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97.37 KB
- 文档页数:14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1.1ln 1y x e x ⎛⎫=+⎪-⎝⎭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y =x +e B .y =x +1/e C .y =xD .y =x -1/e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1ln 11lim lim lim ln 1,1x x x x e y x k e x x x →∞→∞→∞⎛⎫+ ⎪-⎛⎫⎝⎭===+= ⎪-⎝⎭ ()()()11lim lim ln lim ln 11111lim ln 1lim 11x x x x x b y kx x e x x e x x x x e x e x e →∞→∞→∞→∞→∞⎡⎤⎡⎤⎛⎫⎛⎫=-=+-=+- ⎪ ⎪⎢⎥⎢⎥--⎝⎭⎝⎭⎣⎦⎣⎦⎡⎤=+==⎢⎥--⎣⎦所以斜渐近线方程为y =x +1/e .2.已知微分方程式y ′′+ay ′+by =0的解在(-∞,+∞)上有界,则( )。
A .a <0,b >0 B .a >0,b >0 C .a =0,b >0 D .a =0,b <0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微分方程y ′′+ay ′+by =0的特征方程为λ2+a λ+b =0,当Δ=a 2-4b >0时,特征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λ1,λ2,则λ1,λ2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 若C 1,C 2都不为零,则微分方程的解1212x x y C e C e λλ--=+在(-∞,+∞)无界; 当Δ=a 2-4b =0时,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根λ1,2=-a/2, 若C 2≠0,则微分方程的解2212a a x xy C eC e=+在(-∞,+∞)无界;当Δ=a 2-4b <0时,特征方程的根为1,22a λ=-±,则通解为212cossin 22ax y eC x C x -⎛⎫=+ ⎪ ⎪⎝⎭, 此时,要使微分方程的解在(-∞,+∞)有界,则a =0,再由Δ=a 2-4b <0,知b >0.3.设函数y =f (x )由2sin x t t y t t⎧=+⎪⎨=⎪⎩确定,则( )。
2023年辽宁省高考数学真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复平面内,()()13i 3i +-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设集合{}0,A a =-,{}1,2,22B a a =--,若A B ⊆,则=a ().A.2B.1C.23D.1-3.某学校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作抽样调查,拟从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层共抽取60名学生,已知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有400名和200名学生,则不同的抽样结果共有().A .4515400200C C ⋅种B.2040400200C C ⋅种C .3030400200C C ⋅种D.4020400200C C ⋅种4.若()()21ln 21x f x x a x -=++为偶函数,则=a ().A.1- B.0C.12D.15.已知椭圆22:13x C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直线y x m =+与C 交于A ,B两点,若1F AB △ 面积是2F AB △ 面积的2倍,则m =().A.23B.3C.23-D.23-6.已知函数()e ln xf x a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a 的最小值为().A.2e B.eC.1e -D.2e -7.已知α为锐角,15cos 4α+=,则sin 2α=().A.358B.158- C.354- D.154-+8.记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S =-,6221S S =,则8S =().A.120B.85C.85- D.120-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 ,底面圆心为O ,AB 为底面直径,120APB ∠=︒,2PA =,点C 在底面圆周上,且二面角P AC O --为45°,则().A.该圆锥的体积为πB.该圆锥的侧面积为C.AC =D.PAC △的10.设O 为坐标原点,直线)1y x =-过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且与C 交于M ,N 两点,l 为C 的准线,则().A.2p = B.83MN =C.以MN 为直径的圆与l 相切 D.OMN 为等腰三角形11.若函数()()2ln 0b cf x a x a x x =++≠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则().A.0bc > B.0ab > C.280b ac +> D.0ac <12.在信道内传输0,1信号,信号的传输相互独立.发送0时,收到1的概率为(01)αα<<,收到0的概率为1α-;发送1时,收到0的概率为(01)ββ<<,收到1的概率为1β-.考虑两种传输方案:单次传输和三次传输.单次传输是指每个信号只发送1次,三次传输是指每个信号重复发送3次.收到的信号需要译码,译码规则如下:单次传输时,收到的信号即为译码;三次传输时,收到的信号中出现次数多的即为译码(例如,若依次收到1,0,1,则译码为1).A.采用单次传输方案,若依次发送1,0,1,则依次收到l ,0,1的概率为2(1)(1)αβ--B.采用三次传输方案,若发送1,则依次收到1,0,1的概率为2(1)ββ-C.采用三次传输方案,若发送1,则译码为1的概率为23(1)(1)βββ-+-D.当00.5α<<时,若发送0,则采用三次传输方案译码为0的概率大于采用单次传输方案译码为0的概率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测量爱好者,在海边测量位于正东方向的小岛高度AC,如图所示,他先在点B测得山顶点A的仰角为30°,然后向正东方向前行62米,到达D点,在测得山顶点A的仰角为60°(B、C、D三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测量仪的高度忽略不计).求小岛高度AC(结果精确的1米,参考数值:,)【答案】53米.【解析】首先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BAD的度数,得到AD的长度,然后在直角△ADC 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解.试题解析:∵∠ADC=∠B+∠BAD,∴∠BAD=∠ADC-∠B=60°-30°=30°,∴∠B=∠BAD,∴AD=BD=62(米).在直角△ACD中,AC=AD•sin∠ADC=62×=31≈31×1.7=52.7≈53(米).答:小岛的高度约为53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如图,等腰△ABC中,AB=AC,∠BAC=36°,BC=1,点D在边AC上且BD平分∠ABC,设CD=x.(1)求证:△ABC∽△BCD;(2)求x的值;(3)求cos36°-cos72°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1)由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度数,再由BD为角平分线求出∠DBC的度数,得到∠DBC=∠A,再由∠C为公共角,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相似;(2)根据(1)结论得到AD=BD=BC,根据AD+DC表示出AC,由(1)两三角形相似得比例求出x的值即可;(3)过B作BE垂直于AC,交AC于点E,在直角三角形ABE和直角三角形BC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os36°与cos72°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试题解析:(1)∵等腰△ABC中,AB=AC,∠BAC=36°,∴∠ABC=∠C=72°,∵BD平分∠ABC,∴∠ABD=∠CBD=36°,∵∠CBD=∠A=36°,∠C=∠C,∴△ABC∽△BCD;(2)∵∠A=∠ABD=36°,∴AD=BD,∵BD=BC,∴AD=BD=CD=1,设CD=x,则有AB=AC=x+1,∵△ABC∽△BCD,∴,即,整理得:x2+x-1=0,解得:x1=,x2=(负值,舍去),则x=;(3)过B作BE⊥AC,交AC于点E,∵BD=CD,∴E为CD中点,即DE=CE=,在Rt△ABE中,cosA=cos36°=,在Rt△BCE中,cosC=cos72°=,则cos36°-cos72°=-=.【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黄金分割;4.解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AD=3,cosB=3/5,则AC等于()A.4B.5C.6D.7【答案】B.【解析】∵∠BAC=90°,AD⊥BC于D,∴∠BAD+∠CAD=90°,∠BAD+∠B=90°,∴∠CAD=∠B,∴cos∠CAD=cosB=,在直角△ACD中,∵∠ADC=90°,AD=3,∴cos∠CAD=,∴AC=5.故选B.【考点】解直角三角形.4.在△ACB中,∠C=90°,AB=10,,,.则BC的长为()A.6B.7.5C.8D.12.5【答案】A.【解析】∵∠C=90°,∴.又∵AB=10,∴.故选A.【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2.锐角三角函数定义.5.已知:如图,斜坡AP的坡度为1:2.4,坡长AP为26米,在坡顶A处的同一水平面上有一座古塔BC,在斜坡底P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45°,在坡顶A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76°.求:(1)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2)古塔BC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6°≈0.97,cos76°≈0.24,tan76°≈4.01)【答案】(1)10米;(2)19米.【解析】(1)过点A作AH⊥PQ,垂足为点H,利用斜坡AP的坡度为1:2.4,得出AH,PH,AH的关系求出即可;(2)利用矩形性质求出设BC=x,则x+10=24+DH,再利用tan76°=,求出即可.试题解析::(1)过点A作AH⊥PQ,垂足为点H.∵斜坡AP的坡度为1:2.4,∴,设AH=5k,则PH=12k,由勾股定理,得AP=13k.∴13k=26.解得k=2.∴AH=10.答: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为10米.(2)延长BC交PQ于点D.∵BC⊥AC,AC∥PQ,∴BD⊥PQ.∴四边形AHDC是矩形,CD=AH=10,AC=DH.∵∠BPD=45°,∴PD=BD.设BC=x,则x+10=24+DH.∴AC=DH=x-14.在Rt△ABC中,tan76°=,即,解得x=,即x≈19,答:古塔BC的高度约为19米.【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6.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为30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处行驶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8秒,∠BAC=75°.(1)求B、C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 75°≈0.965 9,cos 75°≈0.258 8,tan 75°≈3.732,≈1.732,60千米/小时≈16.7米/秒)【答案】(1)112(米) (2)此车没有超过限制速度【解析】解:(1)在Rt△ABC中,∠ACB=90°,∠BAC=75°,AC=30,∴BC=AC·tan ∠BAC=30×tan 75°≈30×3.732≈112(米).(2)∵此车速度=112÷8=14(米/秒)<16.7(米/秒)=60(千米/小时)∴此车没有超过限制速度.7.在△ABC中,若∠A、∠B满足|cos A-|+=0,则∠C=________.【答案】75°【解析】∵|cos A-|+=0,∴cos A-=0,sin B-=0,∴cos A=,sin B=,∴∠A=60°,∠B=45°,则∠C=180°-∠A-∠B=180°-60°-45°=75°.8.在△ABC中,∠C=90°,,则().A.B.C.D.【答案】D.【解析】由sin A=,设∠A的对边是3k,则斜边是5k,∠A的邻边是4k.再根据正切值的定义,得tanA=.故选D.【考点】锐角三角函数.9.如图,将45°的∠AOB按下面的方式放置在一把刻度尺上:顶点O与尺下沿的端点重合,OA与尺下沿重合,OB与尺上沿的交点B在尺上的读数恰为2cm.若按相同的方式将37°的∠AOC放置在该刻度尺上,则OC与尺上沿的交点C在尺上的读数约为cm.(结果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答案】2.7【解析】过点B作BD⊥OA于D,过点C作CE⊥OA于E.在△BOD中,∠BDO=90°,∠DOB=45°,∴BD=OD=2cm,∴CE=BD=2cm.在△COE中,∠CEO=90°,∠COE=37°,∵tan37°=≈0.75,∴OE≈2.7cm.∴OC与尺上沿的交点C在尺上的读数约为2.7 cm.10.如图,一段河坝的横截面为梯形ABCD,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坝底宽AD.(i=CE∶ED,单位:m)【答案】(7.5+4)m【解析】解:作BF⊥AD于点F.则BF=CE=4m,在直角△ABF中,AF===3m,在直角△CED中,根据i=,则ED===4m.则AD=AF+EF+ED=3+4.5+4=(7.5+4)m.11.如图,A、B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地到B地经过C地沿折线A→C→B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直接沿直线AB行驶.已知AC=10千米,∠A=30°,∠B=45°.则隧道开通后,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答案】(5+5-5)千米【解析】解:过C作CD⊥AB于D,在Rt△ACD中,∵AC=10,∠A=30°,∴DC=ACsin30°=5,AD=ACcos30°=5,在Rt△BCD中,∵∠B=45°,∴BD=CD=5,BC=5,则用AC+BC-(AD+BD)=10+5-(5+5)=5+5-5(千米).答: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5+5-5)千米.12.在Rt△ABC中,若∠C=90°,cosA=,则sinA的值为()A.B.C.D.【答案】A.【解析】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的值,再求出sinA的值即可.∵Rt△ABC中,∠C=90°,∴∠A是锐角,∵cosA==,∴设AB=25x,BC=7x,由勾股定理得:AC=24x,∴sinA=.故选A.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3.如图,在△中,,,则△的面积是()A.B.12C.14D.21【答案】A【解析】如图,作因为,所以.由勾股定理得.又,所以所以所以所以14.计算下列各题:(1);(2).【答案】(1)2 (2)【解析】解:(1)(2)15.在Rt△ABC中,∠C=90°,sinA=,则cosB的值为()A.B.C.D.【答案】C.【解析】在Rt△ABC中,∠C=90°,sinA=,设BC=3x,则AB=5x,∴AC=4x.∴cosB=.故选C.考点: 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6.计算:【答案】-2.【解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负整数指数幂以及绝对值等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试题解析:考点: 实数的混合运算.17.若(为锐角),则=【答案】1.【解析】因为所以得,代入可得值为1【考点】正切和正、余弦函数的关系.18.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如图那样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为,则的值是________【答案】.【解析】折叠后形成的图形相互全等,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根据题意,BE=AE.设CE=x,则BE=AE=8-x.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E2=BC2+CE2,即(8-x)2=62+x2解得x=,∴tan∠CBE==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勾股定理;(3)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9.(1)一个人由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50的山坡200m,再爬300的山坡300m,求山的高度(结果可保留根号)。
一、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
(2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明。
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作答任务是归纳“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的“具体争议”的焦点,并需要“作简要说明”;其次,确定作答范围,本题的作答范围是要根据“给定资料1”;最后,要注意作答要求,本题要求答案要“准确、全面、简明”,字数不能超过四百字。
因此答案对要点的阐述一定要详细。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给定资料1”一共有15个自然段。
第1~3段讲述了第一个争议,即活熊取胆汁的过程中黑熊是否疼痛。
第1段讲述了网友披露的活熊取胆汁过程中黑熊痛苦的表情,第3段世界保护动物协会项目协调员也指出对活熊开始第一次手术准备取胆汁起,对熊的疼痛的虐待就存在了;而第2段中某医药协会的有关负责人F认为“熊在无管引流过程中很舒服”。
第4~10段讲述的是第二个争议,即熊胆有没有替代品。
第5段中指出,F认为熊胆没有替代品,亦有专家对此做出过表示。
而第6~7段J教授指出人工熊胆已经研制出来,并且第8~10段系统论证了人工熊胆的胆汁质量更好更有保障。
第11~14段讲述的是第三个争议,即活熊取胆是不是保护中医。
第11段某医药G公司指出活熊取胆是保护中医的论点。
第12~14段论述了当前大部分的熊胆不是用于制药,而是制作成为保健品,同时很多熊胆产品都是作为礼品销售的,并不符合“熊胆入药”的原则。
第15段讲述的是第四个争议,即人与熊之间义务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活熊有义务为人类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有义务对自然与生命以爱心、敬畏心对待,不能随意作践自然、作践动物。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即可得到答案。
考生要注意答案既要有对争论焦点的概括,有要对焦点进行说明,同时注意作答字数。
【参考答案】活熊取胆事件争议的核心焦点问题在于“活熊取胆汁存废”的问题,具体争议有四点:一是活熊取胆汁的过程中黑熊是否疼痛,对黑熊是否有影响。
初一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赏析《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3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是指月影还是指人影?(1分)【答案】“影”指月影;【解析】根据“峨眉山月半轮秋”可以判断“影”是指月影。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2】你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字是哪个?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是围绕“思”来写的。
抒发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的情谊。
【解析】绝句一般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最后一句点题,本诗是围绕“思”来写的,思念朋友。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2.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对下面这首小诗,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它的特点。
(2分)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答案】从内容上看,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富有哲理;从形式上看,篇幅短小,语言形象,精练,对比鲜明。
【解析】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
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6分)归园田居一(节选)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②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的那种品性。
②指笼中之鸟。
下句中的“池鱼”指池塘之鱼。
③渊,深潭。
【1】“带月荷锄归”一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将这句诗所写的画面描绘出来。
并简要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3分)【答案】皎洁的月光下,诗人耘田归来,扛着锄头穿行在长满草木的小路上。
王安石《登飞来峰》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参考答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参考答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5分)答: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2分),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1分),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2分)。
4、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6分)答: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2分)。
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2分)。
只要努力践行,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确认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我们是能够做到的(2分)。
【问题】[阅读问题]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潘省初第一章 绪论1.1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1.2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就是一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2.1 略,参考教材。
2.2请用例2.2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NS S x ==45=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02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11月12日上午)[单选题]1.弗罗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中,决定人的动机的因素不包括()A.效价B.公平C.工具性D.期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江南博哥):弗罗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动作(如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可以带来相应的报酬,具体来说,该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①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②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③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性)。
故本题选B。
[单选题]2.社会保险的保险人是()A.社会保险管理机构B.社会保险经办机构C.保险公司D.用人单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从保险业务划分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单选题]3.以管理者为中心的领导风格强调()A.民主B.产出C.关怀D.支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CD属于“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风格。
[单选题]4.在组织文化结构层次中,精神层指的是()A.里层B.深层C.表层D.中间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组织文化的结构:(1)物质层:组织文化的表层,包含企业名称、产品外观及包装、建筑风格、纪念物等外显的标识,往往能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2)制度层:组织文化的中间层(里层),指行动准则和规章制度。
(3)精神层:组织文化的深层,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组织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形成了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故本题选B)[单选题]5.按照我国法律,用人单位不包括()A.个体工商户B.民办公司C.三甲医院D.家庭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我国,法律界定的用人单位包括以下六种:①企业,是指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依法成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②个体经济组织,是指雇工7人以下(包括7人)的个体工商户;③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④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⑤事业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⑥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02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81—90题)81.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
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82.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
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83.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
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84.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
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85.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
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86.每道题包含一套图形和四个选项,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87.每道题包含一套图形和四个选项,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88.每道题包含一套图形和四个选项,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89.每道题包含一套图形和四个选项,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90.每道题包含一套图形和四个选项,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深度点拔答题技巧,参考性强,对于拓展考生解题思路,提高考试能力大有裨益。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11发生火灾时,进行安全疏散的正确顺序应是( )。
A.按先着火层――着火层的上层――着火层的下层的顺序疏散B.按先近后远的顺序疏散C.从建筑物最上层按楼层顺序从上往下疏散D.从建筑物最下层按楼层顺序从下往上疏散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已经着火的楼层,火灾可能已经或者即将危及人员的安全,因此着火层是要首先疏散的。
由于火灾一般是由下往上蔓延,着火导的上层与下层相比,上层受到的威胁更大,因此第二顺序是着火层的上层,第三顺序是着火层的下层。
2某食品店被人举报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经工商管理机关查实,该店2年前确有出售不卫生的食品的行为,获利2000元。
对此行为,工商管理机关应怎样处理?( )A.不再给予行政处罚B.给予行政处罚,但应从轻处罚C.给予行政处罚,但应减轻处罚D.给予行政处罚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张某(女)因故意杀人罪被提起公诉,但是因其在怀孕期间,所以法院决定对张某取保候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张某不得与特定的人会见或者通信B.如果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就对其实施了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不必再做出重复决定C.对张某的取保候审应由人民检察院执行D.在取保候审期间,张某的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应当在48小时以内向法院报告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例题】窑:陶瓷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整数:负整数C、青年:少年D、烤箱:面包【例题】纸:草A、火药:硝石B、磁石:石头C、树皮:细胞D、酱油:蚕豆【例题】税收:调节:差距A、政府:宏观:管理B、企业:利润:工资C、市场:计划:资源D、篝火:驱逐:寒冷【例题】校对:印刷:出版A、谈判:签署:废除B、抢劫:入狱:判刑C、选举:组阁:执政D、研发:转让:投入【例题】风俗:习惯A、男生:女生B、科学:技术C、江苏:泰州D、跳跃:动作【解析】D。
在“窑”中烤制“陶瓷”,在“烤箱”中烤制“面包”。
【解析】A。
题干存在两个属性,一是“纸”以“草”为原料,二是“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如果只看到第一个属性,容易误选D。
A项中“火药”的原料是硝石,且“火药”也是四大发明之一。
【解析】D。
思路一:可用连读法,“税收”的作用是“调节”收入“差距”,“篝火”的作用是“驱逐”“寒冷。
”思路二:可用词性甄别法,题干三个词分别是名词、动词、名词,只有D 符合。
【解析】C。
题干属性有二,一是时间上严格的顺序性,二是前者为后者的必要条件。
唯有C符合这两个属性。
A项中,“签署”可以不经“谈判”,B项中;“抢劫”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如抢劫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未必“入狱”;D项中时序颠倒,“投入”应在“研发”之前。
【解析】D。
“风俗”是“习惯”的一种,故题干是种属关系,D项与之相符。
A项是并列关系,B项无种属关系,C项是属种关系。
A.富豪:空想B.郁闷:心情C.大楼:小屋D.蜡笔:图画【例题】歌声:姿势A.重要;严格B.美丽、动听C.悠扬;优美D.听觉;状态【例题】蜻蜓:昆虫A.学生:学校B.芹菜:蔬菜C.朋友:敌人D.友情:爱情【例题】古生物学者:化石A.鱼:脊椎动物B.起源:基督教C.警察:盗贼D.考古学家:古董【例题】蝉:知了A.土豆:玉米B.西红柿:蕃茄C.棉花:花生D.东瓜:南瓜【解析】B。
题中“跳跃”可构成一个“动作”,选项中只有“郁闷”属于“心情”描写,故此题选B。
2020山东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测参考答案及解析考生回忆整理,仅供参考1.【答案】B。
到2025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成型。
2.【答案】C。
东方圣地、亲情沂蒙各旅游品牌都属于鲁南经济圈。
3.【答案】D。
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4.【答案】D。
选项D中,李某非法获利5000元过程中,被害人并没有因为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具体而言被害人扫码开车时的主观心态是想把自己的财物转移到共享单车公司的账户,而不是李某的个人账户。
从这个角度来说,被害人并没有因为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不满足诈骗罪的行为结构,所以不是诈骗罪。
此行为应理解为盗窃罪,行为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偷换二维码的手段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5.【答案】D。
甲对乙说,如果乙考上研究生就把自己的劳力士手表赠送给乙,乙表示同意。
6.【答案】C。
“画屏”上可以出现唐伯虎的题词。
7.【答案】B。
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其机械能逐渐减少。
8.【答案】A。
细菌性痢疾。
9.【答案】D。
发展高层建筑,提高城市容积率。
10.【答案】D。
巴氏消毒法可以用来给啤酒消毒。
11.【答案】D。
削足适履12.【答案】C。
渐变此消彼长13.【答案】C。
空中楼阁盲人摸象14.【答案】A。
分寸过犹不及15.【答案】A。
转瞬即逝难能可贵16.【答案】B。
潜在淋漓尽致17.【答案】A。
震撼巧夺天工18.【答案】D。
千差万别不容小觑19.【答案】C。
基本笼统20.【答案】A。
发端指南根基。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基础训练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孤孀(shuānɡ)疮疤(chuānɡ)B.掳去(lǔ)惧惮(dàn)憎恨(zènɡ)C.絮说(xù)诘问(jié)霹雳(pī)D.粗拙(zhuó)烦琐(suǒ)陆玑(jī)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3.解释句中黑体的词语。
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A.切切察察:B.絮说: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顺顺流流: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④我惧惮她什么呢!惧惮:4.选词填空。
①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A.心爱B.可贵C.珍惜)的宝书。
②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
(A.气魄B.办法C.神力)③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A.着急B.惶急C.慌乱)地看着我。
④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A.懒惰B.怠情C.疏懒)的。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D.“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严重地说。
6.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并说明写出了她怎样的性格。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
()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③又不许我走动,拔—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二、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2019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习题实战班第一轮专项练习六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三部分心理学第五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解析: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榜样的合理宣传,切忌将其塑造成高大完美的“神”。
2.【答案】A。
解析: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处在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儿童会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
3.【答案】C。
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功能固着。
只看到秘方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功能固着。
4.【答案】D。
解析: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5.【答案】D。
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经过了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即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6.【答案】D。
7.【答案】A。
解析:道德情感包括想象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其中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属于伦理道德的情感。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解析:过度学习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继续学习的一种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即2×150%=3,3-2=1。
11.【答案】B。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需要为中介的。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CD。
解析: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结构更加完善、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2)品德发展由动荡(初中)向成熟(高中)过渡。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C、D项;A、B项为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答案】ABC。
三、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如果我是小张的班主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小张进行教育培养:首先,对小张进行有效的说服。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不仅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动人,有效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作用,帮助小张在原有态度基础上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然后,帮助小张明确他的价值观,让他的价值观指导他的行为。
小张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可能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因而行为往往会背离他真正的价值观。
我们要引导小张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他的行为模式,鼓励他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其次,利用同伴约定帮助小张改变不良行为。
发动小张的好友,同时在班集体中建立一定的群体约定,让积极、正向的集体温暖小张,从而让小张回归集体,回归有利于他成长的良好关系网中,利用同伴或者集体约束他的行为。
再次,树立良好榜样。
根据小张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充分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给小张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小张的好友、小张崇拜的偶像明星、小张敬重的长辈等,让小张主动学习榜样的行为,向榜样靠近,从而改变小张的不良态度和行为。
最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要认识到,品德形成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张可能会有令人惊喜的良好转变,也可能会出现令人沮丧的反复,作为班主任,要足够涵容,对他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多给小张信心;对于小张过分的行为合理惩罚,但慎用惩罚。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事物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
原型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原型启发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
2.【答案】D。
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人们倾向于用发散思维的特征来代表创造性的主要特征。
3.【答案】A。
解析: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4.【答案】A。
解析:算法策略是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逐一尝试,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5.【答案】C。
解析:头脑风暴训练的核心思想是把产生想法和评价想法区分开来。
6.【答案】D。
解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1)有结构的问题。
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鲁班发明锯子属于创造性活动。
9.【答案】A。
解析:不同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却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说明主体更换以后发挥的作用不同,体现了定势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D。
解析:创造性思维有三个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测验是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测验。
2.【答案】ABCD。
解析: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答案】BCD。
解析:A属于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三、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影响个体创造性的因素包括环境、智力、个性。
首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去重视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当今社会强调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更是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不同意见,给予学习活动较多的自由,容许学生自行探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其次,智力也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因素之一。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但并不是一味的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智力。
最后,个性也会影响个体的创造性。
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的驱动力。
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创造性高的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好独立判断,有独立见解,不轻信,不盲从等都是高创造者的特征。
另外,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自我调整等品质也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其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最后,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
第七章学习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A、C选项属于认知策略,B选项属于迁移的范畴,D选项属于监控策略。
2.【答案】A。
解析:将书上的重要内容划线标记,或将重要内容抄写下来属于复述策略。
3.【答案】B。
4.【答案】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5.【答案】D。
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A选项属于垂直迁移,B选项属于同化性迁移,C选项属于重组性迁移,D 选项符合具体迁移的概念,故选D。
6.【答案】B。
解析: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原因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7.【答案】C。
解析:“制作一幅植物生长一览图”,属于组织策略。
8.【答案】D。
解析: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知道自己的社交能力不强,因而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这是对自己认识活动(社交能力)的认识。
9.【答案】A。
解析: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10.【答案】D。
解析:对其形象进行记忆,说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属于精加工策略。
11.【答案】A。
解析:学习策略不等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
12.【答案】A。
解析:动机的引发(激活)作用是指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定向作用指的是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13.【答案】C。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
14.【答案】D。
解析: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