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格式:doc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2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变化量。
它是反应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的量化描述。
化学平衡是指当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的状态。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与时间的比值。
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速率= ΔC/Δt其中,ΔC表示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变化所用的时间。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粒子间的碰撞频率等。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反应速率也会增大。
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会迅速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动能,提高粒子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发生更容易。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使反应能够以更低的能量发生。
因此,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可以大大加快反应速率。
此外,反应物粒子间的碰撞频率也会影响反应速率。
当反应物的浓度较低时,粒子之间的碰撞次数较少,因此反应速率较低。
二、化学平衡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将保持不变。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转化速率等于生成物的转化速率。
化学平衡可以用下面的反应判断式来表示:aA + bB ⇌ cC + dD其中,A和B是反应物,C和D是生成物,a、b、c、d分别表示各物质的系数。
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一直在进行,但是总的浓度不再改变。
平衡常数K用来描述平衡系统中各组分浓度之间的关系。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的值将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调节。
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改变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平衡位置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反应的结果。
绝密★启用前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 0,达到平衡状态后,在t1时刻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对t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测中正确的是()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2(g)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2O4(g)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2O4(g)2.反应3Fe(s)+4H 2O(g)Fe3O4(s)+4H2(g)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Fe的表面积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D.保持总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3.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4.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数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5.对可逆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6.O3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与生成物转变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了动态平衡。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状态的定量指标,它表示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另一方面,反应速率是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度,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条件化学平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条件。
首先,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这并不意味着不再发生反应,而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速度相等,因此浓度保持稳定。
其次,平衡状态下的反应仍然是可逆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仍然发生着正向和逆向反应。
最后,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外部条件来调整。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据速率定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当浓度增加时,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温度也是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碰撞能量也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的速率。
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催化剂、表面积和压力等。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的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系统的浓度保持不变。
平衡状态不仅仅意味着反应速率相等,还意味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了稳定的状态。
因此,平衡的实现需要反应速率相等的条件。
此外,在平衡状态下,虽然反应仍然发生,但是无净反应产物的生成。
这意味着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使得系统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总结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通过平衡常数来定量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
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和浓度等。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的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系统的浓度保持稳定。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某化工厂生产硝酸的流程如图l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时,装置③中催化剂铂网的成分、温度与氧化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流程中,装置①③④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装置②中利用氨易液化的性质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离C.装置③中最佳反应条件是铂网成分为纯铂、温度为900℃D.装置④中通入过量空气可以提高硝酸的产率2.将浓度均为0.01 mol/L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
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资料)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2S2O32-+2H+=S4O62-+2H2O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A:H2O2+2I-+2H+=I2+2H2O反应B:……(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_____。
(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试剂X是_____。
(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Ⅱ、实验Ⅲ。
(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Ⅱ是30 min、实验Ⅲ是40 min。
①实验Ⅲ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4)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Ⅳ。
(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实验过程中,溶液始终无明显颜色变化。
试结合该“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反应A与反应B速率的相对快慢关系,解释实验Ⅳ未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
3.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Ⅰ.(1)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通常用物质浓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反应速率的公式可表示为:速率= ΔC/Δt其中,ΔC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的存在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且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根据勒夏特列亲和定律,一个化学平衡的反应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aA + bB ⇌ cC + dD其中,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a、b、c、d为化学计量数。
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
根据利奥·恩希斯的法则,当某一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维持化学平衡。
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移动到吸热反应的方向,而当温度降低时,则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反应动力学和反应热力学两个方面的研究对象。
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反应初期,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也较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也减慢,最终趋于稳定。
这种情况下,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速率相等。
这并不意味着反应速率为零,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反应速率呈稳定状态。
实际上,反应速率和平衡浓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关系。
当反应物浓度偏离平衡浓度时,反应势必要重新调整以恢复平衡,从而使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例如,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会相应增加,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简单计算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单位一般为mol/(L·min)或mol.·L -1·min -12.结论:对于一般反应 aA + bB =cC + dD 来说有:V A :V B :V C :V D =△C A :△C B :△C C :△C D =△nA :△n B :△n C :△nD = a :b :c :d特别提醒:1.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3.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可能不同,但是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要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的关系换算成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看其数值的大小。
注意比较时单位要统一。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分子结构或原子结构)所决定的。
2.外因(次要因素)(1)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t c V ∆∆=浓度,V正急剧增大,V逆也逐渐增大。
若减小反应物浓度,V逆急剧减小,V正逐渐减小。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反应速率与其加入量多少无关)。
(2)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时, V正、V逆都加快;降温时,V正、V逆都减小(3)压强: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缩小反应容器,增大压强,V正、V 逆都增大;通过扩大反应容器,压强减小,浓度变小,V正、V逆均减小。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成百上千的同等倍数地增加了正、逆反应速率。
特别提醒:1.改变压强的实质是改变浓度,若反应体系中无气体参加,故对该类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2.恒容时,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或无关气体)时,气体总压增大,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反应体系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解题方法与技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4.等效平衡的分析: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例题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3A(g)+B(g)2C(g)+2D(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BB.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D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方法:通过平衡状态的概念,即速率相等进行判断.捷径:A项,无论在何时,生成的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3︰1,故无法确定是否达平衡.B项,生成3n mol A必消耗2n mol D,同时又生成2n mol D,说明D浓度不变,可由此确定已达平衡.C项,由于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项,A、B、C、D都为气体,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以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以此得答案为B .总结: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反应,应注意其特殊性,切不可认为当气体压强、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密度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就一定标志着已达到平衡状态.例题2:反应2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①v(A)= 0.3mol·L—1·s—1,②v(B)= 0.6mol·L—1·s—1 ,③v(C)= 0.48mol·L—1·s —1,④v(D)= 27mol·L—1·min—1.该反应在四种情况下进行的快慢顺序为.方法:比较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快慢,可选用同种物质作基准.然后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不同情况下,用基准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捷径:选用物质A为基准,将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用A物质表示的速率.则:②表示的v(A)= 0.6mol·L—1·s—1×2/3 = 0.4mol·L—1·s—1③表示的v(A)= 0.48mol·L—1·s—1×1 = 0.48mol·L—1·s—1④表示的v(A)= 27mol·L—1·min—1×1/60 min·s—1×1 = 0.45mol·L—1·s—1故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③﹥④﹥②﹥①.总结:千万不要将不同物质的速率数值进行比较.在判断反应速率大小时,当具备了可比性时才能进行比较.即“两个统一”:(1)单位统一,(2)基准物质统一.此类型题目也可不转化为同一物质,可直接根据“各物质的速率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判断快慢.例题 3 :在一个6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 气体和2L y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g)+ 3y (g) 2Q (g)+ nR (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 的浓度减小1/3,求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 值.方法:该题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较多,有体积、压强、浓度三种,可先将其转换成同一类型下的变化.如将其转换成物质的量,则题目可变成:“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 x 气体和2mol y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g)+ 3y (g) 2Q (g)+ nR (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比原来增加5%,x 的物质的量减小1/3,求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 值.”这样便很容易求解.捷径:假设将3mol x 气体和2mol y 气体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则其三态变化为:4x (气)+ 3y (气) 2Q (气)+ nR (气)开始物质的量(mol) 3 2 0 0变化物质的量(mol) 1 3/4 2/4 n/4平衡物质的量(mol) 2 5/4 2/4 n/4由题意得2 + 5/4 + 2/4 + n/4 = (3 + 2)× (1 + 5% )解之得:n = 6总结:在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变化,与压强不变下的体积变化等效,因该题所给数据为体积,故也可根据压强不变,体积改变来运用三态进行分析.例题4: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SO 3,发生反应:2SO 3(g ) 2SO 2(g )+O 2(g ).达平衡状态时测得SO 2的体积分数为 a %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 2 mol SO 3,待新平衡建立时,测得SO 2的体积分数为 b % .则a 与b 比较 ( )A .a ﹥bB .b ﹥aC .a=bD .无法比较方法:通过等效假设求解.捷径:初次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2 mol SO 3,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体系中SO 3、SO 2、O 2的物质的量都增加,因此不易判断前后两次平衡中SO 2的体积分数的大小.可作如下等效假设:旧平衡 平衡Ⅲ 平衡Ⅳ 新平衡比较平衡Ⅲ和平衡Ⅳ,压缩容器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 > b,答案为A.总结:当遇到新平衡与旧平衡中某量的关系难以直接比较时,可采用等效转化法解题.即假设一个与旧平衡等效的平衡Ⅲ,然后再通过压缩或扩大体积来变为与新平衡等效的平衡Ⅳ,最终通过直接比较平衡Ⅲ和平衡Ⅳ中某些量的关系而得出答案.有的同学认为通入SO 3,使平衡右移,SO 2的量增多,从而得出b ﹥ a 的错误结论,其原因是他们忽略了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增大之故.例题5 :反应2X(g) + Y(g) 2Z(g) +热量,在不同温度(T 1和T 2)及压强(P 1和P 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 z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V 2 mol SO 3 2V 4 mol SO 3 V 4 mol SO 3 V 4 mol SO 3 等效 压缩 等效A.T1<T2,P1<P2B.T1<T2,P1>P2C.T1>T2,P1>P2D.T1>T2,P1<P2方法:充分利用关系图,采取淘汰法解题.捷径:压强相同(P2),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T1小,说明T1反应速率快,所以可知T1﹥T2,C、D可能正确;相同温度时(T2)时,达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P1大,说明压强为P1时,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而生成Z的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法,所以P1﹥P2,所以C项正确.总结:在图象分析时,既要看清平衡时的直线,又要考虑到非平衡状态下曲线的变化趋势,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结果.方法规律总结:1.判断某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关键要抓住:①v正= v逆,即反应混合物中有某种物质,在同一时段内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量;②各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题给其他条件都可转化到这两点上来考虑.只要具备这两点之一,便一定是平衡状态;否则,不能确定为平衡状态.2.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从正、逆反应两个方向开始,最终都能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达到相同平衡时,与起始时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配比有关.抓住这一点,有关气体的物质的量无论取何值,都把它转化为最初给定气体的物质的量,若其值与题干给出的量相同,则符合题意.3.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考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以下规律:(1)等温等容时,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2)等温等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3)等温等压时,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4.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改变量之比.常有同学因忽视“改变量”而发生错误.确定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关注其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紧扣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反应速率之比.理解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的学生在解题时,没有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而是另起炉灶,根据以往的经验析题、解题,从而造成错误.。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2•常宁市校级三模)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7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测得NH3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温度为T1K时,再加入1molN2和1molNH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温度为T1K时,N2的平衡转化率为50%D.a、c两点对应的压强:p a<p c2.(2022•苏州模拟)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X、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B.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C.若Y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X的反应速率为0.1mol/(L•s)D.若容器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氨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3.(2022•南通开学)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ΔH=﹣905.8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适当降温加压可提高NH3的平衡转化率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C.分离出NO(g),v(正)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1molN﹣H断裂的同时有1molO﹣H断裂,说明反应到达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4.(2022•南宁开学)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SO3,同时消耗nmolO2B.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C.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5.(2022•沙坪坝区校级开学)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题所示。
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mol/L。
安徽省宣城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5高二上·兰州期末) C+CO2⇌2CO;△H1>0,反应速率v1 , N2+3H2⇌2NH3;△H2<0,反应速率v2 .如升温,v1和v2的变化是()A . 同时增大B . 同时减少C . v1增大,v2减少D . v1减少,v2增大2. (2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Ⅰ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Ⅱ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 ΔH>0B . 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X的转化率增大C . 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2>K1D . 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 (2分) (2016高一下·西安期中)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 .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B .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 . 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 . 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4. (2分) (2017高二上·西安期末) 在一密闭容器中,mA(g)+bB(g)⇌pC(g)反应平衡时,测得 c(A)为0.5mol•L﹣1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c(A)为0.3mol•L﹣1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 . 物质 B 的转化率减小了C . 化学计量数:m+b<pD . 物质 C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5. (2分) (2016高二下·东台月考) 实验要快速制取H2 ,最好的方法是()A . 纯锌和稀H2SO4反应B . 纯锌和浓硫酸反应C . 粗锌和浓H2SO4反应D . 粗锌和稀硫酸反应6. (2分) (2016高一下·伊春期中) 对于反应2SO2+O2⇌2S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 . 增大O2的浓度可使SO3的浓度减小C . 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反应速率D . 增大SO2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7. (2分) (2018高二上·北仑开学考) 已知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0H(g),现在容积均为1 L的a、b、c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 H2的混合气体,控制温度,进行反应,测得相关数据的关系如图l和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0B . 升温或减压,可将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成c中的平衡状态C . 反应进行到5min时,a容器中v(正)= v(逆)D . 达到平衡时,a、b、c中CO转化率为b>a>c8. (2分) (2020高二上·定远月考)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mol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g),△H增大D . 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9. (2分) (2017高二下·邯郸期中) 在一化学平衡状态体系中,发生下列量的变化,其中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 . 反应物的浓度B . 反应物的转化率C . 正、逆反应速率D . 体系的压强10. (2分) (2016高二下·济南期中) 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N2+3H2⇌2NH3起始浓度mol/L 1.0 3.002秒末浓度mol/L0.6 1.80.8A . 0.2 mol/(L•s)B . 0.4 mol/(L•s)C . 0.6 mol/(L•s)D . 0.8 mol/(L•s)11. (2分) (2018高二下·宜昌期末) 已知反应A2(g)+3B2(g) 2AB3(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正反应速率加快更明显B . 升高温度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且提高A2的转化率C . 达到平衡后,同时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n(AB3)有可能不变D .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2. (2分) (2016高二上·龙岩期中)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A . 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B . 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C . 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D . 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小二、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8高二上·北仑开学考)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SRM)是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理想氢源,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降低尾气中CO含量,以免使燃料电池Pt电极中毒。
重整过程发生的反应如下:反应I CH3OH(g)+H2O(g) CO2(g)+3H2(g) ΔH1反应Ⅱ CH3OH(g) CO(g)+2H2(g) ΔH2反应Ⅲ CO(g)+H2O(g) CO2(g)+H2(g) ΔH3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 ,其中K2、K3随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125℃225℃325℃K20.5535185.89939.5K31577137.528.14请回答:(1)反应Ⅱ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ΔH1________ΔH3(填“>”、“<”或“=”)。
(2)相同条件下,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较甲醇直接分解制氢(反应Ⅱ)的先进之处在于________。
(3)在常压、CaO催化下,CH3OH和H2O混和气体(体积比1∶1.2,总物质的量2.2mol)进行反应,tl时刻测得CH3OH转化率及CO、CO2选择性随温度变化情况分别如图所示(CO、CO2的选择性:转化的CH3OH中生成CO、CO2的百分比)。
注:曲线a表示CH3OH的转化率,曲线b表示CO的选择性,曲线c表示CO2的选择性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适宜温度为300℃B.工业生产通常在负压条件下进行甲醇水蒸气重整C.己知CaO催化剂具有更高催化活性,可提高甲醇平衡转化率D.添加CaO的复合催化剂可提高氢气产率②260℃时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画出300℃时至t1时刻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_______。
(4)副产物CO2可以在酸性水溶液中电解生成甲酸,生成甲酸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共4题;共19分)14. (4分) (2019高三上·诸暨月考) 氢气作为新能源,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学等领域。
现阶段氢气主要通过天然气重整的方式进行工业生产。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I CH4(g)+H2O(g) CO(g)+3H2(g) △H1=+206 kJ/mol反应II CO(g)+H2O(g) CO2(g)+H2(g) △H2=-41 kJ/mol副反应 CH4(g) C(s)+2H2(g) △H3=+75 kJ/mol(1)①若仅发生反应I,为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宜采用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②某研究小组在一定条件下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甲烷和水蒸气,实验过程中发现CO2的产率远大于CO的产率,请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
(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使用Ni作为催化剂(当Ni表面吸附大量碳时,会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可加快反应I的反应速率,从而加快整个反应的进行,提高单位时间内H2的产率。
①某恒容体系中,压强为1.3MPa,水/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反应相同时间,H2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对反应I而言,KT1>KT2B.水/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4,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有利于促进CH4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CO转化为CO2C.使用Ni做催化剂,可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提高分子自身所具有的能量D.若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缩小体积,则CH4的平衡转化率将减小②在某恒温体系中,体积为1L,水/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4,投入CH4的量为l mol,若仅发生上述一系列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4的转化率为a,其中生成CO的选择性(转化的CH4中,生成CO的百分含量)为b,CO2的浓度为c mol/L,求此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3)现科学家发现,以Ni-CaO为复合催化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天然气重整反应的正向进行,使H2体积分数达到95%左右。
请从能量利用及平衡移动角度,理论分析以Ni-CaO为复合催化剂的优点________。
(4) CH4自身也可做为然料电池的原料,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请写出通入甲烷-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15. (5分)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16. (3分) (2018高二上·和平期末) 常温下,回答下列关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问题:将某一元酸HA 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分别进行编号①、②、③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事表请回答:(1)根据①组实验情况,混合溶液pH=9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