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分析与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经过20多年的合资之路,合资汽车还是依靠引进改造国外品牌车,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并没有走上舞台。
我们还是要依靠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来发展中国的汽车强国之梦。
可我们的自主车“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汽车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国自主品牌进入“低质、低价、低档”的恶性轮回,给消费者的印象不佳,导致最近两年自主品牌销售量增幅不大。
下面就分析一下现阶段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溢价能力低下,价值差距显著,利润持续走低“低品牌溢价能力”、“低利润产品占据企业市场”是自主品牌获得市场的最根本手段,而这一策略获得的临时繁荣终极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无法保证良好的持续发展。
自主品牌市场主体和增长集中在低级车市场。
与合资品牌产品比拟,自主品牌汽车技术、机能、质量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发念头、变速系统、驾驶、操控、刹车等众多枢纽技术环节,均未达到行业均匀水平。
在2006年1~8月的汽车销量中,低级级自主品牌汽车占据53%的份额,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中,中级车仅占8%,10万元以上仅占5%。
中级车市场对技术和品牌的两大要求,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晋升的两大瓶颈。
自主品牌面对数目多、规模小的狼藉局面,市场集中度低,出产规模达到20万辆左右的自主品牌企业只有奇瑞、天津一汽、吉利三家,我国现有的汽车企业总数超过美国、日本和西欧汽车企业的总和。
而我国一年的汽车总产量却只相称于国外一家大汽车公司几个月的产量。
我国大大小小几千家汽车企业在行政上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驱动的分割与保护格式,这种分割与保护严峻制约了资源的公道活动,工业内很难通过纵向和横向合并的途径,把众多的汽车企业组建成具有同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团体,使企业自主开发效率过低、本钱过高。
我国目前的汽车服务商家固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售后服务水平,但他们却忽视了或者说不愿意重视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且厂商也推卸自己的责任,让消费者自己买单。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摘要:本文通过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由汽车制造向汽车服务发展。
关键词: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发展前景一、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我国汽车行业从2002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轿车开始走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量的迅速加大,推动我国汽车行业不断发展。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销售市场日益扩大,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远远超过日本、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进而取代了美国的长期统治地位,在这一年里,我国汽车产量达到了1300多万辆,同比增长了48.3%,汽车销量也超过了1300多万辆,同比增长了46.2%。
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如需求扩大,结构调整,促进转变等措施和政策,汽车行业的结构得到调整,大大推动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大的发展,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中,自主品牌站的比例大幅度提升,这一年中,我国汽车生产了1826.47万辆,同比增长了32.4%,销售汽车1806.19万辆,同比增长了32.4%。
2011年,我国汽车产量为1841.9万辆,同比增长了0.8%,同比增长率比2010年下降了31.6个百分点,汽车销量为1850.5万辆,同比增长了2.5%,同比增长率比2010年下降了29.9个百分点。
我国汽车行业虽然从这一年开始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整体出现市场淡化,但是仍然保持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产销首位。
2012年,我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均超过了1900万辆,增长速度超过了4%,仍然稳定全球第一。
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产量和销量日益提高,在世界汽车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正在由制造国向创造国稳步跨越,在未来的汽车行业中,我国将继续保持产销大国位置,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最主要的就是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不增反退。
分析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况与商品竞争力摘要:当前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国家不断地出台相关政策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供支持,但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应如何提高商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状况商品竞争力措施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私家车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销量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商品竞争力,满足人们对私家车的要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 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销量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8月数据,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00.82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 2.4%。
在这样市场部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中低端经济型市场的下滑速度更是加快,呈现负增长。
在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前十名中,奇瑞、吉利、比亚迪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是自主品牌中的极具优势的小排量汽车都出现了销量的下滑。
因此说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着十分大的市场压力。
同时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着研发技术的制约以及品质工艺的制约,这就要求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崛起,就必须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品质做工,控制较低的成本,尤其是用户最关心的几大方面,如外观造型外部做工、车身间隙面差、内饰仪表台做工、材质质感、以及油耗、动力性能、噪声、震动、驾驶操控等。
2 当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自主品牌要想赶超韩系、日系汽车甚至接近德系汽车的制造水平,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品牌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自主品牌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与品牌竞争力分析摘要: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自主品牌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着中国本土化汽车制造的真实水平和发展现况。
近年来,国家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政策不断出台,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外国车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更好地应对机遇与挑战,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模式;品牌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407.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5-0084-02一、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2012年,中国车市呈现低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在国内各大市场普遍走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8.80万辆,同比下降30.62%,比上年同期下降3.96%。
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1.65万辆,同比下降38.13%,比上年同期下降5.54%。
截至2012年8月数据,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00.82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4%。
其中,自主品牌轿车1—8月销售181.70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4.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在整个车市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占主流的中低端经济型车市场下滑的速度高于整个车市的下滑速度,呈现负增长。
今年,不仅是自主品牌,包括合资品牌在内,都面临同样的市场压力。
在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前十名中,奇瑞、吉利、比亚迪都出现下滑。
以主流合资车企2012年上半年完成了4成以上的年度计划相比,自主品牌2012年上半年完成的销量比例基本都在40%以下。
以半年销量完成比例较高的吉利为例,吉利2012年的销量目标为46万辆,前5个月完成了18余万辆,完成比例不到4成。
在自主品牌占优势的小排量车,小排量车市场份额出现环比上涨之时,自主品牌份额连出现下降。
近年来,合资车企纷纷加大抢占小排量市场步伐,自主品牌在努力产品上探的时候,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域却开始失守,这样的形势对于自主品牌的挑战越发明显。
202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增速持续走高,虽然低基数是重要缘由,但高达25%以上的增速仍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从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22年8月销量状况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速达30%,在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的SUV市场,哈弗H6销量稳居榜首,广汽传祺GS4紧随其后,销量前十名中自主品牌占据五席。
自主品牌在2022年可谓大放异彩,除了销量上榜的车型,新车型艾瑞泽5、博越、荣威RX5、H7等车型的关注度也很高,充分说明自主品牌的实力在提升。
我国的乘用车市场经受多年快速进展期,增长高峰期已过,轿车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增速平稳。
SUV接替轿车,今年增长势头不减,近几个月销量增速超过40%。
尽管如此,SUV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从长期看,SUV终将像轿车一样进入红海市场。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强大的外资品牌中突围,必需走差异化路线。
令人很欣喜的是,一些自主品牌正摒弃过去同质化低成本竞争模式,开头走精细化路线,细心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且收效不错,开头挤占部格外资品牌的A级车型。
如吉利旗下的SUV博越,形状酷炫,配置也较高端,品质基本达到合资品牌水平,驾驶质感甚至超过许多合资车型。
还有广汽传祺即将推出的GS8、长城汽车新推出的H7等。
过去我国汽车产业走的是市场换技术的路线,其实并不是很胜利,自主品牌集中于低端,中端以上几乎全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崛起让我们看到盼望。
经过最近几十年的进展,汽车底盘、发动机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技术演进的节奏放缓,这给自主品牌企业留下追逐的空间,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对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等技术已基本把握。
还有许多因素在加快自主品牌追逐外资品牌的脚步。
比如,近几年消失的互联网企业造车风潮,这给汽车制造这一传统行业注入生气。
互联网造车有些像2000年的互联网,最终胜利的可能寥寥无几,但这个过程本身将极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进展,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