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工程量计算书
- 格式:xls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构件加固计算书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一、改造设计说明:将改造后建筑的梁、板、墙实际尺寸建入盈建科计算软件中,按改造后建筑图计入板面恒、活载及梁间线荷载,其中填充墙的容重按内墙不大于6kN/m3,外墙不大于12kN/m3,计算参数均按现行规范选取,其中特征周期取值为0.53(另附该取值说明)。
改造后结构计算模型结果显示,主体结构剪重比、周期比、位移比、轴压比、刚度比、刚重比、受剪承载力比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将改造后模型计算配筋与原结构配筋进行全高逐一核对,经核对,框架梁及次梁配筋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剪力墙水平及竖向钢筋配筋均能满足计算要求,大部分连梁配筋能够满足计算要求。
4~7层局部存在连梁原配筋不满足抗弯及抗剪要求,故将不满足配筋的连梁进行外包封闭箍及外包钢板加固。
另外由于建筑户型的要求,在原有剪力墙需切开一个1500x2400mm 的门洞,造成完整的剪力墙成为两支短肢剪力墙,另有角部剪力墙因切除了翼墙,成为了短肢剪力墙,针对改造后形成的短肢剪力墙,设计采用外包型钢进行竖向钢筋配筋率加固,具体如加固施工图所示。
二、构件加固计算:JLL1粘贴钢板法加固计算:1 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b=200mm,截面高度h=850mm,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40mm,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Mpa,受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Mpa,钢板强度设计值fa=210Mpa,受拉钢筋面积As=942mm2,受压钢筋面积A's=942mm2,2级抗震,设计截面位于连梁梁端,弯矩设计值M=478kN·m,剪力设计值V=773kN,地震组合折减系数γRa=0.85。
2 正截面加固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7Mpa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466当ξ=ξb时,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Mmax=1095.64kN·mMmax>M,经计算可求得截面受压区高度和受拉钢板面积x=50.49mmAsp=803.95mm2x<2a's,重新计算受拉钢板面积Asp=816.45mm23 斜截面加固计算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t=1.57Mpafc=16.7Mpa构件截面有效高度h0=810mm根据加固规范GB 50367-2006第10.3.2条可求得截面所能承担的最大剪力Vmax=673.77kNVmax<V,截面尺寸不满足条件。
加固工程量计算过程第一步:确定加固范围在进行加固工程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加固的结构范围。
这可以通过实地勘查或结构检测来确定。
根据结构的情况,确定需要加固的构件或部位。
第二步:进行结构检测结构检测是为了了解结构的受力性能,找出结构的弱点,并确定加固的必要性。
结构检测包括外观检测和深层检测,可以利用物理试验、非破坏性试验等方法来获取结构的数据。
第三步:制定加固方案根据结构检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
加固方案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以提升结构的抗力和刚度。
同时,加固方案也需要满足工程的经济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第四步:计算加固工程量1.计算加固材料量根据加固方案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和规格,计算加固所需材料的数量。
例如,如果使用钢筋进行加固,需要计算所需钢筋的总长度;如果使用钢板进行加固,需要计算所需钢板的总面积。
2.计算加固工程量根据加固方案和结构的具体情况,计算加固工程的具体量。
加固工程量包括施工所需人工、材料和设备,以及施工工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等。
在计算加固工程量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加固材料的成本:根据材料的市场价格和加固所需的数量,计算加固材料的成本。
-人工工时:根据加固的复杂程度和施工方法,计算所需的人工工时。
一般来说,加固工程会涉及到不同职业的人员,如工程师、钢筋工、焊工等。
-设备和机械:根据加固方案和施工方法,确定所需的设备和机械,并计算所需的数量和使用时间。
-施工时间:根据加固方案和结构的情况,计算加固工程所需的施工时间。
一般来说,加固工程需要停工或减少使用,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
综上所述,加固工程量计算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加固方案来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人工、设备和施工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加固工程的经济性和施工效果。
注浆加固法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一、基本参数基础剖面图三、碱液加固土层的厚度h:h=l+r=5.000+0.500=5.500m四、每孔碱液灌注量计算:'V=αβπr2(l+r)n=0.60×1.10×π×0.502×(5.00+0.50)×0.15=0.43m3五、沉降计算1、基础底面附加应力计算P0=F/A+(γ0-γ)d=500/(3×2)+(20-19.06)×1.7= 84.931 kN/m3 2、分层变形量计算z i(m) 基础中心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i相邻基础影响αi总附加应力系数αi总z i×αi总z i×αi总-z i-1×αi-1总土的压缩模量E si(MPa)A iΔs iΣΔs i0.5 4×0.2464 2×2×(0.2480.9932 0.4966 0.4966 5.5 0.4983 7.668 7.668n根据《规范》GB50007-2011表5.3.7得:△z =0.3m则当前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的土层深度: z'=5.2-0.3=4.9m此层土的变形值:Δs'n= P0(z i×αi总-z i-1×αi-1 )/E si=84.931×(5.2×0.5808-4.9×0.6012)/6=1.051mm总△s'n/∑△s =1.051/43.221=0.0243≤0.025满足要求。
4、地基最终变形量计算∑A i=4.1858Es=5.988Mpa,查《规范》GB50007-2011表5.3.5得:φs =0.801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为: ∑△s =43.221mms=φs×∑△s =0.801×43.221=34.62mm。
JL1计算过程根据原设计单位提供的加固前加固后计算结果(详见计算结果附图)对比,求得加固前与加固后的弯矩差值,从而求得粘钢面积原设计配筋面积为1256mm ,弯矩M=230K N/mm 2受弯构件的弯矩计算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__设 计 者_____________校 对 者_____________一、构件编号: L-1二、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三、计算信息1. 几何参数截面类型: 矩形截面宽度: b=250mm截面高度: h=600mm2. 材料信息混凝土等级: C35 fc=16.7N/mm 2 ft=1.57N/mm 2钢筋种类: HRB400 fy=360N/mm 2最小配筋率:ρmin=max(0.200,45*ft/fy)=max(0.200,45*1.57/360)=max(0.200,0.196)=0.200%(自动计算)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35mm3. 配筋信息As=1256mm 24. 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四、计算过程1. 验算最小配筋率ρ=As/(b*h)=1256/(250*600)=0.837%ρ=0.837%≥ρmin=0.200%,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2. 计算截面有效高度ho=h-as=600-35=565mm3. 确定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β1/(1+fy/(Es*εcu))=0.80/(1+360/(2.0*105*0.0033))=0.5184.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fy*As/(α1*fc*b*ho)=360*1256/(1.0*16.7*250*565)=0.192≤ξb=0.5185. 计算弯矩设计值M=ξ*(1-0.5*ξ)*α1*fc*b*ho*ho/γo=0.192*(1-0.5*0.192)*1.0*16.7*250*565*565/1.0=230.986kN*m二次设计配筋面积为2900mm,弯矩M=460K N/mm2受弯构件的弯矩计算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一、构件编号: L-1二、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三、计算信息1. 几何参数截面类型: 矩形截面宽度: b=250mm截面高度: h=600mm2. 材料信息混凝土等级: C35 fc=16.7N/mm2ft=1.57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360N/mm2最小配筋率:ρmin=max(0.200,45*ft/fy)=max(0.200,45*1.57/360)=max(0.200,0.196)=0.200%(自动计算)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35mm3. 配筋信息As=2900mm24. 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四、计算过程1. 验算最小配筋率ρ=As/(b*h)=2900/(250*600)=1.933%ρ=1.933%≥ρmin=0.200%,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结算工程量计算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拨付、进度控制以及工程质量等方面。
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结算差错和潜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的重要性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的基础,只有通过准确的工程量计算,才能确保项目的进度得到控制和保证。
其次,它有助于发现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通过及时调整和修复,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此外,准确的工程量计算还可以为工程项目的拨款提供依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实地勘测和测量,直接计算工程中所用材料的数量和使用的工时。
在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中,直接测量法常用于确定混凝土、砖石等材料的用量。
2.面积法:面积法是通过对工程项目中的相应区域进行面积测量,然后根据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计算出该区域所需的材料量。
在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中,如果涉及到墙面加固或者地板加固等工程,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3.长度法:长度法是以特定工程项目中的线段长度作为计算基准,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计算出该线段所需材料的数量。
在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中,如果涉及到添加钢筋或者梁柱加固等工程,长度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三、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测量:在进行工程量计算之前,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
准确测量是计算工程量的基础,只有通过精确的测量,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加固工程特殊要求:加固工程相较于普通工程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加固工程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计算。
3.施工要求与设计规范的一致性: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和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
施工要求和设计规范的一致性是加固结算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保证。
独立基础加固计算书
一、引言
独立基础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时需要对独立基础进行加固。
本计算书旨在为独立基础加固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以确保加固后的基础能够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二、独立基础加固计算
1. 承载能力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独立基础的承载能力。
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基础承载能力应满足以下公式:
P≤βcfc×A
其中,P为基础承载能力设计值,βc为基础承载能力调整系数,fc为基础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基础底面积。
如果原有基础的承载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增加基础底面积、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增加配筋等方式进行加固。
2. 抗滑稳定性计算
抗滑稳定性是确保基础不发生滑移的重要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基础抗滑稳定性应满足以下公式:
K≤R/F
其中,K为基础抗滑稳定性系数,R为基础水平阻力,F为基础底面摩擦力。
如果原有基础的抗滑稳定性不足,可以通过增加基础埋深、增加基础侧面摩擦力或增加配筋等方式进行加固。
三、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 扩大基础底面积
当原有基础承载能力不足时,可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进行加固。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且施工简单、成本低廉。
2. 增加配筋
当原有基础承载能力或抗滑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增加配筋的方法进行加固。
该方法适用于混凝土基础,可有效提高基础的受力性能和抗剪切能力。
加固计算书根据业主提供的梁板加固后的数据及弯矩图,对工程的梁、板构件进行加固设计本工程对原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MCAD-2010版进行计算。
本工程采用: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9、《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碳纤维布材采用双面网格编织方法,其容重300克每平方米,厚度0.167mm抗拉强度标准值3000兆帕,应符合"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材料安全鉴定(含耐久性检测)要求,同时采用配套树脂,要求有胶和布的匹配试验报告.1.钢筋:HPB300级、HRB400级2.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应小于50%;3.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避开梁端、柱端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4.钢筋的绑扎搭接及焊接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楼层梁和板的纵筋需要连接时,上部筋一般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下部筋一般在跨中1/3范围之外。
6.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详见《11G101-1》。
双辽加固数据1一层顶梁:JGL-2: 0.167X300X1600=fy*As As=222下部筋2800-2454=346 346/222=1.6 粘3T-300碳纤维布上部筋原配筋已足够。
JGL-3: 0.167X300X1600=fy*As As=222下部筋2300-1963=337 337/222=1.52 粘3T-300碳纤维布上部筋原配筋已足够。
梁加固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松原市体育馆梁加固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梁支座负弯矩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加固计算如下。
二.计算举例:此加固共涉及100个框架节点,200个梁支座加固计算,计算量较大,故采用表格计算方式表达。
现以E轴1轴处左边框架节点为例:梁截面:b×h=350mm×850mm,截面有效计算高度 ho=850-35=815mm,C40混凝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o=19.7N/mm2,支座弯矩为M=933 KN·M,根据弯矩计算配筋面积为A so =3610 mm2,f yo =360N/mm2,由于锚固长度不足,考虑原配筋有效面积为10%,即原配筋为361 mm2,由:其中: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fsp—钢板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Esp=210N/mm2;Esp—钢板的弹性模量,取=2.06×105N/mm2;Asp—受拉钢板的截面面积(mm2);ψsp—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受拉钢板抗拉强度有可能达不到设计值而引用的折减系数;当ψsp>1.0时,应取ψsp=1.0;εcu—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εcu=0.0033;εsp,0—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受拉钢板的滞后应变,考虑到作用在加固结构上的活荷载基本卸除,故不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取εsp,0=0。
把各值代入式1,有:933000000=1.0×19.7×350×(850-x/2) -360×361×(850-815)解得,x=176.81mm又把x=176.81代入式3,有Ψsp=(0.8×0.0033×850/176.81-0.0033-0)/210/206000=9.213>1.0 取Ψsp=1.0由式2Asp=(1.0×19.7×350×176.81-360×361)/210=5186.40实配梁钢板为:10mm×520mm(厚度为10mm),即10× 520=5200mm2,满足要求。
爱涛天城加固专项工程计算说明书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在主体施工完成后,根据甲方要求,对其中几个地方作了改动,使用功能发生变化,其荷载也发生变化,故需进行加固处理。
计算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万墨林、韩继方编著);3、《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25:90;4、《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5、CSA补强设计规范及ACI检索相关资料;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等。
加固计算第一部分、健康娱乐中心二层改为厨房健康娱乐中心二层3-2~3-6/3-B~3-E轴范围内改为厨房,根据甲方提供荷载:恒荷载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KN/m2,活荷载按4KN/m2,进行加固计算。
PKPM模型结构设计信息如下: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26.00钢材容重 (kN/m3): Gs = 78.00水平力的夹角 (Rad): ARF = 0.00地下室层数: MBASE= 1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加荷计算方式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裙房层数: MANNEX= 0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2.00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40地面粗糙程度: C 类结构基本周期(秒): T1 = 0.46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7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SRSS 计算振型数: NMODE= 5地震烈度: NAF = 7.00场地类别: KD = 2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特征周期 TG = 0.35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 = 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 = 0.50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3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3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 = 0.50周期折减系数: TC = 0.80结构的阻尼比 (%): DAMP = 5.00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否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否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 0活荷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不考虑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计算截面以上的层号---------------折减系数1 1.002---3 0.854---5 0.706---8 0.659---20 0.60> 20 0.55调整信息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 = 2.0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0.85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 BM = 1.1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 = 0.70梁扭矩折减系数: TB = 0.40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 = 1.000.2Qo 调整起始层号: KQ1 = 00.2Qo 调整终止层号: KQ2 = 0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 = 0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 = 1.00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 CPCOEF91 = 1.15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1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 = 0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 LEV_JLQJQ = 1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 = 0配筋信息 ........................................梁主筋强度 (N/mm2): IB = 300柱主筋强度 (N/mm2): IC = 300墙主筋强度 (N/mm2): IW = 210梁箍筋强度 (N/mm2): JB = 210柱箍筋强度 (N/mm2): JC = 210墙分布筋强度 (N/mm2): JWH = 210梁箍筋最大间距 (mm): SB = 100.00柱箍筋最大间距 (mm): SC = 100.00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 (mm): SWH = 200.00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 RWV = 0.30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 1.00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是否考虑 P-Delt 效应:否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 0.85梁保护层厚度 (mm): BCB = 30.00柱保护层厚度 (mm): ACA = 30.00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否荷载组合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1.30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0.50特殊荷载分项系数: CSPY = 0.00活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L = 0.70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W = 0.60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CEA_L = 0.50地下信息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 Esol = 3.00回填土容重 (kN/m3): Gsol = 18.00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Rsol = 0.50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 (mm): WCW = 35.00室外地平标高 (m): Hout = -0.35地下水位标高 (m): Hwat = -2.00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kN/m2): Qgrd = 0.00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信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 IWF= 3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m) Z_STRENGTHEN= 13.50**********************************************************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层号塔号质心 X 质心 Y 质心 Z 恒载质量活载质量 (m) (m) (t) (t)7 1 44.917 28.716 30.000 243.7 24.8 6 1 32.656 42.106 27.000 6519.2 971.6 5 1 28.766 40.800 22.500 9580.1 1050.8 4 1 31.981 41.295 18.000 6978.6 926.4 3 1 31.540 39.543 13.500 6331.5 1084.32 1 33.378 37.934 9.500 6545.9 1216.61 1 32.921 39.479 4.500 7704.3 1094.9活载产生的总质量 (t): 6369.393恒载产生的总质量 (t): 43903.309结构的总质量 (t): 50272.703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生的质量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 (1t = 1000kg)**********************************************************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层号塔号梁数柱数墙数层高累计高度(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m) (m)1 1 1182(35) 64(40) 0(35) 4.500 4.5002 1 1016(35) 68(40) 0(35) 5.000 9.5003 1 1074(35) 68(35) 0(35) 4.000 13.5004 1 1199(35) 64(35) 0(35) 4.500 18.0005 1 1196(35) 64(35) 0(35) 4.500 22.5006 1 987(35) 64(35) 0(35) 4.500 27.0007 1 59(35) 32(35) 0(35) 3.000 30.000********************************************************** 风荷载信息 **********************************************************层号塔号风荷载X 剪力X 倾覆弯矩X 风荷载Y 剪力Y 倾覆弯矩Y7 1 135.03 135.0 405.1 184.36 184.4 553.16 1 256.05 391.1 2164.9 256.05 440.4 2534.95 1 223.90 615.0 4932.4 223.90 664.3 5524.34 1 197.76 812.7 8589.7 197.76 862.1 9403.63 1 163.05 975.8 12492.8 163.05 1025.1 13504.12 1 189.00 1164.8 18316.8 189.00 1214.1 19574.71 1 0.00 1164.8 23558.4 0.00 1214.1 25038.3======================================================================计算信息======================================================================Project File Name : 11计算日期 : 2005. 4.25开始时间 : 9:37:40可用内存 : 168.00MB第一步: 计算每层刚度中心、自由度等信息开始时间 : 9:37:40第二步: 组装刚度矩阵并分解开始时间 : 9:37:55 Calculate block information刚度块总数: 1自由度总数: 11241大约需要 14.8MB 硬盘空间刚度组装:从 1 行到 11241 行刚度组装:从 1 行到 11241 行第三步: 地震作用分析开始时间 : 9:38:36方法 1 (侧刚模型) 起始列 = 1 终止列 = 21第四步: 计算位移开始时间 : 9:38:40形成地震荷载向量形成风荷载向量形成垂直荷载向量Calculate DisplacementLDLT 回代:从 1 列到 20 列LDLT 回代:从 1 列到 7 列写出位移文件第五步: 计算杆件内力开始时间 : 9:38:56 结束日期 : 2005. 4.25时间 : 9:39:32总用时 : 0: 1:52===========================================================================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Floor No : 层号Tower No : 塔号Xstif,Ystif : 刚心的 X,Y 坐标值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Xmass,Ymass : 质心的 X,Y 坐标值Gmass : 总质量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RJX,RJY,RJZ: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Floor No. 1 Tower No. 1Xstif= 32.1620(m) Ystif= 40.7946(m) Alf = 0.0000(Degree)Xmass= 32.9211(m) Ymass= 39.4789(m) Gmass= 9894.0840(t)Eex = 0.0220 Eey = 0.0384Ratx = 1.0000 Raty = 1.0000Ratx1= 16.1036 Raty1= 15.8804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 4.0653E+07(kN/m) RJY = 3.7628E+07(kN/m) RJZ = 0.0000E+00(kN/m)--------------------------------------------------------------------------- Floor No. 2 Tower No. 1Xstif= 32.1620(m) Ystif= 40.8493(m) Alf = 0.0000(Degree)Xmass= 33.3778(m) Ymass= 37.9342(m) Gmass= 8979.1602(t)Eex = 0.0353 Eey = 0.0852Ratx = 0.0820 Raty = 0.0822Ratx1= 1.3699 Raty1= 1.3268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 3.3349E+06(kN/m) RJY = 3.0932E+06(kN/m) RJZ = 0.0000E+00(kN/m)--------------------------------------------------------------------------- Floor No. 3 Tower No. 1Xstif= 32.2412(m) Ystif= 41.1983(m) Alf = 0.0000(Degree)Xmass= 31.5396(m) Ymass= 39.5431(m) Gmass= 8500.0400(t)Eex = 0.0194 Eey = 0.0462Ratx = 1.0150 Raty = 1.0205Ratx1= 1.5045 Raty1= 1.4085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 3.3848E+06(kN/m) RJY = 3.1565E+06(kN/m) RJZ = 0.0000E+00(kN/m)--------------------------------------------------------------------------- Floor No. 4 Tower No. 1Xstif= 32.1620(m) Ystif= 41.1303(m) Alf = 0.0000(Degree)Xmass= 31.9810(m) Ymass= 41.2949(m) Gmass= 8831.3057(t)Eex = 0.0050 Eey = 0.0046Ratx = 0.8116 Raty = 0.8350Ratx1= 1.3093 Raty1= 1.2763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 2.7470E+06(kN/m) RJY = 2.6357E+06(kN/m) RJZ = 0.0000E+00(kN/m)--------------------------------------------------------------------------- Floor No. 5 Tower No. 1Xstif= 32.1620(m) Ystif= 41.1303(m) Alf = 0.0000(Degree)Xmass= 28.7662(m) Ymass= 40.8002(m) Gmass= 11681.7871(t)Eex = 0.0939 Eey = 0.0092Ratx = 1.0911 Raty = 1.1193Ratx1= 1.5901 Raty1= 1.4955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 2.9972E+06(kN/m) RJY = 2.9502E+06(kN/m) RJZ = 0.0000E+00(kN/m)--------------------------------------------------------------------------- Floor No. 6 Tower No. 1Xstif= 32.1620(m) Ystif= 41.1303(m) Alf = 0.0000(Degree)Xmass= 32.6558(m) Ymass= 42.1063(m) Gmass= 8462.4150(t)Eex = 0.0137 Eey = 0.0273Ratx = 0.8984 Raty = 0.9553Ratx1= 8.7523 Raty1= 8.9272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 2.6927E+06(kN/m) RJY = 2.8182E+06(kN/m) RJZ = 0.0000E+00(kN/m)--------------------------------------------------------------------------- Floor No. 7 Tower No. 1Xstif= 44.3054(m) Ystif= 25.8084(m) Alf = 45.0000(Degree)Xmass= 44.9166(m) Ymass= 28.7161(m) Gmass= 293.3040(t)Eex = 0.0176 Eey = 0.0839Ratx = 0.1428 Raty = 0.1400Ratx1= 1.2500 Raty1= 1.250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 3.8457E+05(kN/m) RJY = 3.9461E+05(kN/m) RJZ = 0.0000E+00(kN/m)---------------------------------------------------------------------------======================================================================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层号 X 向刚度 Y 向刚度 层高 上部重量 X 刚重比 Y 刚重比1 0.407E+08 0.376E+08 4.50 502727. 363.89 336.812 0.333E+07 0.309E+07 5.00 414735. 40.20 37.293 0.338E+07 0.316E+07 4.00 337110. 40.16 37.454 0.275E+07 0.264E+07 4.50 262952. 47.01 45.115 0.300E+07 0.295E+07 4.50 183903. 73.34 72.196 0.269E+07 0.282E+07 4.50 77593. 156.16 163.44 7 0.385E+06 0.395E+06 3.00 2685. 429.68 440.90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 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Di*Hi/Gi 大于20,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经过复算,发现二层的框架梁和次梁有很多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现对梁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及粘钢加固法进行加固。
加固工程计算书2011-09加固梁1计算:(选取二层9轴/C-D轴梁进行计算)梁截面为,梁的混凝土强度为,即, 梁内钢筋受拉强度,受压强度梁支座处配筋面积为942,梁跨中配筋面积为942(据原结构图);重新计算后梁支座处配筋面积为3000,梁跨中配筋面积为2000(据原结构图)采用外包型钢的方法进行梁加固,构件按组合截面计算。
外粘型钢计算:根据结构计算查得梁跨中承受最大弯矩为M=218原来梁承受弯矩:加固后正截面承载力故型钢面积选用L,根据结构计算查得梁支座承受最大弯矩为M=440加固后正截面承载力故型钢面积 6204401121039040.70.70.8300500a ay M M A X mm f h X X X --===梁顶角钢用10厚400宽钢板24001040003904a A X mm ==> 经计算:加固梁1采用外包角钢L 进行加固,箍板采用M14@250/400,支座采用2-200X10。
加固梁2计算:(选取3层3轴/D-E 轴梁进行计算) 梁截面为,梁的混凝土强度为,即,梁内钢筋受拉强度,受压强度梁支座处配筋面积为2945,梁跨中配筋面积为1963(据原结构图);重新计算后梁支座处配筋面积为2600(故支座不必加强),梁跨中配筋面积为2500(据原结构图)采用外包型钢的方法进行梁加固,构件按组合截面计算。
外粘型钢计算:根据结构整体计算查得梁承受最大弯矩为M=260原来梁承受弯矩:000.850.853001963465233y s M f A h X X X === 加固后正截面承载力故型钢面积 620260232103210.70.70.8300500a ay M M A X mm f h X X X --===选用L,2215643128321a A X mm ==>梁面配筋已满足经计算:加固梁2采用外包角钢L 进行加固,箍板采用-5x100@250/400,板底压条采用2-100x8。
一、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梁底粘钢加固梁编号:KL6计算截面:梁底跨中采用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和之前x不同加固类型:梁受弯加固加固方式:正截面受弯粘贴钢板加固按实际混凝土强度取芯检测值对构件进行验算后,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商,是否采取粘贴钢板加固二、已知条件构件几何参数(KL6)计算简图:梁截面宽度:b=250mm 梁截面高度h=600mm 梁截面有效高度ho=565mm两排钢筋 偏小PKPM验算结果内力:M=375KN-M怎么来的考虑二次受力时内力Mok=0KN-M设计砼强度等级:C35f c=14.3N/mm²;εcu=0.0033质检砼强度达到百分比:100%fco=14.3N/mm fyo=300N/mm²;fyo'=300N/mm²Es=2.0×10²×10²×10N/mm²受拉、受压钢筋面积:As0=1963mm² As0=0mm²三、加固钢板参数受压钢板截面面积:A sp'=0mm²fsp=310N/mm²;fsp'=310N/mm²E sp=206000N/mm²钢板宽度和单层厚度:tsp=3mm; bsp=250mm 四、构件加固计算:1.不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即:εsp,0=0为何不考虑2.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0.2.3条第10.2.3-1式:x=136mm 请写下推导过程3.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0.2.3条第10.2.3-3式:αsp=〖(0.8εcuh/x)-εcu-εsp,o〗/(fsp/Esp)=1.04.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0.2.3条第10.2.3-2式:Asp=a1fcobx=fyo' Aso'=fsp' Asp'-fyoaso/αsp fsp=300mm²加号不是等号6.根据所选钢板单层厚度及宽度,应粘层数为:Nsp=Asp/tspbsp=0.4~1.0层设计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钢板钢号:Q 345钢 t≤16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正截面采用粘贴钢板加固计算书加固原因:根据整体分析,该梁原正截面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0.000m层JKL1——(2)-(3)段的跨中梁粘贴钢板法正截面加固计算书1 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b=300mm,截面高度h=700mm,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60.0mm,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 s=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f y=360Mpa,受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Mpa,钢板强度设计值f a=205Mpa,受拉钢筋面积A s=829mm2,受压钢筋面积A's=0.00mm2,非抗震设计,设计截面位于框架梁梁中,弯矩设计值M=255kN·m,地震组合折减系数γRa=1。
2 加固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4.3Mpa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466当ξ=ξb时,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M max=688.34kN·mM max>M,经计算可求得截面受压区高度和受拉钢板面积x=97.54mmA sp=589.97mm2梁粘贴钢板法斜截面加固计算书1 已知条件框架梁截面宽b=300mm,截面高度h=700mm,梁侧面粘贴箍板的竖向高度h sp=600mm,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 s=60mm,计算跨度l0=6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箍筋强度设计值f yv0=210Mpa,箍板设计强度f sp=205Mpa,箍筋间距s0=200mm,同一截面箍筋面积A sv0=67mm2,箍板间距s sp=200mm,非抗震设计,剪力设计值V=97kN,地震组合折减系数γRa=1。
2 加固计算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 t=1.43Mpaf c=14.3Mpa构件截面有效高度h0=640mm根据加固规范GB 50367-2006第10.3.2条可求得截面所能承担的最大剪力V max=687.91kNV max>V,截面尺寸满足条件。
混凝土承担的剪力V c=192.58kN箍筋承担的剪力V sv=56.28kN根据加固规范GB 50367-2006式(10.3.3-2)可求得配置在同一截面的抗剪箍板面积A sp=0.00mm2抗剪箍板最小截面面积A spmin=32.02mm2±0.000m层JL1——(2)-(3)段的跨中梁增大截面法正截面加固计算书1 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b=250mm,原高度h1=500mm,截面增大后高度h=650mm,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7.50mm,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 s=37.50mm,原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原受拉纵筋强度设计值f y0=360Mpa,原受压纵筋强度设计值f'y0=360Mpa,新增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f y=360Mpa,原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0=829mm2,原受压钢筋截面面积A's0=0.00mm2,非抗震设计,设计截面位于框架梁梁中,弯矩设计值M=255kN·m,加固前弯矩标准值M k0=204kN·m,地震组合折减系数γRa=1,原构件震损修复后承载力折减系数φf=1。
结构加固计算书包含内容
结构加固计算书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结构进行加固设计时所编
制的一种技术文件,它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1. 结构加固的依据和背景,这部分内容会介绍结构加固的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包括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加固的原因和依据等。
2. 结构加固的设计参数,这部分内容会包括结构加固设计的相
关参数,比如设计荷载、材料参数、构件尺寸等。
3. 结构加固的设计计算,这是结构加固计算书的核心部分,包
括了对结构加固设计的各种计算,比如受力分析、构件尺寸计算、
材料选取、连接设计等。
4. 结构加固的施工图纸,这部分内容会包含结构加固的施工图纸,包括详细的加固构件图、连接图、细部构造图等,以便施工人
员按图施工。
5. 结构加固的施工工艺,这部分内容会介绍结构加固的具体施
工工艺和方法,包括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等。
6. 结构加固的验收标准,这部分内容会包括结构加固完成后的验收标准和方法,以及验收时需要检查的内容和标准。
7. 结构加固的安全与质量控制,这部分内容会包括结构加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质量合格。
总之,结构加固计算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技术文件,它包含了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方面面,是指导工程实施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