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之秦汉美术
- 格式:pptx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100
中国美术简史2——秦汉绘画第二章秦汉绘画此时期统治者注重“旌功明治”的政治教化作用。
一.壁画秦汉时期重要的壁画遗存有:秦宫车马仪仗图、汉未央宫、鲁灵光殿壁画、麒麟阁功臣壁画。
白马寺《千乘万骑群像绕塔图》是佛教壁画的肇始二.墓室壁画西汉初期的墓室壁画的主题大多是升仙。
著名墓葬有梁王墓、南越王墓等。
代表作品有《巨龙升天图》。
西汉后期,墓室壁画的题材主要是日月星象、御龙飞升,驱神逐鬼等。
著名墓葬有卜千秋墓。
代表作品有《迎宣传拜谒图》《二桃杀三士》《墓主升仙图》等等。
新葬时期墓室壁画的题材主要是“天人感应”和谶讳迷信。
东汉前期,墓室壁画的题材出现了门吏,车骑出行,居家饮宴等场景,生活气息增强。
代表作品有《门吏》。
东汉后期,墓室壁画的题材主要是描绘庄园坞堡,标榜封建道德圣贤、孝子、烈女、义士等。
天象与神话退居次要地位。
代表作品有《宁城幕府》。
东汉壁画的艺术特色:1. 内容上,神话升仙内容逐渐减少,现实题材增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豪强地主势力的高涨;2. 技法多样。
有勾勒、平涂、晕染、没骨法、大笔刷写平涂等技法;色彩丰富,绪条的表现力提高,重视人物形像和性格的刻画。
3. 构图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横向排列方式,注意比例和透视关系,标致着人物画发展至新的水平。
4. 题材多样化,拓展了人物以外的领域,开创了山水画的先声。
三.帛画《长沙马王堆T字型旌幡帛画》内容上描给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上层为日、月、龙,象征天界;中层为墓主人间生活;下层为神怪、龟、蛇,象征着阴司。
表现了引魂飞仙的主题。
构图上,使穿璧的蛟龙联结天、人地三界,使三部分成为有机的整体;主要人物安排在画面中心,婢女作为陪衬;人物形象为正侧面,人物衣饰,走兽生动传神。
技法上,用淡墨勾线设色,使用“高古游丝描”,线条流畅细劲;用色华丽厚重。
体现了西汉绘画的最高水平。
《长沙马王堆T字型旌幡帛画》《长沙马王堆T字型旌幡帛画》局部四.画像石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秦汉时期艺术秦汉时期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成就有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几个方面。
一、绘画1、帛画帛画代表作有湖南长沙马王堆T字型旌幡帛画,其中以1号墓,利仓之妻墓中的帛画保存最完整,绘制内容可分为:上部-天界的景色,中部-人间的景色、下部- 是一个裸体的力士,作马步下蹲,双手向上托举着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
他站在两条交缠着的水族动物身上。
古人认为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漂浮物,是被一个巨人托着,浮于海上。
郭沫若认为这个巨人就是禺强(黄帝之孙)。
全画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造型写实,但又有夸张的部分,画面刚健雄浑,线条遒劲,色调典雅而又庄重鲜明,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2、墓室壁画秦始皇统一六国,接过战国诸子阴阳五行、道家神仙思想,兴起厚葬之风。
汉代将先秦以来的神仙信仰、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等思想再加以整合与创造,提倡孝道盛行厚葬,在很多墓壁上绘制壁画,例如:西汉墓室壁画《西汉卜千秋夫妇墓》;东汉《东马出行依仗》、《乐舞百戏》。
这些墓室壁画对于人物刻画方面,已经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绪了。
3、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刻的艺术形式,比起壁画,能保存的更长久。
画像石是构筑墓室的重要建材。
最早发现的画像石,是汉武帝时期。
画像石通常采用线刻和浮雕的塑造方式,主要题材包括生活、历史、神话等题材,代表作有《荆轲刺秦王》、《闵子骞失锤》。
画像砖始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由此可见画像砖出现的要早,秦代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的台基,后来用于墓室壁画。
画像砖的图案,是用印模印出各种图案。
题材并不宽泛,主要是生活题材,代表作有《荷塘渔猎》、《弋射收货图》、《牛耕图》。
秦汉时期绘画特点总结:1、题材广泛,从幻想的神话到现实的人间百态;从贵族奢豪享乐到下层百姓辛勤劳作,皆被纳入画中。
题材涉及的方面很多,有军事、经济、政治、天文、地理、社会风尚、道德理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