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14 三代玉器
- 格式:ppt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39
鉴赏高古玉有许多方法。
除了传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两三千年以上,会发生一些'质变',比如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瓷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
不同的物质沁入玉器里面,就给玉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叫做沁色。
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
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气候、压力、温度等条件而异。
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去分布,有一种层次感、灵动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
而现代沁染的玉器,发色死,附在表面,没有层次感。
第一部分:从古玉的特征鉴定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古玉!1、古玉必须有老旧感,发自玉质肌理内部的老旧,而不是表面的一层。
原因很简单,长期埋在地下的玉器,玉质的内部受沁开始变化,老旧感是由内而外的。
作假的玉质很新很嫩,表面做旧看上去似乎很旧,被蒙骗上当。
2、包浆;真正的包浆是整体布满的(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包浆就是玉质长时间受空气氧化,自然形成的皮壳(只要露在空气中都会被氧化)尤其是在沁的表面也有包浆,这点很重要,表面有一层玻璃光。
作假的一定会破坏玉质表面,使表面失去光泽,沁上也没有包浆(时间短与空气氧化不充分)(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3、沁;有内沁和外沁内沁更重要,一定是发自玉质内部的受沁状态,沁色浓重过度自然,自然的晕散状态,不论是块状,丝状都显得那么天然。
对于受土沁的天然蚀孔(放大镜下特征是外口小内堂大,并伴有结晶体)一定是真古玉,无法作假。
外沁是活的,经过盘玩会变浅或者没有了,一旦入水后又会浮出表面。
4、自然的开裂钝化(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在裂缝部位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缝一样,缝隙表面呈V字形钝化、自然。
看见这个特征真古玉无疑。
新的作假的裂缝都是闭合紧密的。
5、古玉的自我修复粘合状玉浆古玉有自我的修复功能,在裂缝处经常会看见一种粘合状玉浆,这种状况比较神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
60件宋代玉器,清新雅致!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
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
尤其宋徽宗时,一件集南北两派玉雕技艺的巅峰之作羊脂白玉鹤佛手坠,更是堪称绝世之宝,徽宗挚爱,珍贵无比。
该件取徽宗年间偶得的一小块千年罕有的和田冰河深处之羊脂灵玉籽料,集南北两派之高手历时三年而成,一面由北派技法雕白鹤,一面由南派技法雕佛手,可称巧夺天工,可惜此物今已失传。
皇室玉器宋代出土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周朝、汉代的古玉器大量出土,包括良渚文化玉等出土,朝廷及士大夫热于收集、整理研究,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一股复古集古玉的热潮,为满足社会需要,宋代访古玉大量涌现,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也有仿制,但基本上是仿摹同代器形的。
大量仿远古时代造型的玉器是始见宋代,因此,意义上的仿古玉应是宋代开始的。
民间玉器玉器商品的出现,刺激民间琢玉业的发展,也因此促进了玉器市场的繁荣。
玉不再是皇家专用,而进入流通市场,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现了平民化的世俗题材玉器。
花鸟玉器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到北宋得到了兴盛的发展,当时形成一门专琢花鸟形玉器的玉作。
宋代花鸟形玉器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共同谱写宋代艺术篇章。
宋代的花鸟形玉器多呈写实风格,花朵、花板、花茎一应俱全。
最能反映宋代佩饰玉水平的要推各种雕工精细、形态优美的花鸟形玉佩。
白玉杯盘,清,杯高 5.6cm,口径8.3×10.2cm,足径4.5×5.9cm;盘高2.4cm,口径18.8×22.1cm。
白玉杯盘附件乾隆御玩款白玉龙王像坠,宋,高4.5cm,宽1.5cm。
白玉骑凤仙人,宋,高7.8cm,宽5.4cm,厚2.2cm。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玉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就不同时期的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介绍。
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玉器还处于简单的器物阶段,主要有简单的玉石饰品和工具。
形制上以原石为主,工艺简单,纹饰较为简约。
代表性玉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龙山玉,其形制多为片状或棱角状,纹饰以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
2.商代: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玉器工艺技术达到峰值的阶段。
商代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祭祀的玉器,一类是用于个人佩戴的饰品。
祭祀玉器多为玉璧、玉琮、玉钺等,形制规整,工艺精美。
个人佩戴的玉器则有玉环、玉佩等,形制较为灵活,纹饰多样,常见的纹饰有神采飞扬的神兽、人物、云纹等。
3.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时期。
周代的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宗庙祭祀所用的玉器,一类是王室贵族所佩戴的玉器。
宗庙祭祀的玉器主要有玉璜、玉圭等,形制大气庄重,纹饰中多以神兽为主。
王室贵族的玉器则以玉佩、腰带玉等为主,形制精美,纹饰优雅,常见的纹饰有龙纹、凤纹等。
周代的玉器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艺术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玉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复精细。
玉器的形状有玉瑗、玉琮、玉環等,纹饰以神兽、人物、花纹等多样化为主。
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常见的工艺技法有云纹雕、阴刻、掐丝等。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就是“帝王玉器”,以玉璜和玉板为代表,形制独特,线条优美,纹饰复杂。
5.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玉器主要以玉佩、璧等为主。
秦代的玉器多以龙纹、凤纹等神兽的纹饰为主,形制较为庄重,线条简洁。
而汉代的玉器多以人物、动植物的纹饰为主,形制比较灵活,纹饰繁多。
秦汉时期的玉器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汉代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不仅纹饰繁复,还注重雕刻的细节和表现力。
三代至两汉典型玉器型式分析(一)本文系“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系列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是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出土典型玉器进行分型分式。
典型玉器是选取在某一时期的代表性玉器,并且此类玉器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选取了十五种(组)玉器,即玉璋、玉戚、玉戈、玉琮、玉块、玉璧、玉瑛、玉龙、玉人、拱形玉佩、组合玉串饰、缀玉螟目、玉衣、玉手握、玉枕等。
在三代至两汉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考古发现的玉器种类为数众多,由于本文篇幅限制,此处不可能一一分析。
鉴于研究目的的要求,选取其中典型的玉璋、玉戈、玉戚、玉柄形器、玉踪、玉璧、玉磺、玉龙、蝶形玉佩、组合串饰、缀玉螟目、玉衣、玉枕、玉握猪(磺)等玉器来分析。
选取典型玉器的标准是:一、在某一时间段内具有演变关系的玉器种类;二、造型或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节主要是依据玉器造型进行型式划分,纹饰的分期研究在下一节讨论,在这两节的基础上将三代至两汉玉器进行分组分期断代,为下面整理总结三代至两汉玉器的艺术风格与用玉制度提供时间上的标尺。
一、玉璋玉璋的名称始见于《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清末学者吴大激在《古玉图考》一书中将传世品中上端有刃,下部出阑(牙)的玉器定名为牙璋,其名称沿用至今。
玉牙璋最早发现于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
山东临沂大范庄、五莲上万家沟村和海阳司马台等遗址中也有出土,形状大体一致:长方片状,凹弧刃,下方左右边缘有对称的扉牙,下部一般都有一穿。
陕西神木石如龙山文化遗址中玉牙璋大量出土,与石家河文化玉璋相似,皆比山东龙山文化玉璋复杂,其中一件玉牙璋的阑上有阴线直线纹和网格纹装饰,这可能是后来二里头遗址和商代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牙璋双阑上阴线纹的雏形。
关于玉璋的造型来源、名称和用途在学界一直有争论,林已奈夫先生认为玉璋源于骨铲,故名为“骨铲形玉器”,而夏鼎先生则认为由于某些玉器的功能用途现在还无法准确把握,对于器物的命名应慎重,可名为“刀形端刃器”,王永波先生认为龙山文化的牙璋来源于山东大汉口文化的樟形器和骨形铲玉器,应命名为“耙形端刃器”。
玉器年代鑒別2(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苏武进寺墩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1、什么是古玉: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声的玉雕。
不是你、我、他想像出来的或理论出来的。
现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备这个特征。
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仿品多,长眼哪!2、什么是鉴定:鉴定并不神秘,简单的说就是:用标形器和被鉴定器对比。
实际要复杂一些,要经过:立标、观察、涉猎、积淀、总结、反馈、否定、精练、反复、对比。
每个阶段都有可能误入歧途。
如果说自我否定是进步的关键,那么有几个人有勇气;有能力面对自己的失误,而能保持好自己的心态哪。
多数人误入歧途并不奇怪。
十条老牛也拉不回来。
3、长眼靠什么:一不靠老师;二不靠书本。
[书不能一点不看] 靠真标本自悟,不断扩大标本品种。
不怕鬼,不信斜,错了从新来。
茅台酒的味道靠自己品。
没有悟性就分不清忠告和骗术;没有悟性是一片黑暗。
4、悟性从那里来:有人叫境界,有人叫慧根。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足以,那就是你的悟性使然。
人们注定要在大多数事上一塌糊涂。
这和智慧、文化水平无关,没什么不服的,越不服越陷的深。
悟性就是指引你的上帝之手。
5、会与不会之间:玩古玉的人中,多数人终生入不了道[百分之九十]。
部分人摆脱不了二把刀[百分之十]。
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成手,也就是鉴定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难断没有错断的人,这就是现实。
但愿能改变之,这不是单方所能为的。
清末扁形獸蓋瓶清末扁形獸蓋瓶清末扁形獸蓋瓶6、有那么多古玉吗:有了眼就知道有多少古玉了。
现在是收藏古玉的最好时机,假的比真的卖的好。
清中期羊脂白玉鐲7、收藏者的难处:普通收藏者的最大难处就是,找不到标形器。
博物馆的展品不能成为标形器,因为标形器必须能长期密切接触。
不要小瞧真品碎片,那是长眼的利器。
盲目拜师是第二个误区,他的老师就走偏道了。
19世紀立姿辟邪獸8、专业人士的常见误区:专业人士不存在标形器的困惑。
但是他们容易对市场不敏感;对高仿品缺乏研究。
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此类玉器主要为简单的礼器、象征性武器、工具及装饰品等。
多为片状,形制简单,薄厚不匀,造型不很规则,以素面居多。
有些有较繁缛的阴线刻纹。
动物造型或纹饰多侧重于头部,尤为突出眼目的表现。
由于原始制玉工具比较落后,常在器表留下明显的制作残痕;而在穿孔玉器的孔壁上,则由于工具的不断磨损,造成愈至深处孔径愈小的现象。
夏与商代前期玉器此类玉器主要是象征武器、工具和少数简单装饰品。
制艺较粗糙。
有些器物两侧已出现锯齿状扉棱,并在刻纹上开创双线勾勒之先河。
商代后期玉器此时期玉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礼器、礼杖、工具、器皿、装饰品、简单艺术品等多类。
人物、动物形玉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片状玉雕绝大部分呈弧扇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造型各异的立体圆雕作品。
商代后期常见的纹饰有重环纹、菱形纹、同心圆弦纹、兽面纹等。
双线勾勒法普遍,器物的一侧或两侧,起扉棱的现象极为常见。
穿孔玉器的孔内亦可常见回旋形的琢痕。
阴线刻划刚劲有力,被誉为“折铁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线上有许多毛刺,略显粗糙,这些都是由于工具不利所造成的。
西周玉器西周玉器主要是礼器和装饰品。
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基本是商代后期的延续。
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主要有礼器、装饰艺术品和一些实用器、丧葬用品等,装饰品特别是玉佩饰极为发达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纹饰主要有风鸟纹、云纹、谷纹等,一般均无通体纹饰,饱满和谐,不留空间。
伴随着工具的改进,这一时期玉器线条遒劲,钻孔光滑,镂雕镶嵌技艺运用得极为普遍。
玉质优良,做工精致。
汉代玉器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这一时期玉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
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螭虎纹、谷纹、蒲纹等。
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
线条的构图准确,常使用在玉壁、玉人、佩饰、剑饰上,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中国收藏高古玉高古玉高古古玉名录高古玉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序号分类玉器名称及规格玉种数量备注高古方形高领玉璧外径16.5? 装1 高古青玉 1 内6?装2 高古红山高古玉璧外径19?内4? 地玉 1红山高古玉璧外径15? 装2 高古地玉 1 内3.5?良诸玉琮兽面纹长5.5宽5.5 装3 高古地玉 1 高4?良诸玉琮兽面纹长5.7宽5.7 装3 高古地玉 1 高3.3?商周玉琮长10.5宽10.5 装3 高古青玉 1 素面高4.5?装3 高古商周玉琮长7宽7高3? 白玉 1 弦纹边装3 高古春战蒲纹琮内孔6?高4? 青玉 1良诸高古锥形器一组12件长最短的4.5装4 高古地玉 12 24.5? ?(船形两头尖兽面纹锥形器)长青玉 1 少见品 12.5装5 高古龙山古玉圭5件最长23.5? 青玉 5 三弦纹高10? 装6 高古良诸高古兽面纹玉璜长29? 地玉 1 (大型) 装7 高古红山勾云形器长22?高8? 地玉 1 装8 高古春战素面青玉剑具一付剑首5? 青玉 4 四件装8 高古春战素面墨玉剑具一付剑首4? 墨玉 4 四件装8 高古春战兽首方体玉带钩长9? 白玉 3商周动物装9 高古白玉鸟长5.5? 1 饰玉佩装9 高古白玉鱼长6? 1 玉片式装9 高古白玉飞鸟长4? 1 玉片式装9 高古白玉鸭长6.5? 1 玉片式高古玉:汉以前玉器(含汉)。
古玉:唐、宋、元、明清、玉器。
1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序号分类玉器名称及规格玉种数量备注装9 高古白玉鸟长6? 1 装9高古白玉螭龙高4.5? 1 片式装9 高古白玉猪长6.5? 1 园雕装9 高古白玉凤鸟长5.5? 1 园雕装9 高古白玉龙片长10? 1 挂件装9 高古白玉虎片长9? 1 挂件装9 高古白玉龙片长7.8? 1 挂件装9 高古白玉鹅片长6.5?1 挂件装9 高古汉手握猪长5.5? 地玉 1 装10 高古玉跪人一组高1.5? 白玉 35 小人装11 高古汉玉塞一付 10件地玉 10 装12 古玉白玉牌玉春水长5.8?宽4.3? 白玉 1 金装12 古玉白玉牌玉春水长7?宽3.5? 白玉 1 金元装12 古玉白玉牌秋山鹿长5?宽4.5? 白玉 1 金元白玉秋山双鹿牌玉春水长7? 装12 古玉白玉 1 金元宽4?装12 古玉白玉龙凤如意配长5.5?宽4.6? 白玉 1 明清装12 古玉白玉牌玉春水长5.4?宽4.2? 白玉 1 辽金装12 古玉白玉双凤如意结长5? 白玉 1 明清装12 古玉白玉双童执荷挂件长5? 白玉 1 明清装12 古玉白玉人物风景牌长5.3? 白玉 1 明清高古玉:汉以前玉器(含汉)。
中国古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中国古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
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
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在玉器史上,隋代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
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
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
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玉器风格基本继承两汉传统,但实物流传甚少,墓葬出土数亦不多。
可这一时期,却是中国玉器由抽象向写实发展的转折点。
01三国曹魏玉杯
02魏晋玉兽
03魏晋玉龙离纹佩
04东晋玉璜
05东晋玉佩
06六朝白玉辟邪
07六朝旧玉猪
08六朝玉带头
09六朝玉辟邪
10六朝玉羊
11六朝玉娃娃镇纸
12南朝早期龙凤形玉佩
13南北朝瑞兽
14隋金扣玉盏
15唐玉佩
16唐飞天玉佩
17唐玉镇
18唐玉胡乐人
19唐圆雕狮子
20唐玉马。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玉、尚玉的国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贯穿了整个文明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玉器的追求和赞美从未停止。
玉器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落,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一、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夏朝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玉器。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主要由手工完成,技法简单,数量较少,主要作为祭祀、记事等活动的礼仪用具。
到了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等,表明夏朝的玉器制作技艺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周时期:商朝至春秋战国商周时期,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玉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玉器和复杂的组合玉器。
商朝的玉器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如玉龙、玉虎等,富有神秘色彩。
周朝的玉器则更注重礼仪和教化,如玉圭、玉琮等。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人的兴起和学术环境的宽松,玉器制作也呈现出自由化、个性化的趋势。
三、秦汉时期:秦朝至三国秦汉时期,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19年,玉器制作逐渐统一化和规范化。
秦朝的玉器多为礼仪用具,如玉玺、玉璧等。
汉朝的玉器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如玉杯、玉砚等。
同时,汉朝的玉器制作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如胡人形象、佛教题材等。
四、隋唐至明清时期:隋朝至清朝隋唐至明清时期,约从公元581年到公元1912年,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样式繁复华丽,功能也逐渐转向了装饰和陈设。
隋唐时期的玉器以生活用品为主,如玉杯、玉盘等,工艺水平高超。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趣味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更注重精细的工艺和繁复的装饰。
五、近现代至当代:1912年至今近现代至当代的玉器制作则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中国古代玉器图集一.玉圭玉圭《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
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
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
《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现在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
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
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
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
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
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
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
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
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
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
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
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
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战国玉圭附:玉圭的用法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
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古玉鉴定八种方法与断代常识一、工艺痕迹鉴定古玉工艺就是古玉加工工艺。
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
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
其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
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且不够光滑,而且,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
这是新石器穿孔鉴定重要方法。
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出现硼碴。
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兽皮醮解玉砂等为之。
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方向不一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并有层次感。
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
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匀净、干净利落,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过,电动砣具一般可发现垂直砣过的凹陷痕迹。
二、氧化鉴定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BR>氧化有二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
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出土古玉。
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
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腐蚀成粉末。
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
火烧仿氧化古玉,表面通常为薄薄的一层呈粉状,没有深度、层次感。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诸因素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即使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也是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
新石器晚期原始社会玉器造型新石器时代玉器主要有玉琮、玉壁、玉斧、玉圭、玉璜及各种鸟兽,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为与玉石形似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就有以目纹为中心的极度夸张的人面或兽面纹。
大玉龙,曲长60cm,直径2.2-2.4cm。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
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倒“C”形,长吻微翘起,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
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
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
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古代玉器穿孔,有些是造型本身带来的孔,如琮、壁等;有些是为穿绳佩带而打的孔,如璜上的小孔;还有的是为穿绳捆绑木柄而打的孔;还有马蹄形孔、对穿孔和带有螺纹的孔等。
新石器时代玉器穿孔多为两面对穿而成,孔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孔不甚圆,两面对穿时,有些对的不准,因而孔中部的交接处,有时会出现棱台。
玉璜,高5.2cm,长10.6cm,厚0.3cm。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璜玉料材质较好,黄褐色,较薄。
近似半圆形,直弦,中部下凹,两侧各有一孔,底部两角略向外伸。
璜的一面有弧形凹槽,是对玉料开片时留下的切割痕,这类切割痕在新石器时代玉器上时有出现,从痕迹上可以看出,玉器加工中采用的是线切割的剖料方法。
玉片厚度约0.3cm,表明当时玉料开片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传统观念下的三代玉器拍卖中,玉器拍卖中顶级玉器沁色鸡骨白达到了把玩沁色的最高境界,因此带有鸡骨白的三代古玉是很贵重的藏品。
其实,这里面存在着知性上的误解。
鸡骨白不是沁色,这是需要首先明确的一点。
上面讲过,前文沁色是玉器在掩埋过程中,由于玉质内部的结构水与外界的有机元素相交换而形成的质地颜色的改变,虽然在微观上与不受沁的玉质已经出现了某些不同,但是其硬度与结构的变化不大,不足以引起玉质上的根本变化。
而鸡骨白与沁色完全不同,通过对鸡骨白表面硬度的测试可以发现,鸡骨白形成的区域硬度很低,这说明鸡骨白的形成是玉质在掩埋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出现的钙化表现,也就是俗话说的“朽了"。
玉器拍卖中顶级玉器沁色鸡骨白在玉器上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浅层次钙化。
表现为相对深度较浅的钙化层覆盖玉质的表面,下面的玉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有些表面没有钙化的地方,依然露出完好的玉质地,我们称之为有“天窗”。
带有天窗的鸡骨白是最受藏家欢迎的,因为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首先说明了钙化程度不深,没有对玉质造成严重的破坏,通过长时间的盘玩,可以使鸡骨白变成相当漂亮的熟坑红色;其次,通过天窗可以观察到原有玉质的种类、颜色等重要信息。
老三代及其以前的玉器如果带有这种水平的鸡骨白,就是很贵重的藏品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了“相对深度较浅的钙化层"的语言表述,这是真假鸡骨白的直观区别之一,真鸡骨白的形成即使比较浅,也具有不同的人玉深度存在;而赝品鸡骨白的颜色一般都很浅而平均。
二是深层次或完全钙化。
表现为整个玉件通体变白,器表面的硬度严重降低,有的表面斑驳不平,甚至可以用指甲划出痕迹,从古玩收藏角度上看,这种鸡骨白玉器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收藏把玩价值,一般不会受到玉器拍卖家的欢迎,当然也少有赝品出现。
但是,如果器件保存完好,仍不失一种真实的古玉藏品,对于一般水平的收藏者来说,仍保留有重要的标本价值和器物学方面的信息,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藏品。
各时期玉器概述史前玉器概述史前玉器概念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中期,也就是整个夏及商代早期这么一个漫长的区间。
这个时期是中国玉文化的起源时期,它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其前期是缓慢的、不明显的,这一阶段包括从旧石器起至商代早期;而其后期则是跳跃式的,飞速发展的,这一阶段包括商代晚期及至西周。
在古玉器栏目的概说里面我们已经提,到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
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
由于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
又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
还由于它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
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
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
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
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
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及至到了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周早期,由于受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冲击,玉器已不能像在原始社会那样,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继续占主流或垄断地位了。
但它在美身、祭祀、礼仪、殓葬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代妇好墓的玉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艺术品以及杂品等七类,反映出当时玉器的用途甚广、地位至尊的历史面貌。
其中肖生玉器占很大份量。
古玉年代划分咱们聊聊古玉,那可是件有意思的事儿。
古玉,顾名思义,就是古时候人们玩的玉,年头儿久了,就成了咱们今天说的古董。
这玉啊,跟时间赛跑,越跑越有味道,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说起古玉的年代划分,那可真是个大学问,得有点耐心和细心才能整明白。
咱们不整那些高深莫测的词儿,就用大白话聊聊。
最早的时候,大概在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们还没那么多规矩,玉就是块石头,但得是好石头,得能打动人心。
他们磨啊磨,刻啊刻,把玉变成自己心中的图腾和信仰。
那时候的玉,简单、质朴,却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和美感。
咱们现在看到的红山文化的玉龙、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是那个时代的宝贝,看着就让人心生敬畏。
到了商周时期,玉的地位可就高了,成了王权、神权的象征。
那时候的玉,做得那叫一个精致,纹饰复杂,线条流畅,看着就让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那些玉璧、玉璜、玉戈,还有那些个玉人、玉兽,简直就是艺术品中的艺术品。
这时期的玉,不仅美,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再往后,就到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这玉啊,就跟咱们的历史一样,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发展。
每个朝代的玉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比如春秋战国的玉器,造型生动,线条活泼;秦汉的玉器,大气磅礴,充满了力量感;唐宋的玉器,则更加追求意境和美感,讲究“以形写神”;元明清的玉器,那就更不用说了,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简直就是人间瑰宝。
这些古玉啊,就像是一个个时间的信使,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却讲述着千年的故事。
每当我们拿起一块古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那玉上的每一道痕迹,都像是古人的低语,告诉我们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所以啊,咱们在欣赏古玉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它的美,更要感受到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这古玉啊,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咱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咱们得好好珍惜这些宝贝,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浅谈中国玉器在古代政治中所承载的功能浅谈中国玉器在古代政治中所承载的功能摘要:中国的玉器自它诞生以后,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首先表现为一种政治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鬼神思想有扯不断的联系,因此,玉器又始终被打上神秘的烙印。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玉器在每个时代中所承载的政治功能也正是这个时代政治生活气象的反应,中国古代玉器与中国古代政治息息相关。
关键词:古代玉器;古代政治;政治功能什么能称得上是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国玉器几千年在古代政治中所承载的功能的现象应是一个十分好的注释,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竟从未中断过,时至今日,仍受到亿万人的钟爱。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表明,玉的现象其实就是政治现象。
玉器所承载的功能始终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休戚相关,其沉浮起落从来都是受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一、玉器社会功能的初步行形成(一))、化必然成为国家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事实上玉器的使用是和祭祀和玉作为工具的出现中国玉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当时尚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原始先民的生活中,玉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工具和装饰品出现的。
根据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来看,它们的形制较简单,多倾向于工具型和小件装饰。
打磨程度较浅显,基本无装饰纹样。
当时尚处于涉足玉器领域的初期。
玉石一般都比较坚硬,打磨不易,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还不大可能出现大量的玉器。
当时的物质还远远不够丰富,社会等级尚未萌芽,母系氏族之间也较少出现战争和杀伐,因此除少量装饰而外,以财富、炫耀、礼仪等社会统治心里为内涵的其他玉器显然还不具备诞生的条件。
这一阶段的墓葬中开始仅偶有单件坠饰出现,代表性品种是玦、璜、珠、琀、坠。
(二)玉器政治功能的萌芽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对立的出现,玉器的制作更为繁多,使用更广泛。
玉,曾因为难得和稀有而作为财富的象征,它曾作为货币而流通于市场。
当私有制产生的时候,当古代社会从原始公有制向着奴隶制过渡时,玉器是那时为数不多的重要奢侈饰品之一,自然要为社会上层所掠夺和占有,这是不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