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阁教授应用藿朴夏苓汤验案3则_许冠恒
- 格式:pdf
- 大小:227.71 KB
- 文档页数:2
藿朴夏苓汤析疑刘飞祥;樊巧玲;林子璇;滕占理;童伟伟;李星【摘要】藿朴夏苓汤是清代医家创制治疗湿温病的著名方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后世多种医学文献所载其来源、正异名、组成、用量、用法等内容存在许多分歧、疑艾之处.笔者通过对现存文献资料的系统查阅,就藿朴夏苓汤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该方药组成首见于《医原》,至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始冠以方名并拟定其药量,明示其立法,且待何廉臣编纂《湿温时疫治疗法》时又补充了该方用法(以通草煎汤代水)及加减法.《重订广温热论》收载该方时,药物组成略作变化,亦称之为藿朴夏苓汤,是否宜作二方论之尚待研讨.而藿朴胃苓汤乃何廉臣之师樊开周所创,亦见于《重订广温热论》与《湿温时疫治疗法》,非藿朴夏苓汤之异名,二者实为两首性质完全不同的方剂.本方方源宜表述为“方出《医原》,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0【总页数】2页(P1465-1466)【关键词】藿朴夏苓汤;疑点;考证【作者】刘飞祥;樊巧玲;林子璇;滕占理;童伟伟;李星【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1藿朴夏苓汤由藿香二钱、半夏钱半、赤苓三钱、杏仁三钱、生苡仁四钱、白蔻仁一钱、通草一钱、猪苓三钱、淡豆豉三钱、泽泻钱半、厚朴一钱组成,主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证,症见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1]。
然而笔者在学习医学文献过程中,发现多种医学典籍中有关该方的来源、正异名、组成、用量、用法等方面内容记载存在较多模糊不清或分歧疑义之处,为使后学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就相关问题分析考证如下。
有关藿朴夏苓汤的来源,各类方剂学教材及专著所载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4种表述。
2019年(春)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教案苏少版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记忆主题旋律并能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呀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听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地方呢?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生回答:各种昆虫、鸟鸣的叫声、还有风声、流水声)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动物声音都是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再现,在音乐中被称为“音效”。
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森林之旅即《森林狂想曲》。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森林音乐会来欢迎我们,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教师播放ABC三段旋律,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乐器分为两类,谁知道哪两类?那你认为笛子是?小提琴是?)2.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森林深处,小动物们已经在等我们了。
髓,并能通血脉,温肌腠,麻黄温通发散,气味清轻,外可宣透皮毛腠里,内可深入积痰凝血,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鹿角胶补血益精,温肾助阳,与熟地相伍则鹿角胶得补阴的熟地而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供其生化,熟地得补阳的鹿角胶才有生化之机,亦即阳无阴无以生,阴无阳无以化之意;肉桂温肾阳,姜炭温肌肉,二者均能入营血,温中有通,解散寒凝;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能祛寒湿痰邪;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全方组成一以温补营血不足,一以解散阴凝寒痰,通血脉,温腠理,故对于营血本虚,阳虚寒凝,痰湿痹阻诸症,以阳和汤为主适当加减,每获良效。
(收稿2002201229) 藿朴夏苓汤临床新用举隅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510630) 李洁华 藿朴夏苓汤载于石芾南的《医原》,具有解表化湿,通畅三焦之功,是治疗湿温初起的常用方。
笔者结合岭南地区高温多雨,气候潮湿的特点,将该方化裁治疗湿阻诸疾,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 眩 晕 吴某,男,62岁。
2000年6月因头晕胸闷3d就诊。
自诉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平素服尼福达等药降压,血压尚属平稳。
近3d来但觉头昏沉,头重如裹,胸闷,时有恶心,纳差,困倦思睡,其舌苔白腻而润,脉弦滑。
辨证属湿阻中焦,上蒙清窍。
治以祛湿化痰,健运脾胃。
拟藿朴夏苓汤合半夏白术汤加减,处方:藿香、法半夏、白术、天麻、杏仁、泽泻各10g,厚朴、橘红各8g,猪苓、茯苓各15g,白蔻仁6g(后下),苡仁30g。
服药3剂后眩晕减轻,继服5剂,日趋好转,胸闷消失,纳食改善。
效不更方,再进7剂,诸症除。
按:岭南地区夏季多雨潮湿,时人易感湿邪而病。
本例眩晕当责之于湿浊中阻,阻遏清阳,故用藿朴夏苓汤芳香化湿,疏调气机,以畅清阳。
配合白术、橘红健脾化痰,天麻熄风止眩,使湿化痰祛,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眩晕乃止。
2 鼻 渊 苏某,女,28岁。
1998年9月初诊。
素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反复出现鼻流浊涕已3个月,流涕淋漓不断,伴头昏沉,嗳气连连,不思饮食,身重体倦,舌苔白滑,脉濡。
霍朴夏苓汤的功效与作用霍朴夏苓汤,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剂,也是中医治疗湿热病症的重要方药之一。
霍朴夏苓汤由中医学家张仲景创制,被收录于《伤寒杂病论》中。
该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茵陈蒿、槟榔、郁金、木香、生姜、陈皮、茯苓、白术、石膏等,配伍合理,功效卓著,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霍朴夏苓汤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导滞、祛痰化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是指机体内部湿气与热邪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湿热内蕴、痰湿壅盛等病症。
霍朴夏苓汤通过清热利湿的作用,能够消除机体内湿气和热邪的影响,纠正体内湿热病理状态,达到治疗湿热病症的目的。
此外,霍朴夏苓汤还能健脾导滞,具有促进消化、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同时,该方剂还能祛痰化瘀,有助于痰瘀的排出,对于治疗痰瘀阻滞引起的相关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来说,霍朴夏苓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利湿:霍朴夏苓汤中的茵陈蒿、槟榔、郁金等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茵陈蒿有清热解湿、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利湿化热、清除湿热。
槟榔具有理气开胃、杀虫驱蛔的作用,能够消除湿热蕴结的不适症状。
郁金能够活血祛瘀、消散积痰,对于湿热壅盛、痰瘀凝滞引起的脘胸痞满、舌苔厚腻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清热利湿作用,霍朴夏苓汤能够改善体内湿热病理状态,缓解湿热症状。
2. 健脾导滞:霍朴夏苓汤中的木香、生姜、陈皮等药材具有健脾导滞的作用。
木香能够温中和胃、理气止痛,对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生姜能够温阳散寒、驱寒化湿,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陈皮能够行气降逆、燥湿化痰,对于湿滞停滞、脘腹胀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健脾导滞作用,霍朴夏苓汤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调理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
3. 祛痰化瘀:霍朴夏苓汤中的茯苓、白术等药材具有祛痰化瘀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祛湿的功效,能够消除体内湿气的滞积,改善湿热症状。
白术能够健脾利湿、除湿燥湿,对于脾胃湿滞、水湿淤停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70 环球中医药2016年1月第9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16,Vol.9,No.1㊃临床经验㊃藿朴夏苓汤方证探析及临床运用体会徐凯 朱尔春 陶方泽【摘要】 藿朴夏苓汤是清热祛湿法的代表方剂之一,有解表化湿之功,原用于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者,是临床常用治湿之良剂㊂本文通过对藿朴夏苓汤方证的解读,在辨证施治,异病同治的指导思想下,体悟到藿朴夏苓汤经适当配伍后,可以治疗湿邪阻滞或湿热内蕴所致的多种疾病,从而扩大了该方的应用范围㊂【关键词】 藿朴夏苓汤; 辨证论治; 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 R289.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1.021 藿朴夏苓汤是清热祛湿法的代表方剂之一,有解表化湿环球中医药2016年1月第9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16,Vol.9,No.171醒后周身烘热后汗出,以头面部汗出较多,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略红苔中根部黄腻,脉濡弦㊂证型:湿热遏郁,迫津外泄㊂治法:芳香宣化,调畅气机㊂处方:藿朴夏苓汤原方加栀子,藿香8g㊁厚朴10g㊁法半夏10g㊁茯苓10g㊁猪苓10g㊁杏仁12g㊁白豆蔻后下3g㊁生薏苡仁20g㊁通草6g㊁泽泻10g㊁豆豉10g㊁栀子10g,3剂,每天1剂,水煎服㊂后他病来诊说服上方一剂后,晨醒后汗出基本不作,食欲较前好转㊂按 湿热汗证临床亦较常见㊂此案因湿热郁蒸,弥漫中焦,睡卧心气不收,心液被迫而外泄所致㊂用藿朴夏苓汤清热化湿,宣通气机以治本,使湿渐化,郁热渐解,则腠理固密汗自止㊂3.2 双脚怕冷患者,女,52岁㊂2012年6月25日初诊㊂主诉:双脚怕冷2年㊂患者两年前冬天因职业原因长期双脚棉鞋潮湿进水后未及时更换,后遗留双脚怕冷不适之症,去年夏天尚能耐受,但今年入夏双脚冷感加重,患者平素纳可,寐安,舌淡红苔薄黄略腻,脉沉细濡弦㊂此乃湿阻双脚,卫气运行失常㊂治法:清热利湿㊂处方:藿朴夏苓汤去猪苓加栀子,藿香8g㊁厚朴10g㊁法半夏10g㊁茯苓10g㊁杏仁10g㊁白豆蔻后下5g㊁生薏苡仁20g㊁通草6g㊁泽泻10g㊁豆豉10g㊁栀子5g㊂3剂,每天1剂,水煎服㊂2012年7月16日二诊:经服上方,双脚怕冷减轻,目前脚跟走路刺痛,舌尖红苔中根黄腻,脉濡弦㊂予藿朴夏苓汤合四味健步汤,3剂,每天1剂,水煎服㊂2012年8月2日三诊:诉服用上方后,脚冷感减轻,基本不怕冷,脚跟刺痛好转㊂近周口干,大量喝水不得缓解,舌尖红苔中根黄腻,脉沉濡弦㊂龙胆泻肝汤加味善后㊂按 此案病因为湿邪为患,病机为双脚湿阻气机,经气运行不畅,故双脚怕冷㊂本方毕竟为湿温病初起而设,若湿邪化热,热象明显者,则非本方所宜,可酌加清热之药如栀子等㊂3.3 咳嗽患者,女,44岁㊂2012年9月11日初诊㊂主诉:咳嗽咯痰5天㊂患者自去年2月份反复发作咳嗽,无恶寒发热㊁胸痛,伴前胸后背凉冷感,遇风冷后自觉背部凉冷感加重并伴有咳嗽加重,经输液治疗病情未得控制,胸片无异常㊂此次受凉后咳嗽5天,表现为咽痒呛咳㊁咯少量白黏痰,平素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满布黄腻苔,脉濡弦㊂证型:脾湿上犯,邪遏脾肺,郁久化热,旺于阴分㊂治法:醒脾㊁除湿㊁宣肺,佐以清热化痰㊂拟方藿朴夏苓汤去猪苓加栀子㊁连翘㊂处方:藿香10g㊁厚朴10g㊁法半夏10g㊁茯苓10g㊁杏仁12g㊁白豆蔻后下4g㊁生薏苡仁30g㊁通草6g㊁豆豉10g㊁泽泻10g㊁栀子8g㊁连翘30g,4剂,每天1剂,水煎服㊂2012年9月17日二诊:经服用上方,诸症向安,舌淡红苔黄腻,脉濡弦㊂上方去连翘,部分药剂量调整为藿香5g㊁茯苓12g㊁生薏苡仁20g㊁通草5g㊁栀子6g,3剂,每天1剂,水煎服㊂2012年9月20日三诊:目前不咳嗽,背部怕冷感得减,舌红略淡,舌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濡弦㊂因药房通草暂无,故二诊方易通草为木通3g,加猪苓10g,5剂,每天1剂,水煎服㊂2012年9月27日四诊:咳嗽基本不作,前胸后背怕冷感显减,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中根薄黄略腻,脉濡弦㊂拟方藿朴夏苓汤原方巩固治疗以善后,处方:藿香10g㊁厚朴10g㊁法半夏10g㊁茯苓10g㊁猪苓10g㊁杏仁10g㊁白豆蔻后下5g㊁生薏苡仁20g㊁通草6g㊁泽泻10g㊁豆豉10g,10剂,每天1剂,水煎服,嘱服用2天停1天㊂按 此患者咳嗽及背冷缘于湿热为患,而致肺失宣降㊁肺气上逆㊁卫阳被遏,藿朴夏苓汤有清热利湿㊁宣畅气机之功效,湿热除,则病邪除㊁咳止卫阳得展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㊂”故凡咳嗽之属湿遏脾胃,上犯肺金者,可用该方治之㊂3.4 大便失调患者,男,67岁㊂会诊日期2012年7月13日㊂患者因 食管癌术后5月㊁放疗后1月”收住入院㊂入院诊断:(1)食管中段鳞癌术后放化疗后;(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㊂自述食管癌根治术后大便溏结不调,或1日溏便3~4行,或2~3日大便不解,肠镜示慢性肠炎,迭经多次住县㊁市人民医院治疗,病情未得控制,术后寐差㊁不欲食,反复发作咳嗽,迭经治疗,咳嗽未得缓解,目前呛咳,偶咳黄黏汤,伴胸闷,咽中干灼感,舌淡红略紫黯,舌中线满布裂纹,苔黄腻,脉濡弦㊂此乃湿邪黏滞肠腑,郁久化热之征㊂治当清利湿热,利小便以实大便㊂予藿朴夏苓汤原方㊂处方:藿香12g㊁姜法半夏各8g㊁厚朴10g㊁茯苓12g㊁猪苓12g㊁杏仁12g㊁白豆蔻后下8g㊁生薏苡仁16g㊁通草6g㊁泽泻10g㊁豆豉10g,4剂愈㊂仍咳嗽,考虑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或放射性肺炎所致㊂按 该患者虚实夹杂,但又攻补不得,湿热与阴伤互见,然患者半年内历经手术㊁放疗㊁化疗,但精神尚可,观其舌苔黄腻,纳差㊁大便溏结不调,知其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虚则不受补,润之则易助邪,应当祛邪为先,但祛邪易伤正,要找一个比较平和的祛邪方,又病时令在湿热炎夏,因此选藿朴夏苓汤㊂4 临床体悟以上所举病例看似症状不一,所患疾病不同,但具有相同病机,究其根源为湿邪阻滞或湿热内蕴,以致气机阻滞,经气运行不畅,因病理因素停聚于何处则发病于何处,皆用藿朴夏苓汤获效,体现了 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4]㊂临证运用藿朴夏苓汤主要掌握几个方面:(1)方证病因多湿,病程多迁延缠绵难愈,病变脏腑多在肺脾,病症多上中下三焦夹杂,以中焦不和多见,痞㊁满㊁胀㊁少食㊁食即饱为伴随症状㊂(2)方证主要病机是湿阻气滞,皆以藿朴夏苓汤加减化湿理气,湿化气行,诸症自除㊂另该方乃夏季高频方,长夏季节多湿热郁阻证,藿朴夏苓汤可通调三焦,非汗吐下所72 环球中医药2016年1月第9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16,Vol.9,No.1宜㊂(3)察舌诊脉是关键:中医诊疗疾病四诊合参,但该方证尤注重舌诊, 有诸内必形诸外”,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舌苔表现为有津液㊁不薄㊁灰蒙,苔白厚腻或微黄而腻等均是湿浊内阻确切依据,除舌红㊁苔黄腻外,即可用原方,方能切中病机,有的放矢;典型的脉象表现濡缓㊂(4)该方证的体质状态辨识着眼于体偏胖㊁肤色黄,伴有纳可仍觉困乏或纳呆㊁口渴不欲饮等㊂(5)运用古方而不泥古,因人制宜,据症加减, 随证治之”㊂(6)治疗湿阻气滞,因邪在气分而湿偏重,方药应以轻疏灵动为贵[3],使湿邪得以透达,脾胃得以健旺,不必妄加补虚之品;用药宜少而精,多则影响原方的功效,该方为轻可去实代表方㊂参考文献[1] 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2.[2] 黄波.黄煌经方医学思想整理研究暨2004⁃2007临证病案分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3] 赵统秀,王煜,王自立.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藿朴夏苓汤化裁验案举隅[J].西部中医药,2014,27(9):32⁃34.[4] 李曙光,常丽萍,吕军影,等.藿朴夏苓汤文献回顾与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1):3⁃4.[5] 赵统秀,王煜,王自立.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藿朴夏苓汤化裁验案举隅[J].西部中医药,2014,27(9):32⁃34.(收稿日期:2015⁃06⁃12)(本文编辑:韩虹娟)。
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医案四则(发热、胃脘痛、口疮等)名家医案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医案四则(发热、胃脘痛、口疮等)摘要: 现将导师胡运莲教授运用本方治疗湿邪为患疾病的经验, 介绍如下。
湿邪为患, 病程迁延, 从而表现出多脏腑病变并存, 病状复杂多变, 临床应把握辨证要点。
...藿朴夏苓汤源于清代石寿棠的《医源·湿气论》, 方由藿香、厚朴、半夏、赤茯苓、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猪苓、泽泻、淡豆豉组成, 具有解表化湿、通畅三焦之功,是治疗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的常用方现将导师胡运莲教授运用本方治疗湿邪患疾病的经验, 介绍如下。
1 发热李某, 男, 27岁, 2006年7月20日初诊。
反复午后发热月余, 体温3715℃左右, 经反复检查疟原虫、伤寒杆菌等均无异常, 给予抗炎及抗结核治疗, 效果不明显, 遂寻求中医诊治。
症见: 面色萎黄, 头晕头痛, 神倦少气,周身酸重, 食少纳呆, 身热不扬, 体温3716℃, 舌质淡,苔白腻, 脉沉细而。
诊断为湿温(表里同病) , 证属外感湿邪, 湿阻气机, 郁久化热。
治以宣通气机、清热利湿为法, 拟藿朴夏苓汤加减: 藿香、茯苓各20g, 厚朴、半夏、白豆蔻、杏仁、薏苡仁、苍术、紫苏、滑石、焦三仙各15g, 淡竹叶10g。
连进5 剂, 头晕头痛减, 出汗明显, 饮食增加, 体力有所恢复。
再进3剂, 发热趋平, 体温降至37℃以下, 舌淡苔白, 脉沉缓。
嘱续服原方3 剂,药尽病愈。
按: 藿朴夏芩汤主治湿温初起。
本案发病时值武汉梅雨季节, 暑湿当令, 易感湿热之邪, 加之病人初居异地,难适温凉湿热之变, 故外受湿, 内化热, 出现湿温内阻诸症。
治疗当以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三法为体,外宣内化, 通利小便。
藿朴夏苓汤方中藿香、生薏苡仁、厚朴、白蔻仁芳香化浊, 健脾利中; 厚朴、半夏燥湿运脾,运化水湿; 苍术理气燥湿, 使气机畅达, 脾健湿除; 再用紫苏、杏仁疏表宣肺于上, 宣通水之上源, 则湿随气化;茯苓、淡竹叶、滑石淡渗利湿于下, 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焦三仙健脾和胃。
藿朴夏苓汤治水肿一例
刘作书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87(0)2
【摘要】王××,女,45岁。
农民。
1983年10月4日初诊。
两年前患急性肾炎,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
近一年来常感腰部胀痛,全身浮肿,曾经中西医治疗,时有减轻。
就诊时面目浮肿,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腹胀,身重乏力,大便稀溏,小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
小便化验:蛋白+++,白细胞0~4,红细胞0~2。
诊断为水肿,属湿蕴中焦,脾失健运,水湿泛滥。
治宜芳香化浊,健脾燥湿,利水通阳。
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厚朴、法夏。
【总页数】1页(P56-56)
【关键词】水肿;水湿
【作者】刘作书
【作者单位】四川省建四公司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高血粘滞综合征水肿型一例治验 [J], 杨红;李军
2.经络按摩辅治老年巨块型肝癌合并下肢水肿一例 [J], 崔迎春
3.经络按摩辅治老年巨块型肝癌合并下肢水肿一例 [J], 崔迎春
4.三焦辨治误诊为黄斑水肿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前积液一例 [J], 张雨晴;吴烈;唐雨蕊;李媛媛;张亿
5.小儿外伤性脑水肿治验一例 [J], 张淑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藿朴夏苓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对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的中老年患者异病同治的临床疗效。
方式对92例患上述4种疾病的患者,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进行医治。
期间停服其他所有降压、降糖、消炎利胆、扩血管等中西药物,对主诉头晕、腹胀或腹痛、口干口苦、胸闷心悸、胃纳等临床表现及血压、静脉空肚血糖、副反映等进行记录评分。
观看医治前后临床表现及血压、空肚静脉血糖转变,医治2周后作疗效评定。
结果医治组病症明显改善,病症积分较前明显下降(P值<,副反映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藿朴夏苓汤加减对同时患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有异病同治的临床功效,且疗效优于多病多药合治。
同时幸免了多种药物同时医治所带来的副反映增加,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藿朴夏苓汤;异病同治;老年病;中医医治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看中发觉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等常在同一患者中显现,使该类患者不能不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长期多种药物同时医治其疗效及平安性也受到质疑。
笔者自2001年4月~2006年7月,对9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用藿朴夏苓汤加减医治,对其要紧临床表现头晕、腹痛腹胀、口干口苦、胸闷心悸、胃纳及血压、血糖转变、副反映等进行观看以探讨异病同治的临床疗效,取得中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1.1 研究对象 2001年4月~2006年7月浦东新区中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92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系一人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等4种疾病。
并别离符合以下诊断标准: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概念和分类;1999年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胆石胆囊炎的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加上B型超声波确诊。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低于13×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90%以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藿朴夏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藿朴夏苓汤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藿朴夏苓汤的相关知识呢?一起
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藿朴夏苓汤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藿朴夏苓汤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杜藿香6克真川朴3克姜半夏4.5克赤苓9克光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末1.8克猪苓4.5克淡香鼓9克建泽泻4.5克【功能主治】理气化湿,疏表和中。
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肌肉烦疼,面色垢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胸次痞闷,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沉细似伏。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感证辑要》卷四补。
【摘录】《医原》卷下
由上文可知藿朴夏苓汤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生活常识分享。
藿朴夏苓汤治验举隅
孙为群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0)006
【摘要】@@ 藿朴夏苓汤出自于<医原>,其组成方剂为藿香、半夏、茯苓、杏仁、苡仁、白寇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功效为通宣气机.燥湿利水.主治湿温初起,症见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者.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多种
疾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几例如下.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孙为群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6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刘世琼教授"冬病夏治"治验举隅 [J], 雒成林;李素俭;赵彬元
2.邵荣世运用藿朴夏苓汤治验举隅 [J], 孙惠丽;
3.邵荣世运用藿朴夏苓汤治验举隅 [J], 孙惠丽
4.“治痿独取阳明”临证治验举隅 [J], 杨胜辉;毛章怀
5.王松龄教授用中医药辨治痉挛性斜颈治验举隅 [J], 王伟民;刘福贵;王松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藿朴夏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藿朴夏苓汤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藿朴夏苓汤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杜藿香6克真川朴3克姜半夏4.5克赤苓9克光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末1.8克猪苓4.5克淡香鼓9克建泽泻4.5克
理气化湿,疏表和中。
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肌肉烦疼,面色垢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胸次痞闷,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沉细似伏。
水煎服。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感证辑要》卷四补。
《医原》卷下
由上文可知藿朴夏苓汤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1。
桓台县二〇〇八年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本着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桓台县2008年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一、招生政策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县凡年满六周岁(2002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地域,均应当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我县初中、小学招生坚持“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和“子女入学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生活”的原则。
招生学校对本服务区域内所有符合“就近入学”条件的适龄少年儿童必须无条件接收入学,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全员接受教育。
3、我县初中、小学招生实行“划片招生”,以实际居住地为划片招生依据。
4、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原则上应在户籍所在地入学。
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要求在城区学校就读的,需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身份证、流入地暂住证、住房证明、外来人员就业证、务工就业单位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明等材料向县教体局普教科提出申请,统筹安排入学。
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在教育、管理和收费等各个方面,与本县居民子女一视同仁。
5、军转干部子女,持人事局、民政局介绍信等有关材料和学生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材料向县教体局普教科提出申请,统筹安排入学。
6、城区中小学招收有城区户口(隶属于桓台县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并有固定住房(以房产证为依据)的学生(户口和房产证均截至到2008年8月20日)。
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实行划片招生。
学生户口必须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7、全家户口入祖父或外祖父处并与老人长期同住的,入小学一年级者,户口需迁入6年以上,入初中一年级者,户口迁入时间应与小学入学时一致。
沈凤阁运用养阴法验案4则
赖明生;刘涛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7(34)5
【摘要】从沈凤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症、干燥综合征4个方面介绍了他对该法运用的经验。
【总页数】2页(P660-661)
【关键词】养阴法;高血压痛;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症;干燥综合征;中医药疗法;沈凤阁【作者】赖明生;刘涛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8
【相关文献】
1.沈凤阁教授验案三则 [J], 许冠恒;马健
2.沈凤阁教授验案三则 [J], 章茂森
3.沈宗国运用“阳微阴弦”理论辨治胸痹验案二则 [J], 张丽珍; 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