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 格式:pptx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9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原始社会农业产生,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文化: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划分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2)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时期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万年左右)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万年前—5 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 000年—2 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1(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