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肺炎51330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5
肺炎链球菌肺炎概述肺炎链球菌肺炎在球菌性肺炎中最为常见的急性肺部炎症,是院外肺炎的代表。
病理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呈大叶分布而有大叶性肺炎之称,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叶实变的典型改变已不多见,临床上逐渐出现轻型和不典型病例。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1.病史与症状突然起病,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等中毒症状。
咳嗽、咳痰、典型者咳出铁锈色痰,多数伴有胸痛,下叶肺炎时疼痛可向上腹部或肩部放散。
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血压降低、躁动、昏迷等。
2.体征急性热病容,口唇有疱疹,呼吸急促,脉速,或血压降低。
病侧胸部有炎性实变体征,叩诊浊音,语颤增强,有管状呼吸音及湿性啰音,累及胸膜者有胸膜摩擦音。
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老年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有中毒颗粒。
2.细菌学检查痰涂片革兰染色可找到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阳性球菌。
用对流免疫电泳法在痰或其他标本中测到肺炎球菌多糖荚膜抗原,可作快速诊断。
3.动脉血气分析病变广泛时血气分析呈低氧和低二氧化碳血症,原有慢阻肺病者PaCO2升高。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以无发现,典型者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叶、段分布。
消散期阴影变不均匀,于2~3周内吸收。
累及胸膜时可见胸腔积液阴影,或肋膈角变浅。
鉴别诊断1.急腹症肺炎位于下叶时,病变刺激膈肌引起上腹部或肩部疼痛,往往要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鉴别。
2.肺结核上叶部位的大叶肺炎要与所谓干酪性肺炎(Ⅲ型结核)鉴别。
3.阻塞性肺炎因肺癌并发的阻塞性肺炎,呈大片阴影,在阴影久不吸收时应考虑到本病,做支气管镜或其他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并发症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治疗较及时,并发症在减少。
1.感染性休克由于严重的毒血症引起,患者表现烦躁不安,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降低,脉速、尿少或无尿。
2.肺脓肿严重的Ⅲ型肺炎球菌肺炎时,治疗不彻底可引起肺脓肿。
3.败血症、脑膜炎、脓胸和心包积液是病原菌得不到控制所致的全身或局部的并发症,当高热、寒战再度出现,白细胞持续升高时要注意。
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肺炎链球菌肺炎(Pneumococcal Pneumonia),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本课件将介绍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病因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阿尔法溶血链球菌的一种。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飞沫中的存活时间长达数小时,易感染人体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
另外,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也更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
第二部分:症状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可以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头痛、恶心等。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综合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三部分:传播途径肺炎链球菌通过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肺炎链球菌的飞沫颗粒,他人吸入感染即可。
此外,接触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也可能导致传播。
第四部分:诊断方法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通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测。
痰液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将痰液样本涂抹于培养基上,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肺炎链球菌。
此外,还可以利用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菌株。
第五部分:预防措施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有效手段。
现在市场上已有多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供选择,常见的有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1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体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结语肺炎链球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病,对健康产生了较大威胁。
通过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希望本课件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的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护理专业知识: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知识总结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
今天针对肺炎链球菌肺炎这个,结合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这四点展开来讲,内容如下:(一)病因肺炎链球菌是革兰阳性双球菌,是上呼吸道寄居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细菌进入下呼吸道、肺泡,繁殖滋长,引起整个肺叶或肺段的炎症。
(二)临床表现1.症状: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受凉、淋雨、疲劳等情况。
典型表现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数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9~41℃,呈稽留热型。
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明显,咳嗽时加剧。
干咳,少量黏痰,典型者在发病2~3天时咳铁锈色痰。
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休克型肺炎:休克型肺炎出现休克体征。
3.体征:急性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呼吸浅快、口唇青紫。
肺实变时表现为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干湿性啰音,累及胸膜时,可闻胸膜摩擦音。
(三)治疗要点1.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治疗。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
如抗生素治疗有效,24~72小时后体温即可恢复正常,抗生素疗程一般为5~7天,或热退后3天即可停药。
2.对症:发热尽量不用退热药,避免大量出汗而影响临床判断。
有低氧血症者,应予以吸氧。
(四)护理措施1.缓解不适,促进身心休息(1)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
(2)高热寒战时可用暖水袋或电热毯等保暖,适当增加被褥。
(3)高热者于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置冰袋,或乙醇擦浴降温,或按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
退热时需补充液体,以防虚脱。
(4)胸痛时嘱病人患侧卧位。
2.促进排痰,改善呼吸:气急者给予半卧位,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L/min。
痰黏不易咳出时,可鼓励病人多饮水,亦可给予蒸汽或超声雾化吸入,或遵医嘱给予祛痰剂,以稀释痰液,并配合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治疗方法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是一种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一旦感染,患者会出现咳嗽、发热、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通常会进行病原学检测,以确定细菌的敏感性和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医生会决定使用口服抗生素还是静脉注射抗生素。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彻底根除细菌。
2.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这包括镇痛药和退烧药的使用,以及充足的休息和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镇痛药和退烧药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并控制发热。
此外,患者还应多喝水,保持体液平衡,以帮助机体排出毒素。
3. 支持疗法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支持疗法,以维持重要生命指标的稳定。
这包括给予氧气疗法,帮助患者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对呼吸困难和氧气饱和度降低的患者特别重要。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接受监测、静脉输液、呼吸机支持等。
4.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为预防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生,人们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通风、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此外,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关键措施。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供选择,包括多糖疫苗和蛋白疫苗等。
接种疫苗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患病率。
总结起来,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对症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支持疗法可以在病情严重时保障生命指标的稳定。
此外,预防是最好的治疗,人们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并接种相关疫苗,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肺炎链球菌肺炎诊疗规范肺炎链球菌肺炎是肺炎链球菌(亦称肺炎球菌或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病变常呈叶、段性分布,通常称大叶性肺炎。
当前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呈大叶分布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已不多见。
但这种细菌引起的肺炎在当前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仍居首位。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常有受寒、疲劳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
发病急骤,高热(38~40℃)、寒战并可有肌肉疼痛及乏力等。
呼吸道症状为咳嗽,咳粘液或脓性痰,血性痰或“铁锈色痰”,可有胸痛。
病变范围广泛者可有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病例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及中毒性心肌炎。
2.体检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部分患者可有口周疱疹,严重病例及既往有基础肺病者可有发绀,有些患者可有黄疸。
早期肺部体征常不明显,典型者病变肺部叩诊呈浊音,语颤、语音增强,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湿啰音。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严重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并有核左移,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痰涂片及痰培养可查见肺炎链球菌。
特异性多糖体测定有助于快速诊断。
部分患者血培养阳性。
3.血生化检查可见血清酶学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胆红素增高。
动脉血气分析可正常,严重病例可有PaO2及PaC02降低,pH增高,呈低氧及呼吸性碱中毒,休克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则pH降低。
4.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部有均匀淡影,典型表现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叶、段分布。
【治疗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青霉素,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在我国虽然已达20%,但是高耐株﹤2%,因此对于普通耐药株通过提高青霉素剂量,依然有效。
青霉素剂量可用至800~1200万u/d。
对于高耐青霉素者及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三嗪或左旋氧氟沙星。
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已达70%,故对于已明确的肺炎链球菌肺炎不推荐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及罗红霉素等。
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又称为肺炎链球菌感染或肺炎链球菌病,是由一种名为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引发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感染人类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肺炎链球菌肺炎最常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打喷嚏、咳嗽、说话时飞出的细小颗粒携带细菌进入他人体内。
此外,肺炎链球菌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接触病人的唾液或口腔分泌物等方式传播。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嗓子痛、乏力等。
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意识混乱、低血压等症状。
肺炎链球菌肺炎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引起肺部炎症、脓胸、败血症、心包炎等并发症。
对于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进行体检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胸部X射线、血液检查、痰液培养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肺炎链球菌感染。
一旦确诊,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
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进行综合考虑。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预防是关键,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帮助人体产生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医生会为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推荐接种疫苗。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帮助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传播。
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遮挡口鼻等。
这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改善环境卫生也是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等都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滋生。
总而言之,肺炎链球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以及改善环境卫生。
肺炎链球菌
基本特性
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对,尖端向外。
在脓液、痰液及肺组织病变中亦可呈单个或短链状。
无鞭毛、无芽胞,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形成英膜。
对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葡萄糖、氨基酸及维生素等物质。
菌落特点
肺炎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光滑扁平的小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肺炎链球菌的英膜多糖可使菌落呈黏液型。
因产生自溶酶,48小时后菌落中心凹陷,形成“脐窝”状
生化鉴别
1、触酶阴性
2、奥普托欣试验:奥曾托欣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
3、英膜肿胀试验:肺炎双球菌和同型血清相遇后英膜明显肿大
临床意义
荚膜是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的重要致病物质,有抗吞噬作用。
此外,肺炎链球菌溶素、神经氨酸酶等也与致病有关。
当感染、营养不良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导致呼吸道异常或受损时易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中耳炎和菌血症等。
常见肺炎一览表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肺组织中,常见的肺炎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不同类型的肺炎病原体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为您列举一些常见的肺炎病原体及其特点。
一、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 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病原体之一,尤其影响儿童和老年人。
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痰等,严重时可引起肺炎晚期并发症。
2.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是导致严重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此类肺炎常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症状包括高热、胸痛、呼吸困难等。
3.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可能引起肺炎和其他感染。
肺炎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痰、胸痛等。
二、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的病原体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 流感病毒肺炎流感病毒是导致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引起肺炎。
其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咳嗽、乏力、关节痛等。
2. 冠状病毒肺炎冠状病毒是一类病毒,近年来引起了全球关注的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也属于该类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COVID-19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肺部炎症和其他器官的损害。
3.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儿和幼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其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和发热等。
三、真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包括念珠菌肺炎和组织胞浆菌肺炎等。
1. 念珠菌肺炎念珠菌肺炎是由念珠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该疾病常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中,如器官移植、癌症患者等。
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短和胸痛等。
2. 组织胞浆菌肺炎组织胞浆菌是一种由于接触受感染土壤或泥土而引起的真菌感染,其症状包括咳嗽、发热、胸痛和嗜睡等。
四、其他类型肺炎除了上述常见的肺炎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肺炎,如化学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
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是人体定植菌,可在5%~10%的健康成年人及20%~40%的健康儿童鼻部发现。
肺炎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通过飞沫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通常不会致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致病,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菌之一,所致疾病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鼻窦炎、脑膜炎等。
临床表现(1)肺炎链球菌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淋雨等,起病急骤,突发寒战、高热、肌肉酸痛,体温数小时内可达39~40℃,患侧胸痛,咳嗽咳痰,痰可带血或者呈铁锈色。
其他可伴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
(2)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当有肺内渗出实变时,叩诊浊音、触诊语颤增强,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
肺炎链球菌不分泌酶,不产生毒素,致病因素为荚膜多糖对肺组织的侵袭作用,通常不破坏肺组织,一般发病1周~2周达高峰,然后逐渐好转,预后良好,肺组织炎症常可完全恢复。
(3)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早期应用,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在严重感染者中,白细胞可减少。
(2)C反应蛋白这些炎症指标亦增高。
(3)病原菌诊断是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的“金标准”。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变化分期相关,最常见显示为大叶性肺炎,其次为小叶性肺炎,治疗不及时或混合感染时,也可出现肺脓肿、脓胸或脓气胸等,与其他细菌感染难以鉴别,CT评价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较胸部平片更有价值,CT能更早地显示空洞形成,更明确地显示治疗中影像学的变化。
大叶性肺炎(1)充血期(初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透光度下降。
肺炎链球菌肺炎(初期)胸部正位片显示右上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其内肺纹理边缘模糊,胸膜下密度较高(2)急性期(实变期):炎性渗出液迅速经肺泡孔扩散至多个肺段或整个肺叶,通常不累及支气管,影像显示为大片实变影,实变影常紧贴胸膜,由肺外周开始向内发展,逐步累及多个肺段,甚至肺叶,大多只累及一个肺叶,以下叶多见,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的肺叶,不破坏肺结构,也不累及支气管,在密度增高的实变肺组织中常显示“空气支气管征”,一般不形成空洞,10%的患者可出现实变区叶间裂膨出,累及胸膜时可引起胸膜的渗出性炎症,出现胸腔积液。
疾病名:肺炎链球菌肺炎英文名:streptococcus pneumonia缩写:别名:链球菌性肺炎疾病代码:ICD:J13概述:肺炎链球菌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是指由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
肺炎链球菌常引起以肺大叶或肺节段为单位的炎症,皆为原发性,3 岁以上小儿多见,尤以年长儿较多,因此时该年龄组机体防御能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而不致扩散,故又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时期偶可发生,由于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病菌沿支气管播散形成以小气道周围实变为特征的病变(支气管肺炎)。
继发性肺炎链球菌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继发于病毒性肺炎。
此处主要叙述大叶性肺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
流行病学:肺炎链球菌耐药性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
在一些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耐青霉素菌株已高达50%~80%。
我国内陆各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有较大差异,2000 年监测资料表明,北京为14%,上海35.7%,而广州高达60%。
对青霉素敏感株仍可选用青霉素G(10 万U/(kg ·d))治疗,但青霉素低度耐药株(MIC 2.0~4.0µg/ml)应加大青霉素剂量至10 万~30 万U/(kg ·d),以上治疗无效、病情危重或高度耐药者(MIC>4.0µg/ml)应选用第三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如对以上药物均耐药。
可选用万古霉素。
病因: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双球菌,属链球菌的一种。
无症状的病菌携带者,在散播感染方面可起到比肺炎病人更重要的作用。
此病一般为散发,但在集体托幼机构有时也有流行。
气候骤变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较多,冬春季多见,可能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多成对排列,偶成链状或单个存在。
本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力取决于含有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