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海航西山参考)..2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12
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吴中区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7)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1)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战略 (11)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 (14)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7)第五章合理利用与保护农用地 (21)第一节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 (21)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三节其他各类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4)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25)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25)第二节保障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用地 (26)第三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7)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7)第七章土地综合整治 (30)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32)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32)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3)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 (35)第十章中心城区与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39)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9)第二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及布局 (40)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42)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控制措施 (42)第三节改善规划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 (45)第十二章附则 (46)附表 (4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评价《吴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和调整完善后的《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苏州市吴中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特编制《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称“本规划”)。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赴苏州市吴中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根据区委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活动实施意见和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20**年5月2日至5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江苏苏州XX区和无锡XX区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
下面就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这一专题,形成下列考察报告。
为使考察报告具有可比性、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目标定位于与我区产业结构相当的苏州XX区。
我区三次产业比重为::,XX区为::,该区三产占比高于我区同类指标个百分点。
一、XX 区简介及旅游产业发展概况XX区位于苏州古城南部,濒临太湖,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人。
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XX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太湖山水资源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苏州旅游的核心发展地带。
区内拥有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9项,以及遍布全区的古镇古村古建筑、文物古迹和人文遗存。
太湖风光、鱼米之乡、兵法圣地等特色元素点缀其中。
近年来,XX区坚持“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和“走进太湖时代”发展战略,不断整合区内资源,加大财力投入,完善配套功能,广泛宣传推介,提升管理水平,旅游产业成为该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产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年的%提高到20**年的%。
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
据推算,实现旅游收入约170亿元。
二、XX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科学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发展,全面构建旅游发展大框架XX区编制了《XX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品、产业整合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确定了“两轴、两带、三区、多节点”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
苏州市吴中区旅游业发展规划1、规划总则1.1、规划目为了增强苏州市吴中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提高吴中区旅游综合效益,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打造吴中旅游特色品牌,塑造良好旅游形象。
环绕建设“环太湖山水文化大园林”这一主题,力求将吴中区打导致最具江南个性,长三角一流国际休闲旅游胜地。
1.2、规划范畴苏州市吴中区行政辖区,涉及长桥镇、甪直镇、车坊镇、郭巷镇、光福镇、藏书镇、木渎镇、胥口镇、横泾镇、浦庄镇、渡村镇、东山镇、西山镇13个镇。
东西最大之线宽92.95千米,南北长48.1千米,全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千米,其中属于吴中区太湖水面面积为1486平方公里,为三分之二太湖。
1.3、规划期限基准年为至;近期为-;远期为-。
1.4、规划原则吴中区旅游规划应当与苏州市和吴中区国土规划、都市总体规划、土地运用规划和其他有关规划互相协调。
旅游规划方案以休闲主导、高品位追求开发原则,随着交通体系完善。
针对具备较高消费素质和消费能力中高品位市场进行旅游规划项目开发,以获得旅游投入抱负回报。
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科学角度出发,创造“山水苏州”抱负境界,指引吴中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旅游管治发展方向,建立强有利市场地位。
文化深度体验旅游规划开发原则,吴中旅游开发要将“文化旅游化”与“旅游文化化”结合起来,注重旅游中各种因素开发。
龙头带动片区旅游规划开发原则,在拟定主体区域功能后,产品紧扣功能区主题进行开发,形成特色主题旅游集聚片区,走产品品牌化发展道路,重点提高几种旅游品牌,形成核心力量。
2、规划区基本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吴中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南部,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接壤,西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5´~120°54´,北纬30°56´~31°21´。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一、引言在中国著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内,西山景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制定并实施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西山景区概况西山景区位于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
其地势高低起伏,山峦连绵起伏,植被茂盛,景色优美,因此被誉为“江南明珠”。
此外,西山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文物等。
三、总体规划目标1. 保护与修复自然环境:西山景区的总体规划目标之一是保护和修复其丰富的自然环境。
通过合理的生态疏导和植被修复措施,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2. 丰富旅游服务设施:为了提升西山景区的旅游体验,总体规划将致力于丰富旅游服务设施。
包括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改善停车场设施,提供更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
3. 保护文化遗产:西山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总体规划将注重保护和恢复古建筑、文物等文化遗产,使其保持原貌并得到更好的展示。
四、总体布局1. 自然保护区:西山景区将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群。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警示系统,确保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
2. 旅游服务区:在靠近景区入口的地方将建设旅游服务区,提供停车场、接待中心、票务中心、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
并在此区域内设置多个观景平台,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到西山景区的美景。
3. 文化遗产保护区:在文化遗产集中区域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区,修缮古建筑,恢复古代文化活动场所,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机会。
五、环境保护措施1. 水环境保护:加强太湖水质监测和治理,确保太湖水质的清澈和健康。
2. 植被保护:加大对西山景区植被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采伐和破坏植被,推行植被修复计划,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垃圾处理:设置合理的垃圾分装回收设施,建立垃圾处理中心,确保西山景区的环境卫生。
六、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西山景区管理机构,负责景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