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你能从实验室找出贴有下列图标的药品,写出相应的名称和符号。
易燃液体——酒精; 腐蚀品——酸、碱等。
⒈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取用的仪器及注意事项。
(学生阅读书P 18页固体药品的取用)
(学生实验1)用镊子夹取1小粒锌放入试管中;用药匙、纸槽取碳酸钠粉末,并将试管放在试管加上。
(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出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并加以修正)
(归纳总结)
①取块状固体、金属颗粒 —— 镊子(一横二放三缓竖),
②取粉末、小颗粒固体 —— 药匙、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药品用量没有说明的,当取少量——盖满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药品
(讨论):书P 19问题。
教师归纳并总结 (2)量取液体:
(讨论): 课本P19: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⑴平视,读数⑵俯视,读数会偏⑶仰视,读数会偏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阅读
学生实验
记录。
讨论并汇报
(学生实验2)
练习向试管、烧杯中滴加少量液体。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等。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态度。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如试管、滴管、量筒、药品柜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教学课件、安全手册等辅助教学资料,以及营造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实验室环境。
此外,还需强调学生着装要求,确保其在进行实验时穿着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
通过这种着装规定的实行,有助于实验室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在实验室中,学生必须穿着实验服,以防止化学物质溅到衣物上,同时也能保护学生免受热、冷、电等危险因素的伤害。
实验服应具有抗腐蚀性,可以避免学生在进行酸碱实验等时遭受到腐蚀。
同时,佩戴适当的鞋子也十分关键,通常要求鞋头能够封闭且具有一定的防护性能。
这能保护学生的脚部不受到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也能防止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
此外,实验室的整洁和秩序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应保持清洁,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污染源影响实验结果。
在每次实验后,学生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洁工作,包括清洁工作台面、清理用过的器材等。
只有当实验室环境整洁有序,学生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实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因此,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从实验效果的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着装要求和实验室环境的整洁有序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以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实验演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视频或实验将展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安全措施以及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时间月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创设问题情境,完成实验探究: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学生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时教师【规范演示】取用固体药品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而不滴洒?
【练习与实践】教材的讨论问题,学生组织语言回答
三、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2.量筒量取液体时,采用仰视、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科学探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四、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取少量的液体应用什么仪器?
2.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科学探究】教师规范演示滴管的使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1-8,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板书设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规则
二、化学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滴管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