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7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这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各种经济性质的积极影响所致。
规模经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平均固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产量。
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生产要素的专业化和优化利用、技术进步以及市场规模扩大等。
规模经济的实现需要企业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线的优化以及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范围经济,又称为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在同一产业链
上生产不同产品,从而减少成本的现象。
范围经济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内部合作,共享资源、知识、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范围经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以及增加市场竞争力。
范围经济的实现需要企业具备跨产品生产和内部协调的能力。
综合来说,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成本降低、生产效
率提高的经济现象。
规模经济是随着产量增加而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而范围经济则是通过在同一产业链上生产多种产品来实现成本节约。
企业通过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逐渐减少的现象。
而企业范围经济则是指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利用共同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渠道,降低总体成本,提高效益的现象。
本文将从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内涵、特点、优势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企业规模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逐渐减少的经济现象。
这是因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原材料和设备等,从而降低平均成本。
企业规模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成本的分摊效应。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随产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成本,如设备折旧、房租等。
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使平均成本降低。
其次,专业化和分工的优势。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劳动成本。
再次,采购成本的下降。
大规模生产可以带来采购成本的下降,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大宗采购来获取更多的折扣,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最后,市场影响力的增强。
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规模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逐渐减少;2. 固定成本的分摊效应是企业规模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3. 专业化和分工的优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4. 采购成本的下降是企业规模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5. 市场影响力的增强是企业规模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
企业范围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企业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利用共同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渠道,降低总体成本,提高效益的经济现象。
企业范围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共享。
幻灯片1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i c s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E c o n o m i e s o f s c a l e&E c o n o m i e s o f s c o p e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2企业适度规模理论3多元化与范围经济的关系4幻灯片31基本概念幻灯片4一、规模经济●基本含义: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幻灯片5二、规模内部经济、规模外部经济与规模结构经济●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
●规模外部经济是指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
如:行业规模扩大后,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
●规模结构经济。
各种不同规模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规模结构经济:企业规模结构、经济联合体规模结构、城乡规模结构等。
幻灯片6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一般以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和平均成本(average cost)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可用图3-1说明。
●反映规模经济的一个基本指标为函数系数,FC=AC/MC。
函数系数是成本弹性ρ的倒数。
幻灯片7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FC>1——规模经济;FC<1——规模不经济;FC=1——规模收益不变。
C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MCACACMC规模报酬不变QQ2OQ1图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幻灯片8四、规模经济的层次●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行业规模经济幻灯片91.产品规模经济●大批量生产同一产品而有可能使用专业化设备和专业技术工人所产生的规模效益。
范围经济的定义: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1、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2、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
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
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
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范围经济 - 表现公式指由于产品种类的扩大而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范围经济产生于多种产品生产、而不是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
企业采用联合生产的方式可以通过使多种产品共同分享设备或其他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营销计划或统一的经营管理获得成本方面的好处。
例如:某企业生产X、Y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使用同样的生产设备与其他要素投入。
X、Y两商品的产品转换曲线如图5-6所示。
图中凹的产品转换曲线表明了范围经济。
曲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要低于连线之上的曲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
即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
测度范围经济的公式如下:) () ()()(YXCY XCYCXCSC++-+=其中,)(X C 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X 商品所耗费的成本,)(Y C 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Y 商品所耗费的成本,)(Y X C 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同时生产X 、Y 两种商品的联合生产所耗费的成本。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
(2)交易的规模经济。
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3)专业化分工效益。
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
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
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
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
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
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2同上,157-159页对规模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充分表述是从马歇尔开始的,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一概念。
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答: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也可以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判定系数(FC =MCAC )来描述规模经济性:当FC>1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FC <1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如果FC=1,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规模收益不变,在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答:理解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度量范围经济。
令TC (Q x ,Q y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 单位的产品X 和Q y 单位的产品Y 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 x ,Q y ) <TC(Q x ,0)+TC(0,Q y )范围经济的一个经典实例。
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原理一、规模经济的原理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产量扩大的过程中,平均成本逐渐减少的现象。
这是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规模经济的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设备、原材料等。
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2. 分工与专业化: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分工与专业化。
分工可以使员工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化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利用技术和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设备与技术的优化: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设备和技术。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市场规模的扩大: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市场规模效应。
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
二、范围经济的原理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平均成本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或提供每种服务的成本之和的现象。
这是由于企业在多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中能够充分利用范围效应,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范围经济的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共享生产要素: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可以共享生产要素,如设备、人力资源等。
共享生产要素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2. 资源的互补利用: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可以通过资源的互补利用实现成本的降低。
例如,某些原材料可以同时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3. 管理成本的节约: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可以通过统一管理来节约管理成本。
统一管理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
4. 市场销售的协同效应: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可以通过协同销售来降低销售成本。
协同销售可以减少销售人员的数量和销售渠道的重复投入,提高销售效率。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分工和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企业规模扩大后,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长期平均成本。
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
假设一个厂商生产两种产品,产量分别qx为和qy;c(qx,qy)为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
那么,如果满足下述条件,我们就说存在范围经济: c(qx,qy)<c(0,qy)+c (qx,0)两者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使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实现企业节约,增加利润;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两种方法都是厂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①产生的原因不同。
规模经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批量扩大所导致,规模报酬递增是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
而范围经济主要是由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
范围经济有多种源泉,可能产生于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生产的多种产品都需要相同或类似投入要素时的库存节约,或产生于更好地利用生产设备、有利于联合生产的技术变化。
经济学家常常列举金融业作为范围经济的一个例证:给客户提供许多种服务,诸如支票存款、借款服务和货币兑换等等。
②侧重点不同。
规模经济是侧重于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而范围经济侧重于生产产品的关联性,是从减小成本和减小风险两个角度出发而生产多种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③范围经济并不像规模经济那样与规模报酬有关。
规模经济把规模报酬概念作为一个特例而包括在其中,但范围经济没有隐含着任何一种具体形式的规模报酬。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
(2)交易的规模经济。
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3)专业化分工效益。
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
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
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
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
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
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2同上,157-159页对规模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充分表述是从马歇尔开始的,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一概念。
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
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械的使用与改良、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厂商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马歇尔还提出了一个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认为一个厂商的生产力随着整体经济或一个部门规模的提高而提高。
还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是社会中的分工作为一个整体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单个企业或部门的规模扩大而产生的3。
交易费用学派的代表人物科斯(1937)提出,厂商组织管理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又增加组织管理成本。
厂商之所以存在规模经济,是由于厂商规模增长而节约的交易费用大于组织管理费用的增加所致4。
斯蒂格勒(1951)则从纵向一体化方面对规模的扩大进行了解释,他认为那些完全实行纵向一体化企业,由于做不到以平均最低成本生产同样数量的最终产品,就要承受生产无效率的后果。
市场规模的扩大,使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地避免这种无效率。
办法是把纵向生产的不同阶段分成几个独立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专业分工的企业,每个企业的人员、规模都根据行业所处的主要阶段的规模经济标准而定5。
德姆塞茨(1998) ,,也从纵向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规模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的一体化与市场规模是负相关关系,纵向一体化的变化程度,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率来看,都是市场规模、企业规模等变化造成的6。
最近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转而关注厂商规模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杨小凯和黄有光(1993)提出厂商规模同经济增长并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
如果分工在企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四篇第十一章4Coase,R.(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V ol.4,p386-4055Stigler,G.J.(1951),The division of labo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V ol.596哈罗德.德姆塞茨著,《所有权、控制与企业》(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04-230页业内部发生,则厂商平均规模就扩大;如果分工在企业之间发生,则厂商平均规模就缩小。
决定厂商规模的乃是中间产品和劳动力相对交易效率的变化;决定经济增长的,是一般交易效率的高低。
因此,经济增长可以在厂商规模扩大时发生,也可以在厂商规模缩小时发生7。
综上所述,规模经济理论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的产物,并随其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近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虽然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论述,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以前,这些研究都只是初步的,比较全面的分析从马歇尔开始。
在马歇尔以后,规模经济理论已经成为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的范围已从厂商层面扩展到经济增长层面,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学家和新兴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观点,的确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视角。
2、规模经济的技术性描述标准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一般做如下界定,所谓规模经济,从厂商角度看,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
严格地讲,规模经济主要考察规模扩大以后,平均成本的变动趋势。
比较典型的图形表述为:图1-1是一个经典的规模经济变化示意图,在Q1到导致平均成本下降,这就属于规模经济阶段;在Q2点,属于规模经济不变阶段;从Q2到Q3点,由于规模的扩张导致平均成本上升,则属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这里探讨的变化是一7 Yang,X and Ng,Y-K,(1993),Theory of the firm and 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V ol.26,p107-285图1-3 Q 1 Q2 Q3 图1-2种长期的变化,往往通过考察时序数据得出。
图1-2和1-3是许多学者认为更符合现实的描述规模经济的示意图,即规模到达Q2点以后,平均成本趋于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即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继续扩大规模并不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现象的出现。
其内在的原因是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间的相对变动关系,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随着产出增加,平均成本将下降;反之,平均成本将上升。
在对规模经济理论进行分析时,区分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的关系实属必要。
规模经济理论的提出往往同规模报酬紧密结合在一起。
规模经济同规模报酬递增密切相关。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如果对于所有的1,()()t f tx tf x >>,一项技术就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这里(.)f 代表一项生产技术,x 代表投入向量。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0,()()t f tx tf x >=。
Varian(1991)指出了几种可能不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8,一是当细分一个生产过程时,即使总是可能按照整数量向上调整经营,但按同样的方式向下调整经营可能不行。
因为存在某种最小规模的经营以致在这种规模之下生产产出要牵扯到不同的技术。
一旦达到最小的经营规模,较大水平的产出就可通过复制生产出来。
二是当所有的产出加倍后允许使用更有效的生产方式时,通过投入的加倍来使产出加倍是可行的,但可能有更好的方法来生产产出。
三是一些投入品是不可能复制的,如土地。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如果对所有的1,()()t f tx tf x ><。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虽然密切相关,但两者有明显区分。
本研究认为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主要关系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规模报酬是一个比较规模经济更技术性的一个概念。
规模报酬变化要求投入必须同比例变动,如果投入不是同比例变动,则无法评价规模报酬变化。
相比而言,规模经济只要求比较规模的扩大与单位产品平均成本间的关系。
并不要求规模扩大过程中投入的同比例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规模报酬是比规模经济定义更严格的一个概念。
8 瓦里安(1991)《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6-18页其二,在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条件下,规模报酬递增将产生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减将产生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的单位投入要素成本保持不变,即单位投入要素的价格并不会因为投入的增加而变化,由于单位投入成本没有增加,而单位产出相对增加,这就带来了单位产出平均成本的降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规模报酬递增必然产生规模经济。
用数学公式能给予更为清晰的表达。
对于规模报酬递增,有1,()()t f tx tf x >>,注意这里x 是投入要素向量,当投入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时候,当一项技术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时,对于规模经济的变化评估则会有01()()()()c x c tx AC AC f x f tx =>=,这里01,AC AC 分别代表规模变动前后的平均成本,即规模报酬递增必然会产生规模经济现象。
同理,规模报酬递减必然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但是如果生产投入要素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时,当厂商增加投入要素时,由于需求定律的作用,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上升,这时规模报酬递增并不必然导致规模经济现象的出现。
即生产规模的增加并不会必然导致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原因在于单位投入要素价格上升。
这时是否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
考虑如下分析,在规模变动前,0()(),()c x TC c x AC f x ==,当规模发生变动后,由于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伴随着价格的上升,这时就会有10().().TC c tx t c x t TC =>=。
同时,由于规模报酬递增因素的作用()()f tx tf x >,由于1()()c tx AC f tx =,显然1()().()(?)()().()c x c tx t c x AC AC f x f tx t f x >==>是无法确定符号的,这时,我们就说规模报酬递增并不必然带来规模经济的改善。
其二,规模经济的产生并不必然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作为一种生产技术,规模经济评估的是一种经济效益。
也即是说,规模经济并不必然要求投入的同比例变化,它评估是一种结果,总产量与总成本的变化,进而来考虑平均成本的变动情况。
可以这样认为,当对投入要素市场不作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时,规模经济的产生可以在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情况产生。
(二)范围经济理论:一个未被充分讨论的概念相比规模经济理论而言,对于范围经济理论的探讨远没有那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