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巴拿马运河过船原理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它的运行原理是通过船舶利用水位差和船闸的工作原理,实现船只的顺利通过。
下面将详细介绍巴拿马运河过船的原理。
巴拿马运河是一条人工运河,全长约80公里。
为了克服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海拔差异,巴拿马运河采用了闸室系统。
闸室是一种大型的水利工程设施,由一系列的闸门和水泵组成。
船只通过这些闸室逐级升降,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
在巴拿马运河的船闸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船闸、填水和排水系统。
船只进入船闸,船闸门关闭后,开始进行填水操作。
填水是通过水泵将水从高处的水池引入船闸中,使水位逐渐上升。
填水的过程中,船只随着水位的上升逐渐升高,直到与下一级船闸的水位相等。
当船只进入下一级船闸后,船闸门关闭,开始排水操作。
排水是通过排水泵将船闸中的水抽出,使水位逐渐下降。
排水的过程中,船只随着水位的下降逐渐降低,直到与下一级船闸的水位相等。
如此循环往复,船只逐级通过船闸,最终完成对巴拿马运河的穿越。
巴拿马运河的过船原理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在过船的过程中,船只通过船闸的填水和排水操作,改变了船闸内的水位,从而产生了浮力,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
除了船闸系统,巴拿马运河还配备了导航系统和辅助设施,以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
导航系统包括灯塔、导航标志和雷达等设备,用于指引船只的航行方向。
辅助设施包括拖船和锚泊区,用于帮助船只在运河中航行和停靠。
巴拿马运河的过船原理使得船只能够快速、安全地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水域。
通过船闸的填水和排水操作,船只可以顺利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保证航行的顺利进行。
这一运行原理的成功应用,使得巴拿马运河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为国际贸易和航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巴拿马运河过船的原理是通过船闸的填水和排水操作,利用阿基米德原理产生的浮力,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不同水位的船闸。
这一运行原理的应用使得巴拿马运河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对于促进全球贸易和航运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知识: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居然是人造的巴拿马运河是一条人造水道,船只可以通过中美洲从太平洋航行到大西洋。
许多人认为通过这条运河从东到西是一条直线,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巴拿马运河以一个尖锐的角度蜿蜒曲折地穿过巴拿马。
船只从东南方向或西北方向通过,每次航行需要8到10个小时。
巴拿马运河的方向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地峡内,这是连接南北美洲和巴拿马的陆地部分。
巴拿马地峡的形状和运河对它的切割角度,对于希望利用这条捷径的船只来说,是一段复杂而意外的旅程。
运输与你想象的方向相反。
从太平洋航行到大西洋的船只朝西北方向航行。
从大西洋开往太平洋的船只朝东南方向航行。
在大西洋一侧,入口附近的巴拿马运河是结肠约9°18 ' N, 79°55 w .太平洋一侧,靠近入口处巴拿马城约8°56 N, 79°33的w .这些坐标证明如果旅行是在一条直线,这将是一个南北路线。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旅程几乎任何船只都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但空间有限,且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旅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条运河的运行时间很紧,船只不能随意进入。
巴拿马运河的水闸三组锁-米拉弗洛雷斯,佩德罗米格尔和加顿(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位于运河。
在加通湖,这些船闸每次提升一个船闸,使船只从海平面上升到海平面以上85英尺。
在运河的另一边,船只被放回海平面。
水闸只占巴拿马运河的一小部分。
旅途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自然和人工航道上。
每个闸室宽110英尺(33.5米),长1000英尺(304.8米)。
每个闸室大约需要8分钟才能填满101000立方米的水。
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估计,每次通过运河要消耗5200万加仑的水。
从太平洋启航从太平洋出发,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船只穿过巴拿马运河的旅程。
船只从位于太平洋的巴拿马湾的美洲大桥下通过,靠近巴拿马城。
然后他们穿过巴尔博亚河段,进入米拉弗洛雷斯锁,在那里他们穿过两段楼梯的房间。
巴拿马运河的各种小知识
嘿,今天咱来聊聊那个大名鼎鼎的巴拿马运河呀!
这巴拿马运河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存在呢!就好像是一条神奇的水上高速公路,让船只们不用绕大老远的路,直接“嗖”地一下就通过了。
你说这运河咋就这么重要呢?想象一下,那些大船要是没有它,就得绕着南美洲的尖尖跑一大圈,那得多费时间和油啊!有了巴拿马运河,就省事儿多啦,直接抄近道,效率蹭蹭往上涨。
我觉得这巴拿马运河就像是一个厉害的“交通指挥员”。
每天都有那么多船只来来往往,它都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大船小船都得听它的指挥,规规矩矩地排队通过。
还有啊,修建这运河可不容易呢!那可是花了好多人力物力,不知道挥洒了多少汗水才建成的。
可以说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呀!
要是我有艘船,我肯定也想从这巴拿马运河走一走,感受感受那种快捷的感觉。
说不定还能在运河边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说船只不小心撞一块儿啦,或者是船员们在船上搞什么有趣的活动。
这运河周边的风景应该也不错吧!想象一下,蓝色的水面,来来往往
的船只,再加上周围的绿树青山,那画面肯定很美。
要是能在旁边溜达溜达,吹吹小风,看看大船,那得多惬意呀!
总之呢,巴拿马运河就是个超级棒的存在。
它让航运变得更方便,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小。
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说不定还能在那找到一些关于航运的小秘密和有趣的故事呢!哈哈,这就是我对巴拿马运河的一些感受和小见解啦,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巴拿马运河通航工作原理
巴拿马运河的通航原理是通过利用自然水位差和人工建设的船闸系统,将船只升降至不同水平,在运河内实现船只的顺利通过。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全长约80公里。
该运河系
统由一系列船闸、人工湖泊以及挖掘的运河组成。
船只进入运河后,首先经过一个入海口,然后通过人工湖泊与船闸相连。
船只在每个船闸中先进入一个巨大的水池,水池中会被注入或排出相应的水量,从而升降船只的水平位置。
当船只进入船闸后,船闸的门会关闭,然后注入或排出水以提高或降低水位,使船只与下一个位置的水平对齐。
一旦水位升高或降低到适当位置,船闸门会打开,船只继续通过。
这个过程会在每个船闸重复进行,直到船只通过全部船闸。
此外,巴拿马运河还利用了自然地势的特点。
运河中心部分通过了高地,而高地具有比周围海平面更高的海拔。
因此,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会首先通过一系列船闸,然后到达人工湖泊,通过人工湖泊后进入高地区域。
在高地区域,船只可以利用重力,由高处倾斜海拔自然下降到海平面,然后再通过一系列船闸下降到太平洋。
总的来说,巴拿马运河的通航原理是通过船闸系统和自然地势,将船只逐级升降至不同水平,以保证船只能够顺利通过运河。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巴拿马运河全长千米,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为304米,从运河中线分别向两侧延伸千米所包括的地带为巴拿马运河区,总面积为1 432平方千米。
这条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34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就曾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察,计划在其最窄的地段开凿一条运河,但因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和施工能力,西班牙人只能沿山脚用鹅卵石铺就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
1881年,曾成功开通苏伊士运河的法国运河公司首先获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但由于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此项工程于1889年被迫中断。
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并与刚刚成立的巴拿马政府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根据该条约,美国享有在巴拿马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
美国一次性支付给巴拿马1 000万美元作为所谓“签约补偿”。
1914年,50多个国家的劳工终于用他们的血泪换来了巴拿马运河的通航。
开通后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海运业的发展。
目前,已有占全球贸易运输量5%的货物通过该运河被送往世界各地。
美国、日本和中国是巴拿马运河最大的三个使用国。
1996年,香港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波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的经营权。
管理期限为25年,到期后可再延长25年。
巴拿马运河:大国崛起的恩怨情仇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工程奇迹之一。
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宽150米至304米。
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
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
以一个国家的名字来为一条运河命名,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但是,这条运河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这个国家的运河,它是属于星条旗下的财产。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跋扈地说:“我们付了钱,它就是我们的”。
如果巴拿马政府关闭巴拿马运河,“美国军队就会进去关闭并修理巴拿马政府”。
巴拿马地图哥伦布的遗产1492年10月12日,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在横跨大西洋之后,到达了大西洋之滨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一块“全新”的大陆——美洲。
但是哥伦布坚信自己到达的是印度,并给美洲当地的土著居民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印第安人。
不管哥伦布出于什么原因把美洲认为印度,但是他的地理大发现还是为支持航行的西班牙女王带来全新的惊喜,西班牙率先从美洲掠夺巨额财富,并因此在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能够与葡萄牙抗衡的国家。
在美洲大陆,西班牙人也凭借武力从客人一跃成为主人。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哥伦布铜像,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四百周年而建显然,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的那一天,不仅是哥伦布航海生涯的颠峰,也是西班牙崛起的标志。
也正是因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对于西班牙的特殊意义,10 月12日,至今仍然是西班牙的国庆日。
西班牙人未竟的愿望从成为美洲主人的那一天起,在美洲中部一带修建运河的计划便列入了西班牙人的日程表。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二十年后,西班牙人巴尔博亚发现巴拿马地峡,并成功地从大西洋沿岸穿越到太平洋沿岸。
这一发现,使得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缩短近五千公里,其地理意义绝对不逊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
西班牙人的这次穿越经历,使巴拿马地峡成为日后开凿运河最重要的备选地。
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意义许多世界著名的超级工程,都为人类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巴拿马运河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军事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巴拿马运河更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全球重要的航运要道。
它承担着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也是巴拿马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巴拿马运河由美国人修建,于1914年竣工。
运河的启用大大缩减了跨洋航运距离。
此前行驶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必须绕道南美洲合恩角,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航程缩短了约1.5万公里,由北美洲一侧海岸至南美洲另一侧港口的航程缩短了6500公里。
航行于欧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巴拿马运河也可减少航程3700公里。
运河全长81.3公里,河面最宽处为304米,最窄处只有152米,水深13.5米至26.5米,可以通航宽度不超过32米的船只,运河区总面积约1432平方公里。
船只通过此运河往来太平洋和大西洋间,比绕道南美洲合恩角缩短路程约1.4万公里;从欧洲至亚洲东部或澳大利亚缩短3200公里。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最大的水闸式运河。
运河连接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水位相差较大,运河大部分河段的水面比海面高出26米。
但很多人都认为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平面都差不多一样高,为什么不一直打通,走起来方便,却建造一个嘉顿湖将淡水升高至海拔85尺,采取水闸式运作呢?这恰好就是原设计人聪明的地方。
主要原因是要让有盐的海水侵蚀运河区,利用丰富的淡水资源来操作、发电、饮用,同时造起来比较经济。
为调整水位差,建造了6座船闸。
船只通过运河,一般需要8至9小时。
在2002年总共有13185条船通过巴拿马运河,总重187.8万吨,共收入5.88亿美元,任何船只宁可付过河费也不愿浪费时间走南美洲南端兜一圈,行程增加九千哩,以每小时25哩速度行驶,额外花费十多天时间。
巴拿马运河如此便捷运输航道给巴拿马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巴拿马运河收费标准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对全球贸易和航运业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使用该运河的船舶来说,收费标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对巴拿马运河的收费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巴拿马运河的收费标准是根据船舶的净吨位来确定的。
净吨位是指船舶的总吨位减去乘员、燃料、淡水和货物的重量。
根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规定,净吨位在15,000吨以下的船舶称为小型船舶,而净吨位在15,001吨以上的船舶称为大型船舶。
对于小型船舶来说,其通行费用是根据吨位和航行距离来计算的。
通常情况下,小型船舶的通行费用在1万美元到3万美元之间。
而对于大型船舶来说,其通行费用则更加昂贵,通常在30万美元以上。
此外,巴拿马运河还根据船舶的类型和货物的性质来确定收费标准。
比如,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船舶的通行费用会相对较高,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安全措施和管理。
而一些特殊类型的船舶,比如军舰和公共服务船舶,可能会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
另外,巴拿马运河还实行了季节性的优惠政策。
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比如旺季和淡季,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会对通行费用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吸引更多的船舶选择通过运河。
这也为船舶的通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巴拿马运河的收费标准是根据船舶的吨位、货物的性质和季节等因素来确定的。
对于船舶来说,选择通过巴拿马运河是一个经济和效率的考量,而收费标准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了解和掌握巴拿马运河的收费标准对航运企业和船舶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巴拿马运河的收费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巴拿马运河名词解释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是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人工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境内。
它充当着重要的航运通道,使船只能够避开南美洲的海岬,并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这条运河的建设始于1904年,历经多年努力,在1914年竣工通航。
巴拿马运河对于国际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便捷、经济的海运路径。
通过巴拿马运河,货物和船只可以避免绕行整个南美洲,节省时间和成本。
巴拿马运河也是巴拿马的重要经济支柱,为该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巴拿马运河原理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
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和运作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原理和技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巴拿马运河的原理。
首先,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性。
巴拿马地处中美洲地峡,连接了南北美洲两大洲,因此成为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也决定了它对全球贸易的重要性。
其次,巴拿马运河的水利工程是其运作的关键。
巴拿马运河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船闸、湖泊和淡水补给系统。
船闸是巴拿马运河的核心设施,它通过调节水位来实现船只的升降,从而使船只能够穿越运河。
湖泊则起到了调节水位和水量的作用,确保了运河水域的稳定性。
而淡水补给系统则保证了运河水域的淡水供应,保障了船只的正常运行。
另外,巴拿马运河的运作原理还涉及到了航道的维护和管理。
巴拿马运河的航道维护需要定期清淤和维修,以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
此外,运河的管理机构需要对船只进行调度和监控,以保证运河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最后,巴拿马运河的原理还包括了船舶设计和航行技术。
由于运河的船闸尺寸有限,船舶需要按照一定的尺寸要求设计,以确保能够顺利通过运河。
同时,航行技术也对船只的安全通行至关重要,船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航行经验和技能,以确保船只在狭窄的运河水域内安全航行。
总之,巴拿马运河的原理涉及到了地理、水利工程、航道管理和航行技术等多个方面。
只有这些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协调,才能保证巴拿马运河的正常运行,为全球贸易和航运业做出贡献。
巴拿马运河闸门工作原理以巴拿马运河闸门工作原理为题,首先来了解一下巴拿马运河的背景。
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为了解决船只在这两个海洋之间的航行问题,巴拿马运河闸门应运而生。
闸门的作用是控制运河中水位的升降,以确保船只的顺利通过。
巴拿马运河闸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分隔的闸室和闸门,控制水的流动来实现船只的升降。
巴拿马运河闸门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
上游闸门是位于船只进入闸室之前的闸门,而下游闸门则是位于船只离开闸室之后的闸门。
当船只要通过闸门时,首先需要等待闸门打开。
上游闸门首先打开,船只进入闸室。
然后,上游闸门关闭,将闸室与上游隔离开来,以防止水流进入。
接下来,下游闸门打开,让闸室内的水流出,同时船只也随之下降。
当船只下降到与下游水域相同的水位时,下游闸门关闭,船只可以继续前进。
当船只通过闸门时,需要反向的操作。
下游闸门首先打开,船只进入闸室。
然后,下游闸门关闭,将闸室与下游隔离开来。
接下来,上游闸门打开,让上游水流入闸室,使船只上升到与上游水域相同的水位。
当船只上升到相应的水位后,上游闸门关闭,船只可以继续前进。
巴拿马运河闸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的重力和压力来控制船只的升降。
当闸门打开时,水的重力作用下,水会自然流动到低处,从而使船只升降。
闸门的开合控制着闸室内水位的升降,从而控制船只的通行。
巴拿马运河闸门还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运行效率。
闸门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闸门的操作可以通过电动机或液压系统进行控制,以提高闸门的开关速度和精确度。
同时,闸门还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安全装置,以确保船只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总结起来,巴拿马运河闸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分隔的闸室和闸门,控制水的流动来实现船只的升降。
闸门的开合控制着闸室内水位的升降,从而确保船只的通行。
闸门的操作通常采用先进的技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巴拿马运河闸门作为运河航行的重要设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全球贸易和航运提供了便利。
初中-历史-打印版
《巴拿马运河区》图文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纵贯巴拿马地峡。
全长约81千米,宽152~304米,最高处高出海面25米。
有船闸6座。
运河使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航程缩短1万多千米。
可通5万吨海轮。
通过运河需要8~9个小时,平均每天有40多艘船只通过。
1903年美巴签订《巴美条约》,美国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
1904年美国开凿运河,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开放。
运河区对宽16.1千米,在美国的控制下成为“国中之国”。
60余年间,美国共获利45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及运河区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经过谈判,1977年9月巴美双方签署条约,废除旧《巴美条约》,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区主权。
至1999年年底,巴拿马已完全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背景: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
过程:(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
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过程:(2)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
后来,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
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结果: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
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比较苏
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相同点
都有重要的
战略地位
(1)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之处,是世界
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
(2)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
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
都具有极高
的经济价值
(1)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
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控制着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
等地的航线。
(2)巴拿马运河的通航,使大西洋、太平洋沿岸航程比
之前绕道麦哲伦海峡大大缩短。
不同点
收回的手段
不同
(1)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是在埃及独立后,直接从英、法
手中收回的。
(2)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是巴拿马人民自20世纪六七十年
代起,展开不懈斗争,从美国手中逐步收回的,到1999年
底才全部收回。
巴拿马运河建造的历史发展
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除南美大陆的最南端合恩角以外的唯一水上通道,这使海上航行的船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之间的航行比绕道合恩角,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航程,而且避免了大量的海上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过程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多少年来,帝国主义一直试图控制拉美国家。
处在这一地区的巴拿马共和国曾经就是一个受到扩张、侵占的国家,巴拿马人民在历史上总是陷入复杂的国际角逐,巴拿马运河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殖民时代,巴拿马地峡是连接太平洋与西班牙宗主国的交通枢纽,每年一度的波托弗洛交易会吸引着欧洲各大商行。
在这里,成吨的秘鲁白银与欧洲货物进行着有利可图的交易,巴拿马因商业和海运日益繁荣。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它从属的地位。
153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西班牙人沿着山脊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为开凿作了准备。
1824年,西蒙·玻利瓦尔在巴拿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中美洲运河的开凿正式提上了日程。
1843年,新格拉纳达政府照会英、法、美、荷、西班牙等国,提议由它们合建巴拿马运河,并由各国共同保证运河未来的中立地位,1846年,美国与新格拉纳达缔结了《彼得拉克-马利亚里诺条约》。
1849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经济飞速发展,运河的开凿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向英国提出未来巴拿马运河中立化的建议,得到英国响应。
1850年4月19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莱顿与英国全权代表亨利·布尔沃在华盛顿签订了《美国和英国关于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的条约》,通过这一条约,美国排除了英国以武力独占运河的危险。
1850年,美国耗资750万美元在巴拿马地峡修建连接两大洋的铁路,历时五年完工。
1867年1月23日,因1848年的条约行将期满,哥伦比亚照会美国,要求重新谈判。
12月,哥伦比亚将新约草案交给美国审议,该条约规定:哥伦比亚同意美国承建巴拿马运河,提供修建运河的地区,对未来运河的中立,由两国实行共同防御, 1869年1月14日,条约正式签署。
3月,哥伦比亚国会否决了这个条约。
在雷赛布的领导下,法国洋际运河公司经过数年的准备,定于1883年正式动工开凿巴拿马运河。
但巴拿马地峡是热带雨林气候,潮湿闷热、丛林密布、交通闭塞、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起码的施工条件,当4万施工大军进驻之后,人们才发现简直是人间地狱:参天的密林中毒虫遍布,难以容忍,炎热的天气使可怕的疫病蔓延开来。
比炎热气候和恶劣环境更可怕的是人为的失误,施工四年之后才发现巴拿马地峡临太平洋一端的海面,要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20多厘米,根本无法修建海平式运河,给法国洋际运河公司以致命的打击。
最后,法国运河公司在经营管理上也出现了问题,到1889年,法国洋际运河公司宣告破产。
1898年到1900年,英、美两国谈判,终于签署了《海约翰-庞斯福特条约》。
在新约中美国完全排除了英国的干扰。
1903年,美国与哥伦比亚签订了《海约翰-埃尔兰条约》。
哥伦比亚媒体一致认为《海约翰-埃尔兰条约》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号召人民起来反对。
《海约翰-埃尔兰条约》遭到哥伦比亚否决后,美国转而策动巴拿马独立。
1903年11月4日,巴拿马宣布独立,推选阿马多为共和国首任总统。
巴拿马独立后,美国立即催促新政府签订运河条约。
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美马条约”。
条约规定,美国保证巴拿马的独立,巴拿马运河区交给美国永久占领、控制,美国一次性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条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有权对巴拿马城和科隆城进行干涉,以维护公共秩序。
美国人的介入使巴拿马运河工程全面恢复, 1920年6月12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
在传统的观点看来,美国人是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巴拿马运河,并掠夺了本应属于巴拿马人民的财富。
巴拿马人有理由抱怨现实的不公平:1903年的条约损害了巴拿马的主权,
使巴拿马成了美国的保护国,巴拿马人被排除在运河管理机构之外。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巴拿马似乎也应该感谢美国对运河的占领和控制。
20世纪初,在弱肉强食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弹丸小国巴拿马能够幸免于难,美国的因素无疑是决定性的,在巴拿马的精英阶层看来,美国的控制或多或少“是开明和讲道理的”,使巴拿马的经济重获生机。
按照条约,巴拿马几乎不需要任何付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曾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斗争。
1964年1月9日,一名巴拿马学生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携带国旗进入运河区,竟被美国驻军枪杀。
1月12日,十万人为英勇献身的爱国青年举行隆重葬礼,“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震撼大地。
1965年巴拿马政府规定1月9日为“全国哀悼日”。
巴拿马人民的正义斗争得到全世界亿万人的有力支持。
在此情况下,美国被迫同意与巴拿马谈判签订新运河条约。
1973年3月在巴拿马城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许多拉美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正义立场。
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束”它对运河的管辖权。
1977年9月7日,巴拿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新《巴拿马运河条约》与《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
新条约于1979年10月生效。
它规定废除1903年的美巴条约,运河的经营权和领导由两国政府官员组成的运河委员会负责,两国保证维护和保卫运河,而由美国负主要责任。
新条约于1999年12月31日期满后,巴拿马将全部承担对运河的管理和防护。
《关于巴拿巴运河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规定,在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生效后,巴拿马和美国将保证巴拿马运河永远中立,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都保证巴拿马运河的安全,并对一切国家的船只开放。
巴拿马人接管运河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运河的运营效率大大提高。
为使巴拿马运河顺应时代的发展,巴拿马政府于2006年正式提出了总投资为52.2亿美元的运河扩建计划。
巴拿马将在运河的两端各修建一个三级提升的船闸和配套设施。
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根据计划,整个扩建工程将于20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100周年时竣工。
到21世纪初,一条新巴拿马运河将横亘于中美洲地峡之间,把太平洋大西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