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与色彩
- 格式:docx
- 大小:20.52 KB
- 文档页数:4
风景油画的构图与色彩分析摘要:风景油画是画家以自然景物为对象,并且用油画材料进行创作的画种。
在一副优秀的风景油画作品中,它的色彩表现力强、造型严谨、构图协调、画面冲击力较强。
其中构图与色彩是风景油画的基本要素,并且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色彩与构图两个角度来系统的阐述风景油画创作中的一些技能与方法。
关键词:风景油画;色彩;构图风景油画的创作需追溯到十七世纪的荷兰,它是西方绘画中最早的一个特殊的画种。
独特之处在于它以风景为创作题材,以快干性的植物油加以调和颜料,且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的艺术制作。
二十世纪初期,风景油画的创作逐渐流传到我国。
二十世纪中期,由于我国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风景油画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风景油画绘画的构图与色彩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风景油画的构图(一)构图的含义构图不仅是油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将作品的各个部分联结成整体的一种形式。
构图也称为“布局”、“经营位置”、“组织机构”,构图所注重的是形象、客观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明暗色调等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因此,构图是风景油画创作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
(二)构图的基本形式与特点构图的形式根据主体图形的分布与组合可大致分为均衡式构图和对称式构图,两者又细分为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
构图是借助于想象思维的方法去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个初步步骤。
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图如果安排的合理有序,便有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戏剧性情节。
中国画从它的形成开始,就很重视作品的构图。
整个画面的结构就是绘画的布局章法,也可以称它为是一种造型方式,它是为了表述一定内容的存在形式。
形式一旦与内容相背离,就丝毫没有存在价值。
研究绘画的章法布局主要是为作品的内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1什么是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体验,我们之所以能感知到色彩,主要取决于光。
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被感觉的结果。
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色彩是光的产物,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色彩的形成和光有最密切的关系——光是色之母,色是光之子,无光也就是无色。
2光进入视觉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光源光: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像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都可以直接进入视觉。
透射光: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透射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所达到的光透射率及波长特征。
反射光: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3色彩的三要素(评价色彩的主要依据)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彩是指能够比较确切的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各种颜色之间的区别,是不同波长的色光被感觉的结果。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构成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
2、明度明度是针对色彩的亮度而言的,色彩的深浅和明暗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
明度值越高,则色彩越明亮;明度值越低,则色彩越暗,色彩相对的亮度或明暗度就是明度。
同一种色相会有不同的明暗差别,明度是由白至黑的无彩色,黑色的明度最暗,过渡的灰色是中级明度,白色是明度最亮,其过程表现为渐变效果。
3、纯度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彩度、鲜度、含灰度等),它是灰暗与鲜艳的对照,即同一种色相相对是鲜艳或灰暗的,其纯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如灰色含量越少,饱和度的值越大,颜色也就越艳丽。
4色调色调是明度和纯度概念的概括,指色彩的浓淡、强弱程度通过色彩明度和纯度的结合来表现色彩的状态。
色调是设计时组合搭配颜色的重要概念,通过控制调色,可以更加有效的把握色彩的情感表达。
人生如画感悟人生的色彩与构图人生,就像画布上的一幅画,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色彩和构图。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特而美丽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画面中的色彩和构图来体会和感悟人生的不同层面。
在这幅独一无二的画中,我们经历了喜悦与忧伤、成功与失败,每一笔每一色都画出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感悟。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色彩。
画中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
人生就像一幅五光十色的画作,有时是明亮的红色,象征着热情和希望;有时是深沉的蓝色,代表着平静和思考;有时又是明亮的黄色,展现了快乐和温暖。
正是这些不同的色彩,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红色的热情可以给我们力量和勇气;当我们沐浴在爱和友情中时,黄色的快乐会让我们感到充实和幸福。
每一种色彩都散发出不同的魅力和能量,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接纳这些色彩,用心去体验人生的美好与挑战。
此外,构图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构图可以决定一幅画作的整体效果和观赏感受,同样,人生中的构图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体验和感悟。
人生的构图包括了我们的家庭、朋友、事业、梦想等等。
当我们把家庭放在中心位置,朋友和事业作为支撑,我们的人生画面就会充满温暖和幸福;当我们把梦想作为主线构建人生画面,我们的人生就会充满追逐和挑战。
每个人的构图都不尽相同,正是这些不同的构图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构图,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追求,同时也要用心去规划和创造我们自己的构图,让人生更加完整和丰满。
然而,人生的画作并非一帆风顺,画面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就像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会遇到纠结和迷茫一样,我们也会遇到失败和困难。
但正是这些失败和困难,让我们的人生画作更加生动和有意义。
正如绘画中的阴影和冲突给作品增添了层次感和戏剧性,人生中的挑战也会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长。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学会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勇气,用积极的态度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正如画家在修补画作时不断尝试和创新,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改变来修正和完善我们的人生画面。
大自然的画廊:风景的色彩与构图一、大自然的调色板1.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她用神奇的双手调出了无数美丽的色彩。
在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自然的调色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
例如,西藏的纳木错湖,湖水清澈,天空湛蓝,构成一幅宁静的画卷;云南的罗平油菜花海,金黄一片,生机盎然;贵州的荔波小七孔,绿树掩映,碧水如翠。
2.季节变化与自然色彩季节的更替让大自然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春天,万物复苏,绿意盎然;夏天,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秋天,金黄满地,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这些色彩在四季轮回中交织出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二、构图的艺术1.自然的线条美在大自然的构图里,线条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都有其独特的线条美。
例如,黄山的奇松怪石,张家界的峰林地貌,都展示了自然线条的魅力。
2.自然的对称美大自然中也存在着许多对称的景观,如杭州的西湖十景,桂林的阳朔风光等。
这些对称美让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和谐的韵味。
3.自然的立体美大自然的立体美体现在山水之间、天地之间。
如九寨沟的瀑布,气势磅礴,立体感十足;再如云南的鼓浪屿,建筑错落有致,与海景相映成趣,呈现出立体的美感。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保护大自然,珍惜美好家园面对大自然的瑰宝,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都威胁着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保护动植物,让大自然的美景得以延续。
2.发掘自然之美,传承自然文化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画卷,更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
我们要深入挖掘自然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弘扬自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大自然。
3.创意无限,自然为灵感之源大自然的美启发了无数艺术家、设计师的创作灵感。
从音乐、绘画、建筑到时尚、家居等领域,自然元素的融入让作品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应当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创意灵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大自然的画廊,色彩斑斓,构图优美。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摄影构图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对画面进行布局和安排的艺术技巧。
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有吸引力和观赏性,让观看者更容易理解照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五个方面:线条、形状、色彩、光影和空间。
第一,线条是构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线条可以指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具有动态感和层次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拍摄对角线、垂直线、水平线等不同方向的线条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形式。
对角线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动感和张力,垂直线可以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坚固,水平线可以增加画面的平衡和稳重。
第二,形状是构图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形状在构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摄影师可以通过捕捉各种各样的形状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形式,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
形状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照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第三,色彩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色彩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可以增加画面的情感和表现力。
摄影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来构建画面的氛围和气氛,例如明暗对比的色彩、冷暖对比的色彩、纯净对比的色彩等等。
色彩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照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第四,光影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光影可以改变画面的明暗关系和形式感,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或人造光来塑造画面的光影效果,例如逆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侧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形式感,背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轮廓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第五,空间是构图的最后一个基本要素。
空间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可以增加画面的透视和延伸。
摄影师可以通过拍摄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距离的空间来构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空间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投入其中。
综上所述,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光影和空间。
影视画面造型中的光影、色彩和构图周 伶影视画面造型是创作者审美经验、审美意识的视觉形态化,是各种视觉造型因素如光影、色彩、构图等按照一定的意图组合成凝聚着审美情感的画面形象的艺术整体。
光与影,是指在画面上映出来的不同明暗变化的色调。
光是流动的,是一种不定现象,它不时变换着自身的强度和角度。
光是一切艺术都要触及、表现、探索的对象。
它给影片增添透明度,隐含着张力和动感。
灯光有深度,有风格,有品质,光是一种“化妆”。
光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元素, 以明暗分布来暗示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空间感。
“画格中每一样可见的东西都必须从光的角度来加以考虑。
对整个场面必须使用纵深照明。
因此,照明主要是创造一系列无止境的光的平面——从一个人走进画格后的第一层直到画格里可见的最远的空间界限的层面”。
①电影《黄土地》中的光线处理,就以“柔和”为主。
外景多用早晨和傍晚的自然光效,拍出土地的浑厚感和温暖感。
对光的巧妙处理可以含蓄地展现时代。
电影大师威利斯在拍摄《教父》时有意用了不同的打光来区分不同的时代。
比如在过去时的戏中,光就打得较平,以表现旧时代的陈腐、昏暗。
而在拍现代的戏时,就恢复正常的打光方法。
威利斯说,“我们做了很多时代的考据与设计,想把不同年代的场景分开来,而仍维持整部电影的连贯性。
……在处理旧时代的戏时,摄影结构便完全不同于其他的部分。
光圈打开,微弱的散光,加上打光的技巧,将不同的年代区分开来,但仍可以连贯,成为完整的电影”。
由光线产生的影子在影视作品中常用来交待剧中的时间,如早、晚的影子较长,而中午的影子短。
拍摄一间屋子的内景,上午光影应该在西墙上,中午在地面上,而下午影子则挪到了东墙,通过光影的变化可以交待剧中时间的变化,这就是视觉语言。
光影还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明暗对比来表现情绪与气氛,揭示含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光影塑造出了一种平稳的美感。
在许多镜头里,都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站,或坐,或从黑暗中走来,又走进黑暗里去。
“线条、色彩、构图”:探索绘画美的本质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在于传达美。
这种美是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共同构建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体现绘画美的本质。
一、线条:塑造形态与表达情感线条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线条的粗细、曲直、流畅或顿挫都能为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在绘画中,线条不仅用于勾勒物象的外轮廓,还可以通过细小的笔触来表现物体的质感、纹理,甚至是光影效果。
线条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画家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用柔和的曲线描绘的女性形象,可以传达出温柔与婉约的美感;而用刚硬的直线描绘的男性形象,则能展现出力量与坚韧的特质。
此外,线条的节奏和动态感还能为画面营造出一种氛围或情感基调。
二、色彩:渲染气氛与传达情感色彩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还承担着表达情感和渲染气氛的重要任务。
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属性,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象征冷静和忧郁。
画家通过巧妙运用色彩,能够使画面呈现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和视觉效果。
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反映画家的情感状态,还能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
例如,温暖的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冷色调则能给人带来一种冷静、疏离的感觉。
此外,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是绘画中重要的美学原则,它影响着画面的层次感和和谐性。
三、构图:组织画面与引导视觉构图是绘画中用于组织画面元素的技巧,它是画家主观意愿和审美取向的一种体现。
通过构图,画家可以将画面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以达到突出主题、引导视觉和强化作品内涵的目的。
构图有多种形式,如对称、平衡、对角线等。
不同的构图形式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例如,对称构图能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视觉感受;而对角线构图则能营造出一种动态、活泼的氛围。
在构图中,画家还需考虑画面的空间关系、比例关系以及点、线、面的布局等要素,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摄影构图知识:构图艺术——如何在构图中用好色彩构成元素构图是摄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了一幅照片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而色彩构成元素在构图中的运用,则是使照片更具有感染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什么是色彩构成元素以及色彩对构图的重要作用等角度来探讨如何在构图中用好色彩构成元素。
一、什么是色彩构成元素?色彩构成元素是指在照片中,因颜色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图形的元素。
通俗地讲,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感觉,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视觉的刺激。
色彩构成元素是摆脱了界限,是感性和美感的东西,也是表达视觉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照片中,使用不同的色彩构成元素,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度,让照片更具立体感和生命力。
二、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1.提高视觉效果使用色彩构成元素可以为照片增加层次感并且让照片更加鲜活和真实。
在规划构图时,我们应该结合物体的颜色进行构图,使用各种色调和光影效果。
通过对颜色的运用,形成有张力的画面。
2.引导视线使用色彩,可以引导观者视线,增强画面的清晰度。
通过颜色优美的对比和融合,引导观者视线的转化,带领他们走进画面。
3.营造氛围和情感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例如黄色和红色会让人感到热烈奔放,而蓝色和银白色则会让人感到冷静和安宁。
利用色彩构成元素,可以为画面注入不同的情感语汇和情感元素。
三、如何在构图中运用好色彩构成元素1.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的颜色原理和色彩心理学知识,掌握各种颜色的情景运用,知道如何通过色彩来传递情感和情绪,对于使用色彩构成元素来说非常重要。
2.掌握对比技巧对比是摄影构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而使用色彩对比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通常,最常用的对比就是色彩的互补对称。
通过色彩的对比手法,能够让画面更具有张力和活力。
3.熟悉调色板的技巧调色板是使用色彩构成元素时的常用工具,通过调色板能够更好的利用色彩构成元素中的各种元素。
不同画面元素的色彩关系,在调色板上的演绎成功与否,决定了画面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案:玩转色彩和构图玩转色彩和构图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对于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美术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让学生变成一名画家,而在于帮助孩子们感知事物,并且通过创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因此,本篇文章旨在讲述如何通过小学美术教案来教孩子们玩转色彩和构图。
一、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并不一定都是通过学校这个渠道获得的,更多的可能是从电影、动漫、公园等活动中获取的。
对于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可能就是能够在画纸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了。
因此,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相信这也是美术教育的初衷。
二、掌握基本构图法基本构图法是美术教育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通过这些构图法可以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吸引力。
在小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构图法进行讲解,比如分割对称法和黄金分割法。
通过讲解这些构图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构图,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
三、掌握基本色彩原理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了解基本的色彩原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的运用。
在小学阶段,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比如红+黄、紫+绿等等。
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尝试,让他们手动制作不同的配色方案。
在绘画时,可以通过讲解色彩深浅和明暗原理,让学生在选择颜色时更加有针对性。
四、尝试不同的绘画题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绘画题材,比如静物画、人物画、风景画等等。
通过尝试不同的题材,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色彩和构图的运用。
同时,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选取题材进行创作,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
五、联系日常生活美术教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它们应用到绘画中。
比如在学习花朵绘画时,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花朵,了解不同种类的花朵,并选择适合的配色方案和构图。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对他们的美术造诣起到一定的帮助。
美术的色彩搭配与构图摘要:色彩和构图是美术创作中的两大重要元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作品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从色彩的理论基础、色彩搭配的原则以及构图的种类和技巧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具体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阐述色彩搭配和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色彩搭配、构图、视觉语言、艺术表达一、色彩的理论基础色彩是光线作用于人眼产生的视觉感受,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了解色彩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创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1.1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它们共同决定了色彩的性质和特征。
*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例如红、黄、蓝等。
色相是区别不同色彩最明显的特征。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就是色彩的亮度和暗度。
明度越高的色彩越亮,明度越低的色彩越暗。
*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和灰暗程度。
纯度越高的色彩越鲜艳,纯度越低的色彩越灰暗。
1.2 色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色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色环分类:色环将所有颜色按照色相排列在一个圆环上,通常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相。
*色系分类:色彩可以分为暖色系和冷色系两种。
暖色系通常包括红、橙、黄等颜色,给人温暖、活泼的感觉;冷色系通常包括绿、青、蓝、紫等颜色,给人冷静、沉静的感觉。
*色调分类:色调是指色彩在明度和纯度上的变化。
例如,红色可以分为深红色、浅红色、粉红色等。
*色值分类:色值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通常用数字表示,数字越大,明度越高。
二、色彩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包括:2.1 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是指色环上相隔180度的两种颜色,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
对比色搭配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2.2 邻近色搭配邻近色是指色环上相邻的两种颜色,例如黄色和橙色、蓝色和紫色。
我方认为构图比色彩重要。
构图是指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所谓章法、布局也都是算在构图中的一部分的。
色彩则指的是在这个完整的画面上进行一些点缀的手法。
总而言之,色彩在一副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固然重要,但其作用与效果比起构图来说,显然还是要略逊一筹的。
首先,就拿雕塑来举例,我想雕塑大家都应该见过吧,雕塑大都是单调的颜色,称不上是色彩,然而难道雕塑就没有佳作了吗?我想显然不是。
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不都是艺术作品中的佼佼者吗?还有,只有单调颜色的素描画,黑白照片,黑白电影,也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艺术作品。
所以我方认为,构图可以脱离色彩独立存在,独立形成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构图比色彩重要。
其次,抛开单调色的作品,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具有丰富色彩的作品。
宋代毕史良的《溪桥策杖图》之精髓在于其含蓄的藏景,清代画家邹一挂所著的《小山画谱》被众人称赞、学习之处在于其勾股三角布法原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利用巧妙构图反映时代背景,凸显耶稣、犹大的人物形象,还有很多例子可以反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佳作,更多的是因为构图的精妙而非色彩的布置。
最后,我们来谈谈一件艺术作品的灵魂——立意。
色彩在一件艺术作品中能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突显出整件作品给人的冲击感,但是这一切努力都应是建立在作者先赋予这件艺术作品恰当的立意之后,然而这立意又是如何来表达呢?答案很明确,是构图。
《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通过多斜线式构图,赋予了标志的运动感,表达出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赵武的摄影作品集《兴安神韵》通过对于每一幅作品巧妙的构图布局,从不同角度来捕捉兴安神韵,刻画林海气象;在园林艺术的布置中,同样是需要利用山、水、各种形态各异的植物、文物、诗文等来表现作品立意,赋予整一个作品的灵魂。
渲染气氛固然重要,但是一副作品的灵魂更为重要,一副作品失去了色彩,它依然可以是一副好作品,但一副作品失去了灵魂,那它也便失去了欣赏的价值,存在的价值。
●论述构图的法则(方法,规律,举例)。
1、三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2、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3、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5、X型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放大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例如罗中立的《父亲》。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例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
拉斐尔的《基督显圣》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如何拍好一张照片(人像,风景,景深)。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
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
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
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
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
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
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
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
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抓拍瞬间的时候,可以以静制动,让你的照片富有动感效果。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可以让她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记住不要让你的模特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图片中人物动作的僵化,而且可以让你的模特时刻保持一种自然的表情。
五、缩小拍摄距离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因为近距离能够消除掉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使主题突出,而且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
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
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
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
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
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
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
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
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
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
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十、发挥镜头的最佳效用一般相机,在拍摄技巧上发挥最佳的光圈是5.6-8,把最大光圈向小光圈方向拨2-3档。
保持相机的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和身体姿势,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如135相机100毫米镜头,最好用1/125秒速度。
如果必须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则应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确保照片成像的清晰。
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
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侵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区紫外线的影响。
色彩的调和定义: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并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并达到一定的设计需要。
分为1、同一调和,2、类似调和3、秩序调和,其中同一调和又包括同明度调和,同纯度调和,同色相调和,非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
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
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
调和方法有: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1)色相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混入同一色相,使对比色的色相逐步靠拢,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调子。
如,画面中同时混合黄色或绿色,构成黄色调或绿色调,同时混合红、橙色或蓝、蓝绿色,构成红、橙暖色调或蓝、蓝绿冷色调。
在明度和纯度要尽量保持与原状近似,这样原来强烈的对比被削弱了,形成了在混入色相基础上的统一和谐,同一色相注入越多,越能感到调和,只要把握好明度与纯度的关系,画面将成为雅致而统一的色调。
色相统调调和(2)明度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中混入白色或黑色,明度都会提高或降低,绝大部分纯度会降低,色相虽然不变但个性被削弱,原来色彩间的过分刺激的对比也被削弱。
注意混入的白色、黑色的量应与明度、纯度成一定的比例,其效果会极为精致。
混入的黑色、白色越多,也越容易取得调和。
(3)纯度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混入同明度、不同量的灰色。
使原来的各对比色在保持明度对比的情况下,纯度相互靠近。
由于纯度在降低,色相感也被削弱,原来强烈刺激的对比效果也因此被削弱,调和感增强,使画面成为含蓄、稳重的调子。
灰色混入越多,则调和感也越强。
但要注意不要过分调和,否则会出现过于暧昧、含混不清的感觉。
上述直接混色的方法改成空间混合,也就是将同一色相、白色、黑色、灰色利用点和线的构成形式,渗透或插入到各对比色面积中,也能达到调和效果。
可以这样说,直接混色效果呈现的是近似性因素,特殊的空间混合效果则表现的是同一性因素。
2.面积调和构成面积调和在色彩构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通过对比色之间面积增大或缩小束调节色彩对比的强弱,并得到一种色、量的平衡与稳定的效果。
如果对比色面积相当,比例相同,就难以调和;面积大小、比例各异则容易调和,面积比例相差越悬殊,成为一种相互烘托的有机整体时,其对比关系也就越趋调和。
3.秩序调和构成是对比强烈的色彩可采用等差、渐变等有秩序的、有规则的交替出现,使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方法又叫色彩渐变。
色彩渐变构成始终保持着秩序的过程。
秩序是色彩美构成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而渐变构成又是秩序构成中最典型的形式,当色相、明度、纯度按级差进行递增或递减时,必然产生一定的秩序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具有秩序美。
秩序调和构成包括色相秩序构成、明度秩序构成、纯度秩序构成。
(1)色相秩序构成是指按照光谱序列的构成,其构成形式有类似色相秩序构成、对比色相秩序构成、互补色相秩序构成、全色相秩序构成。
如,红绿,就可以红、红橙、橙、橙黄、黄、黄绿、绿逐步推移变化,从而使两个对比强烈的色在色相秩序渐变中得到调和。
如再从绿到蓝绿、蓝、蓝紫、紫、紫红、红就可得全色相渐变调和。
中间推移的层次越多,则越容易取得调和,同时也具有色相感强、鲜明而强烈的特点。
(2)明度秩序构成是指按照明度序列的构成,如将蓝色分别混合白或黑制作15级以上明度差均匀的明度色标,然后按照明度高低秩序进行构成。
如,深—中—浅,深—中—浅—中—深—中—浅,前一种是由深到浅的递减渐变构成,后一种是循环交替的秩序构成,富有节奏变化的韵律感。
明度秩序构成是最富有色彩的层次感。
(3)纯度秩序构成是指按照纯度序列的构成。
如将红色混合一个与红色明度相同的灰色,制作15级以上的纯度差均匀的纯度色标,然后按照纯度的强弱秩序进行构成。
如,灰色—纯色,灰色—纯色—灰色—纯色—灰色。
以纯度秩序为主的色彩构成,色调变化丰富、微妙、含蓄,但容易含糊不清,缺少个性,调和不宜层次太多。
秩序调和总的说来具有明快、华丽、有序、色感饱满、对比强烈而又和谐,并富有节奏与韵律感。
综上所述,色彩的和谐,取决于对比调和关系的适度,同样也符合多样统一的形式美规律:多样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是取得色彩美感的规律,也是取得色彩和谐的关键,美的色彩即和谐的色彩。
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绘画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
绘画色彩重在表现自然物象及绘画者的情感表达,想表现这些内容,就需要了解色彩现象的成因和表现色彩的绘画技巧。
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