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经济2013-10-19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范围经济的文献综述作者:王佩瑶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就近年来众多学者对范围经济的研究,范围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在国内各个领域的实践应用做一个探讨,并通过分析金融业的范围经济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关键词】范围经济基本内涵金融业一、范围经济的基本内涵(一)范围经济的概念内涵范围经济,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Panzer和Willing(1975)定义,指出了范围经济是企业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也就是通过比较企业专攻生产一种产品到多种产品生产所产生的费用的节约,其强调了生产环节的范围经济。
我国不乏有学者对范围经济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诠释,丁晓正(2005)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比单一生产更具有成本优势。
强调了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更一步深化了范围经济的概念。
尽管范围经济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大体上还是相似的。
都是通过厂商或者企业的多种生产经营与单一产品或产业的平均成本的比较,或者是给予相同的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的产量与生产多种产品的产量的比较。
二、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范围经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或者其共同作用形成的,它是理论上存在于各行各业的一种经济现象。
研究它的产生要素有助于对今后发展产业范围经济产生竞争优势,行业的发展和突破,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一)内在原因(1)企业内部共用资源和闲置生产力的利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以上两点包含了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者在同一生产链的不同环节中或多或少会利用到公用资源,比如商场的共用资源如灯光设备,安全应急设备,清洁环保等,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生溢出效应,使得成本降低,企业的收益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于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产生范围经济,如银行对其闲置资金,用作贷款投资,基金投资,债券投资等各种投资,会加大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银行收益,形成范围经济。
百科名片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目录定义范围经济 - 表现公式范围经济的成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定义范围经济 - 例子及分析范围经济 - 竞争优势范围经济 - 理论基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差异定义范围经济 - 表现公式范围经济的成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定义范围经济 - 例子及分析范围经济 - 竞争优势范围经济 - 理论基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差异∙通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示例展开编辑本段定义1、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2、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
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
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
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编辑本段范围经济 - 表现公式金融业多元化与范围经济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范围经济成本分析图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形成的经济性。
TC(Qx,Qy)<TC(Qx)+TC(Qy)TC(QX)为企业生产X产品的成本范围经济的度量:范围经济节约率s=〔TC(Qx)+TC(Qy)-TC(Qx,Qy)〕/TC(Qx,Qy)所谓范围经济,是多种金融服务由同一机构提供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范围经济由于正反馈特性的重大理论后果,所以斯密及其开创的西方经济学都竭力构造种种负反馈的均衡模型,以证明市场经济的完美无缺。
比如,大家都知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瓦尔拉斯手里变成了数学模型,叫一般均衡模型,或瓦尔拉斯均衡。
瓦尔拉斯均衡有两类,一类是只有消费者的均衡,另一类是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均衡。
消费者的一般均衡模型是这样的:假设有N个消费者,有M种商品,每种商品对于每个人的效用不一样,比如我认为一瓶矿泉水值0.1个效用,他认为值0.2个效用。
那么,通过自由交易,总可以找一个均衡点,即一个特定的价格组合,使所有人在这个价格组合上都满意,就是让每个人的效用最大化,达到均衡。
问题在于,正如瓦尔拉斯自己承认的那样,能够达到这种均衡的前提是,商品的消费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比如说,喝一口矿泉水,第一口我渴啊,所以效用就特别高,我愿意用高价来购买;当我接着喝,喝到最后一口时,我都要撑了,最后一口效应最差,白给我喝都不要。
既然如此,我就不会对这个商品有无限的需求,需求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自动下降的。
这就是商品消费效用上的负反馈模型。
这样,从理论上就可以证明,总是存在这样一个均衡点,使每个人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如果有一个人,他消费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正反馈,会怎么样呢?贪得无厌,没个够,会怎么样?那就不可能找到平衡点。
我告诉大家什么东西它消费的边际效应是递增的。
其实甚至消费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是有可能递增的。
要害在哪里?商品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解渴的,解饿的,保暖的,这种属性的消费边际效用的确是递减的。
对于消费者来讲,吃面包也好,住房子也好,边际效用都是递减的。
但是,商品还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常常是边际效用递增的。
比如,我们买一辆奥托车4万元,它可以解决你交通工具的需要,在高速公路时代,能够让你以车代步。
这个4万相当于你喝第一口水,效用最高。
以后,再增加一些配臵,如气囊、自动天窗,CD播放机,或者改善发动机性能,这些都是附加功能,就生理感受而言,其效用是递减的。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
(2)交易的规模经济。
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3)专业化分工效益。
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
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
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
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
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
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2同上,157-159页对规模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充分表述是从马歇尔开始的,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一概念。
探讨出版企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摘要: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产业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企业运作中由于规模的扩大导致收益增加的问题。
如何在新形势下获得企业发展所必须的竞争优势,是出版企业考虑的最多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出版企业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出版企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传媒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传媒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而范围经济则指增加产品的种类或拓宽经营范围而节约成本的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属性和社会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央、地方、大学、专业四大类出版社各据其长,互相竞争,集体和个体图书经营者开始更多地涉足图书出版业的各个环节。
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各出版单位纷纷追求规模效应,出书品种和规模成倍增加,确实有效降低了出版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许多出版机构寻求摆脱单一依靠增加图书出版品种和规模的老路,开始逐步由单一的内容编校加工向内容创作、发行零售、印刷及物业等渗透,并与网络、手机传播等新媒体互相融合,向着涵盖多种经营,集团化多元化趋势的范围经济逐步过渡。
出版企业整合出版资源,全力以赴壮大出版主业,对经营性资产进行改制,积极参与图书密切相关的其他产业,如图书发行零售、电子商务网上销售、户外广告发布、培训旅游和教育物业等,发挥范围经济的优势。
一、出版业的规模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版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出版规模和经营方式等方面有了质的变化,迅速实现了出版业的规模化。
1980年全国出版图书种不足万种,2010年中国出版各类图书近20万种,增长20余倍;1980年全国只有105家出版社,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78家。
快速发展的出版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逐渐激烈,并呈现出集团化发展的明显趋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本章将讨论有关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分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着重讨论企业适度规模理论,多元化与范围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若干概念本节主要讨论规模内部经济与规模外部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的层次和范围经济等基本概念。
一、规模内部经济与规模外部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①在产业经济理论中,规模经济有规模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之分,规模内部经济中的“规模”是指工厂和企业在一定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或产量,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
规模外部经济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市场规模扩大、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
但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主要是指规模内部经济,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把规模经济等同于规模内部经济,而把规模外部经济视作规模经济的实现条件,作为企业的宏观环境来讨论。
二、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一般以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和平均成本(average cost)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②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我们可用图2-1说明。
①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②参见Stephen Martin, Industrial Economics:Economic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pp.23-24.图2-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在图2-1中,当产出量小于Q 1时,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这意味着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发生的成本小于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从而,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单位产品成本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运输业范围经济与不经济思索在一般制造业中,范围经济是指多种产品共同生产时,由于共同使用生产要素,会产生成本节约,从而使其相对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时具有更低生产成本。
它是一个企业继规模经济之后,规模在纵向上达到饱和,从而转向横向,也就是多元化经营的一个策略。
而在运输业中,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概念与一般制造业的略有不同。
这主要是由运输产品的特殊性引起的。
运输产品是货物和人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是一种位移服务,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质量维度。
在受雇运输的情况下,运输业者从提供的运输产品中取得对应的市场收入。
如果将制造业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概念直接引入运输业,将导致运输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相互包含,使得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几乎无法分开。
也就是说,运输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共同作用,构成了运输网络经济[1]。
一、运输业中的范围经济。
在运输业中,密度经济是指在固定设施和载运工具的能力不变时,运输网络上运量的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运输成本下降的情形;幅员经济是由于增加产品运输种类引起产量增加使单位成本降低;运输范围经济是保持运输密度和产品种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运输网络覆盖范围扩大,从而使网络总运量增加而引起单位运输成本的降低。
这三个概念可用如下的图示形象说明:上图为A、B、C、D四个节点构成的确定的运输网络系统。
其中,密度经济是由于运输线路上(以AB线路为例)运量增加,客货流量提高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幅员经济是通过增加运输产品种类(如在BD间、BC间使用不同档次车辆、开行更多服务内容的线路等)来使单位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范围经济则是保持运输密度和产品种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运输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到E节点处使网络总运量增加而引起单位运输成本的降低[2]。
二、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
(一)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
一个完整的运输系统是由站口为节点,以固定路线为连接,包括相关管理和服务组成的,具有运输服务功能的网络。
直达运输和中转运输是其最基本的两种结构形式。
关于范围经济的文献综述经济史蒋力兵I13201003摘要:范围经济以企业资源共享最出发点,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
范围经济是微观主体进行经营决策和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影响企业微观效率的因素之一。
本文总结了范围经济相关理论及实际应用的发展和实例,并指出该理论体系的可能性拓展方向。
关键词:范围经济;银行;企业;经济一、范围经济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和威利格(1975)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指出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
David J.Teece(1980)作者以美国石油工业为例分析了企业多样化经营的策略,通过建立一个成本函数进行分析得到范围经济与企业的经营范围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如果范围经济是基于共同和经常使用的专有知识或一个专门的和不可分割的有形资产之上产生的,那么多元经营策略是提高企业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
[1]Bailey 和Friedlaende(1982)[2],Baumol,Panzar和Willing(1982)则对范围经济这一假说进行了进一步的证实,他们的主要成果是就生产方面分析了企业的范围经济性。
[3]美国经济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1999)在其著作《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一书中,把范围经济定义为利用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他分别从生产和批发经销两个方面考虑了范围经济的实现,并指出一个企业的范围经济性是有限的。
[4] Robert S.Pendyck(2000)范围经济指当一个经营单位以同一种资源(或等量的资源量)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出品时,因为生产经营活动纬度的扩大(即生产范围在横向上的扩展)而带来的企业效益的增长(或成本节省,或利润上升)。
(平新乔,2001) 范围经济不仅指一厂商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支出小于多个厂商分别生产,同时范围经济需要引入时空概念,区分厂商范围经济和时空范围经济。
[19] 周天勇(2005)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的投入物相等)。
丁晓正(2005)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
这一定义说明了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拓展了生产、销售意义上的范围经济。
综合上述观点,范围经济可以定义为:单个企业联生产或经营多种产品比相应的多个企业分别生产或经营各种产品更节约成本的经济现象。
范围经济的存在本质上在于组织的多个业务可以共享剩余资源。
二、定量分析范围经济具有可度量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Panzar和Willing 提出的范围经济程度(SC)来计量。
[20]当SC>0 时,存在范围经济;SC<0,范围不经济。
范围经济主要的计量方法有:生产函数方法、成本函数方法、工程成本法、生存技术法。
而范围经济研究的函数模型一般采用Cobb-Douglass(CD)类型成本函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CF)、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GTCF)、复合成本函数。
三、范围经济的应用(一)范围经济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胡晔(2011)在总结国内外对范围经济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详尽的论述了范围经济的应用研究,评述了范围经济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以期为教育的范围经济的研究,和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指导。
[5]侯龙龙,张鼎权,陈晓宇(2011)运用鲍莫尔等人(1982)提供的多产出组织分析框架,基于不变替代弹性(CES)的成本模型,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基于CES成本模型的情况下,在均值产出的各个水平上,都存在范围经济现象,完全联合生产方式都是最经济、最节省的。
[6]陈晓宇,董子静(2011)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的生均成本和总成本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培养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
另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间的范围经济现象显著存在。
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可以将发展战略转变为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7](二)范围经济在银行领域的应用李文峰(2011);采用最新的数据,建立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所产生的范围经济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了本文设定的范围经济测度公式的合理性。
[8]邵蕊蕊,纪聃(2011)范围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发展必定会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
采用对偶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进行界定,利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对我国商业银行2006~2010年间的范围经济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个别数值出现异常外,整体上都表现为差别不大的范围经济性。
就特定范围经济而言,从贷款范围经济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范围经济。
国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范围经济大。
[9]蒋丽君(2012)在范围经济理论基础上,选择2006—2008年5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数据进行范围经济程度衡量。
在众多成本函数中根据各自优缺点选择了二次成本函数,通过EViews5.0软件利用混合估计模型估计各参数,确定成本函数形式后,根据范围经济涵义计算各保险机构总体的范围经济程度,以及计算银行保险业务的特定产出范围经济程度来判断各产出之间是否存在成本互补性。
[10]王英杰(2011)在范围经济的视角下,对产业融合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当不同产业间的通用资产存在规模经济,或者说产业间存在范围经济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经济行为自然会导致产业融合。
又通过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银行业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整体上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的大小随中间业务量的扩大而扩大。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银行、保险和证券三个行业之间才逐步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11](三)范围经济在企业中的应用李开潮,单凤儒(2011)认为传统范围经济理论主要来源是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
事实上像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的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范围经济的重要来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范围经济的重要来源,它能够通过实现自身巨大的范围经济效益而给企业带来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范围经济之间存在着如此密切的联系,然而学者们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试图从范围经济的角度系统地去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管理。
[12]陈敏,毛秀英,付冬芹(2011)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范围经济的研究,重点分析了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阐明了范围经济与多元化投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举出了范围经济在实践中的应用。
[13]花俊国,曾剑云(2011)针对当前我国分散饲养的养殖模式与原奶生产的盲目性引起规模不经济、奶农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和环境污染问题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投资商的存在和养殖小区质量监督的缺乏所导致"问题"乳制品的频频发生,引入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等理论分析建立现代奶牛养殖业产业组织的可行性,总结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产业组织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行业现状,构建了新型奶牛养殖业的产业组织,从奶农、农户、生产过程和园区设计等层面提出促进新型组织形成的对策。
[14]朱巧玲,陈列强(2013)针对中药企业反常的纵向整合疑惑,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诱发中药企业纵向整合的原因并非传统的市场型交易费用节约,而是更为深刻的治理型和制度型交易费用节约。
[15](四)范围经济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周镕基,杨丽华,皮修平(2013)提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有机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有其内部与外部经济的来源。
当前存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范围经济程度不高等问题。
现代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能源与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多功能农业是提高农村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载体。
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农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现的前提,构建合理的产业链是农业规模与范围经济实现的关键,农业品牌与科技创新是农业规模与范围经济实现的保障。
[16]刘婧,王征兵(2012)采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确定效应模型和SUR法,对山西省15个县市的44家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范围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样本合作社总体上具有显著的范围经济。
主产品和化肥的联合生产相对其他产品的联合更具有特定产品范围经济。
合作社产出的主产品、化肥和农膜具有较大优势,合作社可以通过增加主产品销售、提供统购化肥和农膜的服务,使其投入成本的增加小于产出的增加,进而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17]倪得兵,王运通,唐小我(2011)为解释供应链城等由于集体外包行为导致的集聚现象,建立一个由一个承包方和多个外包客户参与的博弈模型,定义完全参与的集体外包均衡(FPCOE),并通过FPCOE建立范围经济和最终市场价格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如果范围经济程度达到足够高水平,并且存在一个触发客户,则FPCOE 将是唯一的博弈均衡;2)在FPCOE的情形下,最终市场的价格随着范围经济程度的提高而下降;3)当范围经济的程度进一步提高,FPCOE对应的最终市场价格低于自制均衡时的价格.这意味着,范围经济可以通过集体外包行为为最近观察到供应链城等集聚现象和"中国价格"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解释. [18]综上所述,我国范围经济理论还要进一步完善深化,另外范围经济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1]David J. Teece,1980. Economies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otion, Volume 1, Issue 3, September, Pages:223-247.[2]Bailey E.E.and Friedlaender A.F.,1982,Market Structure and Multiproduct Firm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3): 1024-1048.[3]Baumol,W,Panzar, J., Willig, R., 1982.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 Harcoun Brace Jovanovich,SanDie,o,California.[4][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胡晔. 高校教育范围经济综述[J]. 经营管理者,2011,03:370+406.[6]侯龙龙,张鼎权,陈晓宇. 高等教育中的范围经济——基于CES成本模型的评价[J].学园,2011,01:19-25.[7]陈晓宇,董子静.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教育研究,2011,09:14-21.[8]李文峰. 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范围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9]邵蕊蕊,纪聃. 从范围经济角度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1,10:121.[10]蒋丽君. 基于范围经济的银行保险业务实证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05:251.[11]王英杰. 范围经济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12]李开潮,单凤儒.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范围经济的研究视角[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33-40.[13]陈敏,毛秀英,付冬芹. 关于范围经济的研究综述[J].技术与市场,2011,03:102-103.[14]花俊国,曾剑云. 现代奶牛养殖业的产业组织模式的构建——基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的视角[J]. 中国乳品工业,2011,09:35-39.[15]朱巧玲,陈列强. 范围经济企业纵向整合诱与惑:交易费用新解[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8:111-116.[16]周镕基,杨丽华,皮修平. 多功能理念引领下农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之实现[J].学术流,2013,07:98-101.[17]刘婧,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山西省合作社调查数据[J].经济经纬,2012,04:32-35.[18]倪得兵,王运通,唐小我.范围经济、集体外包与市场价格[J].工程学报,2011,02:229-236.[19]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吕超.关于范围经济的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