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外国文学史
- 格式:pdf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34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情、想象力、超自然的元素和对自然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以表达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为目标,作品常常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反映社会不公、现实的矛盾。
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英国的拜伦、雪莱和德国的歌德。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品追求呈现社会、人性和日常生活的本质。
现实主义文学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来揭示现实的不公与不平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三、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和象征性的语言,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世界。
这种文学运动对诗歌和美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追求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灵魂的深层含义。
法国诗人马拉美和比利时诗人梅兹尼克夫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四、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起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颠覆和创新,拒绝叙事的线性结构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强调意识流和碎片化的写作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致力于探索个体意识、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对传统价值观进行质疑和冲击。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五、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现代主义对形式和结构的限制,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多声性,以模仿、拼贴和戏仿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相对性,以及对大希汀崇拜、权力与认同的分析。
1,狂飙突进发生在德国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叶,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们反对封建束缚,崇尚“天才”,主张“自由”与个性解放,强调文学的民族性。
他们受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大自然与纯朴的人民。
代表作家:赫尔德,青年歌德与席勒等。
代表作品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等等。
2,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性意义的一部作品,作于1596年。
剧中包括两个平行的情节。
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遵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
揭示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旧式高利贷者同新兴工商业资产者之间的矛盾。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四大吝啬鬼”之一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3,奥林波斯神统: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
奥林波斯神统反映的是父权社会的人际关系:宙斯是众神之主,他的兄弟中,波塞冬是海神,哈德斯是冥王。
宙斯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诸事,如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等等。
希腊诸神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波斯山上,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他们的生活是当时希腊社会生活面貌的缩影。
4,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新的小说样式。
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流浪的经历为线索,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并以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
小说主人公大多数是广大的破产者、流浪汉,靠个人机智谋求生存,以玩世不恭对待生活。
每一部流浪汉小说都是一幅生动幽默的社会风俗画。
无名氏的《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流浪汉小说。
5,哥特小说:在18世纪兴起的一种小说题材。
这类小说致力于表现发生在偏僻古堡的离奇故事,以及这些怪诞事件对人物情感和性格的影响,注重想象,内容多是怪诞、恐怖的,往往写古堡、幽灵、恐怖和幻觉之类。
1、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有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由可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张。
运动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反叛精神。
它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强烈影响。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到80年代中期便开始衰退。
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
2、感伤主义:亦称“主情主义”、“前浪漫主义”,因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它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
这一派作家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着意刻画人的内心活动和描写人的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
感伤主义影响了狄德罗、卢梭等作家,对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3、湖畔派: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等,因憎恶资本主义而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同时创作了大量歌颂大自然、缅怀中古,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
这些人被称为“湖畔派”。
他们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推动英国诗歌的改革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方面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4、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指拜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艺术典型。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感、蔑视、性格阴郁孤傲、追求自由,具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反叛精神,伤感情调很重。
他们有时候挺身而出保护被压迫者,反抗强暴者,但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
《盗贼》中的康拉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拜伦的大本分作品都有这类典型。
5.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抒情诗盛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多用来歌唱。
它源于民歌,分为箫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几种,分别以排箫或竖琴伴唱。
诗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
最著名的是女诗人萨福,她的诗篇大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 英雄格: 出自于伊利亚特中,以六音步长短短长短短音节写成.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中世纪文学中的一种类型。
讲究忠君爱国护教行侠,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二种。
有名的圆桌骑士等。
出身名门,有知识教养能力,性情孤傲,试图以个人力量建功立业,但终究归于失败的人。
抒情诗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外国文学史之歌德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歌德之于德国有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他的《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
二、创作历程:1、在“狂飙突进”运动的鼎盛时期,歌德创造了《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以及《普罗米修斯》,但真正让他名声大震的,还是在1774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它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最大成果。
2、1789年完成的戏剧《托尔夸托·塔索》是歌德及看重的作品,他甚至称之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3、1796年完成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和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4、1808年《浮士德》第一部分发表,是歌德从事文学创作的重要结晶,也是德国文学史的重要里程碑,他为诗人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此后,还创作了诗集《西东合集》,自传《诗与真》,小说《亲和力》、《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以及诗剧《浮士德》的第二部分。
三、维特的形象:1、《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尽管是以歌德本人和耶路撒冷作为真实的原型,却由于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为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维特式的追求与烦恼,已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追求与烦恼,而是所有年轻人都可能有的追求与烦恼,这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经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2、而在当时,维特对于感情的推崇与执着,对于美好心灵的赞美,又暗合了当时追求个性解放与情感自由的时代精神,从而成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最光辉成果,给整个西方的读者在阅读方面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
四、浮士德形象:1、浮士德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类的代表。
《浮士德》通过主人公浮士德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集中展示了浮士德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点:既受生命本能的驱使,沉迷于对名利、权势、地位和女人等现实欲望的追求,又能摆脱诱惑,勇于超越自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1.引起纠纷的金苹果:不和女神在一次婚宴上丢下一个金苹果,上写给最美的女人。
三个女神争执起来,由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评判,他把苹果给了爱神,因为她答应将最美的人间女子给他。
后来,帕里斯果然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引起希腊的愤怒,集合大军攻打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
2.荷马式比喻:荷马擅长运用类比的方法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描写,比喻语言较长,构成富有特色的“荷马式比喻”,这使荷马史诗的语言更富于表现力。
3.悲剧(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的声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4.爱(《圣经》中关于“爱”的定义〈哥林多前书〉13章)——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恒不息。
?? 哥林多前书? 13章5.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中世纪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反映的封建世俗贵族的生活理想和情趣。
骑士文学以表现“忠君、护教、行侠”、“知书达礼”的骑士精神为目的。
骑士文学在12、13世纪最为繁荣,在法国最为发达。
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
《破晓歌》是其中的精华。
骑士传奇发源于法国北方,主要内容是写骑士冒险故事。
骑士文学表现了世俗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程度反教会的内容,其叙述形式对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6.箴言文体的一种,用以规戒他人或自己为目的一种文体,大多用韵,也可不用韵。
7.幽默: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8.莎士比亚化从现实生活出发,用生动和丰富的情节,广阔地描写社会生活,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