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信息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26
国内现有的与智能交通有关的公司:1、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企业介绍: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原又称交通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曾系交通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
2001年4月转制为国有高科技企业,隶属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中心现有职工1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90%以上。
中心长期从事交通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承担了大量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及运行维护任务。
近年来业务不断拓展,在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建筑智能化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业绩,客户遍及全国。
系统集成是中心的主营业务之一,拥有国家级多项资质。
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智能交通、弱电工程等领域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项目实施经验。
工程涵盖政府、交通、军队、司法、金融、院校、建筑等行业。
软件开发是中心的传统业务,在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公路管理、港口管理、EDI信息网络、物流管理、GPS/GIS、电子政务及电子商务等系统的开发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口碑。
直读式字轮码盘光电智能传感器(简称直读器)及其数据远传系统,被列为科技部科研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水、电、气、油计量表具的远程抄收。
中心拥有大量交通信息资源,可为政府、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中心追求产品与服务的高品质,已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对设计、生产、检验、服务诸环节实行了全面而规范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心秉承“筑信息高速路,建生活幸福园”的企业使命,愿与业界同仁携手共进,为社会发展和祖国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营产品:楼宇自动化、安防监控、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公路监控、GPRS、,视频会议、智能型交通信号控制机、交通系统信息及应用集成、道路视频监控、公路电子卡口、违章检测,数据采集系统、交通系统/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执法人员管理系统、组织干部人事管理系统、水表直读器,电表直读器,气表直读器主营行业:水表、煤气表年营业额:人民币5000万元/年-1亿元/年主要市场:大陆;主要客户:房地产公司、自来水公司经营品牌:水表直读器,电表直读器,气表直企业规模:101 - 200人经营模式:生产加工产房面积:2000质量控制:内部月产量:3万直读器套2、深圳哈工大交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介绍深圳市哈工大交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HITE)于2001年8月成立,是具有深厚的学院背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软件企业。
释放青春能量,为交通事业发展保驾护航——记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团支部工作BTIC介绍。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团支部成立于2006年,由3名团干部和8名团员组成。
中心团支部响应我委的号召,紧密围绕“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发挥好团员青年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特点。
在中心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共青团活动,在中心青年中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
现将主要成绩汇报如下:一、锤炼作风,鼓励团员争当业务排头兵根据信息中心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团员青年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大力开展争创优秀团支部建设活动,充分调动中心团员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作风,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在完成市政府折子工程--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建设以及小客车限购摇号系统建设中,在时间要求紧而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的情况下,中心团员干部和团员冲在了第一线,不讲报酬、不提条件,为了抢时间赶任务,不分昼夜、不分周末、不分节日,加班加点。
当时正值严冬,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有的团员同志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吃住在现场,克服了充满噪音与尘土的恶劣工作环境。
在最紧张的工期里十天半月才回一次家,让家人送来换洗衣服,并在工作现场度过了新年。
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从建设到正式运行,仅用了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
元旦放假期间,为迎接国家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视察工作,展示我市路网运行智能分析系统,中心团员和党员同志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带头加班参与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系统的调试和优化工作。
虽然天气寒冷,指挥大厅夜间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们整晚留守在指挥大厅,与技术支持人员一起调试系统,不畏困难、连夜奋战、坚持工作,直到系统最后达到理想效果。
在领导视察当天,他们出色完成了迎接领导视察的重要任务,保障了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
二、关心思想,为团员成长提供铺路石完善中心领导与团员的谈心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团支部会议,在具体工作中注意倾听每位员工的声音,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智能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在交通方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趋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化应用于交通管理、安全监测、车辆控制等方面,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利用,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环境和服务质量的一种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车载通信设备、道路侧通信设备、监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应用系统等。
车载通信设备:是指安装在车辆上的通信设备,主要用于车辆间、车辆与道路侧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
道路侧通信设备:是指安装在道路、路口等场所的通信设备,主要用于收集车辆行驶状态、道路状况等信息。
监控中心:是指对整个智能交通系统进行管理、监督的中心,主要任务是对收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供实时帮助和应急响应。
数据处理中心:主要负责对监控中心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记录和分析。
应用系统:是对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提供实时查询、预警和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三、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交通引导方面,也对商业、环保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交通引导:智能交通系统可提供实时准确的路况信息、指引和导航服务,协助驾驶员快速选择最优的道路,避免拥堵和事故。
2.交通监控: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在道路和车辆上部署相应设备,实现车辆追踪和行驶状态记录、路况监控等功能,有效提高交通管控水平。
3.商业推广: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息采集和车辆运营数据可为商家提供有效的车辆营销推广渠道。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所带来的便利性同样也有助于促进商业活动。
4.环保低碳:智能交通系统可实现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减少车辆排放,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一、项目名称基于超级网络和移动互联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重构技术及应用二、候选单位1、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2、北京交通大学;3、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4、北京工业大学;5、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安徽博微广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候选人1、张可;2、高自友;3、刘浩;4、闫学东;5、魏运;6、李静;7、伍毅平;8、吴建军;9、张建强;10、赵箐;11、赵晓华;12、高亮;13、杨子帆;14、赵净洁;15、郑宣传四、项目简介.针对交通领域主体众多、应用难以集成、数据不能共享、业务无法协同等长期困扰的问题,北京市通过持续整合交通行业数据和应用,初步构建了交通运行监测协调体系。
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的发展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以融合共享开放的理念推进与社会资源对接,重构综合交通运行感知数据体系,深化数据多元复用,重构升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项目团队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撑下,通过政府与社会协同、产学研联动,经多年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实践,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创立了面向协同运行感知服务的综合交通复杂超级网络构建技术。
成功解决了综合交通运行感知与协同服务的网络理论基础问题,实现了综合交通复杂网络的重构,为实现“简单的交通信息交换共享”向“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特性的多维交通信息复合本征提取”跨越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统筹全社会资源的综合交通运行精准感知体系构建方法及关键技术。
融合移动互联技术和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全新社会信息资源,实现了综合交通运行感知资源的重构,为从根本上解决综合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获取能力和感知精度不足的难题,提供了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解决路径。
3.攻克了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特性的复合运行特征多维提取与多元复用技术。
解决了高复杂度交通运行大数据在综合交通网络运行本征层面、面向多主体差异化需求实现分析和应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综合交通运行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重构。
2010年北京市交通系统调研课题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功能及运行模式研究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功能及运行模式研究信息中心葛昱陈智宏钟园1 研究背景分析1.1 北京市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现状交通指挥中心是对各种交通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维护、统一管理,并在更高层面对常态和应急状态下交通的某一方面或者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叉配合进行协调指挥的中枢机构。
交通指挥中心是以工作信息化为基础并最终服务于智能化交通运行协调指挥的必要手段。
国内外多年实践表明,交通指挥中心在科学组织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处置突发性事件、缓解交通拥堵,以及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北京市拥有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北京公交集团调度指挥中心等多个交通指挥中心,有政府主导建设的,也有企业独立建设运营的。
它们分别从公安交通管理、轨道交通、路政养护、地面公交等业务领域开展指挥工作。
1.2 存在问题剖析上述交通指挥中心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不足和问题,无法很好地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综合交通系统,无法很好满足“大交通”背景下的综合运输协调指挥需求。
具体的问题表现在:1)现有交通指挥中心业务领域明确且较单一,缺乏信息共享。
造成大量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不仅浪费资源和时间,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对实时交通运行情况掌握也不够,目前掌握的数据,尤其是动态数据依然严重不足,例如,公路交通流检测器密度太低,仍未建立统一的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库,无法掌握公共交通换乘客流情况,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仅仅依靠低样本量的人工调查数据等等。
2)现有数据利用不足,尤其是动态数据利用率较低,数据格式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部门之间的交通信息数据兼容性差。
例如:城市路网中的浮动车数据与公路交通流数据并未融合,无法获取全路网的动态路况;北京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数据在交通行业内部并未统一,使用范围不大等等。
基于BI的数据集成展现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李 军 杜 勇(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北京100073)摘 要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展现数据中心整合接入的数据,进一步发挥数据中心的行业价值和建设成果,数据集成展现分析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
文中在梳理总结BI技术用于数据展现分析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对依托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展现分析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以北京市为例,对构建交通行业数据中心数据集成展现分析平台的流程和效果进行了实例应用和总结。
平台实现了数据和业务系统的集成展现和分析,并提供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报表输出等功能,为交通运行管理和业务决策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 数据中心;商务智能;展现;报表;交通中图分类号:U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ssn 1674-4861.2012.06.032收稿日期:2012-07-31 修回日期:2012-11-28第一作者简介:李 军(1979),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数据处理分析及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等.E-mail:leejun@bjjtw.gov.cn0 引 言随着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单位、各部门建设了满足自身业务处理需要的业务应用系统。
但由于不同应用系统在不同时期独自建立,系统从业务应用和数据关联上缺少总体规划和设计协调,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存在困难,使得各个部门、单位之间形成了一条条“数字鸿沟”,大量的数据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无法满足综合业务处理、公众信息服务和政府决策数据支持的需要[1]。
因此,研究和建设跨部门、跨业务的集数据采集、处理、共享交换和综合利用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交通数据中心己成为当前交通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行业业务信息化系统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阶段,而数据集成展现平台则是数据中心的重要应用体现。
数据中心内的各数据生产系统从各个不同的业务角度部分实现了本业务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展现,对提高本行业本部门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现有的交通信息服务手段及其应用现状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发布系统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公交出行者的窗口服务系统。
交通信息发布是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出行者提供的信息与出行者之间交互的媒介,出行者对系统的评价完全来源于信息发布。
首先介绍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和信息交换平台,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应用的信息发布技术,介绍支持数据广播、Web、E-mail、RSS、短信、声讯等多种发布方式综合诱导出行。
1、出行信息发布系统公共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主要作用是信息处理中心将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给需求终端,公交信息发布的特点是:(1)信息多样化。
需要提供给公交出行者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公交运行信息、预测到站信息、载客量预测信息等与公交相关的信息,还包括道路、天气、铁路、民航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务。
(2)用户广泛。
信息发布主要提供给出行者,出行者可以在室内、车站、车上、路边[47]。
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如图4-1所示。
2、信息交换平台在信息发布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就是在明确信息服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衔接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接口和功能衔接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建立的满足多种交通信息需求的通信网络平台。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交换平台是整个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总枢纽,也是子系统消息往来的集散地,在整个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脚色,真正体现了交通运输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社会特征。
信息交换平台在信息发布系统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为企业级的应用网关,不但支持静态的路由指定,也支持动态的路由条目的生成和删除,可以进行灵活配置,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客户需求。
信息交换平台不仅仅成为公交信息发布的平台,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和枢纽。
其主要功能有:1)信息采集:通信服务器收集车载终端等设备采集的信息,根据设定发往不同的订阅者。
基于数据仓库的北京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测试平台张义鑫;杨军;张静;程丹丹【摘要】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enter System" in Beijing Rail Transportation Command Center and along with the real application of data base technology in Beijing data center, an integrated and united traffic information data test platform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generalized process of rail transit database test is proposed as follows: Database theory is introduced and the necessity to build a database for rail transit system is indicated at first. Based on the data information flow of rail transit, test stages are then divided. The outline of the whole database test is determined. Test cases are gene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multi-dimension model of rail transit inform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fl transit services. The rafl transit database test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t last.%以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二期工程“信息中心项目”建设为背景,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具体应用,搭建集成、统一的轨道交通信息数据测试平台,并给出轨道交通数据仓库测试的一般化过程.介绍数据仓库理论,指出轨道交通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的必要性;根据轨道交通数据信息流程,划分测试阶段,制定整套数据仓库测试大纲;针对轨道交通业务特点,结合交通信息的多维表结构模型,编写具体的测试用例;最终,设计并实现轨道交通数据仓库测试平台.【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2(025)005【总页数】6页(P109-114)【关键词】北京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测试平台【作者】张义鑫;杨军;张静;程丹丹【作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指挥中心北京10010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指挥中心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91 数据仓库的应用背景随着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数据仓库技术来搭建自己的数据库系统。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站城融合规划设计特点分析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站城融合规划设计特点分析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枢纽站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枢纽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节点,承担着城市出行的重要功能,规划和设计上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中,交通枢纽站的融合规划设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多交通方式融合交通枢纽站在设计上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融合,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在北京副中心交通枢纽站的规划中,不仅要满足地铁线路的贯通和公交线路的衔接,还要考虑到交通枢纽与周边的交通网络的衔接,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便捷换乘。
特别是在自行车出行日益普及的趋势下,交通枢纽站也需要考虑自行车停车和骑行通道的规划,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出行需求。
二、人车分离和步行友好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提高出行的效率,必须在规划和设计中实现人车分离和步行友好的原则。
交通枢纽站的融合规划设计中,要将车辆通行和人流分开,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运输道路和人行道,畅通交通流线和行人步行路径,提高交通枢纽站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同时,注重步行环境的设计,包括绿化景观、休息设施等,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
三、功能综合和空间多元交通枢纽站的规划设计要注重功能的综合和空间的多元化。
一个完善的交通枢纽站不仅仅是一个交通节点,还需兼顾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的融入。
特别是在北京副中心规划中,交通枢纽站往往成为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因此,在交通枢纽站的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建筑的设计和形象塑造,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融入,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功能的集成性。
四、生态环保和智慧出行交通枢纽站的规划设计也要注重生态环保和智慧出行的要求。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枢纽站的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部下属企业篇一:交通运输部直属部门及其介绍一、交通运输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A、交通运输部下属四大研究院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公路交通领域唯一一所交通部直属的科研机构。
主要从事道路、桥梁、交通工程、智能交通、公路运输、汽车运用、公路环保、交通物流等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下属机构:研究中心:a、交通公路工程研究中心b、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简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工程部部成立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家全方位从事交通工程设计和研究的单位。
交通工程部包括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工程研究室)、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和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交通工程部隶属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交通部公路交通领域唯一直属科研院所)。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工程部的前身是交通工程设计研究室。
作为国家交通工程行业的重要科研机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室在以往承担的国家“六·五”至“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中,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建设。
随着国家部属科研机关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好的开展行业科研工作,20xx在交通工程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工程部,主要承担国家交通行业交通工程专业重大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技攻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国家交通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等工作。
随着国家公路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交通工程部结合国家的西部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一·五”交通安全科技发展计划,致力于实现我国公路运输的安全化、科技化、网络化、智能化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工作,朝着“成为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综合性的科研开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不懈努力,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c、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简介:公路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简称“汽运中心”)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下属事业单位,与“北京中公高远汽车试验有限公司”合署运行,主要以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为基础组建的开展有关公路运输车辆安全、环保、节能及汽车使用技术范围内的研究、检测工作,和场地技术服务以及物业保障服务工作。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简介1一、成立背景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领域新一轮发展与竞争的制高点。
世界各发达国家正在加大这方面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
我国也已经将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关村在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传输、云计算和行业应用、以及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等方面拥有比较好的基础,并且在奥运会上实现了多项成功示范应用。
但是,由于物联网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物联网涉及产业链长,包括了传感器网络、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应用与服务等各环节。
目前还存在着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熟的业务模式,行业融合不够,缺少有利于产业化推广的应用集成解决方案,研究力量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抢占中国乃至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有必要成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联盟组织。
在北京市领导的关心下,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委等单位的支持下,2009年11月1日,由中关村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优势的40余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二、指导思想1本部分内容来自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官方网站/aboutIA/。
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三、工作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以上。
使北京中关村成为我国物联网高端特色产业中心、应用示范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
四、组织结构联盟设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委员会。
理事会由成员单位共同参加,是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秘书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联盟日常事务和项目协调、组织管理工作;专家委员会由业内知名的工程技术专家、企业家、相关行业组织领导、社会学者等组成,专家委员会是联盟的决策咨询机构,对联盟技术及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开展及重大决策等提供咨询指导意见。
北京交通信息中心关于申报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一)我校参加完成的“城市公共交通精细化运营组织与精准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申报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进行公示。
公示期:2017年3月21日至2017 年3月27日,公示内容见附件。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科技处反映。
根据相关要求,为了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何笑冬,51688552特此公示。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2017年3月21日附件:1.项目名称:城市公共交通精细化运营组织与精准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2.候选单位(含排序):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祥龙公交客运有限公司3.候选人(含排序):黄建玲、汪波、李想、于海涛、姚恩建、肖冉东、何志莹、白云云、黄坚、孙蕊、杜勇、徐会杰、黄悦、张绍波、白霞4.项目简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拥有常住人口2100余万,公共交通工作日客运量超2100万人次,轨道交通最大日客运量突破1300万人次。
为解决北京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两千多万人次的运营组织与信息服务问题,本项目创新性地开展轨道交通动态客流精细化清分与精准预测等成套技术研究,地面公交时空运行状态精准化计算方法和智能化调度等关键技术研究,首次在北京发布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和轨道交通实时拥挤度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复杂交通网络条件下运力运量自适应匹配,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1)创建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人车动态运营信息的实时、精准提取技术,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动态网络客流清分模型和多场景预测应用技术,提出了地面公交时空运行状态计算方法,为精细化运营组织和精准化信息服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2)面向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管理需求,提出了国际领先的基于客流预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输能力瓶颈动态识别技术和运力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建了多源大数据驱动的地面公交组合调度与线网优化方法,部分解决了公共交通运力运量动态匹配的关键技术难题。
3)提出了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线路、路网的拥挤度指数和分级标准,创建了地面公交实时信息服务动态编码及质量检测体系,研发了公共交通实时信息服务的自适应发布技术,首次在北京向公众发布了公共交通精准化动态信息服务。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发表了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项目应用成果多次获得行业奖励。
本项目成果应用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京港地铁公司、北京公交集团、北京祥龙客运有限公司、成都地铁运营公司、西安地铁运营公司、上海巴士集团等企业实时客流监测、路网列车运行图协调评估、新线开通等安全管理与运营组织工作;首次在北京发布实时公交信息服务,累计下载量近400万,年查询量上亿人次,准确率超过90%;首次在北京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实时拥挤度信息。
项目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美国工程院院士Hau L. Lee认为:项目组提出的地铁列车自适应控制与调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节能性能。
5.相关证明材料:5.1知识产权目录(只填已授权知识产权证明,按重要程度排序,限10个)序号知识产权类别授权项目名称国(区)别授权号授权公告日发明人权利人专利区域性城市公交车辆运行信息的索引查询系统及方法中国ZL201310146109.12016.5.11吕卫锋,李大鹏,黄坚,杜勇,于海涛,何志北京空航大学北京交通息中心.9专利一种轨道交通客流分布预测模型建立及预测方法中国ZL201310093691.X2016.5.18姚恩建、杨扬、王大蕾、张永生北京通大学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随机客流加载方法中国ZL201310093784.22017.2.8姚恩建,张永生,潘龙,杨扬北京通大学专基于站台冗余的列车运中ZL2013102015.李想、李克北京通能耗量化方法0262406.7晓华、吕卫锋专利基于GPS的车辆等待红绿灯时间预测方法中国ZL201310753349.82016.3.14杨晴虹、李桐、李戈、黄坚、郄金辉北京空航大学软著基于GPS的公交线网自动生成和变更检测软件V1.0中国2013R11L1308952013.07.26—北京交通息中心201北京有限司、京航航天学软著TOCC轨道交通报表系统V1.0中国2016SR0126302016.1.19—北京交通息中心5.2 成果形成的标准目录(限10个)序号标准名称类别标准号/备案号候选单位是否为标准的起草单位实时公交信息求5.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批准文件目录(限个)序号审批文件名称产品名称审批单位审批时间批准有效期申请单位5.4 第三方评价证明目录(检测报告、结题验收证明、同行评议、成果鉴定证书等,限10个)序号评价证明类别项目名称第三方单位(人)评价时间评价结论(意见)摘要(限30字)检测报告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系统测评中心2014经测试,各项指标符合测试需求Energyminimization inHau L. Lee(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斯项目组提出了一个地铁列车metro rail operatio ns同行评议Anenergy-efficientscheduling andspeedcontrolapproach formetrorailoperatioLeo G.Kroon (荷兰鹿特丹大学教授、交通领域国际知名专家Transportation Science副主编)2017项目组首次利用随机优化方法处理地铁加速与制动列车的协同调度问题。
ng and speed control approac h for metro rail operatio ns 纵理论奠基人)线路的停站时间能够显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同行评议Energyminimization indynamictrainscheduling andX.S. Zhou(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交通领域国际知名专家Transportati2017项目组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解析模型处理动态列车调度与ns Part B编委)同行评议Energyminimization indynamictrainscheduling andcontrolformetrorailoperationsL. Pavel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2016项目组对于周期性列车调度问题提出了有深刻洞察力的分析研究。
Energy-项目组首次将high-spe ed railway结题验收证明公共交通导航与出行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施闯2015首次实现了基于车辆卫星定位数据的实时公交到站距离和时间服务结题验收证明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与毛保华2015课题搭建了一体化的出行服务支持框架,取得了良好的流数据分析与维护和运营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5.5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证明目录(限10个)序号候选单位证明材料种类名称(限20字)证明方效益产生时间项目收入(万元)位联系人效益(万元)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李倩010-570789122015.1 至今北京市地铁运城市公共交通精细化运营组蔡135013北京八方达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马腾136612743822014.1 至今北京祥龙客运有限公司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曹蕊135208296932016.1 至今获奖项目名称获奖时间奖励名称获奖人获奖等级授奖部门城市轨道交通在线客流监测与拥挤度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2015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汪波、黄建玲、韩宝明、陈智宏、秦勇、陈卫平、刘兵、李海鹰、鲍枫、鲁放二等奖中国智交通协会轨道交通安全中国智能交通葛昱、黄建玲、孙宇星、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