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1
1.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2.心理测验:是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3.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
4.信度: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5.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6.智力测验:是评估个人一般能力的方法,它是根据有关智力概念和智力理论经标准化过程编制而成。
1.评估者应具备哪些条件?(1)在技术方面,要求对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对心理评估理论和操作有较好的掌握,要有与各种年龄、教育水平、职业性质、社会地位及各种疾病的人交往的经验。
(2)在心理素质方面,要求评估者具备健康的人格,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愿意助人,尊重人,有接纳性和通情。
(3)在心理评估中,评估者要有建立良好的、协调的关系的经验和方法,但同情、接受和尊重被试者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合作的关系,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2.临床心理评估的目的是什么?(1)单独或辅助作出心理或医学诊断;(2)指导制定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的防治措施,并常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3)为估计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预后提供依据;(4)医学科学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5)其它:如预测个体未来成就,作为人才选拔的方法,以及作为司法鉴定的方法。
3.心理评估者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1)严肃对待心理评估工作;(2)保守被试者的利益;(3)管理好心理评估工具。
4.晤谈提问的类型有哪些?(1)开放性提问;(2)促进性提问;(3)阐明问题的提问;(4)对质的提问;(5)直接的提问。
5.心理测验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根据临床或科研工作不同目的来选择测验种类或组合多种测验来满足不同的要求;(2)选择常模样本能代表被试者条件的测验;(3)优先选用标准化程度高的测验及有结构的测验;(4)选用国外引进的测验时,应尽可能选择经过我国修订和再标准化的测验;(5)主试者应选用自己熟悉和具有使用经验的测验。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心理疾病的治疗B. 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关系C. 心理疾病的诊断D. 心理健康的维护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心理应激B. 心理测量C. 心理治疗D. 心理解剖答案:D3. 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应激是指什么?A.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B.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C.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过程D.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逃避行为答案:B4. 以下哪项是医学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A. 药物治疗B. 心理分析C. 外科手术D. 物理治疗答案:B5. 医学心理学认为,以下哪种情绪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A. 快乐B. 愤怒C. 悲伤D. 恐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医学心理学认为,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体的________。
7. 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8. 医学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与________密切相关。
9.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________和________。
10. 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________。
答案:6. 生理健康7. 认知重构,情绪调节8. 生理健康9. 认识自我,改善情绪10. 心理量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2. 简述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11.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帮助患者认识和处理与疾病相关的情绪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协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心理并发症等。
12.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长期或强烈的心理应激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影响内分泌平衡,以及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医学心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L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研究过程分六个步骤:1提出假设2选择关键变量及其检查方法3确定临床研究范式4选定研究样本5检验假设6结果的解释和发布(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分类: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绪的功能:1情绪的适应功能2.情绪的动机功能3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4情绪的信号功能认知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协助意志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克服困难的合理方法,而情绪对意志具有动力作用,表现为情绪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另一方面意志过程又可以推动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意志对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的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自我调节系统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区别: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而性格形成晚,变化要快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联系: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2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3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性格形成的速度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及不愉快的经历人格的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服务于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体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的分型: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否认3退行4投射5反向形成6置换7合理化8认同9理智化10.升华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以可观察的行为,以及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作为主要观测元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强化物:凡是能增强某个行为概率的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它描述了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后,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事件行为强化:一个具体的行为的发生,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了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正性加强: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负性加强:指行为结果使消极刺激减少,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第五章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心理评估的作用:1辅助诊断2疗效评价3健康鉴定(人才选拔、新职工入职)4司法鉴定(案发时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2会谈发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1确定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智力水平分级:超常115~130平常85~115边界70~85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或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应激源: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
1.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过程)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结构的核心)3.医学心理学方法学的主要特点:基础理论的多样性、心理因素的主观性、研究对象的多科学属性4.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描述、序量法、间接定量、直接定量5.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晤谈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6.最早使用医学心理学一次命名其著作:Lotze RH洛采—弗洛伊德?主要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临床观察,弗洛伊德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解释,形成了有关心理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潜意识,人格结构,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理论和心理障碍的心理病理学理论等。
意识:与言语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前意识:当前意识不到但随时可能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一旦注意的焦点扫描到那里,前意识的内容就可被意识到了,此时前意识转变为意识。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自我: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
超我: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与意识的。
性心理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1压抑:最基本,包含在其他机制中。
医学心理学人卫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心理疾病的治疗B. 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关系C. 心理疾病的预防D. 心理疾病的诊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心理应激B. 心理治疗C. 心理测量D. 医学伦理答案:D3.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情绪波动B. 行为改变C. 生理功能失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4. 医学心理学中的“心身疾病”是指_________。
答案:心理因素影响生理健康,导致身体疾病5.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三、简答题6. 简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
答案: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四、论述题7. 论述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
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行为改变和生理功能失调等方面。
应对策略包括:积极面对压力,调整心态;寻求社会支持,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心理学在理解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关系、预防和治疗心身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希望本试题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3、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4、个案法:是对某现象的个例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1、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的观点②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③认知评价的观点④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⑤情绪因素作用过的观点⑥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2、心理的实质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五、论述题西方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构造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
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是1913年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学派,创始人华生提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人的意识,而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或对现实的顺应。
他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否认遗传和本能,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
精神分析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他主张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并提出人格结构的理论、人的性欲理论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创本质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他们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他们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只研究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并自称为心理学的“第三阵营”。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3、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4、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6、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医学心理学绪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
(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
(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的概念(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医学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句号后的数字为书中页码)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1)2.无意识(潜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无所感、无所知的状态。
(18)3.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1)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3)5.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5)6.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禀性和脾气.(41)7.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互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3)8.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74)9.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92)10.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突然发生强烈的创伤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多在应激事件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130)11.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与遭遇到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有关,并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在非创伤性情境中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130)12.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心理障碍.(131)13.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8)14.心理诊断:是要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作出心理方面的判断和鉴别。
(138)15.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范围是什么?①基础研究。
其目的是探索和创建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②实践应用。
其目的在于运用医学心理学理论指导医学实践。
③教学任务。
其目的是普及医学心理学知识。
3、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是什么?①强调心身统一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但是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则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②个体与社会保持和谐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圈里的人,而且也是社会圈的人。
③认知与评价的观点。
心理因素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取决于该因素的性质和强度,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
④主动适应与自我调节的观点。
个体在与外界环境接触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是个体与环境保持相对和谐、抵御疾病和保护健康的主要因素。
⑤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
情绪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是通过对行为的调节使机体与外界环境适应。
⑥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使个体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①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②发展性原则: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不而且要看到其发展、变化的特征。
③系统性原则:必须从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去认识整体,着重研究各个过程、状态之间相互联系及其整合机制。
④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必须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存在的实际,不仅要遵循相关理论及其方法,还要结合国情实际和民族特征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