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75.14 KB
- 文档页数:46
(判断题)21: “请以遗之。
” 中“以” 词性是介词,可译为是“把”。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2: 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当事人主观上认为或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当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和事。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3: 狂草是草书的一种,只有艺术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4: “飘摇乎高翔”中的“乎”字是介词,相当于“于”.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25: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6: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中“宦”的文中义是做贵族的奴隶.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7: “彼天子固然”中“固然”与“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中的“固”都是“本来”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8: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中“以为”是一个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29: “ 若是其甚与?”属于倒装的结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0: “请以遗之。
” 中“以” 的词性是介词,可译为是“把”。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1: 省略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不能补出来.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2: 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即《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3: “友人惭,下车引之”是“拉”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4: 许慎对“六书”中“会意”所下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5: 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四种造字法。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6: “慚、慙”是异体字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古汉语基础(一)》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A.错误B.正确2.3.“从左右,皆肘之。
”中“肘”字的特殊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B.名词的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D.名词做状语4.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下列属于形声的有()A.更B.河C.寒D.帛5.“刻削之道: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中共有四处使动用法。
()A.错误B.正确6.四体二用说最初是由清代戴震提出的。
()A.错误B.正确7.下列各句中,“与”的词义是“参与”的是()。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B.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于予与于何诛8.“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中的“贰”的文中义是()A.两属B.两个C.二十D.第二次9.在汉字形体演变中,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10.“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应当理解为“膺戎狄,惩荆舒。
”()A.错误B.正确11.流传到现在的《战国策》是经过汉代谁整理过的()。
A.许慎B.刘向C.班固D.郑众12.关于《战国策》,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B.《战国策》作者无可考C.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共33篇D.《战国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有两种,都是汉人辑录的13.传统的“六书”包括: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和()A.象形B.指示C.谐声D.象意14.“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中“息”的意思是()A.气息B.子C.休息D.休养生息15.16.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错误B.正确17.“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中“即”的文中义是()A.立即B.走向C.即使D.已经18.“蹇叔之子与师。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1)》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于”字式的被动句是在谓语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承受者。
()A.错误B.正确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的“耻”是意动用法。
()A.错误B.正确3.“孔子侍坐于鲁哀公”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侍”都是“在旁边陪着”的意思。
()A.错误B.正确4.下列各句中“夫”字为远指代词的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5.“梁王虚上位”中“虚”是使动用法。
()A.错误B.正确6.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店、河、帛、在、治、”属于()A.指事B.会意C.象形D.形声7.“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中“戎行”的文中义是士兵。
() A.错误B.正确8.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注疏》的做注者是晋朝的()A.刘向B.高诱C.郑玄D.杜预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C.舍瑟而作。
D.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10.“彼天子固然”中“固然”与“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中的“固”都是“本来”的意思。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AD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1)》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2.“孔子侍坐于鲁哀公”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侍”都是“在旁边陪着”的意思。
()A.错误B.正确3.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是:()A.文字B.书信C.语音D.词义4.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前置情况的是()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纣以为恶,醢鬼侯。
5.许慎对“六书”中“形声”所下的定义是()A.本无其字,依声托事B.建类一首,同意相授C.比类合谊,以见指挥6.“于予与何诛?”中“诛”的文中义是()A.诛杀B.讨伐C.责备D.啃噬7.象形字、指事字基本属于许慎的“字”的范畴,会意字、形声字基本属于“文”的范畴。
()A.错误B.正确8.下列各句中,“为”字是动词的是() B.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C.重为之礼而归之D.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9.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注疏》的做注者是晋朝的()A.刘向B.高诱C.郑玄D.杜预10.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它具有哪些特点()A.保留描画物象的色彩B.书写自由灵活C.异体字繁多D.偏旁不固定11.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A.错误B.正确12.按许慎的说法,下列各字中属于“文”的是()A.妈B.马D.武A.错误B.正确14.“慚、慙”是异体字关系。
()A.错误B.正确15.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A.错误D.以事为名,取譬相成A.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明13.“吾道一以贯之。
”中有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
()B.正确3.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店、河、帛、在、治、”属于()A.指事B.会意C.象形D.形声4.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A.《战国策》B.《史记》C.《左传》D.《春秋》5.下列各句中的“其”字是代词的有()A.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网考参考试题汇总标准答案1.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中“鄙“的文中义是A. 以……为边邑B. 以……为卑鄙C. 认为……见识短浅D. 地位低下【答案】A1.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A.戶甘淼雞B.其閩築海C.元馭柴淚D.韭禮汝偏【答案】C2.许慎为“會意”下的定义是A.建類一首,同意相受B. 比類合誼,以見指摄C.視而可識,察而見意D.本無其字,依聲詆事【答案】D3.下列各组字,声符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吐徒填B、供恭戴C.剑銜錢D.聞問閩【答案】A4.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龜,象龟之形,指事。
B. 果,从田从木,会意。
C.社,从土示声,形声。
D.穎,从禾顷声,形声。
【答案】D5.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B.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剪),采椽不断。
C.位尊而無功,奉(俸)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D.當(嘗)察亂何自起,起不相爱。
【答案】A6. 下列各组词,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苤莒馳騁囹圖B.執事 ,趑趄隳頹C、逶迤倉庚繽紛D.俊傑社稷形容【答案】C7.下列句中的“池”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楚國方城以属城,漢水以码池。
B.數罟不入湾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花林曲池,"園園而有。
【答案】B8. 下列对“敬”和“恭”的词义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程度深浅不同: “敬”表示一般的尊重;“恭”表示高度的尊重。
B.语法功能不同: “敬”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 “恭”只能做调语。
C.范围广狭不同: “敬”只能用于下对上;“恭”没有这种限制。
D.侧重的方面不同: “敬”侧重于内心; “恭”侧重于外貌。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案灌夫項,令謝。
东北师范大学古汉语基础(一)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中“管”的文中义是A. 一种乐器B. 锁钥C. 管理D. 烟管【答案】B2.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里的“偪”和“逼”的关系是A. 古今字B. 异体字C. 通假字D. 繁简字【答案】C3. 甲骨文也称龟甲兽骨文字,还称作A. 殷虚文字B. 贞卜文字C. 殷虚书契D. 甲骨卜辞【答案】A, B, C, D4.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中“决”在文中的意思是A. 堤坝溃决B. 决断C. 决定D. 洞穴【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A. 武丁朝诸侯。
B. 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C. 使妇人载以过朝。
D. 盛服将朝。
【答案】A6. “于予与何诛!”中的“诛”的文中义是A. 诛杀B. 攻打C. 谴责D. 偷袭【答案】C7.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是魏时何晏集解,宋时邢昺疏。
A. 错误B. 正确【答案】B8.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中的“胖”的文中义为A. 肥胖B. 安泰C. 滋润D. 臃肿【答案】B9.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中“高”的特殊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对动用法D. 为动用法【答案】A10. “公赐之食。
”是双宾语结构。
A. 错误B. 正确【答案】B11. 许慎的六书中,属于用字法的是.A. 会意B. 转注C. 形声D. 指事【答案】B12. 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四种造字法。
A. 错误B. 正确【答案】A13. “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词性是A. 疑问代词B. 第三人称代词C. 旁指代词D. 反身代词【答案】C14.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中的“揭”文中义是A. 翻开B. 起义C. 高举D. 拿着【答案】C15. “异乎三子者之撰。
”中的“撰”的文中义是A. 才干B. 观点C. 撰写D. 著作【答案】A16.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153--东北师范大学古汉语基础(一)期末备考题库8153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四体二用说是谁最先提出来的A.段玉裁B.许慎C.班固D.戴震正确答案:D(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中“管”的文中义是A.一种乐器B.锁钥C.管理D.烟管正确答案:B(3)“秦师遂东。
”里的“ 东”的特殊用法是A.名词用作动词B.名词的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D.名词做状语正确答案:A(4)“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里的“偪”和“逼”的关系是A.古今字B.异体字C.通假字D.繁简字正确答案:C(5)“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中“决”在文中的意思是A.堤坝溃决B.决断C.决定D.洞穴正确答案:A(6)“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中的“焉”字的词性是A.语气词B.代词C.兼词D.词尾正确答案:C(7)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更、河、帛、在、治、”属于A.指事B.会意C.象形D.形声正确答案:D(8)下列句子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A.武丁朝诸侯。
B.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C.使妇人载以过朝。
D.盛服将朝。
正确答案:A(9)“于予与何诛!”中的“诛”的文中义是A.诛杀B.攻打C.谴责D.偷袭正确答案:C(10)“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中的“数”的文中义是A.几个B.屡次C.细密D.数量正确答案:C(1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中的“胖”的文中义为A.肥胖。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1)》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许慎对“六书”中“会意”所下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A.错误B.正确2.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前置情况的是()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纣以为恶,醢鬼侯。
3.许慎对“六书”中“象形”所下的定义是()A.画成其物,随体诘誳B.视而可识,察而见意C.比类合谊,以见指挥D.本无其字,依声托事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的“耻”是意动用法。
()A.错误B.正确5.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A.错误B.正确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
()A.错误B.正确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有意动用法。
() A.错误B.正确8.“于”字式的被动句是在谓语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承受者。
()A.错误B.正确9.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它具有哪些特点()A.保留描画物象的色彩B.书写自由灵活C.异体字繁多D.偏旁不固定10.“子适卫,冉有仆。
”中的“仆”的文中义是“驾车”。
()A.错误B.正确11.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是:()A.文字B.书信C.语音D.词义12.下面各句中的“以”字是介词的是()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3.“晋侯饮赵盾酒。
”里“饮”的特殊用法是()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为动用法D.对动用法1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第二个“亲”和第二个“子”为意动用法。
()A.错误B.正确1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中“尊”是使动用法。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东师16春《古代汉语(1)》在线作业满分答案剖析东师16春《古代汉语(1)》在线作业满分答案剖析东师16春《古代汉语(1)》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A、意动用法B、对动用法C、为动用法D、使动用法2、下列句子中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于予与何诛!C、舍瑟而作。
D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3、四体二用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A、段玉裁B、许慎C、班固D、戴震4、“子路问:‘闻斯行诸?’”中“诸”字的词性为A、语气词B、代词C、兼词D、词尾5、下列句子中存在使动用法的是()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刻削之道: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C、甘其食,美其服D、一狼洞其中6、下列句子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A、武丁朝诸侯。
B 、使妇人载以过朝。
C 、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D 、盛服将朝。
7、下面句子中,有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的是A、吾道一以贯之。
B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 、孟尝君客我。
D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8、下列句子中,“ 然”不是代词的是A、赵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B、夫子怃然。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惟此时为然。
9、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A、使动用法B、宾语前置C、词类活用D、意动用法10、“歌、謌”的关系是A、繁简字B、古今字C、通假字D、异体字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从结构上,判定名词用作动词,注意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包括()()()()A、看此名词是否受否定副词修饰B、看此名词后边是否带宾语C、看此名词的文中义D、看此名词是否有补语2、关于“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古代汉语(1)19在线作业1-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殆”的文义是
A.危险
B.懈怠
C.疑惑
D.厌倦
答案:C
2.“夫人将启之。
”中“之”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是
A.语气词,表停顿
B.代词,代共叔段
C.代词,代门
D.助词,指门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吾道一以贯之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答案:A
4.“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中“厉”的文中义是
A.病,使……困苦
B.对……暴戾
C.对……鼓励
D.使……严肃
答案:A
5.许慎的“六书”中,属于用字法的是()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古代汉语(一)23秋在线作业2-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 [选项.A]10
[选项.B]11
[选项.C]12
[选项.D]13
[正确选择]:C
【题目】,许慎对“指事”所下的定义是()
[选项.A]画成其物,随体诘誳
[选项.B]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选项.C]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选项.D]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正确选择]:D
【题目】,“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
[选项.A]助词,哪里
[选项.B]助词,怎样
[选项.C]代词,哪里
[选项.D]代词,怎样
[正确选择]:C
【题目】,“歌、謌”的关系是()
[选项.A]古今字
[选项.B]异体字
[选项.C]通假字
[选项.D]繁简字
[正确选择]:A
【题目】,“称其仇,不为谄。
”中“称”的文中义是()
[选项.A]称赞
[选项.B]称量
[选项.C]推举
[选项.D]称职
[正确选择]:C。
《古汉语基础(一)》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许慎对“六书”中“指事”所下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对“假借”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从”当属于会意字,“象”当属于象形字。
3、 5、几个具有同一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异体字字。
6、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造字方法不同、造字素材不同、偏旁位置不同。
7、“惭”的异体字是慙。
8、“鬬”的简体字是斗。
9、《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春秋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体历史著作。
10、“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
二、概念题蓝色字体为答案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3、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慎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4、四体二用说: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5、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对汉字的分类。
7、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8、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周两代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9、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说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功能。
东北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古汉语基础(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的史官谁所作()A.孔子B.老子C.左丘明D.刘向参考答案:C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中的“贰”的文中义是()A.两属B.两个C.二十D.第二次参考答案:A3.下列各字,属于指事的是()。
A.布B.众C.犬D.甘参考答案:D4.关于“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一句,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兼语句B.含双宾语C.含宾语前置D.是判断句5.汉初所传的《论语》有三种,分别是()。
A.齐论B.古论C.鲁论D.秦论参考答案:ABC6.《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共多少篇()A.10,23B.11,32C.12,33D.13,42参考答案:C7.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关于《礼记》一书,叙述正确的是()。
A.《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B.《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C.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D.《礼记》即《小戴礼记》参考答案:ABDA.第一个“恶”和第一个“好”都是动词B.第二个“恶”和第二个“好”都是形容词C.第二个“好”是美好的意思D.“色”指容貌参考答案:ABCD10.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是:()A.表示行为的状态B.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C.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D.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参考答案:ABCD11.下列句子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B.是非君子之道也C.数罟不入洿池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参考答案:AD12.下列句子中,“然”不是代词的是()。
A.赵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B.夫子怃然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D.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东北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古汉语基础(一)》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下列句子中属兼语句的是()。
A.命自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夜缒而出,见秦伯C.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D.公赐之食参考答案:A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中“以”是介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除会意、形声外,还有()A.假借B.转注C.指事D.象形参考答案:CD4.流传到现在的《战国策》是经过汉代谁整理过的()。
A.许慎B.刘向C.班固D.郑众参考答案:B5.“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中“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是整句的宾语。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C.舍瑟而作。
D.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参考答案:B7.下面句子里,哪个是兼语句?()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C.人十能之,己千之D.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参考答案:D8.“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中“乃”的词性和意义是()。
A.连词,就B.语气词,表停顿C.介词,在D.副词,才参考答案:D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中的“凶”的文中义是()C.荒年D.厉害参考答案:C10.“群、羣”的关系是()。
A.繁简字B.古今字C.通假字D.异体字参考答案:D11.“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应当理解为“膺戎狄,惩荆舒。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2.下列各句中,“与”的词义是“参与”的是()。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B.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于予与于何诛参考答案:A13.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A.意念上的被动句B.“被”字式C.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D.“见”字式14.几个具有完全相同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古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