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8
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课班级:环境工程三年级实验一粉尘真密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测定粉尘真密度的原理及掌握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了解引起真密度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方法,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粉尘的真密度是指将粉尘颗粒表面及其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
真密度对于以重力沉降、惯性沉降和离心沉降为主要除尘机制的除尘装置的除尘性能影响很大,是进行除尘理论计算和除尘器选型的重要参数。
测定粉尘真密度,可为除尘器的选择和除尘系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粉尘的真密度是指粉尘的干燥质量与其真体积(总体积与其中空隙所占体积之差)的比值,单位为g/cm3。
在自然状态下,粉尘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些种类粉尘的尘粒具有微孔,另外由于吸附作用,使得尘粒表面为一层空气所包围。
在此状态下测出的粉尘体积,空气体积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并不是粉尘本身的真实体积,根据这个体积数值计算出来的密度也不是粉尘的真密度,而是堆积密度。
用真空法测定粉尘的真密度,是使装有一定量粉尘的比重瓶内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从而除去了粒子间及粒子本体吸附的空气,用一种已知真密度的液体充填粒子间的空隙,通过称量,计算出真密度的方法。
图1 粉尘真密度测定中数量关系实验用粉尘真密度计算公式为:式中M——粉尘尘样的质量,g;W——比重瓶加液体的总质量,g;R——比重瓶加剩余液体加粉尘的总质量,g;G——排出液体的质量,g;V——粉尘的真体积,cm3;ρL——液体的密度,g/cm3;ρp——粉尘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1、仪器设备抽真空装置、比重瓶、恒温水浴、烘箱、干燥器等。
2、试剂六偏磷酸钠水溶液,浓度为0.003mol/L。
它适用于大多数的无机粉尘。
六偏磷酸钠分子式为(NaPO3)6,相对分子质量为611.8。
3、实验流程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装置四、实验步骤1)把比重瓶清洗干净,放入电烘箱内烘干,然后在干燥器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且对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旋风除尘器人口风速与阻力、全效率、分级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浓度对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分级效率的测定与计算,进一步了解粉尘粒径大小等因素对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影响和熟悉除尘器的应用条件.二、实验原理(一)采样位置的选择正确地选择采样位置和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对采集有代表性的并符合测定要求的样品是非常重要的。
采样位置应取气流平稳的管段,原则上避免弯头部分和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分,与其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同时要求烟道中气流速度在5m/s以上。
而采样孔和采样点的位置主要根据烟道的大小及断面的形状而定。
(二)空气状态参数的测定旋风除尘器的性能通常是以标准状态(P=l.013⨯l05Pa,T=273K)来表示的。
空气状态参数决定了空气所处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烟气状态参数,将实际运行状态的空气换算成标准状态的空气,以便于互相比较。
烟气状态参数包括空气的温度、密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三)除尘器处理风量风量计算、流速计算(四)除尘器进、出口浓度计算(五)除尘效率计算三、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一)实验装置、流程含尘气体通过旋风除尘器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净化后的气体由风机经过排气管排入大气。
所需含尘气体浓度由发尘装置配置。
(二)仪器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l台托盘天平分度值1g l台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用托盘天平称出发尘量(G j),分别为150g和300g两组。
2.控制气流的阀门为全开状态,通过发尘装置均匀地加人发尘量(Gj),记下发尘时间(τ),计算出除尘器入口气体的含尘浓度(Cj)。
时间分别为3min 和5min。
3.称出收尘量(Gs),计算出除尘器出口气体的含尘浓度(Cz)。
4.计算除尘器的全效率(η).5.改变调节阀开启程度为半开、重复以上实验步骤,确定除尘器各种不同的工况下的性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教研室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6月目录实验一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1)实验二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8)实验三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13)实验四酸气(SO2)吸收净化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了解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的含尘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标志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基本参数是处理气体流量、阻力损失和除尘效率。
1. 旋风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和入口风速的测定和计算测量处理气体流量所使用仪器是毕托管与U形压差计或倾斜压力计。
毕托管是一种感受和传导气流压力的仪器。
常用毕托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两根管子套装在一起组成,端部弯成90°。
测压时通过头部A中间的细管感受气流的全压,由尾部细管C引出,在毕托管头部B处的外管壁上,沿圆周均匀地开有4~8个小孔用以感受静压,由尾部细管D引出。
使用时,将尾部的两根细管通过软管接在U形压力计或倾斜压力计的接口上,即可测得动压值;压力计仅与C管道相接则可测得全压力。
需要注意,测量时毕托管头部管段的方向必须与气流方向平行。
图1 毕托管的构造示意图由于测量气体流速时需将毕托管插入气流,这样将对气流的正常流动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测量精度,所得结果与实际值有一定误差,因而需要加以校正。
一般校正系数值均由制造毕托管的工厂给出。
由于其值与1很接近,故通常近似地采用1。
气体流速可由下式计算:gdPP K u ρ2= (1)式中:u —气体流速,m/s ;K p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无因次; P d —动压值,Pa ;ρg —气体密度,kg/m 3。
气体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TPT R MgP g ⋅=⋅=287ρ (2) 式中:M g —气体摩尔质量,kmol/kgP —大气压力,Pa ; T —气体温度,K 。
实验二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意义和目的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袋式除尘器性能与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子有关。
本实验是在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已定的前提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指针,并在此基础上,测定运行参数Q 、v F 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 )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一)处理气体流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和计算1.处理气体流量的测定和计算(1)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Q ),应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2121Q Q Q += (m 3/s ) (1) 式中:Q 1、Q 2——分别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m 3/s 。
除尘器漏风率(δ)按下式计算:100121⨯-=Q Q Q δ (%) (2)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2)过滤速度的计算若袋式除尘器总过滤面积为F ,则其过滤速度v F 按下式计算:F Q v F 160= (m/min ) (3)(二)压力损失的测定和计算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 )为除尘器进出口管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
当袋式除尘器进、出口管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即:21S S P P P -=∆ (Pa ) (4)式中:P S 1——袋式除尘器进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 ;;P S 2——袋式除尘器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其清灰方式和清灰制度有关。
本实验装置采用手动清灰方式,实验应在固定清灰周期(1~3min )和清灰时间(0.l ~0.2s )的条件下进行。
当采用新滤料时,应预先发尘运行一段时间,使新滤料在反复过滤和清灰过程中,残余粉尘基本达到稳定后再开始实验。
(布袋除尘器性能测试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布袋除尘器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室1166 实验时间2012年 4 月13 日13:00时~16:20 时实验环境温度:19.1℃湿度:64% 同组人数人本实验报告由我独立完成,绝无抄袭!承诺人签名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2.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3.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仪器:1.微压计;2.毕托管;3.秒表;4.天平分度值为1g l台实验试剂:滑石粉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流程图(图在上页)1一粉尘定量供给装置;2一粉尘分散装置;3—喇叭形均流管;4一静压测孔;5一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6-袋式除尘器;7一微压计;下图为袋式除尘装置实物图:三、实验原理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高效除尘器,它是利用纤维编制物制作的袋式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除尘装置。
含尘气体从袋式除尘器入口进入后,由导流管进入各单元室,在导流装置的作用下,大颗粒粉尘分离后直接落入灰斗,其余粉尘随气流均匀进入各仓室过滤区中的滤袋,当含尘气体穿过滤袋时,粉尘即被吸附在滤袋上,而被净化的气体从滤袋内排除。
当吸附在滤袋上的粉尘达到一定厚度电磁阀开,喷吹空气从滤袋出口处自上而下与气体排除的相反方向进入滤袋,将吸附在滤袋外面的粉尘清落至下面的灰斗中,粉尘经卸灰阀排出后利用输灰系统送出。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主要靠粉尘初层的过滤作用,滤布只对粉尘过滤层起支撑作用。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捕集机理:1.筛滤作用2.惯性碰撞3.散作用3 / 11动压=0.5*空气密度*风速^22.皮托管的测压机理是什么?使用中要注意什么?测量原理:皮托静压管(以下简称皮托管)是由一个垂直在支杆上的圆筒形流量头组成的管状装置。
本装置在侧壁周围有一些静压孔, 顶端有一个迎流的全压孔。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注1:平时考核( %)=课程作业( %)+研讨交流( %)+期中考核( %);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熟悉、了解”等;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郝吉明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例题和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Noel De Nevers,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课程负责人(签字):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学院(系)、部(盖章)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师基本信息三、实验项目四、实验安排实验一 SCR催化剂制备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SCR催化转化研究领域,加深对催化剂制备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仲钨酸胺和偏钒酸胺加入40mL去离子水中,加少量草酸促进溶解,适当加热促进溶解,至其完全溶解,制备一系列的不同钒、钨质量比的V-W溶液。
2.将TiO2(P25型)浸渍于活性组分溶液中,搅拌1h后,缓慢加热搅拌至浆糊状,3.置于烘箱中,在110度下干燥过夜。
4.最后于马弗炉上500度焙烧4h,自然冷却至室温。
5.研磨制得40-60目的V2O5-WO3/TiO2粉末。
三、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二催化转化法去除氮氧化物一、实验意义和目的随着我国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烟/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NOx)在富氧条件下的排放控制变得越来越紧迫,而其中最有效易行的就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通过在SCR装置或催化转化器将NOx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过程装备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于四年制机电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实验一:粉体工程技术设备与工艺(4学时)一、实验简介及目的要求粉体工程中心是洛阳理工学院根据长期的工程专科教学实践,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等各工科专业的教学需要,为有效解决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而建设的。
粉体工程中心是一条完整的普通粉磨生产线,全部采用厂矿企业使用的机电设备,是一个建材工厂粉磨生产系统的集粹与浓缩,它不仅能够进行生产,能够方便地对各个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工作。
学生在粉体工程中心实训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调试,对工艺、设备和电气控制都能有直观的认识,通过在生产一线的实训,学生的工程意识将会提高。
粉体工程中心粉体工程中心目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立磨破粉碎系统,主要由破碎、立式粉磨、输送、筛分、通风、除尘等设备组成的连续工艺生产线,是由我校教工自己规划、自己设计、自己采购设备、自己安装调试而建立起来的;二是球磨机粉磨系统,该系统由我院机械工程系设计定制;三是流化床气流超细磨系统,该系统是我院西班牙贷款购置设备。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粉体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和掌握粉体生产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面有关知识;了解粉体加工产品质量的检测、分析方面知识。
二、实验主要的机械设备及各设备的性能参数(一)破碎系统和立式粉磨系统1. PEX150×750细碎颚式破碎机PEX150×750细碎颚式破碎机适用于中、细碎,对物料的要求为抗压强度极限不超过2000kg/cm2的各种矿石、岩石。
其主要参数如下:给料口尺寸为150毫米(宽)×750毫米(长);最大给料尺寸为120毫米;排料口间隙为10毫米至40毫米;生产率为8~35吨/小时;电动机功率不大于15千瓦。
2. 2PG-400S型双辊破碎机2PG-400S型双辊破碎机可供选矿、化工、水泥、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等工业部门中、细碎各种高、中等硬度以下的矿石和岩石之用。
环工综合实验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实验报告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题目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室实验时间实验环境同组人数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2.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3.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设备: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流程图1一粉尘定量供给装置;2一粉尘分散装置;3—喇叭形均流管;4一静压测孔;5一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6-袋式除尘器;7一微压计;实验仪器:微压计,皮托管,秒表,电子天平(分度值为1g),滑石粉实际实验装置照片三、实验原理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高效除尘器,它是利用纤维编制物制作的袋式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除尘装置。
含尘气体从袋式除尘器入口进入后,由导流管进入各单元室,在导流装置的作用下,大颗粒粉尘分离后直接落入灰斗,其余粉尘随气流均匀进入各仓室过滤区中的滤袋,当含尘气体穿过滤袋时,粉尘即被吸附在滤袋上,而被净化的气体从滤袋内排除。
当吸附在滤袋上的粉尘达到一定厚度电磁阀开,喷吹空气从滤袋出口处自上而下和气体排除的相反方向进入滤袋,将吸附在滤袋外面的粉尘清落至下面的灰斗中,粉尘经卸灰阀排出后利用输灰系统送出。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主要靠粉尘初层的过滤作用,滤布只对粉尘过滤层起支撑作用(一)捕集机理1.筛滤作用过滤器的滤料网眼一般为5一50μm,当粉尘粒径大于网眼或孔隙直径或粉尘沉积在滤料间的尘粒间空隙时,粉尘即被阻留下来。
对于新的织物滤料,由于纤维间的空隙即孔径远大于粉尘粒径,所以筛滤作用很小,但当滤料表面沉积大量粉尘形成粉尘层后,筛滤作用显著增强。
2.惯性碰撞一般粒径较大的粉尘主要依靠惯性碰撞作用捕集。
当含尘气流接近滤料的纤维时,气流将绕过纤维,其中较大的粒子(大于1μm)由于惯性作用,偏离气流流线,继续沿着原来的运动方向前进,撞击到纤维上而被捕集。
布袋除尘器检测标准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设备,用于净化空气中的颗粒物,广泛应用于煤矿、水泥厂、钢铁厂等行业。
为了保证其工作效果和安全性,布袋除尘器需要进行定期检测。
本文将介绍布袋除尘器的检测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布袋除尘器的外观检测首先,对布袋除尘器的外观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应仔细观察布袋除尘器是否存在破损、变形、污渍等情况。
同时,检测人员还需注意布袋除尘器的安装是否稳固,支撑结构是否完好。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布袋除尘器的正常运行。
二、布袋除尘器的通风检测其次,对布袋除尘器的通风情况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需测量布袋除尘器的进出口风量,以判断其通风是否畅通。
同时,还需检测布袋除尘器的风机是否正常工作,风速是否达到要求。
通风情况良好可以有效提高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三、布袋除尘器的过滤效率检测布袋除尘器的过滤效率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布袋除尘器的过滤效率,可以评估其净化空气的能力。
检测人员可以使用颗粒物浓度测试仪进行检测,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将浓度测试仪置于布袋除尘器出口处,记录测得的颗粒物浓度数值。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布袋除尘器的过滤效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四、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检测除尘效果是衡量布袋除尘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检测人员可以对布袋除尘器进行颗粒物排放测量,了解除尘器对于空气中颗粒物的去除情况。
测量方法可以采用颗粒物捕集器进行,将捕集器置于布袋除尘器出口处,测量排放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通过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五、布袋除尘器的系统运行检测最后,对布袋除尘器的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应检查布袋除尘器的仪表是否正常工作,控制系统是否稳定。
此外,还需检测布袋除尘器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这些参数的稳定性对于布袋除尘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布袋除尘器的检测标准涉及外观、通风、过滤效率、除尘效果、系统运行等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才能确保布袋除尘器的工作效果和安全性。
实验三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1、实验目的及意义袋式除尘器又名过滤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
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的袋式除尘器,在工业废气除尘方面应用广泛。
本实验主要研究这类除尘器的性能。
袋式除尘器的性能与其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
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和计算是袋式除尘器选择、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是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实验要求学生在认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方法、内容和实验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行完成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和实验测定记录表设计,独立完成本实验。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提高对除尘技术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原理和方法本实验是在除尘器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一定的条件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处理气体量Q、过滤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速度Uf2.1处理气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与计算(a) 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肿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量。
漏风率的计算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44式,pp141。
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根据在除 (b) 静压法测定:采用静压法测定袋式除尘器进口气体流量(Q1N尘器入口管道系统的测口测得系统入口管道处的平均静压P,具体计算公式见流s体力学教科书。
(c) 过滤速度uf的计算在已知袋式除尘器的总过滤面积F,则可计算过滤速度。
(具体计算公式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66式,pp221)。
2.2压力损失的测定与计算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由通过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Pf)和通过颗粒层的压力损失(△Pp)组成。
实验二十二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除尘器性能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除尘器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2、了解除尘器运行工况对其系统阻力的影响。
3、了解除尘器效率与设备运行工况:粉尘处理量(粉尘浓度)、粉尘颗粒度、气流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4、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设定并测量除尘器的处理风量。
2、测定除尘器阻力以及处理风量与除尘器阻力之间的关系。
3、测定除尘器效率以及气体处理量(风量)、粉尘量、粉尘颗粒度等因素与除尘器效率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装置简介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实验除尘器、风管、测试系统和发尘装置等组成。
1—风管2—毕托管测孔3—微压计4—防雨帽5—旋风除尘器6—支架7—接尘盒8—进气段9—静压环测孔10—孔板流量计11—发尘箱12—继电器13—支架14—风机15—软接管16—支架图1 除尘器性能实验装置结构图1、实验除尘器实验除尘器为一小型离心式旋风除尘器,在其底部设有接尘盒,每次实验结束时可从此处将收集的灰尘取出。
取灰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每次取灰时应将灰斗中的灰尘清扫干净,以免剩留。
(2)每次取灰以后,应将接尘盒拧严,不得漏风以免使下次测试造成误差。
2、风管由薄铁皮打制成的圆形通风管道,风管将粉尘发生源与除尘器和风机连接起来,组成一除尘系统。
以除尘器为中心将粉尘发生源到除尘器之间的风管称为进气段,由除尘器至排气口处称为出气段。
为测量系统的风量、气流速度和阻力,在风管的进气段和出气段分别设有测试孔。
3、测试系统测试系统由进气段、出气段、静压环、孔板流量计、风机和调节阀等组成。
其中:(1)两静压环分别设在进、出气段上,用以测量两管段的气流静压值和计算出除尘器的阻力(当进、出气段管道直径不相等时应用全压进行计算)。
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性,两静压环离除尘器的进、出口均有一定的距离,并在计算防尘器阻力时还将这两段管路的压头损失扣除。
空气污染控制课程实验二布袋除尘器性能测定1.测定的目的和意义布袋除尘器是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在工业气体除尘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带式除尘器的性能与其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
通过本实验同学应了解布袋除尘器的构成和掌握除尘器性能测定的项目与测试方法,并且对影响布袋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所认识,观察除尘器底部螺旋出灰装置的运行情况,了解布袋除尘器过滤风速对除尘器阻力、效率影响的关系。
2. 实验装置图,流程和仪器2.1 实验装置、流程本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含尘气体由集流器流量计进入系统,通过布袋除尘器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集合排气管后由风机排气管排入大气。
所需含尘气体浓度由旋转发尘装置配制。
布袋除尘器中含有3条布袋,口径100mm,长度450mm,每条布袋过滤面积0.14m2,合计0.42m2。
每条布袋除尘器顶部配设压缩空气电磁阀一组。
脉冲清灰是利用压力为(4~7)×105Pa的压缩空气进行反吹,由一台小型空压机(PUMA Model OD2025)提供压缩空气。
布袋除尘器底部设有调速螺杆出灰装置。
1-集流器流量计;2-进气管道;3-发尘装置;4-电磁阀;5-布袋;6-螺旋出灰器;7-灰斗;8-排气软管;9-调风阀门;10-风速测定口图2-1 布袋除尘器性能试验装置图2.2 仪器1)DP2000数字微压计1台2)干湿球温度计1支3)空盒气压计DYM-3 1台4)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1台5)托盘天平分度值1g 1台6)标准毕托管1支7)钢卷尺1个8)秒表1块9)LD5C 微电脑激光粉尘仪1台3. 布袋除尘器测定项目和计算3.1 空气状态参数测定布袋除尘器的性能通常是以标准状态(101.325KPa,273K)来表示的。
空气状态参数决定了空气所处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空气状态参数,将除尘器实际运行状态的空气转换成标准状态的空气,以便于相互比较。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和意义旋风除尘器是最常用的除尘装置,它是利用设备结构形状及流体自身动力促使含尘气流高速旋转从而实现气固分离的一种中效除尘设备。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旋风除尘器除尘过程,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较全面了解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掌握旋风除尘器入口风速与阻力、全效率、分级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入口浓度对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分级效率的测定与计算,进一步了解粉尘粒径大小等因素对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空气状态参数的测定旋风除尘器的性能通常是以标准状态(P=l.0132l05Pa,T=273K)来表示的。
为了便于比较和应用,通常要将实际测定烟气状态参数,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参数。
烟气状态参数包括空气的温度、密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烟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用干湿球温度计直接测的;大气压力由大气压力计测得;干烟气密度由下式计算:式中:ρg一烟气密度,kg/m3;p—大气压力,Pa;T—烟气温度,K。
实验过程中,要求烟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
2. 除尘器处理风量的测定和计算测量烟气流量的仪器利用S型毕托管和倾斜压力计。
S型毕托管使用于含尘浓度较大的烟道中。
毕托管是由两根不锈钢管组成,测端作成方向相反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开口,如图3-1所示,测定时,一个开口面向气流,测得全压,另一个背向气流,测得静压;两者之间便是动压。
图3-1 毕托管的构造示意图1-开口;2-接橡皮管由于背向气流的开口上吸力影响,所得静压与实际值有一定误差,因而事先要加以校正,方法是与标准风速管在气流速度为2~60m/s的气流中进行比较,S型毕托管和标准风速管测得的速度值之比,称为毕托管的校正系数。
当流速在5~30m/s的范围内,其校正系数值约为0.84。
S型毕托管可在厚壁烟道中使用,且开口较大,不易被尘粒堵住。
当干烟气组分同空气近似,露点温度在35~55︒C之间,烟气绝对压力在0.99~1.032105Pa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烟气人口流速:三、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1实验装置、流程本实验装置如图3-2所示。
实验三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1、实验目的及意义
袋式除尘器又名过滤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
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的袋式除尘器,在工业废气除尘方面应用广泛。
本实验主要研究这类除尘器的性能。
袋式除尘器的性能与其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
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和计算是袋式除尘器选择、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是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实验要求学生在认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方法、内容和实验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行完成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和实验测定记录表设计,独立完成本实验。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提高对除尘技术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是在除尘器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一定的条件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处理气体量Q、过滤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速度U
f
2.1处理气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与计算
(a) 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肿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量。
漏风率的计算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44式,pp141。
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根据在除 (b) 静压法测定:采用静压法测定袋式除尘器进口气体流量(Q
1N
尘器入口管道系统的测口测得系统入口管道处的平均静压P
,具体计算公式见流
s
体力学教科书。
(c) 过滤速度u
f
的计算在已知袋式除尘器的总过滤面积F,则可计算过滤速度。
(具体计算公式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66式,pp221)。
2.2压力损失的测定与计算
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由通过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P
f
)和通过颗粒层的
压力损失(△P
p
)组成。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P)为除尘器进、出口管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
当袋式除尘器进、出口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中的气流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即
△P=△P
s1--△P
s2
(3-1)
式中:△P
s1
:袋式除尘器进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
△ P
s2
:袋式除尘器出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其清灰方式和清灰制度有关。
当采用新滤料时,应预先发尘运行一段时间,使新滤料在反复过滤和清灰过程中,残余粉尘基本达到稳定后再开始进行实验。
考虑到袋式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压力损失随运行时间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在测定压力损失时,应每隔一定的时间,连续测定5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2.3 除尘效率的测定与计算
除尘效率采用质量浓度法测定,即用等速采用法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
管道气流的平均含尘浓度C
1和C
2
,按下式计算(具体计算公式见《大气污染控
制工程》pp142,(5-47)式)。
由于袋式除尘器效率高,除尘器进、出口气体含尘浓度相差较大,为保证测定精度,可在除尘器出口采样中,适当加大采样流量。
2.4 压力损失、除尘效率与过滤速度关系的分析测定
脉冲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速度一般为2~4m/min,可在此范围内确定5个值进行实验。
过滤速度的调整,可通过改变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按静压法确定。
当然,应要求在各种实验中,保持除尘器清灰制度固定,除尘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
1
)基本不变。
为保持实验过程中C
1
基本不变,可根据发尘量S、发尘时间t和进口气体
流量Q,按下式计算除尘入口含尘浓度C
1。
C
1
=S/(tQ) g/m3
3、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
本袋式除尘器实验装置选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实验流程图见下图3-1所示。
图3-1 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装置流程图
为在实验过程中能定量地连续供给粉尘,控制发尘浓度,实验系统设有粉尘定量送料装置1和粉尘分散装置2。
粉尘定量供给装置通过改变刮板半径位置及圆盘转速调节粉尘流量从而实现定量送料。
粉尘分散装置将定量供给地粉尘分散成实验所需含尘浓度地气溶胶状态。
通风机为实验系统的动力装置。
清灰方式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方式,利用空气压缩机11的压缩空气反吹。
除尘系统入口的喇叭形均流管3处的静压测孔4用于测定除尘器入口气流流量,也可用于在实验过程中连续测定和监控除尘系统的气体流量。
在实验前应预先测定确定喇叭形均流管的流量系数,通风机入口前设有阀门9用来调节除尘器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
实验所需的以下仪器。
干、湿球温度计一支、气压表一个、钢卷尺、压差计、倾斜式微压计、毕托管、烟尘采样管、烟尘测试仪、真空泵、秒表、光电分析天平、干燥器皿,滤筒若干。
4、实验内容参数测定
4.1 实验内容
a、室内空气环境参数的测定:空气干湿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当地
大气压力等环境参数的测定。
b、袋式除尘器实验装置的测定。
固定袋式除尘器清灰制度,包括选择适当压力的压缩空气、适当的清灰周期和脉冲时间。
测定除尘系统入口喇叭形均流管流量系数(ф
V
)。
c、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和计算。
在固定袋式除尘器实验系统进口发尘浓度和清灰制度的条件下,测定和计算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漏风率δ,过滤速
度u
f
、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η。
d、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
认真记录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压力损失、除尘效率等性能参数测定实验数据,分析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的关系。
4.2 实验要求
a、内空气环境参数测定,除尘系统入口喇叭形均流管流量系数测定、风管中气体含尘浓度测定等实验。
b、为了求得除尘器的u
f ~η和u
f
~△P的性能曲线,应在除尘器清灰制度
和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
1相同的情况下,测出除尘器在不同过滤速度u
f
下压力损
失△P和除尘效率η。
c、除尘器进、出口风管中气体含尘浓度采样过程中,要注意监控均流管3处的静压值,使之保持不变,并记录之。
考虑到出口含尘浓度较低,每次采样时间不宜少于30min,进、出口风管中含尘浓度测定可连续采样3~4次,并取其平均数值作为含尘浓度。
d、在进行采样的同时,测定记录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也应在除尘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每隔一段时间,连续测定并记录数据5次,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e、本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综合应用前述基本知识和技能,自行编制上述各项参数的测定方案和实验步骤。
并要求学生能独立设计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除尘
效率和过滤速度的关系的测定记录表和除尘器的u
f ~η和u
f
~△P的性能曲线
图。
5、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
5. 1、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
按表3-1记录和整理数据(供参考),按下式计算除尘器处理气体量、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主编,高教版)5-44式,pp141)计算漏风量,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主编,高教版)6-66式,pp221)计算除尘器的过滤速度。
当地气象参数测定见表3-4(供参考)。
5. 2、压力损失
按表3-2记录整理数据(供参考),按公式(3-1)计算压力损失,并取5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当地气象参数测定见表3-4(供参考)。
5. 3、除尘效率的测定
除尘效率测定数据按表3-3记录整理(供参考),除尘效率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47)式,pp142)计算。
当地气象参数测定见表3-4(供参考)。
5. 4、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的关系
本项是继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测定完成后,自行设计记录表整理
不同过滤速度u
F 下的压力损失与除尘效率,并独立设计设计分析图,绘制u
F
~△
P、u
f
~η实验性能曲线。
6、实验后的讨论
1、用动压法和静压法测得的气体流量是否相同?哪一种方法更为准确?为什么?
2、如何确立袋式除尘器进口均流管的流量系数(ф
V
)。
3、用发尘量求得的入口含尘浓度和用等速采样法测得的入口含尘浓度,哪个更准确?为什么?
4、测定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为什么要固定其清灰制度?为什么要在除尘器稳定运行状态下连续五次读数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5、试根据实验性能曲线u
f ~η和u
f
~△P分析锅炉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
失和除尘效率的影响。
表3-1 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及过滤速度的测定记录表实验日期:天气:实验测定人员:
表3-2 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测定记录表测定日期:天气:测定人员:
表3-3 袋式除尘器净化效率测定记录表测定日期:天气:测定人员:
表3-4 当地气象参数及实验参考系数测定日期:天气:测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