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五(系统配置及参数设定)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5
系统培训计划书模板
一、培训目的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职业发展,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工作绩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为公司员工及管理人员,共计80人。
三、培训内容
1. 专业知识培训:包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提升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协作、领导力培养等方面的技能提升。
3. 职业素养培训:包括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自我激励等方面的培训。
四、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将采用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专业讲师授课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五、培训时间
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一个月,每周培训两次,每次培训时间为两个小时。
六、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设在公司的会议室和在线视频会议平台。
七、培训费用
公司将承担本次培训的全部费用,包括培训教材、讲师费用、会议室租金等。
八、培训评估
为了评估培训效果,我们将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九、培训后续
培训结束后,我们将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进行跟踪指导,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十、安全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十一、其他
本培训计划书仅供参考,具体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为本次培训计划书的基本内容,期待通过本次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德智电子ICT-K568E调试技术技巧一.系统主画面---(如图一所示)( 图一)常用快捷键:F1:帮助F2:进入组件编辑画面F3:进入IC编辑画面F5:进入测试画面F6:开短路编辑画面F8:多连板编辑画面F9:针点寻找F10:板示画面F11:组件/板示画面F12:系统参数设定画面二.组件编辑画面---(如图二所示)( 图二)常用快捷键:F1:帮助F2:自动学习F4:退出F5:单步测试F6:整页测试F7:测试值分布图F8:高低点反转F9:找点F10:将测试值拷贝到标准值F11:组件/板示画面F12:删略一行Alt+G:人工寻找隔离点Alt+P:查看组件并联情况Alt+R:设定单步重测Alt+O:杂散电容设定Ctrl+F:填入资料Ctrl+F10:杂散电容自动扣徐Ctrl+F1:新增一行Ctrl+Back:删徐一行Ctrl+Alt+F6:全部测试三.程序设定调试步骤1-1:汇入程序---(如图三、四、五)档案---汇入他厂程序---德律TRI---找到程序路径---文件类型选择*.DAT---找到----打开(图三)(图四)1-2:参数设定:1.2.1:系统配置设定---(如图六所示)设定---系统配置---周边参数---声音输出装置---选择PC喇叭或ICT喇叭( 图六)1.2.2:测试参数设定:1.2.2.1:待测板参数设定---(如图七所示)设定---测试参数---待测板参数设定---电路板名称---设定当前待测板名称( 图七)1.2.2.2:O/S参数设定---(如图八所示)设定---测试参数---O/S参数---起始/络止点数(按点图设定)设定---测试参数---O/S参数---时间延迟设定(如板上电容或电感很多可加大其时间)( 图八)1.2.2.3:测试参数设定---(如图九所示)设定---测试参数---测试参数---选择开/短测试(开短路pass后再放开零件/IC)设定---测试参数---测试参数---压床操作模式---人工操作(调试时为人工,测试时为自动) 设定---测试参数---测试参数---不良显示方式---测试本画面(如有板示图可选择板示画面) 设定---测试参数---测试参数---选择O/S不良中止---确定(图九)1-3:学习1.3.1:开短路学习---(如图十所示)主画面---学习---快速/详细开短路学习---学习---保存---按F5进入测试画面---压床上下交换多板测试(出现开路不良请确认针床探针是否接触良好,短路不良则确认学习数据是否正确,可选择详细学习. 如待测试板上电容电感较多可将o/s参数内的开短路时间延迟放大,测试时用足够的时间来判断!)---直到每块板都pass.(图十)1.3.2:组件学习与隔离---(如图十一所示)主画面---设定---测试参数---测试参数---选择零件测试---确定主画面---学习---组件学习与隔离---学习---关闭(图十一)注:因受到电路网络及针床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组件学成率无法达到100%.故无法学成之步骤则须人工调试徐错,以提高测试精确度!1.3.2.1:跳线调试----各檔位阻值—1:0~5奥姆2:5~25奥姆3:25~50奥姆4:50奥姆以上主画面---按F2进入组件编辑---按J模式排序一般设定标准值为2,下限为0,即阻值设定为0~25奥姆.如跳线测到3(25~50欧)则表示针床接触不良.测试值为4时,一般为开路状态。
CKM2008G抄核收暨同期线损治理实训装置使用说明书一、概述该系统模拟各种用户电能表现场运行的装置,实现多种典型用户的计量点采集方式,培训抄表人员认识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关系。
学习采集终端、集中器的参数配置,掌握现场安装及调试技能,进行采集数据分析,线损统计分析。
可设置集中器和终端通讯故障、电能表典型接线异常、采集异常、线损异常。
提高学员现场故障排查能力。
满足技能培训、技术竞赛、技术职能鉴定的要求。
遵循的技术规程: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2.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使用规定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 736-20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6.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DL/T825-2002)7.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 499—2001)8.电能计量柜(GB/T164934-1997)9.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10.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11.DL/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12.DL/T 614多功能电能表13.“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标准化设计》14.《国家电网公司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15.Q/GDW 137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16.Q/GDW 1374.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17.Q/GDW 1374.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18.Q/GDW 1374.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单元技术规范》19.Q/GDW 1375.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20.Q/GDW 1375.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集中器型式规范》21.Q/GDW 1375.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采集器型式规范》22.Q/GDW 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23.Q/GDW 1376.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24.Q/GDW 1377-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25.Q/GDW 1378.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终端应用软件设计导则》26.Q/GDW 1378.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技术方案设计导则》27.Q/GDW 1379.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系统检验技术规范》28.Q/GDW 1379.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29.Q/GDW 1379.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集中抄表终端检验技术规范》30.Q/GDW 1379.4-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通信单元检验技术规范》31.Q/GDW 1380.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通信信道建设管理规范》32.Q/GDW 1380.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采集终端建设管理规范》33.Q/GDW 1380.4-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主站运行管理规范》34.Q/GDW 1380.5-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管理规范:通信信道运行管理规范》35.Q/GDW 1380.6-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管理规范: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36.Q/GDW 1380.7-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管理规范:验收管理规范》二、技术指标1.设备供电电源:AC3×220V/380V±10%50Hz;2.功耗:≤2KVA;3.数字模拟电源电压:0~220V连续可调,调节细度1V;4.数字模拟电源电流:0~5A连续可调,调节细度0.1A;5.数字模拟电源频率:45~65Hz,连续可调,调节细度1Hz;6.数字模拟电源相位:0~359.5°;调节细度0.5°;7.电压档位:3×220V;8.电流档位:3×5A;9.重量:大约320Kg10.使用环境:运行环境温度范围:-20℃~+55℃;相对湿度:≤85%(25℃);大气压力:70kPa~106kPa;11.安全保护:漏电≤10mA,过流≥3A;台体发生漏电时,迅速切断装置电源,响应时间<0.5s;12.装置尺寸:1100×650×2100(单位:mm);13.颜色:白色(RAL 7035)。
网络管理员培训内容社区理论部分一、应用软件的安装及应用及设施管理(1)确保网络通信传输畅通;(2)掌握主干设备的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件;(3)对运行关键业务网络的主干设备配备相应的备份设备,并配置为热后备设备;(4)负责网络布线配线架的管理,确保配线的合理有序;(5)掌握用户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时可迅速定位:(6)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内经常出现的用户需要变更位置和部门的情况进行管:(7)掌握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配置,监督网络通信状况,发现问题后与有关机构及时联系;(8)实时监控整个局域网的运转和网络通信流量情况;(9)制定、发布网络基础设施使用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情况。
2操作系统管理(1)在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完成并投入正常运行后,为了确保网络操作系统工作正常,网络管理员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管理工具软件,实时监督系统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征兆并进行处理。
(2)在网络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应随时掌握网络系统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对配置参数进行备份。
网络管理员,还应该做到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业务发展需要和用户需求,动态调整系统配置参数,优化系统性能。
(3)网络管理员应为关键的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建立热备份系统,做好防灾准备。
二、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CPU的姑构特征、分类及发展,存储春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I/0接口、I/0设备和通信设备。
软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类型、配置,操作系统的功能。
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信号、信道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的构成,数据传输基础知识,数据编码的分类和基本原理,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用一对传输线路传输多路信息的方法称为复用,即通过在一条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
多路复用的目的在于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一、服务端报警阀值设置点击桌面右下角的服务端图标,在登录窗口中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正常进入系统“服务端”进行操作(默认的用户名是admin,密码为空)。
——设备定义——参数定义——找到需要设置的设备相应的设置阀值(报警的上、下限),修改后保存即可。
——重启服务端生效。
(注:在服务端操行过修改操作后,要退出重新运行服务端生效)二、报警短信号码的设置登录系统“服务端”操作(默认的用户名是admin,密码为空)——报警管理——事件定义——找到需要设置的相应的报警事件,可单选修改(或按SHIFT+鼠标单击连选,按CTRL+鼠标单击跳选)进行单次(或批量的修改)——事件ID:设置事件的编号。
当在设备参数中设置好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系统会自动生成。
事件名称:设置报警事件的说明性文字,一般不超过25个中文字符。
报警次数:设置当报警持续存在时总共报警的次数。
时间间隔(毫秒):设置两次报警之间检测的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
确认次数:设置设备由正常状态变为报警状态时,系统从检测到第一次报警信息直到连续检测到多少次报警信息时才触发该报警。
触发时间段:在选择的时间段内报警,其他时间不报警。
注意每个时间段后需加%,可设多个时间段(比如3%4%)。
监控状态:设置该项报警是否启用。
电话号码:设定报警时拨打的电话号码。
可设多个号码,注意每个号码后必须加%。
短信号码:设定接收报警短信的手机号码。
可设多个号码,注意每个号码后必须加%,例如:138****0000%138****9999%电子邮件:设定接收报警信息的电子邮箱地址。
可设多个地址,注意每个地址后必须加%。
解除报警时拨打电话、解除报警时发送短信、解除报警时发送邮件:设定当报警解除时,是否对报警接收者进行解除提示。
保存:点击要修改的事件,改完以后,点击保存按钮,将会保存修改内容。
——修改好后,重启服务端(退出服务端重新运行)生效。
三、客户端介绍(数据查看及相关查询等)1、数据查看及相关查询:登陆客户端——用户名:admin 密码:空——可直接在相应的监测界面上点右击相应的标签查看历史数据也可点击菜单进行选择查询(菜单里面有查询相应的报警、历史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