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岩体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94 MB
- 文档页数:78
岩石岩体的裂纹扩展机理与稳定性分析岩石岩体是地球的基础构造之一,其内部存在着各种裂纹。
对于岩石岩体的裂纹扩展机理与稳定性分析的研究对于地质工程和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裂纹扩展的机理和岩体的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裂纹扩展的机理在岩石岩体中,裂纹的扩展是由于外部应力的作用下所引起的。
岩石岩体中的裂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岩石岩体内部的裂纹,另一类是存在于岩体表面的裂纹。
这两类裂纹的扩展机理有所不同。
对于岩石岩体内部的裂纹,其扩展机理主要包括弹性扩展和塑性扩展两种情况。
在弹性扩展情况下,岩体受到外部应力的作用后,裂纹会随着应力的消散而逐渐扩展。
而在塑性扩展情况下,岩石岩体由于内部的应力集中会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裂纹的扩展。
岩石岩体表面的裂纹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如风化、水蚀等。
这些外部环境的作用会导致岩体表面的裂纹逐渐扩展,并最终导致岩体的剥离。
二、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岩体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以评估其对外界应力的承受能力。
稳定性分析可以从岩体的内部结构和外界应力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岩体的内部结构,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体中裂纹的分布和形态。
裂纹越多越密集,岩体的强度就越低,稳定性就越差。
此外,裂纹的形态也会影响岩体的稳定性。
如果裂纹形态呈乱石块状,岩体的稳定性就会较好。
但如果裂纹呈片状或逆片状,岩体的稳定性就会较差。
外界应力是岩体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外界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对岩体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
当外界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极限时,岩体就会发生破坏。
而应力的方向也会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垂直于裂纹的应力会促进裂纹的扩展,从而降低了岩体的稳定性。
总结岩石岩体的裂纹扩展机理与稳定性分析是地质工程和地震预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裂纹的扩展机理包括弹性扩展和塑性扩展,而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则主要从岩体的内部结构和外界应力两个方面入手。
深入研究岩石岩体的裂纹扩展机理与稳定性,有助于实施有效的地质工程和预测地震的发生。
第六章围岩稳定分析掌握岩体结构、强度、变形、应力分布及围岩应力,其目的是分析:围岩稳定、有压隧洞稳定、岩基稳定、边坡稳定。
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措施和依据。
本章介绍围岩的稳定分析。
应力重分布、围岩及围岩应力这几个基本概念,是研究围岩稳定性和洞室安全性的基础。
开挖洞室后,岩体的原始平衡状态被坏破:发生应力重分布,围岩不断变形,并向洞室逐渐位移。
强度较低的岩石,当应力达到强度极限值时破坏,产生裂缝,或剪切位移,破坏了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甚至大量塌落,造成所谓“冒顶”现象,特别是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显著。
为保证稳定和安全,必须进行支护和衬砌,来约束围岩的破坏和变形的继续发展。
洞室的稳定性评价的目的,确定是否要支护或衬砌,以及支护和衬砌要承受多大的压力等。
一、山岩压力1.山岩压力的概念由于支护与衬砌的目的是防止岩石塌落和变形,所以支护与衬砌上必然要受到岩石的压力。
定义:由于洞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而作用在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称为山岩压力(或围岩压力、地层压力等)。
山岩压力的确定是洞室支护与衬砌设计的基础,如果支护或衬砌设计强度偏小则会造成工程事故,如偏大则造成经济浪费。
因此,山岩压力是围岩稳定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山岩压力的形成山岩压力是由于洞室开挖后岩体变形和破坏而形成的。
则可分为两种类型:变形压力:是由岩体变形而对支护或衬砌产生的压力,松动压力:是由岩体破坏而松动对支护或衬砌造成的压力。
形成过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形成松动圈。
岩石的性质和质量不同,其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性质也就不同,产生山岩压力的主导因素和表现形式就不同。
(1)完整坚硬岩石当围岩应力不超过岩体强度时,岩体只有弹性变形,无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在开挖过程中就已产生,开挖结束后,弹性变形随即完成。
因此无山岩压力。
(2)中等质量的岩体洞室围岩的变形较大,既有弹性变形,也有塑性变形,少量岩石破碎。
由于洞室围岩的应力重分布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支护或衬砌后围岩的变形受到约束,产生山岩压力。
2016年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一、岩体稳定性与区域稳定性的关系区域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也制约岩体的稳定性。
1)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的强弱导致构造变动和产生高构造应力,从大范围控制了区域地层和岩体变形、位移或失稳。
2)活动性深大断裂活动(水平或垂直位移)引起区域地壳及其表层发生水平或升降运动,可引起位于断裂带的岩体变位或失稳。
3)地震活动在我国有些地区十分强烈,常引起大范围的构筑物的失稳和破坏。
幻灯片2二、岩体破坏类型分析1.岩体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受区域地壳稳定性控制。
②受岩体的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强度特性、水稳性等控制。
③失稳的边界条件:岩体失稳要有一定的边界条件,即存在临空面和结构面组成的分离体。
④荷载的类型、大小和方向决定了岩体的受力状态。
⑤工程类别对岩体失稳方式有重要影响。
幻灯片32. 岩体破坏类型分析①当区域稳定性为相对稳定,工程岩体条件较好时,岩体失稳破坏的类型取决于边界条件、工程类型及工程荷载性质的组合特点,岩体失稳破坏的方式往往以剪切滑移方式为主。
②当区域稳定性为相对活动,工程的场地条件较好时③区域环境和工程场地均处于突出的高水平构造应力状态时④当区域相对稳定,岩体抗压强度较高,不具备滑移的边界条件,地面建筑物承受强大的风荷载时,可能发生张拉破坏导致建筑物倾倒。
幻灯片4⑤区域相对稳定,工程场地为河流之滨,岩体本身条件较差,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建筑持力层将发生过大的压缩沉陷变形,与其侧向膨胀变形相对应的侧向压力将使岸坡前持力层发生压缩破坏,导致建筑物向河中倾覆,或沿可能的滑动面滑动。
幻灯片53. 岩体稳定分析国内外应用于岩体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地质分析类比法岩体结构分析与计算法岩体稳定性分类法数值模拟计算法地质模拟试验法等。
隧道围岩的岩层分类与稳定性分析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隧道围岩的岩层分类与稳定性分析是隧道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隧道围岩的分类和稳定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隧道围岩的分类隧道围岩的分类是根据岩性和岩层结构特征来进行的。
根据岩性,可以将隧道围岩分为硬岩和软岩两类。
硬岩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坚硬的岩石组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而软岩则包括砂岩、泥岩等相对较软的岩石,其抗压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根据岩层结构特征,可以将隧道围岩分为均质岩层和非均质岩层两类。
均质岩层具有一致的岩性和结构特征,较为稳定,施工和维护较为简单。
非均质岩层则包括夹层岩、节理岩等,其内部结构不均一,容易发生变形和滑动,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二、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是为了评估隧道在其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岩层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维护。
稳定性分析通常包括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岩体结构分析以及岩体稳定性评估等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岩体力学参数,包括岩石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观测等方法进行确定。
岩体力学参数的准确性对于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其次,进行岩体结构分析。
通过对隧道围岩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夹层的厚度和分布、节理的数量和角度等,来评估岩层的稳定性。
夹层和节理的存在都可能导致隧道围岩的滑动和变形,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加固。
最后,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估。
根据岩体力学参数和岩体结构分析的结果,可以使用数值模拟和解析方法来评估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隧道围岩受力分布和应力集中情况,可以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并确定采取的加固措施。
总之,隧道围岩的岩层分类与稳定性分析是隧道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隧道围岩的分类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维护。
第6、7章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学习指导:本章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山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分析,(二)有压隧洞稳定性分析。
前部分介绍了围岩应力重分布,地下洞室脆性围岩和塑性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影响地下工程岩体稳定的因素,着重介绍了山岩压力与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山岩压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太沙基理论;后部分重点介绍了围岩内附加应力的计算、有压隧洞围岩和衬砌的应力计算。
重 点:1 地下洞室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2 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破坏3 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 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6.1 地下洞室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由于在岩体内开挖洞室,洞室围岩各质点的原有应力的平衡状态就受到破坏,各质点就要产生位移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位置。
岩体内某个方向原来处于紧张压缩状态,现在可能发生松胀,另一个方向可能反而挤压的程度更大了。
相应地,围岩内的应力大小和主应力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围岩应力重分布。
围岩应力重分布只限于围岩一定范围内,在离洞壁较远的岩体内应力重分布甚微,可以略去不计。
地下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是有一定规律的。
变形终止时围岩内的应力就是重新分布的应力。
这个重新分布的应力对于评价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我们在这一节中对于最简单的条件(即在连续的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岩体内开挖圆形隧洞,而且岩体的侧压力系数10=K ,即静水压力式的初始应力状态)下的围岩应力重分布问题,作定性分析,以便对于应力重分布的情况有一概念。
如图6-1所示,设岩体为连续的、均质的以及各向同性的,其侧压力系数为10=K ,亦即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为静水压力式的。
此外,洞室的长度远较横截面的尺寸为大,所以可作为平面应变问题来研究。
在地下开挖以前,岩体内任一点A 的应力,即等于该点的自重应力v p ,而且由于10=K ,所以通过该点任何方向的应力都是v p 。
如果用极坐标来表示该点的应力状态,则该点的应力为:v r p =0σv p =0θσ式中 0r σ 岩体的径向应力;0θσ 岩体的切向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