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14.28 MB
- 文档页数:74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大跨度屋盖结构1 赛题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大跨度结构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大跨度结构的社会需求和工程应用逐年增加,在各种大型体育场馆、剧院、会议展览中心、机场候机楼、铁路旅客站及各类工业厂房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借北京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申办2022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契机,我国已经或即将建成一大批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场馆、会议展览馆、机场航站楼等社会公共建筑,这给我国大跨度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我国大跨度结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总体模型总体模型由承台板、支承结构、屋盖三部分组成(图-1)。
图-1 模型三维透视示意简图2.1 承台板承台板采用优质竹集成板材,标准尺寸1200mm×800mm,厚度16mm,柱底平面轴网尺寸为900mm×600mm,板面刻设各限定尺寸的界限:(1)内框线:平面净尺寸界限,850mm×550mm;(2)中框线:柱底平面轴网(屋盖最小边界投影)尺寸,900mm×600mm;(3)外框线:屋盖最大边界投影尺寸,1050mm×750mm。
承台板板面标高定义为±0.00。
图-2 承台板平面尺寸图2.2 支承结构仅允许在4个柱位处设柱(图-2中阴影区域),其余位置不得设柱。
柱的任何部分(包括柱脚、肋等)必须在平面净尺寸(850mm×550mm)之外,且满足空间检测要求。
(即要求柱设置于四角175mm×125mm范围内。
)柱顶标高不超过+0.425(允许误差+5mm),柱轴线间范围内+0.300标高以下不能设置支撑,柱脚与承台板的连接采用胶水粘结。
2.3 屋盖结构屋盖结构的具体形式不限,屋盖结构的总高度不大于125mm(允许误差+5mm),即其最低处标高不得低于0.300m,最高处标高不超过0.425m(允许误差+5mm)。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介绍了结构设计竞赛概况和竞赛用材料与工具。
从结构选型、构件设计、模型节点处理三方面,介绍了结构设计竞赛中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并针对竞赛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解析。
标签:结构设计竞赛;结构模型;模型制作;土木工程1 结构设计竞赛概况土木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专业综合性强,涉及学科面广,基础要求高。
学科竞赛是培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和教学质量。
目前赛事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及各省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结构设计竞赛的内容通常为给定某种材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制作出一个结构,通过加载试验,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决出获奖等级。
模型材料一般为以竹皮或白卡纸居多,并辅以胶水、线绳等。
制作的结构形式有建筑、桥梁等。
评分内容一般包含方案设计、理论分析、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以及模型加载实验等方面。
结构加载类比赛,一般在相同加载条件下,结构模型质量轻者获胜或模型加载位移与模型质量综合评判。
2 材料与工具结构设计竞赛用材料有竹材或白卡纸。
本文仅讨论竹材。
2018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竹材规格及用量见表1。
竹材参考力学指标见表2。
表2 竹材参考力学指标制作工具有:502胶水、砂纸、切割刀、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铅笔、橡皮擦、镊子、橡胶手套等。
砂纸打磨杆件端部,获得所需要的杆件精确尺寸,打磨杆件节点处接触面以增加接触,打磨时需谨慎打磨,勿露出竹皮丝状物。
铅笔、直尺在竹皮上绘制杆件平面设计图。
切割刀切割修剪竹皮。
为防止胶水粘手,可用镊子夹持细小构件,使用橡胶手套防护双手,也可以用胶布缠绕指尖。
3 模型设计与制作模型选型原则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带屋顶水箱的竹质多层房屋结构一、竞赛模型竞赛模型为多层房屋结构模型,采用竹质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
模型包括小振动台系统、上部多层结构模型和屋顶水箱三个部分,模型的各层楼面系统承受的荷载由附加铁块通过实现,小振动台系统和屋顶水箱由承办方提供,水箱通过热熔胶固定于屋顶,多层结构模型由参赛选手制作,并通过螺栓和竹质底板固定于振动台上,图1给出了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 模型示意图二、模型要求2.1几何尺寸要求(1) 底板:多层结构模型用胶水固定于模型底板上,底板为33cm×33cm×8mm的竹板,底板用螺栓固定于振动台上。
(2) 模型大小:模型总高度应为100cm,允许误差为±5mm。
总高度为模型底板顶面至屋顶(模型顶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但不包括屋顶水箱的高度。
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2cm ×22cm的正方形平面,即整个模型需放置于该正方形平面范围内,模型底面外轮廓与底板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螺栓能顺利紧固。
(3) 楼层数:模型必须至少具有4个楼层,底板视为模型第一层楼板。
除第一层以外,每层楼面范围须通过设置于边缘的梁予以明确定义。
(4) 楼层净高:每个楼层净高应不小于22cm。
楼层净高是指该楼层主要横向构件顶部与其相邻的上一楼层主要横向构件底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若底板上设置有地梁,则第一层净高需自地梁顶部开始计算;若无地梁则从底板顶面开始计算。
柱脚加劲肋、隅撑及其他外立面构件不影响计算楼层净高。
(5) 使用功能要求:楼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刚度,各层空间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在模型内部,楼层之间不能设置任何横向及空间斜向构件。
模型底层所有方向的外立面底部正中允许各设置一个12cm×12cm(高×宽)的门洞。
(6) 楼层有效承载面积:楼层范围为各承重分区最外围楼层梁构件所包络的平面,不包括模型内部核心筒区域。
在楼层范围内与楼面构件直接接触的铁块的覆盖面积定义为楼层有效承载面积,模型的总有效承载面积应在600cm2至720cm2的范围之内,且每个楼层的有效承载面积不得小于25 cm2。
附件12018 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题目(结设竞函〔2018〕03 号)《承受多荷载工况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1.命题背景目前大跨度结构的建造和所采用的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建筑水平的重要标志,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本次题目,要求学生针对静载、随机选位荷载及移动荷载等多种荷载工况下的空间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模型制作及试验。
此三种荷载工况分别对应实际结构设计中的恒荷载、活荷载和变化方向的水平荷载(如风荷载或地震荷载),并根据模型试验特点进行了一定简化。
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针对性。
通过本次比赛,可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建模能力、多荷载工况组合下的结构优化分析计算能力、复杂空间节点设计安装能力,检验大学生对土木工程结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赛题概述竞赛赛题要求参赛队设计并制作一个大跨度空间屋盖结构模型,模型构件允许的布置范围为两个半球面之间的空间,如图1所示,内半球体半径为375mm,外半球体半径为550mm。
`R375R55R375R550(a) 平面图(b)剖面图(c)3d图图1 模型区域示意图(单位:mm)模型需在指定位置设置加载点,加载示意图如图2所示。
模型放置于加载台上,先在8个点上施加竖向荷载(加载点位置及编号规则详见4.1及4.3),具体做法是:采用挂钩从加载点上引垂直线,并通过转向滑轮装置将加载线引到加载台两侧,采用在挂盘上放置砝码的方式施加垂直荷载。
在8个点中的点1处施加变化方向的水平荷载,具体做法是:采用挂钩从加载点上引水平线,通过可调节高度的转向滑轮装置将加载线引至加载台一侧,并在挂盘上放置砝码用于施加水平荷载。
施加水平荷载的装置可绕通过点1的竖轴旋转,用于施加变化方向的水平荷载。
具体加载点位置及方式详见后续模型加载要求。
— 2 —图2 加载3d示意图(注:本图的模型仅为参考构型,只要满足题目要求的结构均为可行模型)3. 模型方案及制作要求3.1. 理论方案要求(1) 理论方案指模型的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学⽣【结构设计】竞赛经验漫谈⽅案⼤学⽣结构设计竞赛经验漫谈吴⼩亮洪磊全国⼤学⽣结构设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9个⼤学⽣竞赛资助项⽬之⼀,⼤赛旨在培养⼤学⽣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提⾼⼤学⽣的创新设计能⼒和动⼿实践能⼒。
⼤赛⾃举办以来,得到了全国各⼤⾼校相关专业师⽣的⼴泛关注。
笔者有幸参加了两届校级结构设计竞赛,并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届全国⼤学⽣结构设计竞赛。
作为⽐赛的参与者,我们现将关于⽐赛的相关认识和经验略作总结,供各位参考。
第1节理论准备作为⼀项极具启发性、创造性和挑战性的科技竞赛,⼤学⽣结构设计竞赛既考验参赛者的结构设计知识,⼜锻炼⼤家的动⼿实践能⼒,并在竞赛过程中,考验参赛⼤学⽣的综合素质。
⼀个优秀的竞赛作品,必然是参赛者准确把握命题要求、正确运⽤理论知识、精确进⾏模型制作的结晶。
1.1审题——细致准确、有的放⽮由于受⽐赛时间、材料等条件限制,⼤学⽣结构设计竞赛往往突出“结构概念设计”的要求。
参赛选⼿⼀般只需在符合题⽬要求的前提下,从满⾜结构承载能⼒的⾓度进⾏构思和设计即可。
要做到“符合题⽬要求”,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要求,准确把握⽐赛规则。
只有“审”好了题,才能做到有的放⽮,更好地指导模型设计与制作。
⾸先,在结构设计之前,参赛者应认真阅读⽐赛章程。
⽐赛章程是对⽐赛相关事宜的详细阐述。
我们除了要准确了解参赛对象、⽐赛进程等规定外,更应该对命题要求、理论设计、加载⽅式、破坏指标、评分标准等核⼼内容做细致分析。
以桥梁结构模型设计为例,通过阅读⽐赛章程,我们⾄少需提炼以下五点信息:①模型尺⼨在⽐赛章程中,⼀般会给出模型尺⼨的限值。
当未直接给出限值时,可通过加载条件间接加以确定。
如对于桥梁长度⽽⾔,过短不利于加载平台的有效⽀承,过长则增加结构⾃重;对于⾼度⽽⾔,过⼩不利于结构竖向刚度的保证,过⾼则影响加载试验,也增加了结构的⾃重;对于宽度,⼀般受车道条件和加载⽅式的限制。
因此,模型的尺⼨应保持在⼀定范围内,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取得各⽅⾯的平衡。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竞赛背景和意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一项旨在提高大学生结构设计能力和促进结构工程教育发展的赛事。
作为结构工程领域的重要赛事之一,该竞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与创新,促使大学生在结构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提高他们在结构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竞赛组织与规模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多家建筑与结构工程企事业单位共同主办。
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参与的高校包括全国各级建筑类和土木类高等院校,竞赛规模庞大。
三、竞赛内容和形式1. 竞赛内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桥梁、楼房、结构材料等多个方面的设计。
参赛选手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设计并提交设计方案,在限制条件下完成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估。
2. 竞赛形式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阶段,参赛选手需提交书面设计方案,经过评审后,获得入围资格的队伍进入决赛阶段。
决赛阶段,则是对入围队伍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评委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最终的排名。
四、竞赛的意义和影响1.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竞赛提供了一个开展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和解决方案的探索。
通过竞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结构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并通过设计的过程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参与竞赛的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结构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
3. 推动结构工程教育发展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结构工程领域的重要赛事,对于推动结构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竞赛的开展不仅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开展结构工程教育的实践与交流的平台,还促进了结构工程教育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五、竞赛的成果与展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附件1: 2024年“构力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赛题《考虑水平振动的高耸塔式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1.命题背景高耸塔式结构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类型,在电视塔、发电塔、观光塔中应用广泛。
由于其高耸入天,独树一帜,往往成为各地的一道亮丽景观。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个城市都兴建了地标性的塔式建筑,一方面满足功能需求,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城市面貌,显示了我国高超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大国工匠精神。
广州塔(图1)外形奇特华美,纤细的塔身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观感,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地标建筑之一。
其位于我国沿海地区,高耸的结构给抗风以及抗震带来极大的挑战。
由于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不利工况,采用主被动联合控制阻尼器,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和加速度,广州塔在面对2018年台风“山竹”时,依然能安全矗立。
除了预期荷载外,结构还可有一定的改进考虑突发的偶然荷载。
在2021年发生的深圳赛格大厦振动,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结构风振控制的重视。
本次赛题以高耸塔式结构为基本单元,要求参赛者针对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及水平振动复杂工况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及加载试验。
图1 广州塔2.结构要求2.1 结构概述本竞赛需设计并制作一个塔式结构模型,结构形式不限。
如图2所示,加载前需要将指定质量的砝码固定在塔顶,结构底部固定在振动台上。
通过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和施加不同的激励振动来实现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受力。
参赛队员可在塔身设置附加质量块实现减振效果。
图2 模型及加载装置示意图2.2模型尺寸要求塔身内部给出圆柱体内规避区,外部给出圆柱外规避界限,如图3所示。
具体要求如下:(1)塔顶要求:塔顶需为水平面,平面标高为H,可以通过热熔胶可靠粘贴顶部砝码盘并放置顶部砝码,安装后的顶部砝码盘底面标高须与结构顶面要求高度H一致,以确保位移计能够可靠读数。
模型制作时间内,参赛队员应将顶部砝码盘固定位置外边界及朝向等用红色中性笔标志在模型顶部平面,顶部砝码盘中心点的平面投影须与模型底板中心点重合。
全国⼤学⽣结构设计信息技术⼤赛竞赛题(20181128)全国⼤学⽣结构设计信息技术⼤赛竞赛题全国⼤学⽣结构设计信息技术⼤赛组委会⼆〇⼀⼋年九⽉全国⼤学⽣结构设计信息技术⼤赛竞赛题⼀、竞赛题⽬及要求1.竞赛题⽬为贯彻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本次竞赛以BIM结构设计为主题。
竞赛题所选项⽬为某装配式建筑,建筑⾯积12629平⽅⽶,建筑⾼度83.3⽶,地上27层(主体结构),地下室1层,标准层平⾯图见图1-1,完整建筑图详见附件⼀。
要求参赛队伍根据建筑图进⾏结构设计,建⽴相应的BIM结构模型,通过Revit软件和GSRevit软件进⾏结构施⼯图绘制(A类团队)和预制构件深化(A、B类团队),并输出相应的图纸(建筑图中竖向构件仅为⽰意)。
图1-1标准层平⾯图2.设计资料及要求(1)项⽬总体信息本项⽬结构计算所需相关总体信息见表1-1。
表1-1项⽬总体信息表(2)结构体系本项⽬结构体系限定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剪⼒墙结构”。
(3)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应满⾜受⼒合理、不影响建筑功能的要求。
本项⽬为住宅类建筑,外⽴⾯结构梁⾼应按建筑图确定,室内部分尽量减⼩结构梁尺⼨,梁柱尺⼨过⼤视为“影响建筑功能”。
对于竖向构件,在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底部加强区剪⼒墙厚度≤250mm,⾮底部加强区剪⼒墙厚度≤200mm。
(4)材料强度钢筋:所有钢筋统⼀选⽤HRB400级钢筋。
混凝⼟:C30≤竖向构件强度等级≤C55,C25≤⽔平构件强度等级≤C35。
(5)计算荷载本项⽬计算荷载按照表1-2取值。
表1-2结构设计荷载表(6)计算参数计算参数取值原则上根据相关规范确定,部分计算参数统⼀按表1-3取值。
表1-3部分计算参数取值表(7)设计要求本竞赛题设计要求如下:a)只要求进⾏地⾯以上部分结构设计,不要求进⾏地下室设计和基础设计,计算模型嵌固端设置在±0.000;b)按装配式建筑进⾏设计,预制构件为:阳台、空调板、叠合板、叠合梁,剪⼒墙采⽤现浇;c)不要求楼梯参与结构整体计算;d)设建筑标⾼为H,结构层⾯标⾼为:H-0.050,卫⽣间板⾯标⾼为:H-0.400,阳台、露台板⾯标⾼为:H-0.100(单位:m)。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奖名单公示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于2018年11月7-11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共有107所高校,108支队伍,324名学生参赛。
经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共评出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3项、单项奖2项、优秀奖40项、特邀杰出奖2项和优秀组织奖27项。
同时颁发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突出贡献奖4项和全国和省(市)秘书处优秀组织奖10项,现予公示。
如对名单有异议或参赛信息有误,请于公布之日起5天内向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秘书处提交书面材料,并请专家复议。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奖名单(公示)
1
2
3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
2018年11月 19日
4。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之“八仙台”作品结构模型的制作与分析作者:雷博周学斌夏晨阳刘岳矗周亚青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0期摘要: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科性竞赛。
本次结构设计竞赛题以承受多荷载工况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设计为主。
承受多荷载工况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必须承受静载,随机选位荷载及移动荷载及多种荷载。
三种载荷工况分别对应实际结构设计中的恒荷载、活荷载和变化方向的水平荷载。
关键词:结构设计竞赛;结构模型;模型制作;模型加载1 赛题设计任务与分析赛题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大跨度空间屋盖结构模型,模型构件的布置范围在两个半球面之间,内半球体半径为375mm,外半球体半径为550mm。
模型放置于加载台上,在指定位置设置加载点。
在一、二级8个点上施加竖向荷载加载过程中,通过位移测量装置对结构中心的垂直位移进行测量,模型位移的许可值[w]=12mm。
三级荷载在内圈加载点中抽签选出1个加载点施加变化方向的水平荷载,加载点如图1所示。
空间桁架结构能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承载能力,但是受压杆的稳定性是关键。
各个加载点和杆件连接点的局部承载能力,应充分考虑。
图1 加载点布置图2 结构设计过程2.1参考资料收集经过调研,我们在一些模型结构上,分析其结构的受力特点,各个杆件的变形情况。
空间网架结构由于网架结构杆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整体性好、空间刚度大、结构非常稳定,这种结构可以考虑。
悬索结构的受力特点是仅通过索的轴向拉伸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结构中不出现弯距和剪力效应,但悬索结构的分析设计理论与常规结构相比,比较复杂,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除以上几种空间结构外,尚有组合网架结构、预应力网格结构、管桁结构、张弦梁结构、索穹顶结构等几种常用空间结构,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实用范围。
2.2结构选型根据参考资料、赛题要求及组委会所提供的材料、工具、限定的连接方式,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分析拟定设计方案。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竞赛题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组委会二〇一九年九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竞赛题一、竞赛题目及要求1.竞赛题目为贯彻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本次竞赛以BIM结构设计为主题。
竞赛题所选项目为某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高度91米,地上30层(主体结构),标准层平面图见图1-1,完整建筑图详见附件一。
要求参赛队伍根据建筑图进行结构设计,建立相应的BIM结构模型,通过Revit软件和GSRevit软件进行结构施工图绘制(A类团队)和预制构件深化(A、B类团队),并输出相应的图纸(建筑图中竖向构件仅为示意)。
图1-1标准层平面图2.设计资料及要求(1)项目总体信息本项目结构计算所需相关总体信息见表1-1。
表1-1项目总体信息表(2)结构体系本项目结构体系限定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3)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应满足受力合理、不影响建筑功能的要求。
本项目为住宅类建筑,室部分尽量减小结构梁尺寸,外立面周边梁高≤800mm,梁柱尺寸过大视为“影响建筑功能”。
对于竖向构件,在满足规要求的前提下,底部结构加强区剪力墙厚度≤300mm,非底部结构加强区剪力墙厚度≤200mm,端柱尺寸按原图纸。
(4)材料强度钢筋:所有钢筋统一选用HRB400级钢筋。
混凝土:C30≤竖向构件强度等级≤C60,C30≤水平构件强度等级≤C35。
(5)计算荷载本项目计算荷载按照表1-2取值。
表1-2结构设计荷载表(6)计算参数计算参数取值原则上根据相关规确定,部分计算参数统一按表1-3取值。
表1-3部分计算参数取值表(7)设计要求本竞赛题设计要求如下:a)只要求进行地面以上部分结构设计,不要求进行地下室设计和基础设计,计算模型嵌固端设置在±0.000;b)按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预制构件为:叠合梁、叠合板、楼梯和夹芯外墙,剪力墙和卫生间沉箱楼板采用现浇;c)不要求楼梯参与结构整体计算;楼板设备管井开洞可不建入模型;d)设建筑标高为H,结构层面标高为:H-0.050,卫生间板面标高为:H-0.400,阳台、露台板面标高为:H-0.100(单位:m)。
建筑技术·应用 2021年11月第18卷总第409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57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工艺与装配方式谢宇锋,徐 佶,徐凯澳,梁超锋,沈一明(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摘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模型的制作工艺往往决定着模型能否载誉而归。
本文介绍了结构模型中常用构件截面形式,总结了空心杆件和实心杆件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归纳了结构模型节点的外侧连接、内侧连接及凿孔连接工艺,提出了结构模型主体的插入式套筒装配和插入式套筒消栓装配等连接方式及工艺。
归纳总结的模型制作与装配工艺可为大学生结构竞赛参与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竞赛;结构模型;制作工艺;节点连接;装配方式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32.45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Assembly Method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Competition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Xie Yufeng, Xu Ji, Xu Kai ’ao, Liang Chaofeng, Shen Yimi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Abstract: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Competition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often determines whether the model can be returned with a full load. In this paper, several sections of components commonly used in structural model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hollow and solid bars is summarized. The outer side connection, inner side connection and drilling connection technology of structural model nodes are further summarized. The connecting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tructure model, such as the insertion sleeve assembly and the plug elimination assembly of the insertion sleeve, are put forward. The summarized model making and assembly proces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articipants of college students ’ structure competition.Key words: stru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structural model; fabrication process; node connection; assembly mode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集创造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竞赛,该竞赛能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2018年(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内容分类一、大赛内容分类大赛内容共分:(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教学辅助,(3)数字媒体(简称数媒)设计普通组,(4)数媒设计专业组,(5)数媒设计1911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6)数媒设计中华民族服饰手工艺品,(7)数媒设计动漫游戏,(8)软件服务外包,(9)计算机音乐创作普通组,(10)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11)中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大赛(又名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大赛,简称“人工智能”)等11类(组)。
各类(组)下面分设若干小类。
1.软件应用与开发1.1 小类(1)Web应用与开发。
(2)管理信息系统。
(3)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
(4)物联网与智能设备。
1.2 说明:(1)若智能类作品切实可行并提交完整的方案文档(不一定需要进行完整的代码实现),则应报“人工智能应用方案设计小类”。
(2)若智能类作品已经具有完整的功能实现,并以机器学习算法在作品中具有核心作用,则应报“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设计小类”。
(3)若智能类作品作虽然涉及机器学习算法,但并不是作品的核心功能,或者作品仅仅涉及到不需要学习或训练过程的控制算法,则应报本组的比赛。
(4)每队参赛人数为1-3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5)每位作者在本类(组)中只能参与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6)每位指导教师在本类(组)中,不能多于指导4件作品,每小类不能多于指导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7)每校参加省级赛区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4件,每小类不多于2件。
2.微课与教学辅助2.1 小类(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2)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3)汉语言文学(古汉语、唐诗宋词、散文等,内容限在1911年前)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4)虚拟实验平台。
2.2 说明(1)微课为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包含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环节。
杆系结构合理模型的设计思路王福平;王志云;展大志;王帅;袁昊;许聪聪;牛海英【摘要】通过大连市第十二届结构设计竞赛中大量结构模型的观察分析,形成一个对合理结构设计的理论分析思路,再根据给定荷载,尝试设计出不同方案的杆系结构模型.通过模型加载试验,观察实验效果,对结构进行多次优化再加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全面总结和破坏分析,对结构设计的理论分析思路进行检验、完善和优化,探索出一套对给定荷载进行结构设计的通用优化方案.【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02【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结构选型;受力分析;结构优化【作者】王福平;王志云;展大志;王帅;袁昊;许聪聪;牛海英【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81 赛题介绍如图1所示纸质结构,在结构400 mm和700 mm高度处放置两块相互垂直的钢板,分别施加比值为1∶2的竖向荷载,同时在结构顶部施加一个扭矩。
第一级加载先在下层钢板左右两边的砝码盘各放置5 kg的砝码;再在上层钢板左右两边的砝码盘各放置2.5 kg的砝码;然后往加载台左右两边起牵引作用的塑料袋里各放置620 g砝码形成扭矩。
之后逐级加载,下层钢板左右两边的砝码盘各放置5 kg的砝码;在上层钢板左右两边的砝码盘各放置2.5 kg的砝码,顶部扭矩不变,直至满载下部钢板60 kg,上部钢板30 kg。
本次结构大赛,旨在考验结构在承受扭转荷载的前提下,竖直方向的极限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