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转基因植物
- 格式:pptx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98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XX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发布根据20XX年1月8日《国务院令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根据20XX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由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卫生、外经贸、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其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国家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
《作物育种学》教学重点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作物育种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
它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并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作物生产科学的两个不可偏缺的主要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选育和繁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技术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综合应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独立开展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与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视育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以课堂讲授为主线,配合搞好实验课、教学实习、课程论文、教学标本园区的管理与调查、作物育种科研试验区观摩及作物原种、良种生产基点的考察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方法中,实行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抽象内容的感性认识。
采用以上多种具体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参与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等科研、生产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简介(100字左右)课程内容包含了从制订作物育种目标到种子生产的全过程。
其中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途径,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作物品质改良等主要目标性状的选育和良种繁育为本课重点。
4.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突出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学时压缩,内容精简调整。
压缩陈旧、重复内容,增加高新技术和实用性强的内容。
注意本课程知识与已开课程(如植物学、遗传学等)和后续课程(如组织培养)知识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10.07•【文号】•【施行日期】2017.10.07•【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公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由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卫生、外经贸、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部分第10章一、填空1、对于仅用结构和/或组成不能够清楚描述的化学产品,说明书中应当进一步使用适当的____________对其进行说明,使要求保护的化学产品能被清楚地确认。
答案:化学、物理参数和/或制备方法2、对于化学方法发明,无论是物质的制备方法还是其他方法,均应当记载___、____和____。
对于方法所用的原料物质,应当说明其成分、性能、制备方法或者来源,使得____________。
答案:方法所用的原料物质,工艺步骤,工艺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得到3、组合物权利要求中各组分含量百分数之和应当_________。
几个组分的含量范围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某一组分的上限值+其他组分的下限值______;某一组分的下限值+其他组分的上限值______。
答案:等于100%,≤100%,≥100%4、转基因动物或植物是通过基因工程的重组DNA技术等生物学方法得到的。
其本身______“动物品种”或“植物品种”, ______被授予专利权。
答案:属于,不能5、对于涉及转化体或融合细胞本身的发明,说明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产品的确认,产品的制备,产品的用途。
如果说明书中描述的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重复实施的方法,则转化体或融合细胞应当___________。
答案: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生物材料的保藏6、重组载体的权利要求可通过限定__________来描述。
转化体的权利要求可通过限定其___________来描述。
单克隆抗体的权利要求可以用__________来限定。
答案:至少一个基因和载体,宿主和导入的基因(或重组载体),产生它的杂交瘤二、判断1、虽然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但必须按照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原则,并在符合《审查指南》一般性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审查。
(对)2、对于化学产品发明,说明书必须记载证明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所述用途和/或达到预期效果的定性或者定量实验数据。
转基因植物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转基因植物及其特点:
1.转基因大豆: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
抗性、耐受性和产量。
一些转基因大豆植物具有耐草剂、抗虫害和耐逆境性能。
2.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插入抗虫害基因,如BT基因。
这
种转基因玉米植物具有更高的抗虫害能力,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3.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水稻具有抗虫、耐盐碱、增产等特点。
4.转基因小麦:转基因小麦具有抗病、耐旱、增产等特点。
5.转基因番茄:转基因番茄具有抗病、抗虫等特点。
6.转基棉花: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抗病、耐旱、耐盐碱等特点。
7.转基因油菜:转基因油菜具有抗虫、抗病、耐旱、耐盐碱等特点。
8.转基因木瓜:转基因木瓜具有抗虫、耐旱等特点。
9.转基因马铃薯:转基因马铃薯具有抗虫、抗病、耐旱等特点。
10.转基因甘蔗:转基因甘蔗具有抗虫、抗病、耐旱等特点。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转基因植物,如转基因向日葵、转基因芝麻等。
这些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6590011课程名称: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Bioinvasion and Biosafety学分:2.0周学时:4预修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分子生物学等。
面向对象:植物生产类、生命科学类等本科生。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下列主要内容:1)生物安全广义与狭义的基本概念、生物入侵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有关的生物因素、生物安全有关问题与风险以及应对的评价与控制对策。
2)生物入侵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生物入侵的现状与国内生物入侵的现状、外来入侵生物入侵的机制、外来入侵生物入侵的途径、中国外来入侵种的数量与外来入侵种的危害,以及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对策。
3)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生物(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概念、转基因植物与动物的转基因方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能源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
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的技术原理,了解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清楚以及转基因安全评价的内容和转基因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内容。
基本具备研究或解决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性评价有关基本概念、原则,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性内容与程序以及应相的方法,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性潜在风险的安全控制对策与技术。
5)为什么要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要素,国际组织和世界有关国家地区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条例与管理办法,以及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框架。
【课外要求】利用学校SRTP项目、国家级或省级的创新项目的机遇,若有兴趣和时间,可依托本教师团队所在的具有良好平台,如植物保护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昆虫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基础研究”(刘树生教授负责,冯明光、陈学新、叶恭银、沈志成教授均系骨干,徐晓莉博士和吴琼硕士系辅助骨干的成员,其中吴琼老师为本课程网站维护的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冯明光、刘树生、冯明光、陈学新、叶恭银、沈志成、娄永根)、水稻重要病害的成灾机理和持续控制(周雪平、宋凤鸣、马忠华等))等,进入系列教授实验室开展认知、科研与实践。
基因工程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第一章测试1.从广义上来说,转基因生物可以是基因的“转入”,也可以是基因的“转出”。
()A:对 B:错答案:对2.基因工程技术诞生的标志通常认为是()。
A: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生长激素抑制素,的成功生产和上市。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
C:Berg教授首次成功构建SV40和DNA的重组分子。
D:Cohen教授第一次获得既抗卡那霉素又抗四环素的双重抗性特性的大肠杆菌转化子菌落。
答案:Cohen教授第一次获得既抗卡那霉素又抗四环素的双重抗性特性的大肠杆菌转化子菌落。
3.辨别转基因作物应该根据它们的()。
A:形状B:颜色C:转入基因所展现的性状D:产量答案:转入基因所展现的性状4.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得益于技术上的几大发明,它们包括:()。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等工具酶的发现。
B:逆转录酶的发现。
C: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
D:载体DNA分子的获得。
答案: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等工具酶的发现。
;逆转录酶的发现。
;载体DNA分子的获得。
5.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包括为()。
A: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
B: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以及阳性克隆的筛选。
C:核酸分子杂交和DNA测序。
D:目的基因的分离、获取以及重组载体的构建。
答案: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以及阳性克隆的筛选。
;目的基因的分离、获取以及重组载体的构建。
第二章测试1.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突变单位和控制性状的功能单位,是DNA分子中一段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A:对 B:错答案:错2.结构基因转录区的基本结构组成依次为()。
A:启动子、ORF和3‘-UTR。
B:启动子、5’-UTR和ORF。
C:5’-UTR、ORF和3‘-UTR。
D:启动子、上游启动元件和增强子。
答案:5’-UTR、ORF和3‘-UTR。
3.原核生物的终止子为()。
A:寡聚U形成的发夹结构。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修正版)2001年的今天(23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正式实施,下面是特地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修正版),欢迎大家阅读与收藏。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修正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由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卫生、外经贸、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其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国家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