瓶塞,消毒瓶塞,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
(四)无菌包的使用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包布有无潮湿、破损等。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解开系带,依次打开包布的外角、左右两角和内角。
3、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区域内。
4、如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五)铺无菌盘1、评估操作台面是否清洁、干燥。
2、取一块无菌治疗巾,双手捏住治疗巾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操作台上,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