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26
软交换技术发展及其应用作者:梁增元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对软交换技术的了解简要介绍下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并对软交换技术将来的发展及其应用做了综述。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发展;应用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72-01在我国数据网络已经大规模的建设起来,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随之网络结构的存在形式也错综复杂。
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使信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传递,这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同样这个问题也是软交换技术将来大规模组建以及得到商家的大规模使用所必须要面对并且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交换网络中,用户的功能以及业务的支持都是与交换机之间进行,所以这些功能以及业务的支持都要在交换机的每一个接点上来实现。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商家在制造交换机的时候就要明确所制造的交换机是用来提供什么业务的,每次增加新的业务功能的时候必须对交换机进行重新的改进,因而随着需要业务的增多提供业务所需要的时间就逐渐变长。
为了满足以上所需要的业务,就需要一个公共的业务平台,所以智能网就出现了。
智能网的概念主要就是呼叫连接和业务的提供分开。
呼叫连接的功能主要由交换机来提供,而业务提供的功能就由智能网络来提供。
如此分开了这两个业务的提供者就大大增强了业务提供的能力,同样也使业务的提供时间变短了。
但是伴随承载的不断多样化发展这仅仅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把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两个业务也给分离开来。
这种分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业务全部在网络中完成,并且能够有效快速的实现不同业务的提供。
这样一来,作为用户就能够不用在意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的类型,可以灵活的配置定义自己所需要业务的特征,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一、软交换的定义软交换也称为呼叫代理、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器。
其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
软交换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未来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功能和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概念,研究了软交换网络的框架结构、相关协议、特点,探讨了软交换网络发展前景。
[关键词]软交换 h.248协议发展前景 ims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223-011、引言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交换网络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提供业务的方式,通常在制定交换机规范的时候要确定该交换机应提供什么业务,在增加新的业务时必须要对每一个交换机或信令做相应的改造,因此新业务提供时间较长。
利用软交换技术,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即软交换网络。
通过这个平台同时承载话音、视频和数据等各项综合业务,并提供开放式的业务层标准接口,引入新业务。
软交换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电信网络的投资,能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能快速提供业务,涉足新领域,以创造新的运营利润增长点;能适应技术发展趋势,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软交换网络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与控制分离、承载与接入分离的思想,把传统交换机功能实体离散分布在网络之中。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功能实体,为软交换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网络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在原有电路交换机的基础上,将业务功能(业务提供)、控制功能(呼叫和信令控制)和接入功能(中继和用户接入)相分离,形成软交换网络的应用服务器、控制设备、信令网关和各种接入媒体网关。
软交换网络各层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和接口。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独自发展,每层之内的技术革新不影响其他层,并且软交换网络能够提供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
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可以支持运营商、第三方业务提供商开发新业务。
3、软交换网络的特点⑴由于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体系,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能方便各种异构网的互通。
⑵由于功能的分离,各种接入媒体网关的设置可以更加灵活,软交换机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范围可以很大。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目录
第一章概述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简述
软交换技术原理简述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地区网络配置现状与需求分析
现有业务网络的配置现状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目标
新业务的发展对软交换技术的需求
第三章软交换技术的规划的理论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协议
软交换技术业务介绍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的过渡策略
第四章软交换应用示例
应用总体目标要求
系统的选型和技术指标
接口配置设计
业务设计
第五章方案实施计划及测试结果分析
方案实施计划步骤方法
测试结果分析
问题与不足
第一章概述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通信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通信业务和简单的浏览和收发,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只有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即能够同时承载和疏通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通信业务的需求。
人类的通信包括话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三大内容。
一直以来,上述三类通信业务均是分别由不同的通信网来承载和疏通。
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数据网承载和疏通数据业务,多媒体网承载和疏通多媒体业务。
电话网的历史最为悠久,其核心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经历了磁石式、共用电池式、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制个发展阶段,其差别在于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
程控制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它采用了先进的体系结构,其功能可以分为呼叫业务接入、路由选择(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部分,其中的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功能均主要是通过程序软件来实现。
但其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的双方提供的对等的双向固定带宽通道不适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
数据网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采用的广域网协议不同,可将其分为、、帧中继和网,由于网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价格低廉、以及基于协议的业务的开展,基于协议的呈爆炸式发展,一度成为了数据网的代名词。
网要求用户终端将用户数据信息均封装在包中,网的核心设备——路由器仅是完成“尽力而为”的包转发的简单工作,它采用资源共享的包交换方式,根据业务量需要动态地占用上下行传输通道,因此网实际上仅是一个数据传送网,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高层业务控制功能,若在网上开放语音业务,必须额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