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
- 格式:ppt
- 大小:950.00 KB
- 文档页数:21
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北师大版教材里的三角形。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小侄子去公园玩。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公园里热闹非凡。
小侄子像只欢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的。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滑梯旁,这滑梯的形状可有意思啦,那支撑的架子,可不就是一个个三角形嘛!咱们先来说说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啊,就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
这就好比三个人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圈,谁也跑不掉,特别稳固。
再看看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可以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就像我们一家人出去旅游,我走得快,在前面;爸爸妈妈走得慢,在后面,但是不管快慢,咱们始终是一起的。
还有三角形的角,那也是很有讲究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度,不管它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这个度数永远不变。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在家做手工,我用三根小木条拼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我怎么摆弄它,那三个角加起来就是 180 度,真是神奇得很。
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就像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充满了朝气;直角三角形呢,规规矩矩,像个认真的小学生在立正站好;钝角三角形则有点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歪着头。
按边分的话,又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就好像一个人戴了一顶两边对称的帽子,看起来很整齐;等边三角形呢,那简直就是完美的“三胞胎”,三条边都一样长,特别公平。
在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那可太多啦!比如说自行车的车架,大多都是三角形的,这样骑起来才稳当;还有电线杆上的支架,也是三角形的,任凭风吹雨打,它都稳稳地立在那里。
总之啊,三角形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就像我们的生活,看似平凡,却处处充满了惊喜和知识。
希望大家都能像探索三角形的奥秘一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知道您有没有像我一样,在生活中留意到这些有趣的三角形呢?。
第四章三角形4.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生:见过。
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一组图片。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二)得出三角形定义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动画画三角形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怎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屏幕显示三角形:图1师:哪一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认识三角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认识三角形》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三角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引导为主,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
2.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的判断和内角和定理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分类,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3.内角和定理: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是初中学段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线段、射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介绍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2)探讨三角形的高: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计算三角形高的方法。
(3)介绍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类。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学的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1、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三条边分别是 ,三个内角分别是 。
2、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
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和8cm 的木棒,用长度为2cm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 的木棒呢?长度为7cm 的木棒呢? 二、稳固练习:1、以下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 〔1〕 1, 3, 3 〔2〕 3, 4, 7 〔3〕 5, 9, 13 〔4〕 11, 12, 22 〔5〕 14, 15, 30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 ,则第三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 。
假设X 是奇数,则X 的值是 。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假设X 是偶数,则X 的值是 ,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 ,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夯实基础1、填空:〔1〕当0°<α<90°时,α是 角; 〔2〕当α= °时,α是直角;〔3〕当90°<α<180°时,α是 角; 〔4〕当α= °时,α是平角。
2、如右图,∵AB ∥CE ,〔已知〕 ∴∠A = ,〔 〕∴∠B = ,〔 〕 〔第2题〕 二、探索练习:根据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几何表示〕 练习1: 1、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 2、在△ABC 中,A BC a bcABCDE123〔1〕∠C=70°,∠A=50°,则∠B= 度; 〔2〕∠B=100°,∠A=∠C ,则∠C= 度; 〔3〕2∠A=∠B+∠C ,则∠A= 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1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问题;3.理解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4.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知角中,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5.数学思考目标:通过测量、操作、想象、推理、交流活动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6.问题解决目标:尝试用第二章所学知识来确定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7.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表达,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和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来推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观察探究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自学三角形的概念自学课本81页,要求:(1)弄清三角形的定义(2)认识三角形的符号表示(3)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1)请你从图4-1 中找出4 个不同的三角形。
(2)请大家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讨论1:观察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说一说什么叫三角形?讨论2: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有几个角?小结: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中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
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 .角:∠A,∠B,∠C叫作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要点小结:三角形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联接方式:首尾顺次相接.〖第二环节〗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自学课本81页“做一做”,思考(2)(3)题中的问题1、做一做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呢?(1)如图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 和∠3. (2)观察拼接结果: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1)如图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