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及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网络通信软交换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在社会市场经济开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呈现出创新开展的模式,市场的需求以及网络技术在开展中都得到了全面优化。
但是,在现阶段网络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其开展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导致网络通信中的软件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在传统网络通信技术运用中,其交换技术的运用也存在中而一定的限制因素。
因此,需要电子通信行业在开展中认识到网络通信中存在的限制因素,通过网络需求的工程完善,进行软件交换技术的合理运用,从而为通信软件的技术创新以及通信技术的整合奠定良好支持。
软件交换技术主要是指用户在通信交流的过程中,将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介质,通过电脑效劳器实现网络环境中的用户级信息交换,实现软交换技术的稳定利用。
在该种通信技术运用的背景下,可以将电脑效劳器作为核心载体,通过局域网的利用实现数据与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该种背景下,并不需要铺设网络资源就可以实现对网络系统的统一维护及管理,降低了网络通信技术运用的工程本钱。
在网络环境资源营造的背景下,可以充分满足设备运用的稳定性以及简单性,通过这种网络化的环境营造,提高软交换技术的运用质量,使软交换技术作为网络运行的根底,并在软交换的控制以及媒体运行环境处理分析中,实现对软件系统运营的控制,从而为软件的编程以及传输控制功能的分析提供支持,满足软交换技术的使用以及业务的拓展需求,为软交换技术的整合及优化奠定根底[1]。
2.1软件系统的运营费用较低在软交换技术运用中,其设备运用与传统的设备交换技术相比,软交换技术的功耗、集成度等都优于传统的软件系统,因此,在耗能中需要减少对供电要求的分析,通过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能量的节约,减少机房的建筑面积,而且也可以为软交换技术的优化整合以及控制分析中,采用集中放置以及集中管理的交换通信网络技术形式,从而在最终程度上减少网络资源的运营本钱,为通信网络环境的优化提供保证[2]。
2.2软件系统的建立本钱较低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技术形式与传统的网络整合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传统交换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交换构架存在着一定的封闭性,通过新型软件交换技术的构建及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软件系统运用的封闭性,从而为技术的开放性提供支持。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摘要:本文通过对软交换的认识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出现有软交换存在的一些缺陷,特别是各种实现模式对业务支持不足致使业务接入困难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软交换系统中统一业务接口层的改进思路,对业务实行统一接入和管理,致使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得到完善。
关键词:综合业务数字网;专用小交换机;应用编程接口1 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
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
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
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功能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各种不同的PSTN、ATM和IP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
(2)可方便地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
(3)高效灵活性。
(4)开放性通过一个开放的和灵活的号码簿接口便可以再利用IN(智能网)业务。
(5)为第三方开发者创建下一代业务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6)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特性。
(7)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件的特性。
包括展露给所有组件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接口、策略描述语言和一个编写及执行客户策略的系统。
3软交换现状分析3.1基于软交换的应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交换各种标准的制定与补充,不少厂家都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实验。
目前,国内外许多电信设备制造商,如西门子、阿尔卡特、爱立信、北电、中兴等都在积极发展新的交换机过渡平台,提出了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2)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篇二浅谈软交换技术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
论文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电力通信网1 引言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
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
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
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
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这就产生了新、旧网络融合、互通的问题。
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现有的PSTN 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逐步地向IP网络演进,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是软交换设备。
2 软交换技术2.1 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
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信令互通等。
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
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G和智能终端等,覆盖本地用户,提供话音和多媒体业务;设置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MG,连接西北电力行政交换专网汇接中心及公网,实现与交换网络的互通。
32网络建设中期在网络建设中期,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需求增加,网络规模扩大,网络中软交换节点数逐步增加。
软交换所掌控的包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所占用户面极其接近甚至略胜一筹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逐步退到边缘,数据网用户不断增加。
这时,可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电力公司设置通用媒体网关UMG设备,通用媒体网关设备主要做为中继媒体网关来使用,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交换网络,实现电力交换专网的汇接覆盖,开展VOIP长途业务。
随着用户和网络容量增加,可考虑在网内再增加1套软交换设备,实现双归属组网,提升网络容量和可靠性,增加业务层系统,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并完善网络运营管理功能。
33网络建设后期网络建设后期,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设置软交换设备,与西北公司的软交换设备通过SIP—T、BICC协议互连互通。
各区域之间的业务通过IP承载网就可以互连互通,通用媒体网关主要作为用户媒体网关来使用,以带用户为主,中继网关的功能减弱,主要是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交换网络。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IP视频业务等。
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
如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局域网、变电站无人值守监控、会议电视等。
电力通信网则有载波网、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化,为保证不断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服务的要求,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整合资源、方便管理,还能更方便地开展新业务,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的新需求。
软交换技术论文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软交换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软交换技术论文篇一软交换技术3G网络时代的来临,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推动全球信息业发展的动力。
软交换(Soft Switch)技术则成为3G网络互通的关键。
主要从软交换的概念、体系、功能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3G软交换概念体系功能一、软交换概念软交换的概念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提出的。
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其基本定义为:软交换是一种支持开放标准的软件,能够基于开放的计算平台完成分布式的通信控制功能,并且具有传统的TDM电路交换机的业务功能。
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No.7信令网络到IP网络),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从广义上看,软交换是电信交换网络演进过程中实现承载与控制分离的一种技术,实现媒体网关和呼叫服务器在网络上的分层部署,相关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互联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
狭义上看,软交换指软交换设备,定位在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层。
二、软交换体系1、呼叫控制层。
呼叫控制层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
呼叫控制层中的物理实体是软交换机(SS:Soft Switching),软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如下:对接入层的各种媒体网关的控制,指示媒体网关应与哪个媒体网关建立连接关系,完成信息压缩编码方式的控制、回声抑制功能控制和业务流量控制;基本话音业务的呼叫处理和连接控制;数据业务的处理和连接控制;提供与更高层应用的接口;计费功能。
2、媒体网关层。
媒体网关层的功能是将用户/业务连接接入软交换网络。
边缘接入层中的物理实体是一系列媒体网关设备(MGW),各网关设备完成数据格式和协议的转换,将接入的所有媒体信息流均转换为采用IP协议的数据包在软交换网络中传送。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SoftSwitch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
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2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组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到与其它各种网络的互通。
试论软交换技术及应用【摘要】下一代网络(NGN)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
其是一种目标网络,是建立在业务与下层传送功能分离的基础上,业务独立于网络,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信网在提供新业务方面的弱点,迎合了面向业务未来发展网络的思想。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NGN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
而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一经提出,便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
【关键词】通信技术;NGN;软交换技术;分组中继;虚拟中继;多媒体业务1.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技术是一个能够提供下一代分组通信——包括语音、宽带和无线网络的平台。
利用软交换技术,全球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能够优化他们的网络,并且能够提供新的业务和应用来获取新的利润。
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选择、认证和计费等功能,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而综合业界的看法,从广义上讲,软交换概念是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从狭义上讲,软交换特指位于NGN 控制平面的软交换设备,其在V oIP 体系中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2.软交换的功能、主要特点及网络结构2.1软交换的功能2.1.1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它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2.1.2业务提供功能软交换应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所提供的全部业务,还应与现有的智能网配合提供智能网业务,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电力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论文摘要: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进程中,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时代的产物其发展越来越快速,应用领域不断铺开。
在电力通信网中,软交换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
软交换技术应用于电力通信网中的优势极为明显,它不仅能够融合多种介质,使网际间的信号传输较为通畅,而且应用该技术便于进行系统网络化管理,能快速处理及整合多种业务,最大程度提升网络服务的整体质量。
前言近年来,随着多项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通信系统运行更加高效。
为了升级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各项功能,便将软交换技术与电力通信进行整合。
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出软交换技术的各项优势,提升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效率。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有益于通信信号的传输及融合,同时提升了电力通信系统管理的实效,并能够提示故障预警,以及实现子网络之间的有效互通,增强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各项性能。
1软交换技术概述软交换技术又叫媒体网关控制技术,它最大的功能是使电力通信网环境内的信号连接与处理过程维持稳定,并且在它较为开放的体系中,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软交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通信的模式,使通信方式网络化成为了现实。
1.1软交换技术的网络体系结构软交换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该特质将网络划分为传输和接入层、媒体层、控制层与应用层四个部分,这便是软交换网络系统的构成。
(1)传输和接入层:采用多种接入手段,按照用户需求,将数据业务集中至网络接入点,并传递到指定位置;(2)媒体层:将信息转换分割成IP数据包或者ATM信元,使之成为能够在数据媒质上传输,此外,媒体层还能进行数据路由规划;(3)控制层:软交换系统的核心层,它肩负着控制底层网络处理业务流以及决定用户应该接受哪些业务的职责,并有呼叫智能控制的功能;(4)应用/网络业务层: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附加的服务。
按照以上思路形成的拓扑结构有如下特点:形成了开放端点的拓扑结构,可以使用PTN 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兼容性(包括传送话音和数据业务);有效分离了网络结构中的传输部分和控制部分,允许它们分别演进,使得软件功能与硬件构成的集成程度得到了质的飞越;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使用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灵活定义功能。
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加快普及,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在信息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软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论述了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关键字】信息通信软交换 msc server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通信网络技术也在逐步革新,人们对于网络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信息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大通信运营商为了掌握最新的业务范围,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都开始着手网络结构的优化,将软技术应用到信息通信中。
一、什么是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电信网的电路的“硬”交换而言的,它主要是通过软件,在包交换网络的基础上完成交换与呼叫控制管理,从而完成信息的交换,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业务的一种新的电信网络技术,是ngn的核心,这一概念,在1997年被首次提出后,就很快得到了业界的认同,并被迅速推广开来。
作为先进科技发展的产物,和网络演进及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设备之一,软交换技术的设计不受特定的操作系统和限制,能够提供交换、路由与业务功能相分离,更好地实现各种业务的信息交换和同步通信。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功能有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工呢过、业务提供功能和互联互通功能。
软交换技术能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呼叫处理系统,并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进行运行,还可以通过接入开放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接口,实现开放性能,软交换技术还对可编程和呼叫事件存有详细的记录,实现可编程后营业室的特性。
另外,软交换技术还能提供更多的api接口,方便拓展业务,其高效的灵活性,也能实现信息通信业务中的多种功能。
因而,成为现代业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得到各大通信运营商的青睐。
二、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信息交换软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和机遇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三个方面。
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自由交换,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能接受更加宽泛的各种设备接入,而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体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软交换技术对通信工程的运用论文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革新开展,以往通信工程中所用到的网络技术已无法满足时代的变化需求,特别是网络业务的不断创新,原有的通信工程必须不断优化和革新以此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其中,软交换技术就是新时代开展的必然产物,其将是下一个NGN网络的核心技术,在通信工程的领域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作为通信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软交换技术以突出的网关管理、连接控制和呼叫控制的优势,为通信系统提供最高效的资源管理和分配能力,从而增强了通信工程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所谓软交换是指从媒体网关即传输层中系统的呼叫控制功能别离出来,以软交换技术设计的软件实现该功能,进而到达呼叫的控制和传输的别离,为系统的可编程区域构建别离平面。
软交换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网关管理、连接控制、呼叫控制、翻译、选路和信令等功能上。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软交换技术还可通过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实际应用层连接,从而为网络提供更广泛的业务。
与以往的网络使用技术相比拟,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具有更多的优势。
例如在以往的网络中,系统的接入、中继、控制这三个模块和交换矩阵都是统一聚集在一个硬件中,每一个功能模块均是采用总线进行内部连接。
使交换机能提供的硬软件和业务应用全部捆绑起来,系统整体的开放性能较差,影响了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而软交换技术那么不同,它将上述各功能模块全局部离出来,使每一个功能模块全局部离成一个独立网络单元和部件,各个独立部件之间发挥的功能都能构成一个开放的网络结构,进而实现呼叫控制、别离与业务传输,这样的网络结构使得网络业务更加独立,也能提供更多丰富的通讯信息资源。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其在网络中的通信特点就是分层和构件化。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从下往上依次可划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应用层这四层,每一个层次在通信工程系统中均发挥这不一样的作用。
其中,接入层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根底,其在交换网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软交换技术发展论文1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
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
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
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
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
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
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
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试验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启动。
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5厂家签订了下一代网络试验工程设备合同。
试论软交换技术及应用
【摘要】下一代网络(ngn)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
其是一种目标网络,是建立在业务与下层传送功能分离的基础上,业务独立于网络,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信网在提供新业务方面的弱点,迎合了面向业务未来发展网络的思想。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ngn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
而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一经提出,便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
【关键词】通信技术;ngn;软交换技术;分组中继;虚拟中继;多媒体业务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是一个能够提供下一代分组通信——包括语音、宽带和无线网络的平台。
利用软交换技术,全球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能够优化他们的网络,并且能够提供新的业务和应用来获取新的利润。
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选择、认证和计费等功能,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而综合业界的看法,从广义上讲,软交换概念是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从狭义上讲,软交换特指位于ngn 控制平面的软交换设备,其在 voip 体系中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
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2.软交换的功能、主要特点及网络结构
2.1软交换的功能
2.1.1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它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2.1.2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应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所提供的全部业务,还应与现有的智能网配合提供智能网业务,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2.1.3互连互通功能
可通过各种网关实现与响应设备的互通。
2.1.4协议功能
支持相应标准协议,包括 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2.1.5资源管理功能
对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如资源的分配、释放、配置和控制,资源状态的检测,资源使用情况统计,设置资源的使用门限等。
2.1.6计费功能
具有采集详细话单及复式计次功能,并能够按照运营商的需求将话单传送到相应的计费中心。
2.1.7认证与授权功能
可进行认证与授权,防止非法用户或设备接入。
2.1.8地址解析功能和话音处理功能
2.2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广泛采用的技术,具有明显优于现有电路型网络的特点:(1)可有效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2)支持各种不同的 pstn、atm 和 ip 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3)组网高效灵活;(4)可方便地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5)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务特性;(6)具有很好的开放性;
(7)有利于固定和移动核心网的融合;(8)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件的特性。
3.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
3.1分组中继
针对用户数增加对汇接局容量需求激增以及传输带宽增加的情况,通过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分组中继叠加网络,利用媒体网关直接提供高速的分组数据接口大大减少传输网络中低速交叉连接设
备的数量,对语音进行静音抑制和话音压缩,以及 aal2/atm的可变速率适配,降低了网络传输成本和带宽需求(可以节省近60%的传输资源),从而满足对现有的汇接局的扩容要求。
3.2虚拟中继
其实际上就是利用软交换网转接 pstn端局之间的语音业务,而软交换网本身不直接接入语音终端用户,此时软交换网的功能类似于 pstn 中的汇接局或长途局的功能。
提供虚拟中继业务,软交换网中必须配置 tg、sg 和软交换机设备,若仅提供与 pstn 相同的语音转接业务,则不需要单独的应用服务器,此时呼叫控制和业务的实现均是由软交换机负责完成。
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均已经能够提供虚拟中继业务。
3.3多媒体业务
多媒体业务用于提供特殊的资源供应用服务器上的增值业务使用。
针对用户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利用软交换技术,将各种应用服务器上的新业务,在软交换设备的集中控制下,通过各种网关设备将实时传送协议(rtp)媒体流重定向到广大终端用户。
其中,软交换直接控制着各种新业务的发放与实施,保证了业务在全网开展的及时性。
3.4电信级拨号接入
其mg同时具备 voip网关和关守2种功能,在软交换的控制下,使得全网媒体网关能统一管理,并能进行拨号上网用户数据旁路,利用l2tp支持多isp方案。
3.5本地语音接入
在拥有庞大的、完善的本地ip网络,但无本地pstn端局的情况下,可以在用户端设置iad设备,利用已有的小区宽带ip网络
连接至软交换ip网络,完成各个iad与软交换机、其它媒体网关设备的连接,即实现了本地电话机的接入,同时为了保证本地接入的电话能够与其它运营商的pstn通信,还需完成软交换网与pstn 的连接。
3.6下一代本地交换系统
提供数据终端与pstn网电信级互联互通。
支持对个人用户(ipphone/pc)、企业用户(ippbx)及不同网络(h.323/sip)的接入。
3.7 3g 核心网
在3g网络中,原msc将裂变为msc-gw和msc-server,msc-gw 完成媒体网关的功能,msc-server完成软交换机的功能,ip网络作为3g网络的统一语音、数据媒体流的承载网络,实现各种业务数据流的融合。
4.目前软交换技术仍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
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扁平化组网,还是分级汇接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如果要实现扁平化组网。
则意味着每个mscserver需存储并分析其他所有设备的局数据,这样的实现方式一是维护的压力大,二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也不好保证。
软交换系统之间的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
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
做到相互兼容。
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要求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进一步确定。
5.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分层体系结构的软交换作为ngn的核心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传输网络(jp、atm)的灵活性,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体系,方便的开发各种适合客户需求的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充分克服了传统电信网络的弱点,电信网络的融合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软交换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其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主要定位于继承传统的话音业务,同时可以适当地发展一些基本的ip多媒体业务。
同时,基于业务发展及服务质量提高的需求,软交换网络架构也将不断向前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晋欣,李颖.浅谈软交换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8).
[2]崔素玲.浅谈下一带网络ngn核心技术——软交换[j].商场现代化,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