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试验仪器设备检定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111
化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化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为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品质部化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
3 内容与要求3.1 内容3.1.1维修工负责组织维护、联系外部检定。
3.1.2 各班组负责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校验的日常工作。
3.2 要求3.2.1铂、银、镍器皿铂、银、镍器皿使用后应存放在保险柜中妥善保存。
使用中发生丢失除室内追查责任、赔偿外,由司法部门追究责任。
3.2.1.1 铂器皿3.2.1.1.1 铂器皿加热时应当在电炉内(若在硅碳棒电炉内,应有必要的通气装置,防止铂的碳化)或煤气灯的氧化焰上灼烧。
禁止使用还原性火焰或发烟、发黄光的火焰,亦不准接触蓝色火焰。
3.2.1.1.2 不得在铂器皿内熔融或加热碱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磷、含碳和大量硫化物的物质,以及含重金属的样品(如铅、锡、锑、砷、汞、铜等)。
3.2.1.1.3 高温下不准使用大量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作熔剂,灼烧时器皿应放在素烧陶瓷管架或石棉板上,要用带有铂尖的钳子轻轻夹取。
3.2.1.1.4 铂器皿中不允许处理卤素或分解出卤素的物质,如王水、溴水及盐酸和氧化剂的混合物。
3.2.1.1.5 成份不明的物质不要用铂器皿加热或融熔。
3.2.1.1.6 铂器皿的清洗方法:a一般清洗时可用稀盐酸(1+5)溶液加热。
b如器皿上粘有赃物时,可用焦硫酸钾或碳酸钠融熔除去。
c如有轻微腐蚀,可用圆粒细海砂轻轻抹擦腐蚀部分。
3.2.1.1.7 在使用铂器皿时,要防止其变形,因此不应使灼热的铂器皿骤然投入冷水中冷却。
在脱熔块时,不得用硬物在皿内刮取。
由高温中取出的铂坩埚要放在干净的石棉垫板上。
3.2.1.1.8 已变形的铂坩埚或可用形状相吻合的木模进行校正(但已变脆的碳化铂部分要均匀用力校正)。
3.2.1.2 银器皿3.2.1.2.1 银的熔点较低,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750℃为宜。
化验室分析检测用仪器设备的管理规程
一、前言
随着医药业的发展,化验室设备的使用日益重要。
为了保证化验室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保证检测用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并达到满足检测要求的目的,组织出现化验室分析检测用仪器设备的管理规程。
二、规定
1.统一管理
所有的检测用仪器设备应一律由化验室负责进行管理。
2.产品准入
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具备安全质量可靠保证的认证证书,才可加入化验室检测设备系统。
3.检测设备的分类
检测用仪器设备分为分析仪器,例如质谱仪、光谱仪、电泳仪、层析仪等,以及检测仪器,如微生物检测仪、医学检测仪器、体液分析仪等分类。
4.仪器的校正、维护
检测用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维护;在使用后,应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5.质量控制
在检测仪器设备定期买入、校准和使用过程中,应全面进行质量控制,定期检查质量检测报告,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可靠性。
6.设备安全
安全保护是检测仪器设备使用的重要因素。
在使用仪器设备时,应按
照使用说明正确操作,并对仪器安装、维护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仪器的
安全性。
三、结束语。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一、引言检测仪器校验是确保仪器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对于各种行业的检测实验室和生产企业来说,建立科学的仪器校验管理规范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信度的关键。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以确保仪器校验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范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仪器校验的检测实验室和生产企业。
涵盖的仪器包括但不限于质量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等。
三、校验周期1. 根据仪器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确定校验周期。
常见的校验周期包括日常校验、定期校验和临时校验。
2. 日常校验应在每次使用仪器前进行,用于验证仪器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3. 定期校验应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和生产要求,制定相应的校验周期。
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校验。
4. 临时校验是在仪器出现故障或维修后进行的校验,用于确认仪器的修复效果。
四、校验项目1. 根据仪器的类型和规格,确定相应的校验项目。
校验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准确度、重复性、灵敏度、线性度、分辨率等。
2. 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确定校验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校验方法应科学可靠,并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3. 校验项目的结果应记录在校验记录表中,并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对仪器进行及时的维护和调整。
五、校验仪器和设备1. 校验仪器和设备应具备相应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校验仪器应经过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检定机构的检定。
2. 校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仪器的清洁、防尘、防潮等。
3. 校验仪器和设备的定期检定和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记录在相应的维护记录表中。
六、校验结果的处理1. 校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校验结果,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校验。
2. 校验结果的合格与否应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评判。
对于不合格的校验结果,应进行追溯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化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____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
1、____对外购大宗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
1、____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
1、____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
1、15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
1、16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
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
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
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行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常、稳定的工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三、职责QC检验人员:确保校准检查工作能够及时执行,使用前检查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进行仪器的开机校准工作。
设备管理部:负责计量仪器设备的统计、编号、标志管理。
负责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送检工作和有关计量设备档案的管理。
设备管理部部长: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QC主管: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本规程的批准执行。
四、内容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1.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分为外部检定校验和内部校准。
外部检定校验由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执行;内部校准主要针对必须进行开机校准才能运行的仪器的校准,该校准由QC检验员进行。
2.外部检定、校准的管理2.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和公司统一要求进行计量检定及校准。
2.2质量管理部QC检验员每年年底对下年度需要购进并校准的玻璃器具(容量瓶、移液管等)提出计划,报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备案。
2.3质量管理部确定需要进行检定校验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目录、检定方式(见附表),且每年一次进行跟踪和修改。
2.4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负责编制检验用仪器设备的年度计量检测计划表,按计划定期组织进行检定或校准。
在距检定日期一个月或半个月以前,由计量管理员统安排检定及校准,相关记录及校准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或校验证书由计量管理员统一保管。
2.5检验仪器设备的标识2.5.1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检验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期间,均使用绿色的“合格”标识。
且标识完好。
2.5.2标识粘贴在仪器设备的明显位置以表明其状态,标识上有仪器设备的检定编号及有效期。
2.6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2.6.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化验室试验仪器设备检定规程为确保化验室试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制定试验仪器设备检定规程。
二、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内所有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
三、检定内容1. 根据各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确定其检定周期和方法。
2. 进行仪器设备的外观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损坏或磨损现象。
3. 进行仪器设备的功能测试,包括各项功能是否正常,传感器是否灵敏等。
4. 对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度进行检定,根据标准样品进行比对测试。
5. 检验仪器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包括温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对仪器设备的影响。
四、检定人员1. 由化验室主管或专门负责检定的人员进行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
2. 检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仪器设备检定培训资质,并熟悉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和检定方法。
五、记录1. 对每台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准确度检定等具体数据。
2. 建立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档案,包括检定日期、检定人员、检定结果等信息。
六、处理1. 对于检定结果未合格的试验仪器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对于检定结果合格的试验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档案中标明合格,并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下次检定。
七、质量保证1. 对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结果负责,确保检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验仪器设备检定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八、附则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需要修改,须按程序进行审批并重新颁布。
由于化验室试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因此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试验仪器设备检定工作的有效开展,化验室需建立完善的检定规程并严格执行。
针对各类试验仪器设备,需要根据其具体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检定内容和周期的确定。
对于常见的分析仪器、测量仪器以及实验设备等,需要制定相应的检定标准和方法。
在实际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仪器和设备质量检验规则1.准确性检验:仪器和设备的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之一、检验准确性的方法有:(1)对称检验: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对称检验,比较仪器和设备读数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2)重复性检验:多次使用仪器和设备进行相同的实验,比较实验结果的重复性,以评估仪器和设备的准确性。
(3)校准检验:定期进行仪器和设备的校准,检验其准确性。
可以选择将待检仪器与已校准仪器进行比对,检查其读数的差异。
2.稳定性检验:仪器和设备的稳定性是其正常使用的前提。
检验稳定性的方法有:(1)长时间运行测试:将仪器和设备连续运行一段时间,观察其运行状态的稳定性。
(2)环境适应性测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仪器和设备,观察其表现是否稳定。
3.可靠性检验:仪器和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否正常工作的能力。
检验可靠性的方法有:(1)负载能力检验:加载一定负载,观察仪器和设备的表现。
(2)环境适应性测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仪器和设备,观察其表现是否正常。
4.安全性检验:仪器和设备的安全性是其使用过程中的关键指标。
检验安全性的方法有:(1)电气安全检验:检查仪器和设备的接地是否正常,电气线路是否完好等。
(2)机械安全检验:检查仪器和设备的结构和零部件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存在锐利边缘等可能产生危险的因素。
5.清洁和维护:仪器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是保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检验清洁和维护的方法有:(1)定期清洗:定期对仪器和设备进行清洗,防止积尘和污染。
(2)定期保养:定期对仪器和设备进行保养,例如更换易损零件,润滑移动部件等,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以上是实验室仪器和设备质量检验的基本规则。
实验室在进行仪器和设备质量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留下详细的记录。
只有保证仪器和设备的质量可靠,才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准确的支持。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准确测试数据的产生,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等工作。
第三条本规程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选用、进货、验收、使用、维护、校验、保养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选用、进货、验收第四条仪器设备选用应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根据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选择。
第五条仪器设备的进货应在合法、正规的商家进行,确保其质量和正规性。
第六条仪器设备的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外观、功能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
第七条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进行验收记录,以备日后查询和管理。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使用第八条仪器设备的使用应符合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的要求。
第九条使用仪器设备前应检查其外观和电气连接情况,确保安全使用。
第十条使用仪器设备时应根据其功能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设置。
第十一条使用仪器设备时应注意操作的环境,避免与其他设备或物品发生碰撞。
第十二条使用精密仪器设备时应注意操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避免外界因素对仪器设备的影响。
第十三条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检修或更换。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维护第十四条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
第十五条每位操作人员使用完仪器设备后应做好清理和消毒工作,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
第十六条定期维护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检查、校准和更换易损件等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维护工作应做好记录,包括维护内容、负责人等信息,以备日后查询和管理。
第五章仪器设备的校验第十八条仪器设备的校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校验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等。
第十九条校验工作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校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条校验结果应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校验报告的编制和归档,以备日后查询和管理。
关于化验室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比对定义:检定(Verification):计量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来建立测量用(例如测量重量、温度和ph值)、记录用、控制用仪器或系统、及物料测量仪器测得的值与已知参照标准的相应值之间的关系的操作;在该项操作中,还应建立测量结果的合格限。
——WHO GMP比对(Comparison):指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者规定不确定度范围内的同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之间所复现的量值进行传递、比较、分析的过程。
——《计量比对管理办法》检定/校准区别:目的:校准——自行确定监视及测量装置量值是否准确。
属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评定示值误差。
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强制性的全面评定。
属量值统一,检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属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
对象:校准——除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装置。
检定——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
依据:校准——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
检定——由国家授权的计量部门统一制定的检定规程。
性质: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检定——具有强制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周期:校准——由组织根据使用需要,自行确定,可以定期、不定期或使用前进行。
检定——按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
方式:校准——可以自校、外校或自校与外校结合。
检定——只能在规定的检定部门或经法定授权具备资格的组织进行。
内容:校准——评定示值误差。
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包括评定量值误差。
结论:校准——外校时计量单位通常不判定是否合格,只评定示值误差.发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企业可根据校准报告自行判定计量器具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检定——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发给检定合格证书。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检定校验制度
1、仪器设备由试验室统一管理,每台仪器均应有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和检验检定时间、记录及保管人,建立仪器设备台帐。
2、新购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正常使用各种仪器应定期检查。
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标定记录应由专人负责记录。
在使用中自检情况和故障情况应由测试人员做好记录。
3、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均须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实行定期检定,凡没有检定合格证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4、检定周期有效期内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准时,经调整或修理后,应重新进行标定。
5、检测人员必须自觉爱护仪器设备,经常保持仪器设备整洁、润滑、安全正确使用。
6、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使用时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清洁干净。
7、检测人员要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要做到管好、用好、会保养、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
8、仪器设备专人管、专人用,非检测人员不得独立操作。
1 目的为使电动抗折机的检定规范化,使其始终在预定状态下工作,以保证试验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购的、使用中以及修理后的水泥电动抗折试验机的检定。
3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公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JG(建材)101-88 水泥电动抗折试验机检定规程JC/T 724-2005 水泥胶砂电动抗折试验机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4 要紧内容4.1 检定条件及检定用标准器具. 检定应在无腐蚀性的气体,温度波动小于2℃恒温室内进行 . 质量为1g的四等标准砝码. 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 游标卡尺:量程200mm,分度值为0.02mm. 秒表:量程15min,分度值为0.1S. 最小分度值为0.02mm的塞尺4.2 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4.2.1 首次使用检定用目测法检定其铭牌(包括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等)、合格证、讲明书及安装是否呈水平状态。
4.2.2 机杆调成平衡后,若外力使其失去平衡应能自动恢复平衡;加荷应平稳、均匀、无冲击抖动;电器操纵安全可靠,试件折断时电机应立即停止转动,机杆抬起和下落时,游铊不产生位移。
通过手动、开机、停机法检定。
4.2.3 灵敏度≥1.0%灵敏度测试在空载时进行。
先卸掉下夹具,拆下联接电机的电线,把游铊放在零位,将杠杆调成平衡后,在距杠杆右端点约2mm 处放1g砝码,用钢直尺测量指针下降的距离S1,可用长钢尺测量杠杆支点到放砝码处的距离S,灵敏度按下式计算:S1A=───×100%S式中:A ──灵敏度,%S1──端点2mm处1g载荷时杠杆下降的距离mmS ──杠杆支点到砝码之间的距离 mm取下砝码后,杠杆应能自动恢复平衡。
4.2.4 加荷圆柱与支撑圆柱直径: 新夹具为10±0.1mm,使用中夹具10+0.1-0.2;加荷圆柱与支撑圆柱有效长度:≥46mm;两支撑圆柱中心距新机:100±0.1mm,使用中抗折机为100±0.2mm。
加荷圆柱与支撑圆柱直径分不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圆柱测两点,取平均值;有效长度各测两遍,取平均值。
支撑圆柱的中心距用游标卡尺分不测量支撑圆柱两端距端部5mm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L内、L外,分不测两遍,取平均值后按下式计算:L内+L外L=─────2式中:L ──支撑圆柱的中心距 mmL内──支撑圆柱的内距 mmL外──支撑圆柱的外距 mm4.2.5 两支撑圆柱不平行度同意:水平方向0.05mm;纵向方向0.05mm。
先用 4.2.4条测量结果计算支撑圆柱的两端的中心距差值应≤0.05mm。
再将抗折夹具装配调整至正常状态,把40×40×160mm 的标准试块放入夹具,转动丝杆使标准试块受到最大荷载的20%力,卸下上夹具两侧的试块定位片,然后用塞尺检测圆柱与试块之间的间隙。
最大值应≤0.05mm为合格。
4.2.6 直接用手检查加荷圆柱与支撑圆柱应能转动,但不晃动;加荷速度为0.117±0.0117MPa/s,加荷速度测定应将游铊移至零点,杠杆调至水平位置,然后将杠杆仰起一定角度,从标尺的20%开始,任取三个不同的负荷示值R1、R2、R3,分不测出游铊由零点至这些负荷示值的移动时刻t1、t2、t3。
加荷速度的计算:R1+R2+R3V=───────t1+t2+t3式中:V ─加荷速度的平均值MPa/sR ─抗折机的负荷值MPa/sT ─加荷时刻,s4.2.7工作精度要求负荷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使用中的抗折机≤±2%,负荷示值相对变动度不大于±1%。
工作夹具与标准抗折夹具实物对比误差≤4.0%;4.3 检定周期及结果处理. 检定周期为12个月,专门情况可提早。
. 每次检定应用专门的记录本或检定记录表格进行记录,至少记录所有检测数据、检定日期、检定结论、检定人员等内容;检定记录应妥善保存。
. 当达不到上述精度或经检定不合格时,检定人员和岗位人员应对整机进行检查、清洗,重点检查刀刃和刀承有无异常。
若仍不能满足要求,应向技术主管人员提出申请报废,启动备用电动抗折机或启用新夹具等具体意见,取得同意后,双方均应在记录上签字。
5 附则5.1 本规程由质控处起草并归口治理。
5.2 本规程于2013年12月1日公布并实施水泥电动抗折试验机检定记录1 目的为使抗压夹具的检定规范化,使其始终在预定状态下工作,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按GB17671水泥强度试验方法测定水泥胶砂强度的抗压夹具及其它指定采纳本标准的抗压夹具。
3 引用标准所有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C/T683-2005 40mm×40mm水泥抗压夹具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4 要紧内容4.1 检定条件及检定用标准器具. 夹具应保持洁净,在无腐蚀性气体,温度波动小于2℃恒温室内进行检定。
. 游标卡尺:量程200mm,分度值0.02mm. 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4.2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4.2.1抗压夹具的零部件不得有碰伤或划痕;4.2.2上下压板长度:40±0.1mm;宽度:大于40mm;厚度:大于10mm。
. 上下压板自由距离:大于45mm;两端面应对齐,不重合边最大偏差小于0.2mm。
. 定位销高度不高于下压板表面5mm,两个定位销中心间距:41-55mm。
. 框架底部下压板装配孔:直径50mm;中心定位孔:直径8 mm×8mm。
. 球座球面半径:25mm;球座凸出上压板的高度:11mm。
. 上压板两端面处刻有中心线,保证定位销到压板中心的距离。
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每一尺寸均要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4.2.3 工作精度要求工作夹具与标准抗压夹具实物对比误差≤2.0%标准夹具与CQS校具实物对比误差≤2.0%4.3 检定周期及结果处理. 检定周期6个月,专门情况可提早;夹具对比每月许多于10套。
. 每次检定应用专门的记录本或检定记录表格进行记录,至少记录所有检测数据、检定日期、检定结论、检定人员等内容;检定记录应妥善保存。
. 当技术指标达不到上述精度要求,岗位人员应向主管技术人员提出申请报废和启用新夹具的具体意见,经取得确认同意后,实行以旧换新。
但应做详细记录,双方均应在记录本上签字。
5 附则5.1 本规程由质控处起草并归口治理。
5.2 本规程于2013年12月1日公布并实施40mm×40mm 抗压夹具检定记录1 目的为使物检试验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检定规范化,使其经始终在预定的状态下工作,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购进、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水泥净浆搅拌机的检定。
3 引用标准所有使用本规程的各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C/T229-96 水泥净浆搅拌机4 要紧内容4.1 检定条件及检定用标准器具. 搅拌机应保持清洁,检定时在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进行 . 秒表,分度值0.1S. 深度游标卡尺:量程200mm,分度值0.02mm. 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测厚卡规或板厚千分尺:量程50mm,分度值0.05mm. 1.0mm、1.7mm和2.0mm专用塞尺. 转速表,测量范围50~3000r/min,精度±1r/min4.2 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4.2.1 首次使用检定应检查其铭牌(包括名称、型号、规格、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制造厂等),合格证和讲明书,整机外观。
4.2.2整机运转正常,传动齿轮无异常响声,叶片转动平稳无明显跳动,无碰撞摩擦声。
操纵器安全可靠,整机绝缘性能良好。
通过启动、关闭搅拌机时,目测检定。
4.2.3搅拌叶片转速如下表:15s,快速120±3s。
4.2.5 搅拌锅尺寸要求:. 锅内径:160mm ,锅深度:139mm. 锅壁厚约:1mm4.2.6搅拌叶片宽111.0mm。
搅拌时搅拌叶片与锅底、锅壁的最小间隙为2±1mm。
4.2.7 搅拌机运转时声音正常;搅拌锅与搅拌叶片没有明显的跳动现象。
4.2.8搅拌机的电器部分绝缘良好。
4.2.9搅拌机的外表面不得有粗糙不平或未规定的凸起、凹陷。
4.2.10搅拌机非加工内表面均应刷漆防锈,外表面均应打底上漆。
油漆面应平坦、光亮、均匀和色调一致。
4.3 检定周期及结果处理. 检定周期为12个月,专门情况可提早。
. 每次检定应用专门的检定记录表进行记录,至少记录所有检测数据、检定日期、检定结论、检定人员等内容,检定记录应妥善保存。
当间隙达不到上述精度时采纳下列方法:. 重新调整叶片与锅底、壁间隙至合格。
. 启用备用搅拌机。
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予报废:. 叶片磨损至不符规范时。
. 搅拌锅磨损至不符规范,经手触摸不平或眼视察有凸凹时。
4.4 报废方法当叶片和锅报废,自行交旧领新并做详细记录和报主管技术人员备案。
5 附则5.1 本规程由质控处起草并归口治理。
5.2 本规程于2013年12月1日公布并实施水泥净浆搅拌机检定记录1 目的为使物检试验用水泥胶砂搅拌机搅拌和净浆搅拌机检定规范化,使其经始终在预定的状态下工作,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购进、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水泥胶砂搅拌机和净浆搅拌机的检定。
3 引用标准所有使用本规程的各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JG(建材)102-1999 水泥胶砂搅拌机检定规程4 要紧内容4.1 检定条件及检定用标准器具. 搅拌机应保持清洁,检定时在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进行 . 秒表,分度值0.1S. 深度游标卡尺:量程200mm,分度值0.02mm. 游标卡规: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测厚卡规或板厚千分尺:量程50mm,分度值0.05mm. 1.0mm、1.7mm和2.0专用塞尺. 转速表,测量范围50~3000r/min,精度±1r/min4.2 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4.2.1 首次使用检定应检查其铭牌(包括名称、型号、规格、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制造厂等),合格证和讲明书,整机外观。
4.2.2整机运转正常,传动齿轮异常响声,锅和叶片转动平稳无明显跳动,无碰撞摩擦声。
操纵器安全可靠,整机绝缘性能良好。
通过启动、关闭搅拌机时,目测检定。
4.2.3 搅拌锅作逆时针方向转动,负载条件下转速为65±3r/min;搅拌叶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负载条件下转速137±6r/min。
检定时用目测法观看旋转方向,用转速表分不测定搅拌锅、搅拌叶片的转速,分不重复测定两次,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