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临床专升本医学心理学教案1-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4
医学心理学教案题目:医学心理学教案一、教材简介《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教材以系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为特点,全面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对患者的关注度。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个体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4)应激与适应;(5)疾病心理与康复心理;(6)医患沟通与信任建立;(7)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3)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们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医学心理学概述(1)教学内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教学方法:讲授法;(3)教学步骤: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建立对医学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2. 第二课时: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教学内容: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教学方法:讲授法;(3)教学步骤:介绍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3. 第三课时:个体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1)教学内容:个体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3)教学步骤: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学生们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第四课时:应激与适应(1)教学内容:应激与适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教学方法:讲授法;(3)教学步骤:讲解应激与适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应激与适应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教案-医学心理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医学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进医患沟通。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心理学概述: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介绍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心理测验法。
3. 医学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介绍医学心理学在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4. 医患沟通技巧:教授倾听、同理、表达和协商等沟通技巧。
5. 心理干预技术:介绍心理干预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瘾疗法和团体心理治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医学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3. 医患沟通技巧和心理干预技术。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医学心理学》教材或其他相关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笔和教学卡片。
1. 导入:通过引入医学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
3. 实践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患沟通和心理干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医患沟通技巧和心理干预技术的应用,分享经验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干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医患沟通技巧和心理干预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或研究论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医学心理学相关的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分享经验和最新研究。
2. 安排学生参观心理治疗室或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心理干预的实际操作。
3. 推荐学生参加医学心理学相关的学术会议或工作坊,拓宽视野和交流学习。
医学心理学教案-医学心理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医学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同理心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医学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心理评估。
3. 医学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病史采集、病情告知、心理干预和医患沟通。
4.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生理学、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
5.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技能:倾听技巧、同理心表达、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医学心理学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医学心理学相关话题,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医患沟通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医学心理学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医学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医学心理学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
3. 案例素材:医学心理学实际案例。
4. 视频资料:医学心理学相关视频。
5. 网络资源:医学心理学相关网站和文献。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穿插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案进行授课,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七、教学要点:1.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强调医学心理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医学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TMMU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y)一.心理学概述:心理现象复杂多样,生动奇妙。
恩格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1.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Definition) 任务:2.心理学历史哲学1879年,德国冯特(wandt)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为依据,研究心理活动规律,使心理学向自然科学靠拢,产生了心理学。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4.心理学内容:基本内容即普通心理学。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倾向:动机、信念、兴趣、世界观个性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对待等二.医学心理学概述:1.医学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的科学。
实际上,医学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
•心理社会因素是疾病的重要因素心身医学:A型行为——冠心病C型行为——肿瘤中医:怒伤肝、恐伤肾、忧伤肺、喜伤心•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营养不良、传染病、寄生虫----心、脑血管病、肿瘤等自然问题、社会问题、个人问题综合医院门诊初诊病人发病率调查:>1/3 躯体疾病< 1/3 心理疾病≈1/3心身疾病•全面了解病人,尤其是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没有疾病,只有病人。
”•心理状态的改变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如:脑的疾病•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马克思:“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移植患者的生理、心理排斥(肾移植、唤头术)减肥•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原始部落医者是德高望重的人巫术对医生的信任可以减少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的用量2.医学心理学的历史及分派:1852年,德国哲学家洛来(lalze)提出“医学心理学”一词1896年,美学者L Witmer 创立“临床心理学”一词及第一个心理诊所19世纪我国1917年北大开设心理学课堂88-89年国家教委、三总部开设并将其设为必修课分派:心理生理、行为、心理动力3.医学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识、支配或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的目的4.医学心理学主要分支:心理卫生与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在预防学中的分支研究行为卫生、生活方式和健康人格形成、科学的体质锻炼方法、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
第⼀章 绪论 医学⼼理学:是⼼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理因素在⼈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规律的⼀门科学。
旧的医学模式:⽣物医学模式 新的医学模式:⽣物-⼼理-社会医学模式 技术运⽤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理问题。
变态⼼理学是研究⼼理异常现象的发⽣、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
在理论上,它与普通⼼理学在⼀起,从正、反两个⽅⾯更全⾯地说明⼈的整个⼼理现象。
健康⼼理学也可以说是⼼理学和⾏为医学在公共卫⽣学和预防医学中具体应⽤的必然结果。
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及改进医学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等有关的问题。
影响健康的⼼理因素:情绪、⼈格特征、⾏为习惯、动机冲突、谚语暗⽰。
⾏为:指机体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动。
习惯:指⽆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动化的需要或倾向。
不良⾏为习惯:指那些能损害⼈体健康的需要或倾向,如不良饮⾷⾏为、不良性⾏为、吸烟⾏为、药物滥⽤和酗酒以及赌博⾏为等。
"医源性疾病"是⼀些医护⼈员出⾔不慎⽽给病⼈不良暗⽰造成的;某些精神官能症如神经衰弱和癔病往往是由理暗⽰造成或加重的。
简答:医学⼼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医学⼼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门基础理论学科,是以⼼理社会因素在⼈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
其任务有: 1.研究⼼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的规律。
2.为发挥⼼理因素的积极作⽤⽽提供全⾯、合理、有效的理论⽅法和措施。
简答:⼼理因素对⼈体健康的影响是医学⼼理学的⼀个基本观点P15 论述:情绪对⼈体的影响P16 简答:⼈格特征对⼈体的影响P17 简答:⾔语暗⽰对⼈体的影响P19 第⼆章 ⼼理应激 调查统计,⼆战前,死亡原因主要是传染病,⼆战后,主因转变为与精神因素(或说⼼理应激)有关的⼼脑⾎管病、癌症、意外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