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LTE专网F、D频段volte测试对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18.59 KB
- 文档页数:6
VOLTE路测分析报告_20150720 1 概述1.1 测试区域1.2 测试方式2部MATE7互拨语音拉网测试,拨打时长180S,拨打间隔30S。
2 VOLTE测试结果2.1 总体指标概览2.2 关键指标分析1)RSRP&SINR2) MOS评分3 重点问题分析3.1 VOLTE呼叫建立失败问题本轮网格9拉网测试中,主叫VOLTE呼叫建立失败2次,被叫VOLTE呼叫建立失败1次,问题点分布如下所示。
3.1.1 EPC不发QCI建立导致未接通问题分析:车辆沿下贝岭大道由西向东行驶时,主叫UE终端在12:59:53.955占用东莞下岭贝商业街F-HLW-3起呼,RSRP=-84.50dBm,SINR=14dB,无线环境良好,但主叫在层3消息qci1已建立,最后转CSFB,导致接入失败。
在SIP消息上,主叫发INVITE 消息1s后,网络侧向主叫下发invite消息,3s后网络侧向主叫发送503service unavailable,主叫呼叫建立失败。
解决方案:1、需要EPC定位不下发QCI1建立请求的原因2、待复测时跟踪epc信令复测验证:3.1.2 EPC不发QCI建立导致未接通问题分析:车辆沿横东一路由东往西行驶时,主叫UE终端占用东莞富康新街D-HLH-102小区13:58:27:549起呼,起呼时RSRP=-100.38dBm,SINR=14dB,呼叫过程中主叫未收到QCI1的建立请求,2s后网络侧向主叫下发BYE:408 request timeout,网络侧没有响应,从SIP消息上看,主叫发送invite消息后网络侧没有向主叫发送update建立QCI1,最终主叫显示VoLTE的呼叫建立失败。
解决方案:1、epc未给主叫下发qci1建立请求,需要epc核查原因复测验证:3.1.3 被叫QCI=1承载未建立导致未接通问题分析:车辆沿长岭二街由由南向北行驶时,被叫UE占用东莞华诚实业D-HLH-2(PCI=394)小区,RSRP=-86.88dBm,SINR=-10dB,邻区里东莞霞边D-HLH-2(PCI=40)小区RSRP=-86.63dBm,该路段存在MOD3干扰。
TD—LTE在D频段和F频段的覆盖能力差异作者:吴炯翔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列举了TD-LTE在覆盖的几种典型场景,并根据D频段和F频段的物理特性,就其在不同情景中的能力差异作简单分析。
【关键字】 TD-LTE D频段 F频段覆盖能力一、概述随着我国4G牌照的发放,TD-LTE在频段选择上以D频段还是以F频段为主的争论日趋激烈。
本文将对D频段和F频段的覆盖能力差异做出技术分析,并就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提出建议,望能对TD-LTE频段选择做出参考。
二、可用频段分析在全球已经运营的LTE网络中,D频段(2.6G附近的频率资源)是国际运营商采用的主流LTE频段。
中移动目前拥有D频段的50MHz带宽和F频段的20MHz,可使用情况如下:F 频段与TD-SCDMA共用1880~1915 MHz频段(其中1900~1915MHz频段在小灵通退网前不可用);D频段独立采用2.6GHz频段(2570~2620MHz)。
由此,D频段带宽大于F频段,频率资源较F波段宽裕。
三、TD-LTE各频段覆盖范围比较分析3.1空间衰耗分析1. 自由空间损耗分析自由空间传播模型:PL =32.44+20lgd +20lgf在覆盖距离相等即D相同时:PLD- PLF=20lgfD-20lgfF=2.8dB2. Cost231模型传播模型分析对于密集城区场景,PL=46.3+33.9*lgf-13.82*lg(HBS)+(44.9-6.55*lg(HBS))*lgd-a(HSS)+CmPLD- PLF=5.4dB综上所述,F频段由于频率低、波长长,其空间损耗小于D频段、覆盖范围比D频段有优势。
其覆盖半径约为D 频段1.64 倍,按覆盖相同面积原则进行折算,F频段需要站点数仅为D 频段站点数的43%。
[1]3.2绕射、穿透衰耗分析1. 绕射衰耗分析根据中国移动对D频段及F频段对比测试数据:在路径上有高大建筑阻挡时,F频段的绕射衰落相比D频段覆盖电平强5dB左右,对应吞吐率提升10Mbit/s左右。
高铁D、F频段小区负荷均衡优化案例目录一、问题描述 (1)二、原因分析 (1)三、处理步骤 (1)四、总结 (5)一、问题描述近期高铁专网进行相关升级改造,在现有D频段的基础上开通了F频段专网小区提升专网覆盖可靠性。
由于原先D频段专网小区负荷较高,开通F频段专网小区后可有效缓解D 频段专网小区负荷较高的情况。
但同时由于F频段小区覆盖比D频段小区更好,部分新开F 频段专网小区负荷较高,需要进行负荷均衡处理。
二、原因分析由于F频段比D频段损耗低,覆盖更好,导致F频段小区吸收了很多用户,用户较多。
处理流程:对于F频段小区用户数较多的情况,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进行处理。
1、对于共站D频段小区与F频段小区用户数都较多的情况,可以将F频段小区的高速小区指示改为低速小区指示,低速小区指示支持的用户数更多,最大可以支持600个用户,而原先高速小区指示最大只支持250个用户。
2、对于共站D频段小区用户数少而F频段小区用户数多的情况,可以开启基于频率优先级算法,将F频段小区上的部分用户迁移到D频段小区。
三、处理步骤1、对于苏州万达广场RLF_1用户数较多的情况,由于苏州万达广场RLD_1用户数也很多,所以将苏州万达广场RLF_1的高速小区指示改为低速小区指示。
修改前苏州万达广场RLD_1用户数修改前苏州万达广场RLF_1用户数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苏州万达广场RLF_1上午10:00-11:00最大激活用户数接近250个,已接近极限。
当接入用户数超过250个,超出250个的用户将无法发起业务,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所以需要将其高速小区指示改为低速小区指示。
修改后苏州万达广场RLD_1用户数修改后苏州万达广场RLF_1用户数通过上面四幅图可以看出,将苏州万达广场RLF_1的高速小区指示改为低速小区指示后,苏州万达广场RLD_1用户数变化不大,而苏州万达广场RLF_1得用户数明显增多,说明修改后可支持的用户数更多。
2、对于新申唯RLF_2用户数较多的情况,由于新申唯RLD_2用户数不多,可开启频率优先级算法,将新申唯RLF_2上的用户迁移一部分到新申唯RLD_2上。
对比分析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的利与弊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其覆盖能力、性价比、频谱对比和国际化等方面的优缺点,为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的频段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TD-LTE;D频段;F频段;对比分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
建设运营的移动通信技术的频段非常多,每个频段的优缺点各不相同,关注的问题不同选择的频段也不相同,本文对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进行对比分析,为移动通信技术频段的选择提供依据。
一、频谱对比D频段和F频段是我国移动组网使用的两个重要的频段。
由于F频段是TD-SCDMA基站升级的主频段,因此F频段在一定程度导航损耗是比较小的。
TD-LTE是全球范围内主要使用的频段,而D频段是TD-LTE的主流频段,在实践中,中国使用最多的还是F频段,但是F频段的缺点也比较多,如:空间损耗比较大、站点数比较少等。
从技术层面上讲,相比于F频段D在建网操作方面是比较简单的,如果使用F频段则需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改建,操作难度比较大。
在国际上使用的频率和范围不是很大,但是F频段在我国的使用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二、覆盖能力对比对移动通信技术频段的选择,覆盖能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F频段所处的位置较D频段低,如果需要在室外进行连续覆盖时,F频段不失为一种很好地选择,它的频谱位置决定了其具有这样的天然优势。
测试结果显示,在室外连续覆盖方面,F频段在掉话点、覆盖面积等方面都比D频段具有绝对的优势。
国外网络运营商和厂商在实践中也发现,LTE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移动数据流量的分配与站点之间并不成正比例,相反,20%的站点却承担着80%的站点的数据流量传输。
在我国这种分布状态也是比较常见的,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膨胀。
在城市和主城区移动数据流量传送的站点之间的距离基本上都在500m以内,500m范围内的站点如果使用D频段,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F频段的区别不是很大,覆盖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td-lte 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TD-LTE 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赵娜(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S130101237)摘要频谱资源是运营商竞争的基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将爆炸式地快速增长,为提升自身LTE网络的竞争力、提供尽可能高的带宽,未来室外网络部署的演进方向一定是F+D多频段网络。
本文全面分析了两频段间的协同策略,并分场景给出了配置建议;同时分析了两种技术实现方案,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建议。
关键词 TD-LTE;协同策略F/D频段1.引言TD-LTE室外可用的频率资源有F频段(1880-1900 MHz)和D频段(2570-2620 MHz),TD-LTE建网初期,在充分利用异频组网以降低干扰的同时,又不影响两个频段未来的使用和网络构建,成为早期构建TD-LTE网络的关键。
若TD-LTE采用全D频段覆盖,由于频段的原因,仅与TD-SCDMA共站不能连续覆盖,需要增加站址密度。
但目前城区基站选址非常困难,增加投资并不能完全解决D频段连续覆盖问题。
若TD-LTE采用全F频段,工程实施中与TD-SCDMA合站建设,基本不需额外加站。
但由于现网网络结构并不理想,F频段基于现网建设会导致重叠覆盖严重,部分站点需要调整。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F+D混合组网的方式提升网络性能。
本文将从研究D、F频段的相关特性,混合组网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F频段优先承载、D频段优先承载、F/D频段基于干扰水平均衡承载以及F/D频段基于业务需求承载等4种协同策略,并提出了eNode B间动态协调、载波聚合两种技术实现方案。
同时,针对未来的部署策略,对于工程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2.D频段和F频段的性能分析针对未来两频段的协同问题,F频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覆盖性能好,特别在室内环境优势更明显(测试数据反应有8 -12 dB的优势);D频段的优势是频率资源丰富(目前已是F频段的2.5倍)。
其中关于D频段和F频段具体性能分析如表1所示。
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对比分析作者:张宏宇于立华来源:《中国新通信》2016年第16期【摘要】本文主要对TD-LTE网络系统中,F频段和D频段的覆盖范围和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组网对比分析,并列举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频段选择。
【关键词】 TD-LTE F频段 D频段覆盖目前,在中国使用的TD-LTE网络系统的主流频段有F频段、D频段和E频段。
其中,F 频段和D频段用于室外基站的建设,E频段则用于室内分布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TDLTE系统设备不断健全,网络产业链不断完善,组网建设的重要性也日渐体现出来。
室外建设中有两个频段可以选择,合理升级利用是未来TD-LTE系统发展的关键。
一、频段覆盖情况根据TD-LTE网络系统中F频段和D频段覆盖范围进行比较,根据自由空间损耗分析和传播模型分析,由于F频段频率较低、波长较长,损耗空间小于D频段,覆盖范围也远远大于D频段覆盖范围。
按照相同覆盖面积原则进行比较,F频段需要的站点数是D频段所需的43%。
根据绕射衰耗分析当地面有高大建筑物阻挡的地区F频段的绕射衰耗强于D频段的覆盖面积,吞吐量也有相对的提升,对穿透衰耗的分析则显示F频段的穿透损耗小于D频段,吞吐量也有相对提升。
在穿墙测试时基本相同。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绕射还是穿透特性上F频段都较D频段优越,覆盖深度也教D频段有相对优势。
综上可见,在覆盖范围和绕射、穿透损耗方面,F频段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同等带宽的不同场景下F频段的覆盖范围优势却不尽相同;在网络覆盖半径大于一定距离的城市边缘和城市郊区,由于F频段具有相对传播、穿透损害较小的特点,可以相对减少网站密度,节省近一半需要新建的网站基数;在城市市区或者城区密集地区,D频段可以满足建站的密度要求,这时F频段的优势不明显;最后,虽然F频段的覆盖深度和高密度建筑的阻挡具有相对优势,但无法替代室内E频段的使用。
二、技术方面F频段受其他网络频段的干扰主要有:一是邻频干扰,这是由于使用中的TD-SCDMA网络设备在F频段的阻塞能力不足导致的,二是F频段地段与DCS网络系统相互干扰和杂散干扰,三是F频段的高端对CDMA2000系统进行干扰,四是PHS系统退网前与F频段有不同程度的邻频干扰,五是由于GSM900MHz频段器件老化与F频段产生的二次谐波干扰。
高铁参数优化之多频组网优化提升“用户感知,网络价值”专题概述随着高铁及动车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列车运营还是乘客数据业务通信都有高速数据业务需求。
对于运营商,更有效的提供轨道无线宽带业务,是吸引用户并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必备条件。
在本专题中,优化人员通过测试数据与网络场景结合分析,制定了负荷区域特点的多频组网方案。
并在昌九高铁完成试点,通过特性化高铁多频组网参数组,南昌昌九高铁区域各方面网络指标得到明显的提升,平均RSRP提升2dB、SINR提升1.7dB,覆盖率提升7个百分点,下行速率提升7Mbps以上。
后台用户感知指标统计方面,流量、用户感知速率、切换成功率均得到明显提升,昌九沿线18个站点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由99.11%提升至99.53%;用户感知速率由18.95Mbps提升至20.21Mbps;区域日均流量由171.4GB提升至206.7GB,提升幅度约为20.6%,每月增收近2.1万元。
一、专题背景随着中国高铁线路的普及,高铁逐渐代替普通铁路和飞机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南昌作为全国高铁车次排名第19的城市,巨大高铁客流量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流量价值。
高铁由于“速度快、损耗大、负荷高”各类网络痛点导致未能充分发挥高铁流量价值,本次通过1.8G站点提升用户感知,800M站点保障用户覆盖两个方面提升高铁网络价值。
二、高铁场景概述2.1.高铁场景特点2.1.1.线状覆盖高铁路线一般呈线状分布,和通常的基站部署场景有着很大不同,按照通常的基站部署方式来覆盖铁路沿线,其覆盖效率将会十分低下,因此铁路沿线的基站需要呈线状分布。
且由于高铁的线状特点,建议在进行高铁站点规划时,采用”Z”字型左右交叉的站点分布进行高铁沿线覆盖,提升路线覆盖均衡性。
2.1.2.列车运行速度快目前,全球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德国的ICE、法国的TGV、西班牙的AVE和日本的新干线,最高运营速度约在200~350km/h之间;武广高铁、京沪高铁最高运营速度也达350km/h,而上海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更是达到431km/h。
京沪高铁LTE专网三网测试对比报告近日,我方对使用鼎利ATU对京沪高铁专网苏州段进行了三家运营商LTE网络测试,了解目前联通与电信的高铁4G网络覆盖情况,并与移动4G专网进行对比。
三家运营商的LTE 基本频段及带宽如下:目前移动京沪高铁专网制式为TD-LTE,主占D频段,中心频点号38145,带宽20M,频率范围2599.5 MHz-2619.5MHz;联通京沪高铁网络制式为FDD-LTE,使用Band 3,下行中心频点号1650,下行带宽20M,频率范围1840MHz-1860MHz;电信京沪高铁网络制式为FDD-LTE,使用Band3,下行中心频点号1825,下行带宽15M,频率范围1860MHz-1875MHz。
为进行更全面的对比,将移动专网前期主占F频段(中心频点号38500,带宽20M,频率范围1895MHz-1915MHz)的测试指标也与联通、电信测试指标进行对比。
1测试指标1.1第1轮测试指标1.2第2轮测试指标1.3第3轮测试指标1.4第4轮测试指标1.5总体测试指标注:1)本次测试京沪高铁移动主占D频段,部分情况下ATU出专网导致测试指标较差。
2)四轮次测试下来发现部分测试指标波动较大,可能因ATU在列车内的所处位置不同,比如ATU离车窗的远近等客观因素。
3)移动D频段测试业务为HTTP下载、HTTP浏览与FTP下载,联通与电信测试业务仅为HTTP浏览与HTTP下载。
2指标对比2.1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指标对比2.1.1平均RSRP值对比图1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平均RSRP值从上图中可以看到,4轮测试下来移动LTE专网F频段平均RSRP值整体上最好;电信LTE网络的平均RSRP值除了第1轮略低于联通,其余三轮均优于移动与联通,联通LTE专网的平均RSRP值波动较大。
4轮测试电信LTE专网的平均RSRP值为-90.38dBm,联通专网的平均RSRP值为-91.83dBm,移动专网的D频段平均RSRP值为-91.64dBm,F频段平均RSRP 值为-86.76dBm。
京沪高铁传输模式修改前后对比报告一、传输模式修改京沪高铁小区配置为双流及TM3(开环空间复用)传输模式,适用于UE高速移动的情况,既可以提高UE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又可以提高UE的峰值和均值速率。
现将京沪全线小区的传输模式改为单流及TM2(发射分集),既适用于高速的情况,又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理论上TM2相比较TM3峰值速率及平均速率会有所下降,但SINR值会有所提升。
为进行验证,在测试前将京沪线全线的小区修改为单流及TM2传输模式。
二、调整前后指标对比调整前后指标对比如下:三、调整前后测试情况分析未修改传输模式前覆盖情况分析1月3日第一轮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RSRP SINR 1月3日第一轮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RSRP SINR1月3日第二轮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RSRP SINR1月3日第二轮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RSRP SINR 修改小区为单流和TM2模式后覆盖情况分析1月5日第一轮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RSRP SINR1月5日第一轮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RSRP SINR 1月5日第二轮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1月5日第二轮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RSRP与SINR覆盖情况如下:RSRP SINR四、各项指标对比经过删选我方选择1月3日和1月5日两天的指标进行对比:1、SINR值对比图1)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传输模式调整前后SINR值对比图如下:2)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PCI调整前后SINR值对比图如下:通过以上对比图发现,将京沪线的传输模式由原先的双流和TM3调整为单流及TM2后,京沪正反向的SINR值有较明显的提升。
2、下行MCS平均值(测试统计)1)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传输模式调整前后下行MCS平均值对比图如下:2)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传输模式调整前后下行MCS平均值对比图如下:通过以上对比图发现,将京沪线的传输模式由原先的双流和TM3调整为单流及TM2后,京沪正反向下行MCS平均值(测试指标)明显提升,RANK1下行MCS平均值(网管统计)有所上升,RANK2下行MCS平均值(网管统计)降为零。
关于LTE之D频段与F频段比较的报告无锡市人民政府:电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移动通信技术处于网络技术演进的关键时期, LTE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统一标准,具有高频谱效率、高峰值速率、高移动性和网络架构扁平化等多种优势。
2012年中国移动将在14个城市进行TD-LTE扩大规模试验,在工信部的支持下,无锡成为LTE试点城市之一。
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网并没有指定频段,而是有3个频段,分别属于1900MHz(F频段)、2600MHz(D频段)和2300MHz(E 频段),前两个做室外覆盖,后一个做室内覆盖。
下面从频率分配、升级方式、覆盖能力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一、频率分配方面:F频段(1880-1920MHz)频点低,更利于建网,有利于节约投资,同时可以平滑升级,但不是国际标准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为TDD LTE 分配的频段,D频段(2575-2615MHz)是3GPP为TDD LTE分配频段,便于全球漫游。
二、升级方式方面F频段LTE可以由TD-SCDMA平滑升级,仅新增LTE基带板及主控板,RRU升级时仅1个小时,对现网网络质量影响较小;而D频段与F频段相比,天面(安装天线的区域)需全新改造,需新增BBU(基带单元)、RRU(射频单元)和天线,断站时间超过6小时,严重影响现网2G和TD质量。
三、覆盖能力方面中国移动在多个场景下完成F频段和D频段覆盖差异对比测试,室外D频段比F频段差4~6dB,室内D频段比F频段差8~10dB;在共站情况下D频段覆盖无法满足深度覆盖要求。
根据杭州和南京的规划方案,杭州F 单基站覆盖面积为南京D频段基站的倍,南京新增基站为现有基站的48%,新增基站较多,且都在主城区,选址困难,无法达到良好的覆盖。
目前集团公司已通知无锡公司制定1000个LTE基站的方案,无锡公司拟规划LTE覆盖北到江海路、西到环湖路、南到金城路,东到机场高速。
邮电设计技术/2019/02——————————收稿日期:2018-12-26高铁场景下VoLTE 语音质量的优化提升VoLTE Voice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igh-speedRailway Scene关键词:VoLTE;MOS;高铁;语音质量;频段选择策略doi :10.12045/j.issn.1007-3043.2019.02.004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043(2019)02-0021-05摘要:京沪高铁山东段联通LTE 网络采用L1800+L2100双频组网,VoLTE 业务部署初期面临着载波策略不合理以及无线环境复杂的问题,DT 测试中以MOS 为表征的VoLTE 语音质量较差。
通过尝试不同切换参数组合和载波策略,并通过大量的DT 测试验证优化效果,重点解决了对MOS 影响较大的呼叫重建问题并选定了针对该路段双频组网环境下最优的载波策略,有效提升了VoLTE 业务质量并总结出一套针对高铁场景下VoLTE 业务部署初期典型问题的优化方法。
Abstract :The LTE network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Shandong Section is composed of L1800+L2100dual-band.At the initial stage of VoLTE service deployment,it faces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carrier strategy and complex wireless environ-ment.VoLTE voice quality characterized by MOS in DT test is poor.By try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handoff parameters and carrier strategy,and verifying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DT tests,it focuses on solving the call recon-struction problem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MOS,and chooses the optimal carrier strategy for the dual-band network envi-ronment of this section,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VoLTE service,and it summarizes a set of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the typical problems of VoLTE service deploym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high-speed railway scenario.Keywords :VoLTE;MOS;High-speed railway;Voice quality;Frequency selection strategy1概述VoLTE 是在4G 网络全IP 条件下的端到端语音解决方案,能提供更短的接入时延和更好的语音质量。
中国移动VoLTE多场景参数测试规范
V1
2015/7/20
1.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针对高铁VoLTE业务开启/关闭高速小区模式、eSRVCC切换、同频切换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法,主要研究高铁场景下不同参数配置对VoLTE语音业务的性能及用户体验影响,并对后续高铁VoLTE商用提供参数基线。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被测对象
VoLTE测试终端、高铁沿线TD-LTE无线基站以及组成网络所需的核心网设备和IMS网元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端到端测试网络。
3.1硬件架构
表3-1测试硬件设备列表
4.测试环境
4.1测试环境基本要求
高铁专网覆盖场景,车速要求>250km/h。
4.2测试网络拓扑
4.2.1端到端网络架构
无线网络组网环境采用现网环境。
核心网包含EPC、IMS、CS(含eMSC),支持VoLTE 和eSRVCC功能。
测试手机支持VoLTE和eSRVCC功能,使用真实VoLTE语音业务。
4.2.2配合设备
MOS打分应采用支持AMR-WB的POLQA算法。
打分语料采用ITU标准语料,采样率为48k。
4.3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除特殊要求的测试项外,以下网络参数应该设置为真实网络商用时的常用配置且应保持不变。
表4-3测试主要配置参数列表
5.测试用例
5.1高铁参数测试
LTE2G
5.2高干扰场景参数测试
5.2.2同频切换测试
5.3室分场景参数测试5.3.1室内外异频切换测试
5.4街道站场景参数测试(2天线)
5.4.2同频切换测试
5.5高话务场景测试。
京沪高铁LTE专网D、F频段volte测试对比报告一、测试指标汇总
1月1、2、3日对京沪高铁苏州段进行volte测试,测试指标如下:
日期测试方向频段接通率
MO MT 主叫MOS
分值
被叫MOS
分值
平均RSRP
平均
SINR 呼叫时呼叫时延
2016-1-1 无锡东-上海虹桥 F 90.00% 6.47 2.19 2.41 2.03 -92.82 7.36 2016-1-1 上海虹桥-无锡东 F 83.33% 6.63 1.94 3.09 2.44 -95.21 13.18 2016-1-1 无锡东-上海虹桥 F 100.00% 4.38 1.59 3.19 2.52 -89.49 16.33 2016-1-1 上海虹桥-无锡东 F 88.24% 5.10 1.86 3.24 2.59 -92.05 15.23 2016-1-2 无锡东-上海虹桥 F 83.33% 12.56 2.97 2.34 1.91 -96.06 8.00 2016-1-2 上海虹桥-无锡东 F 83.33% 4.59 1.93 3.44 2.35 -93.24 13.12 2016-1-2 无锡东-上海虹桥 D 76.84% 8.52 2.32 2.92 2.16 -93.02 15.75 2016-1-2 上海虹桥-无锡东 D 93.75% 12.85 1.70 3.19 2.27 -94.58 14.98 2016-1-3 无锡东-上海虹桥 D 75.00% 4.37 1.74 2.30 1.80 -95.86 8.65 2016-1-3 上海虹桥-无锡东 D 83.33% 6.16 2.00 2.62 2.04 -96.11 12.82 2016-1-3 无锡东-上海虹桥 D 80.00% 9.96 2.39 2.58 1.88 -95.85 8.91 2016-1-3 上海虹桥-无锡东 D 76.67% 5.91 2.31 2.60 1.98 -95.79 9.33
二、D、F频段指标对比
1.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
1月1、2、3日测试平均值:
测试方向频段接通率
MO
呼叫时延
秒
MT
呼叫时延
秒
主叫MOS分
值
被叫MOS
分值
平均RSRP
平均
SINR
上海虹桥-无锡东D频段84.58%8.32 2.8 2.09-95.4912.37上海虹桥-无锡东F频段84.96% 5.44 1.9 3.25 2.45-93.513.84
MOS分值对比图:
呼叫时延对比图:
接通率对比图:
总结: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对比D 、F 频段测试平均指标:
MOS 分值:F 频段主叫MOS 分值为3.25,被叫MOS 分值为2.45,D 频段主叫MOS 分值为
2.8,被叫MOS 分值为2.09,主被叫MOS 分值,F 频段要高于D 频段;
呼叫时延:F 频段呼叫时延总共7.34秒,D 频段呼叫时延总共10.3秒.,呼叫时延上,
F 频段要低于D 频段;
接通率:F 频段平均接通率为84.96%,D 频段平均接通率为84.58%,接通率上F 频段要
略好于D 频段;
平均RSRP 和平均SINR 值:F 频段都要好于D 频段。
总体上占F 频段的测试指标要优于占D 频段的测试指标。
2. 无锡东-上海虹桥方向
1月1、2、3日测试平均值:
测试方向
频段
接通率 MO
呼叫时延 秒
MT 呼叫时延
秒 主叫MOS 分值
被叫MOS 分值
平均RSRP 平均SINR
无锡东-上海虹
桥 D 频段
77.28%
7.616
2.14
2.6 1.94 -94.9 11.03
无锡东-上海虹
桥
F 频段 91.11% 7.8 2.24 2.64 2.15 -92.7 10.56
MOS 分值对比图:
呼叫时延对比图:
接通率对比图:
总结:上海虹桥-无锡东方向,对比D、F频段测试指标:
MOS分值:F频段主叫MOS分值为2.64,被叫MOS分值为2.15,D频段主叫MOS分值为
2.6,被叫MOS分值为2.15,主被叫MOS分值,F频段要高于D频段;
呼叫时延:F频段呼叫时延总共10.04秒,D频段呼叫时延总共9.75秒,呼叫时延上,F频段要略高于D频段;
接通率:F频段平均接通率为91.11%,D频段平均接通率为77.28%,接通率上,F频段要好于D频段;
平均RSRP和平均SINR值:F频段要略高于D频段。
总体上占F频段的测试指标要优于占D频段的测试指标。
3.京沪高铁-苏州段往返方向
1月1、2、3日测试平均值:
测试线路频段接通率
MO MT
主叫MOS分
值
被叫MOS分
值
平均RSRP 平均SINR 呼叫时延
秒
呼叫时延
秒
京沪高铁-苏州段 D 80.93% 7.96 2.08 2.70 2.02 -95.20 11.74 京沪高铁-苏州段 F 88.04% 6.62 2.08 2.95 2.31 -93.15 12.20
MOS分值对比图:
呼叫时延对比图:
接通率对比图:
总结:京沪高铁-苏州段往返方向,对比D、F频段测试指标:
MOS分值:F频段主叫MOS分值为2.95,被叫MOS分值为2.31,D频段主叫MOS分值为
2.70,被叫MOS分值为2.02,主被叫MOS分值,F频段要高于D频段;
呼叫时延:F频段呼叫时延总共8.7秒,D频段呼叫时延总共10.04秒,呼叫时延上,D 频段要略高于F频段;
接通率:F频段平均接通率为88.04%,D频段平均接通率为80.93%,接通率上,F频段要好于D频段;
平均RSRP和平均SINR值:F频段要高于D频段。
总体上京沪高铁-苏州段往返方向,占F频段的测试指标要优于占D频段的测试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