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A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36.78 KB
- 文档页数:70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课程定位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综合性课程,主要介绍公路发展简史、公路的组成,公路路线平、纵、横设计。
分2学期实施,本学期周2,下学期周4,总学时数108。
教学设计对本课程从课程内容取舍、教材选用、教法、考核评价进行了设计。
本节学习任务的教学流程为回顾上节:路线纵断面图、纵断面设计中纵坡选取—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小坡长、最大坡长、高原折减公路设计的原则:安全、经济、适用、美观本节内容:纵断面设计方法地面线:根据各中桩地面高程而点绘成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它反映了原地面的起伏情况。
设计线:它是根据设计计算后确定出来的一条形状规则的几何线形。
它反映了道路的起伏和高程,由直线和竖曲线构成一、纵断面设计要点设计高程控制、各坡段纵坡设计、转坡点位置确定。
1.各种地形条件下高程控制平原区: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以保证路基稳定的最小填土高度控制;丘陵地区:地面有一定高差,以土石方填挖平衡及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山岭地区:地形变化频繁,地面自然坡度大,布线有一定的困难,主要由纵坡和坡长所控制;但也要尽量考虑土石方填挖平衡、路基防护工程的经济向等方面考虑,力求降低工程造价。
沿溪路段:为保证路基安全稳定,高程重点考虑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考虑壅水高)。
原则:所有地形条件下均应力求纵坡平缓、均匀;山岭地区受限需采用较大纵坡时,尽量不采用极限坡度。
3.转坡点的位置(高程)确定转坡点是两条设计纵坡线的交点,来那个转坡点间的水平距离成为坡长。
转坡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纵坡度的大小、坡长、平纵断面组合、土石方填完平衡和公路的使用质量。
理想的转坡点位置:填挖工程量最小、最大最小纵坡值、坡长限制、缓和坡段等均要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勘测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二、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步骤1)绘制地面线绘出①地面线②平面直线、平曲线示意图写出①桩号②地面标高③沿线土壤地质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2)标注控制点控制性的“控制点”控制路线必须通过它或限制从其上、下方通过。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道路的分类与技术标准一、道路的分类道路的功能主要是为各种车辆和行人服务,按其所处的位置、交通性质及使用特点的不同,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及林业道路等.(一)公路公路是联结城、镇和工矿基地、港口及集散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和设施的道路。
而公路工程是以公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
我国公路根据其使用任务、性质和适应的交通量,按照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把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六个等级。
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级公路:连接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
二级公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
三级公路: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
四级公路:沟通县、乡、镇、村的公路。
1、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快速路主要设置在特大或大城市,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的快速交通服务,是联系城市各主要功能分区及过境交通服务。
快速路采用分向、分车道、全立交和控制进、出口.2)主干路主干路是联系城市中功能分区(如工业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的干路,是城市内部的大动脉,并以交通功能为主,担负城市的主要客、货运交通。
3)次干路次干路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一般交通道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组合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的功能。
4)支路支路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一般交通道路。
支路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2、城市道路的分级在上述城市道路的分类中,除快速路以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条件,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