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心灵捕手>>的心理学赏析——所用心理学知识主要有:自我意识;潜意识;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同理心。
自我暴露。
这部影片是讲述一个桀骜不逊,聪明绝顶但却有心理问题的年轻人的故事。
主人公威尔仅有20岁,从未上过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名清洁工。
有一天数学教授蓝波在黑板栏上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
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地解开了这个难题,因此引起了蓝波的注意。
可是威尔是个问题少年,成天和好朋友们四处闲逛,打架滋事。
威尔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
当蓝波找到这个天才的时候,他正因为打架袭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
教授想帮助他,将其保释,并要求其接受心理治疗。
威尔是一个天才,不仅是在数学方面。
可惜,他不幸的幼年经历,使得他不敢正视自己。
在还没有接受心理治疗之前,威尔表现出的是遇到幼儿园欺负过他的的同学的“愤怒”,“愤世嫉俗”,对大多数人都怀有敌意,具有攻击型,容易激动。
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即使在面临牢狱之灾时也是无所谓的风轻云淡,其实此时他内心是非常渴望有人能够来拉他一把,但是他不认为有这样的人,这其实是他为了避免自己失望而采取的逃避想法,使这样失望的打击的刺激性减少。
他是骄傲的又是不自信的,他骄傲是对自己拥有的那些别人不具备的天赋,那种过目不忘的本领,那种可以引经据典为其自辩的能力;而他不自信则是对于那些不可掌控的事实,比如家境和不堪回首的过去;他具有开心的一面,那是对朋友,对自己倾慕的女孩;他更具有孤独的一面,对自己。
对自己的不自信使他表现出自我保护、防御性、警觉性、紧张等等,这使他总是在发现别人对自己有放弃打算的时候先下手为强自己走开。
其实这就是一种“社交焦虑”,归根究底这就是一种不自信。
【基本要求】
1.了解心理学有关知识;
2.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
3.了解心理电影的准确定义和内涵;
4.通过心理电影赏析,了解人的一般和个体特殊的认知模式、情绪变化与行为表现;
5.通过心理电影赏析,理解影片中心理现象出现的创作过程、表达意图以及对人的心理影响,提升心理健康调适能力。
【教学形式】
采取专题性与循环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每次课一个主题。
与大学生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生命主题和生活要义。
每次课一部深刻反映主题的一部心理电影。
2.每次课一次互动。
围绕主题和电影的分析、研讨和感悟。
3.采用教师讲授、视频欣赏、研讨分析、课后拓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心理电影赏析课的功能当深奥的心理学搭载上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载体时,就能引发学生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吸引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是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认识并理解心理学影片所要传达的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来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自我分析和调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心理分析,进而揭示其深刻内涵和人生启示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提升的基础上拥有更加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大学生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方法“于光影世界中休整灵魂,在他人故事里解读生命”是这门课的主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的窗口;完善人格和充实自我的平台。
具体教学任务是使在校大学生透过心理学电影所展现的人物了解人心、人生、人伦、人性,以电影中的人物为镜折射自我的内心世界,经由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提高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
为此将采取“五个一”的教学模式:1、一个主题与大学生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生命主题和生活要义;2、一部电影深刻反映主题的一部心理学电影;3、一次互动围绕主题和电影的分析、研讨和感悟;4、一次作业每次课结束时完成一次主题作业;5、一本好书课后推荐与主题相关的一本书籍,将成长延伸。
具体教学方法是将采用教师讲授、视频欣赏、研讨分析、素质拓宽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教学要求及成绩考核1、授课使用多媒体合班教室合班上课。
2、考核方式为日常作业和结课论文相结合。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自己编写的教案一本:《心理学电影赏析》2、参考教材:1.[美]格里格、津巴多等著《心理学与生活》(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法]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3.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按照以下三方面展开:1.人性的解读:主要阐述和分析人性的双面解读、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
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注重展现人物内心的冲突、情感和心理变化。
这种电影通常通过复杂的情节、深度的角色塑造和悬疑的氛围来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和感受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心理电影通常通过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来引发观众的情
感共鸣。
这些电影常常通过人物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来揭示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观众在观看这类电影时,往往会被各种情感所牵引,从而与角色产生共鸣。
心理电影的赏析不仅仅是欣赏情节,还要深入分析电影中呈现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发展。
观众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电影中人物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从而推测出他们的真实内心世界。
同时,观众还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捕捉电影中的暗示和细节,以此帮助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转折。
心理电影的赏析也需要关注电影的表达方式和影像语言。
导演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音效的搭配等手法来增强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观众可以从这些细节中寻找线索,帮助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电影的赏析还可以从电影的主题和意义上展开。
心理电影通常聚焦于人类的心理困惑和挣扎,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通过对电影中的冲突、转折和情感变化的分析,观众可以深入思考人类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电影赏析不仅仅是欣赏电影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对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意义探索的分析,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心理主题,并从中获得心灵上的触动和启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电影赏析作业无法改变过去就珍惜现在——《蝴蝶效应》观后感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影片《蝴蝶效应》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这样上述效应,伊万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
而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依稀记得一点可怕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纠缠着他的正常生活。
伊万接受心理学家建议,把琐碎生活记在记事本里,却偶然发现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
在发现自己可以回到那个时间点、并找回失去的记忆时,为了得到最理想的现在,他一次次地回到过去,可是每一次的改变都是猜到了开始,没有猜到结局:记起了对凯莉的爱,凯莉却间接地因此而死亡;和凯莉成为了恋人,却杀死了她的弟弟;解救了小狗,却使得伦尼杀死了汤米而被关进精神病院,凯莉也内疚地堕落成吸毒的妓女;救了塞姆普太太和她的孩子,自己却成了残疾,伦尼和凯莉则成了幸福的一对儿……每一次的追回时间都以为可以通过已知的结局改变最终的“现在”,没想到改变的还仅仅只是开始……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伊万终于选择了回到他和凯莉相识的那一刻,他让凯莉从他身边滚开,从此他们的人生再也不相关。
成年后,两人在人海中偶然相遇,彼此陌生却又隐约觉得非常熟悉,最终还是擦肩而过,这是电影版的结局,而导演版的结局就非常残酷。
伊万再受不了这一次次无法预测的后果,而留给他的时间点已经是最后的一个了,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回到了母胎,在出生前用脐带把自己勒死,彻底结束了一切。
影片主人公一次次的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越来越招致现实世界的不可救药。
心理电影赏析策划书3篇篇一心理电影赏析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探索心灵奥秘,解读心理电影”二、活动目的1. 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世界。
2. 提供一个放松和娱乐的平台,缓解压力。
3. 增强参与者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4. 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活动对象[具体参与人群]五、活动内容1. 电影播放选择一部与心理相关的经典电影,如《美丽心灵》、《心灵捕手》等。
在电影播放前,简要介绍电影的主题和相关背景知识。
2. 电影赏析在电影播放过程中,引导参与者关注电影中的人物心理、情感变化和行为表现。
鼓励他们思考电影所传达的心理主题,并在适当的时候暂停电影进行讨论。
3. 小组讨论4. 专家点评邀请一位心理学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对电影中的心理现象进行点评和分析。
专家的讲解将帮助参与者更深入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心理知识。
5. 互动游戏安排一些与心理相关的互动游戏,如心理测试、角色扮演等,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六、活动宣传1. 在学校、社区、企业等相关场所张贴宣传海报。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公众号等进行线上宣传。
3. 邀请相关人士、专家参与活动,增加活动的吸引力。
七、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电影版权费用:[X]元3. 专家讲座费用:[X]元4. 互动游戏奖品费用:[X]元5. 宣传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八、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静,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
2. 尊重参与者的意见和感受,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攻击或歧视。
3. 活动组织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正确引导讨论和解答问题。
4. 注意保护参与者的隐私,不公开讨论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
篇二心理电影赏析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探索心灵深处,解读电影魅力”二、活动目的1. 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世界。
2. 提供一个放松和娱乐的平台,缓解压力。
3. 增强参与者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心理电影赏析学习心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可以通过情节、角色、对话、音乐和视觉效果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心理电影则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探索,通过情感、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观看心理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更能够深入思考人类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观看心理电影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学习收获。
首先,观看心理电影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心理电影通常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感和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
对于这些情感和心理问题,观众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和理解。
在观看心理电影时,我常常会将自己置身于电影中的角色和情境之中,试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感和心理问题,也更容易被电影所触动和感动。
其次,观看心理电影需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
心理电影往往会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观众需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去理解和分析这些情节和人物关系。
在观看心理电影时,我常常会对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试图理解人物的内心动机和情感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中所呈现的人物内心世界,也更容易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另外,观看心理电影需要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
心理电影往往会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心理描写来触动观众的内心,观众需要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会和领悟这些情感和心理描写。
在观看心理电影时,我常常会用心去感受和领悟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感和心理描写,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启发。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感和心理问题,也更容易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启发。
总的来说,观看心理电影是一种富有挑战和启发的过程。
在观看心理电影的过程中,观众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思考的头脑和善于感悟的心灵,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感和心理问题。
心理学电影赏析《心理学电影赏析》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心理学电影。
你们知道吗?心理学电影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打开它,能让咱们看到好多关于人心里头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儿。
就比如说《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吧。
它讲的是一个超级聪明的数学家的故事。
这个数学家叫纳什,哎呀,他那脑袋瓜子,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转得飞快。
可是呢,他却得了一种怪病,老是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人。
这就好比是他的脑袋里住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恶魔,在他的世界里乱搞。
我记得有个场景特别让我揪心。
纳什在大学的校园里,那些不存在的人就突然冒出来,跟他说话,拉他去做这做那。
他看起来就像是在跟空气对话一样,周围的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这时候我就想啊,他得多难受啊,就像自己被困在了一个别人进不去的小世界里,这个小世界还充满了混乱和恐惧。
也许你们会问,那他怎么知道这些人是假的呢?这可太难了,就像在一团乱麻里找线头一样。
还有一部电影叫《搏击俱乐部》,这里面的主角杰克,他每天过着那种按部就班、无聊透顶的生活。
他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仓鼠,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睡觉,一点乐趣都没有。
直到他遇到了泰勒,泰勒这个家伙就像是一阵狂风,吹进了杰克的生活。
他们俩搞了个搏击俱乐部,在那里大家可以互相打架,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
我觉得这有点像我们有时候很生气,想找个东西捶两下一样。
可是呢,这个搏击俱乐部后来变得越来越疯狂,就像一辆失控的小火车,横冲直撞。
这时候我就在想,人心里的那些负面情绪啊,要是控制不好,就会像洪水猛兽一样,把自己和身边的人都给吞掉。
再说说《黑天鹅》这部电影吧。
女主角妮娜是个跳芭蕾的姑娘,她就像一只纯洁的白天鹅。
可是呢,为了演好黑天鹅这个角色,她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
她的妈妈对她管得可严了,就像一个看守宝藏的巨龙,不许她这个,不许她那个。
妮娜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要挣脱出去。
她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疯狂,就像一朵原本洁白的花,慢慢染上了黑色的污渍。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追求完美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也许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们会迷失自己,就像妮娜一样,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
上完心理电影赏析课的作用摘要:1.心理电影赏析课的定义和目的2.心理电影赏析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3.心理电影赏析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4.心理电影赏析课对心理素质的提升5.推荐几部具有心理启示的电影正文:心理电影赏析课是一种将心理学知识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分析电影中的心理现象和人物性格,帮助参与者了解自我,提升心理素质,改善人际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心理电影赏析课的作用。
首先,心理电影赏析课有助于个人成长。
在课程中,参与者可以借助电影这一载体,深入剖析各种心理现象,如人格、情感、动机等,从而增进对人性的理解,更好地认识自己。
通过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促进个人成长。
其次,心理电影赏析课对人际关系也有积极影响。
电影中的角色关系往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参与者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比如,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如何面对人际冲突,如何倾听他人的心声等。
这些技能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心理电影赏析课还能提升参与者的心理素质。
在课程中,导师会引导大家关注电影中人物的心理健康,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调整心态。
这种关注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心智成熟度,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最后,推荐几部具有心理启示的电影,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霸王别姬》等。
这些电影中都包含了丰富的人物心理刻画,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电影,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心理电影赏析课是一种极具价值的课程,它有助于个人成长、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学电影赏析
心理学电影赏析
一、引言
1:介绍心理学电影赏析的背景和意义
2:概述本文将涉及的电影赏析内容
二、心理学概念和理论解析
1:介绍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
2:解析心理学在电影赏析中的应用
三、心理学角度解读电影主题
1:分析电影主题所涉及的心理学问题
2:探讨电影主题与心理学理论的联系四、角色心理分析
1:对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心理学分析 2:探讨角色的心理发展和转变
五、情感与心理影响
1:分析电影中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激发技巧
2:探讨电影对观众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六、心理隐喻和象征意义
1:分析电影中的隐喻和象征元素
2:探讨这些元素与心理学概念的关联
七、心理学背景下的剧情解读
1:进一步解读电影剧情的心理学意义
2:分析角色冲突、情感变化等心理过程
八、心理学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
1:探讨心理学电影的独特表现手法
2:分析电影音效、摄影、场景设计等方面的心理学效果九、心理学电影的影评与评价
1:对心理学电影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2:探讨其对观众的影响和社会意义
附件:
1:电影列表及简介
2:相关心理学理论和术语解释
法律名词及注释:
- 毀謗:指散布、传播不实的言论,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 侵权: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知识产权、肖像权等。
心理学电影赏析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给我们视听上的享受,还能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甚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在众多电影类型中,心理学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心理的奥秘。
一部好的心理学电影,往往能够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角色,展现出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例如,《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就为我们呈现了数学家约翰·纳什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历程。
影片中,我们看到纳什在幻觉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他最终通过自己的毅力和周围人的支持,逐渐战胜病魔的过程。
这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心的痛苦,也让我们对他们的坚韧和勇气肃然起敬。
再比如《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则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空虚、焦虑和身份认同危机。
主角杰克在日复一日的无聊工作和消费主义的漩涡中迷失了自我,通过创建搏击俱乐部来寻求刺激和释放压力。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发现他逐渐陷入了一种失控的状态,人格分裂出了另一个极端的“泰勒”。
这部电影让我们思考,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如何应对内心的焦虑和迷茫。
心理学电影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情感。
《雨人》中,查理在与患有自闭症的哥哥雷蒙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从最初的利用转变为真正的关爱和理解。
通过这对兄弟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力量,也让我们对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心灵捕手》则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威尔在心理辅导师的帮助下,逐渐打开心扉,克服童年创伤,走向自我实现的故事。
影片中,辅导师与威尔之间的一次次对话,充满了智慧和温情,让我们明白了信任和关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他人走出心理困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电影,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心理学电影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思考。
比如《黑天鹅》,展现了女主角在追求完美过程中的心理扭曲和挣扎;《沉默的羔羊》则以惊悚的方式探讨了犯罪心理学和变态心理。
心理电影赏析
影片《音乐之声》观后感
——女主玛丽亚的性格及心理分析
《音乐这声》这个电影初一看可能给人一种烦躁和喧嚣的感觉,但当你慢慢往后看,才能体会它的美好、独特和有名之处。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优美的歌声、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独特之处。
这部电影毋庸置疑,它是很成功的。
成功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塑造了玛丽亚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告诉我们,爱与追求是通向和谐幸福之路。
并且在本电影中,女主角玛丽亚的勇敢、动听的歌声、甜美的笑容、追求爱情的勇气以及较为恰当的教育孩子的方式等都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本文我将主要从玛丽亚的性格入手来分析她的心理。
镜头一:
女主角性格特点一:向往自由,热爱自然
影片中玛丽亚虽然是教堂的修女,但教堂的各种条条框框,各种束缚却无法阻挡大自然对她的召唤。
尽管她可能会因为不按时参加教堂的祷告和其他事情而受惩罚,可她依旧去追求她所向往的自由和自然。
并且在影片中玛丽亚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蔚蓝色的晴空,积雪皑皑的山顶,幽深静谧的峡谷,翠绿的山泉,银色的山林,平静的湖面,绿色的山坡。
她在这美丽的地方奔跑,歌唱。
对女主角这一性格的心理分析——“本我的体现”
精神分析学派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在影片中,教堂的各种规定,祷告就像人格结构中的超我,约束和引导人们去按照规定做事。
而影片中的玛丽亚却不屈于这些的束缚,依旧亲近自然,放声歌唱。
从这点分析,这是她人格结构中本我的体现。
镜头二
女主角的性格特点二:生活态度积极,敢于面对挑战
院长给玛丽亚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介绍她去萨尔茨堡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做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这对于一个向往自由的她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但玛丽亚一路上一直鼓励唱歌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即使到了上校家她看到的是冷酷的上校和怪怪的家庭氛围,可是她依旧没有退缩,直面挑战。
对女主角这一性格的心理分析——“自我暗示,自我效能感高”
虽然对于一个见习修女来说,要去做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可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她依旧珍惜这次机会,并且相信自己能把它做好。
这是自我效能感高的体现。
并且在去的路上,她一直唱歌鼓励自己,这是在进行自我暗示。
镜头三:
女主角的性格特点三:环境适应能力强,用音乐的力量熏陶和培养孩子
在影片中,虽然在玛丽亚到达上校家后遭到了孩子们的捉弄以及上校的否定。
但是这样的时间没过多久,玛丽亚便能让孩子们听从自己的安排,并且让孩子们能在雨天害怕打雷的时候来和自己呆在一块,并且告诉他们如何克服恐惧。
并且故事情节继续往后面发展,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这说明玛丽亚的亲和力很好。
另外,玛丽亚也有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会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来教育孩子。
上校因为妻子离开了自己和孩子而不允许孩子们在家里唱歌,并且以军事化的方式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孩子。
可是他并不知道,他的孩子还小,他们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
但是孩子们不敢反抗很有权威的父亲。
但是在玛丽亚到了她家之后,
她看得出孩子们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所以在她做家庭教师期间她积极鼓励孩子们唱歌。
并且在上校离开家去男爵夫人的那段时间里,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真正做孩子的快乐。
他们穿着玛丽亚用窗帘给他们做的美丽的衣服,一起外出游玩,一起去野炊,爬树,一起划船。
或许,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体会到了之前从未体会到的快乐,并且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学会了一首歌曲,并以此来欢迎父亲和男爵夫人的归来。
对女主角这一性格的心理分析——“亲和力,共情能力强,教育理念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影片中,玛丽亚是到上校家里的第12个家庭教师。
虽然那7个孩子以各种方式欢迎她,可她依旧表现出对孩子的包容和爱护。
在一小段时间后,她便能融入孩子们之中,足见玛丽亚有较强的亲和力。
而且在玛丽亚教孩子们唱歌的时候,比较善于利用共情的作用。
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和音乐的美好。
然后逐渐爱上唱歌。
在玛丽亚教孩子们唱歌后,充分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在此之后孩子们都很喜欢唱歌,并且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此外,玛丽亚还有比较好的教育理念。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明确指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任务。
因此,家庭对孩子所进行的教育必须顺应孩子自身发展和年龄发展的规律,并且要尽力让孩子完成本阶段该完成的任务。
如在儿童早期(2-4岁),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自主对羞怯,因此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
又如学前期(4-7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发展任务时主动对内疚。
这一时期,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参与更多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合作,学会在其中收获快乐。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玛丽亚的做法很符合这些规律。
镜头四:
女主角的性格特点四;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影片中,虽然之前上校一直有一位自己比较心仪的女子——男爵夫人,但是在玛丽亚来到他的家中,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带来很多欢乐,在他和男爵夫人谈婚论价之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上校。
由于不想破坏别人的婚姻,玛丽亚离开了上校的家,回到了教堂。
但是由于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已经适应了有玛丽亚的日子,并且孩子们和男爵夫人相处的不是很愉快。
于是在孩子们到教堂相见而未见到玛丽亚以及院长的开导之后,玛丽亚回到了上校的家中,决定去姐姐诶U自己内心的困惑,并且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
再回去之后,发现上校对自己也是有感情,因此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对于女主角这一性格的心理分析:“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矛盾心理;性本能”
在人生发展的第六阶段,便到了成年早期(18——25岁),人们主要发展任
务是获得亲密感来克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玛丽亚在和上校相处的时间里,对他以及他的孩子都有了较深的感情。
但是由于害怕自己会破坏到别人的婚姻而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于是离开了上校家。
这是玛丽亚矛盾心理的体现。
但是再回到教堂以后,由于有院长的引导和教导,玛丽亚终于明白自己该追求自己的幸福,于是她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
而且,对于每个人来说,追求爱情,也是一种性本能的体现。
以上即为我对于电影《音乐之声》中女主角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及心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