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的区别
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其中,第三角法是按照
三角垂线的物理性质,从而确定杆件的有效力;第一角法是把系统看作是一个按照一定角
度和长度构成的平衡系统,从而确定每部件的有效力的方法。
第三角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架空三角支撑系统,可以把分析工作分解成最基本的部分,这能有效地减少分析的复杂度和误差,因此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而第一角法用到的
是攀登法,可以相对精确地求出构件的有效力,但分析起来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错误。
在实用过程中,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各有所长,一般用第三角法来分析三角垂线架空
结构,用第一角法来计算平衡杆架、受力拱桥、悬索桥及其它更复杂的结构。
第三角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三角形的受力特点,将桁架结构或塔架结构分成一个个最
简单的三角结构,即垂线架的原理,与此同时,用支撑力或抗压力来分析单元结构中的每
一个截面上各物理量的大小。
第三角法分析过程首先要确定桁架弯矩、剪切力及桁架基底
等受力特性,然后把整个结构分解成各种独立的垂线架,求解桁架每一杆件上的正抗力及
剪切力,根据有效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出每一个支点构件的有效力。
第一角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桁架结构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节点,另一部分为跨构件,从两个节点之间平衡该跨构件上的各种作用力,结合构件本身的受力特性,最终可求
得该跨构件上各个截面上的有效力及支座上的支撑力。
然后,逐步“攀登”到高处,确定
每一层构件之间的单元受力分析,依次求取每一层构件所受的有效力,最后可以确定所有
层构件的力的大小及方向。
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机械制图是工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有些技术人员以前没有学过“机械制图”,在生产中凭着见得多了也能看懂加工图纸。
但是,也正是这种没有基础的感觉可能会造成错误,比如将加工部位弄反掉。
本文总结了机械制图的投影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机械制图投影法
依据投影原理表示物体的形状,可将物体置于任何象限内,一般将物体置于第一限象而得到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为第一角投影法,因此同理可得第二、三、四角投影法。
空间的四个象限
物体与四个象限
第二角投影法与第四角投影法所得视图重迭,制图与读图不易,所以不适用。
二、第一角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一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物体→投影面
第一角法 第三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三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
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投影面→物体
第三角法
第一角法:大部份使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
第三角法:与我们观看物体位置的方向相同,因此美国、日本等国,使用此种投影法;
中国国家标准CNSB1001规定,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皆适用,但同一张图中,不得同时采用。
机械图纸中一般要用如下图示注明所用投影法:。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是在绘制三角形时使用的常用转换技术。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图形编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转换原则不同
1. 第一角法:将绘制三角形动作固定在点A顶点,然后通过改变另外两个顶点B和C的位置,来生成不同三角形,从而实现图形的变换。
2. 第三角法:将三角形的构建动作固定在点A和点B顶点,然后改变第三角顶点C的位置,来实现图形的变换。
二、运算效率不同
1. 第一角法的计算代价比较大,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因为要改变两个变量来解决问题。
2. 第三角法的计算代价比较小,只需要改变一个变量,因此不需要很多计算时间。
三、使用场景不同
1. 第一角法适用于只改变三角形的边长,而忽略角度的情况。
2. 第三角法则适用于改变三角形的角的角度,而忽略边长的情况。
四、步骤数不同
1. 第一角法需要十步才能完成三角形的生成,其中前五步需要确定两
个变量,而后五步需要变换图形。
2. 第三角法需要七步才能完成三角形的生成,其中前三步需要确定一
个变量,而后四步需要变换图形。
综上所述,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虽然都是用来转换三角形的技术,但
两者在转换原则、运算效率、使用场景和步骤数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选择一种转换技术应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斟酌。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这两个在工程制图中常见的概念。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们就像咱们生活中常见的俩兄弟,各有各的性格。
你说这第一角法就像那个爱照相的朋友,特别喜欢把自己拍得帅帅的,永远是面朝观众,而第三角法呢,像是个爱玩游戏的家伙,总是从后面悄悄观察,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的。
咱们先从第一角法说起。
它是个老牌子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特别受大家欢迎。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画一个立体的物体,比如一台咖啡机,你就得把它正面、侧面、上面都画出来。
这个方法就是把物体放在一个坐标系里,想象你正面对着它,想把它的各个面都展示出来。
这样一来,前面看着特别清晰,大家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咖啡机的造型、大小、功能。
就像看广告一样,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哎呀,真想喝一杯!不过,第一角法有个缺点,那就是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视觉上有点拥挤,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结构,可能看得人有点眼花缭乱。
说到这里,第三角法就显得更加“务实”了。
想象一下,你坐在咖啡机的后面,正在仔细研究它的内部构造。
这个方法就是把物体的各个面放在一起,但就像从后面看的样子。
正面、侧面、上面,全都“翻转”了,变得更容易理解。
有点像玩拼图,慢慢拼凑出整个画面。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那些喜欢细节的人,比如工程师们。
他们想要把每一个螺丝钉、每一根线都看得一清二楚,就得用这个方法。
不过,别以为第三角法就完美无瑕,它也有自己的“小毛病”。
比如说,很多人对它不太熟悉,看到的图纸可能会觉得有点懵。
就像你第一次玩新游戏,规则复杂,一开始根本搞不清楚哪是哪个。
再加上,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在视觉效果上差别不小,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很困惑。
这两种方法在不同场合都有用,但要是你搞不清楚哪个用在哪,真的是有点“麻烦”。
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就像是两位老友,各自有各自的拿手绝活。
比如,第一角法在建筑设计上特别流行,设计师们喜欢用这个方法来展示房子的布局和外观,给客户一个直观的感受。
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于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于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于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于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于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于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于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它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于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于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于图纸上。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比较专业点说:国家标准GB/T14692-1993中规定,我国的机械图样“应按第一角画法布置六个基本视图,……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因此,除按合同规定外我国均采用第一角画法。
但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我们以前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1) 两种画法都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2) 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
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
可见两种画法的前后方位关系刚好相反。
(3) 根据前面两条规律,可得出两种画法的相互转化规律:主视图(或前视图)不动,将主视图(或前视图)周围上和下、左和右的视图对调位置(包括后视图),即可将一种画法转化成(或称翻译成)另一种画法。
另外,ISO国际标准中规定,应在标题栏附近画出所采用画法的识别符号。
3D游戏中第三视角视野更广(一般都是60°~80°),而第一视角视野则相对狭窄(一般45°),但是更逼真,代入感更强,这也是FPS比TPS更热更有市场的原因。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根本区别在观察者(人)、机件(物)和投影面(图)的位置关系不同。
我国的画法,是把机件放在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
第三角画法是把投影面置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
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2006年12月18日星期一 22:49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於图纸上。
机械制图:三视图的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划分2009-05-10 1:29三视图的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中华民国(CNS)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的区别
第三角法:
第三角法是一种新的金融分析方法,它主要的特点是以回报率或空间距离测量组织和资产的金融绩效。
它绘制一个三角形,在该三角形中每个组织的回报率都可以容易的比较,并且可以发现存在哪些因素会降低投资者的盈利能力。
第一角法:
第一角法是一种通过比较投资者和管理者盈利能力来衡量金融绩效的方法。
它把投资者在该行业中的投资收益率和管理者的投资收益率放在一个图形中,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代表了绩效的差异。
此外,它还使用绩效的衡量标准,以判断投资者是否落后于管理者,以便确定投资者是否被充分利用了资源。
两者区别主要有:
1.第三角法以回报率或空间距离来测量绩效,而第一角法则以投资者/管理者之间的投资收益率作为衡量标准。
2.第三角法是以发现影响投资者盈利能力的因素为目的,而第一角法则旨在衡量投资者是否被充分利用了资源。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国家标准GB/T14692-1993中规定,我国的机械图样“应按第一角画法布置六个基本视图,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因此,除按合同规定外我国均采用第一角画法。
但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下面对第三角画法作一简要介绍: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分别称为第Ⅰ角、第Ⅱ角、第Ⅲ角……,如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我们以前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
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
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
其余类推,见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方式及视图配置如下图所示。
仔细比较两种画法便可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制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
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1) 两种画法都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2) 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
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
工程制图制图中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区别唐小波(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重庆401320)世界各国的工程图样有两种体系,即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
中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采用的是第一角画法,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则采用第三角画法。
虽然在国内默认采用第一角画法、上大学时老师也主要以第一角画法教学,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免会与第三角画法打交道。
例如在中日合资企业、中美合资企业里往往外资方会因拥有核心技术而比较强势,中方不得不去适应外资方而采用第三角画法制图;同样,国内的工厂给外资、港资、台资企业代工时,也需要能识别甲方提供的使用第三角画法的工程图样。
工程图样是工程师们交流的共同语言,它保障了产品设计、技术交流、生产和贸易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这个全球分工协作的时代,中国工厂显然已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作为一个合格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在掌握了第一角画法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第三角画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简要的为各位介绍下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以及两者的区别和特点。
一、投影法概念一个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必定在地面或者墙上留下阴影,我们将其称为影子。
聪明的人们通过影子这个自然现象,经过科学的抽象提出了投影法的概念,它是绘制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
假设物体是透明的,光源的光线将物体的各个顶点和各条棱线投射到某一平面上,这些点和棱线的影子所构成的图形就称为投影。
这种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构成投影体系的要素包括投影中心、物体、投射线、投影面、投影。
图1 投影原理二、投影法分类根据投射线间的相对位置,投影法共分为平行投影法和中心投影法两大类。
中心投影法是用一束由一点发出的投影线进行投影,如图1所示。
中心投影图的度量性较差,一般不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而且投影的大小随投射中心、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它的图形逼真,直观性较强,因此它常用于建筑物的透视图。
第一角投影法,,与第三角投影法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引进了不少国外设备、图纸和其它技术资料,有不少发达国家的机械图样投影方法与我国所采用的投影方法不同。
为了更好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故快速看懂国外机械图纸很有必要。
1 概述当今世界上,ISO国际标准规定,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同等有效。
各国根据国情均有所侧重,其中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东欧等国均主要用第一角投影,而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业、荷兰和墨西哥等国均主要用第三角投影。
解放前我国也采用第三角投影,新中国成立后改用第一角投影。
在引进的国外机械图样和科技书刊中经常会遇到第三角投影。
ISO 国际标准规定了第一角和第三角的投影标记(图1和图2)。
在标题栏中,画有标记符号,根据些符号可识别图样画法,但有的图纸无投影标记。
图1 第一角画法标记符号图2 第三角画法标记符号2 第三角投影空间可由正平面V、水平面H、侧平面W将其划分成八个区域,分别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分角,如图3所示。
图32.1 将物体放在第一分角内投影称为第一角投影,又称E法——欧洲的方法。
第一角投影法,,与第三角投影法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在工程图的配置文件修改,如图示:附件2005-5-15 20:5206.jpg(22.62 KB)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引进了不少国外设备、图纸和其它技术资料,有不少发达国家的机械图样投影方法与我国所采用的投影方法不同。
为了更好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故快速看懂国外机械图纸很有必要。
1 概述当今世界上,ISO国际标准规定,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同等有效。
各国根据国情均有所侧重,其中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东欧等国均主要用第一角投影,而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业、荷兰和墨西哥等国均主要用第三角投影。
解放前我国也采用第三角投影,新中国成立后改用第一角投影。
在引进的国外机械图样和科技书刊中经常会遇到第三角投影。
ISO 国际标准规定了第一角和第三角的投影标记(图1和图2)。
在标题栏中,画有标记符号,根据些符号可识别图样画法,但有的图纸无投影标记。
图1 第一角画法标记符号图2 第三角画法标记符号2 第三角投影空间可由正平面V、水平面H、侧平面W将其划分成八个区域,分别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分角,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