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导学案(优秀版)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4
第九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三江源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1 世界屋脊1.世界屋脊特色景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青海湖周围高山环抱,山青水秀;唐古拉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旅行必备物品防晒箱.防紫外线眼镜、帽子、氧气袋、羽绒服等(温度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知识2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2.青稞和小麦高产的原因青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虽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
3.青藏地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1 江河的源地1.“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潮沧江总水量的35%均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2.三江源的水源⑴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2)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
知识2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1)生物多祥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2)水源地: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3)重要性: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4)三江源地区分布有国家与青海省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盘羊、野驴、冬虫夏草、兰科植物等。
2.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縮,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2)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3)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重要补充,本章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点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青藏地区。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青藏地区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青藏地区的整体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深入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藏地区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
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青藏地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青藏地区是什么地方吗?它位于中国的哪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今日我们就来进修一下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
2. 激发爱好:青藏地区是中国的西部边陲地区,是中国的“屋脊”。
它是一个玄妙而秀丽的地方,有着奇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
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片奇异的土地。
二、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自然资源。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同砚对祖国边疆地区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三、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请同砚查找地图,找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详尽位置,并简要介绍其地理位置。
2. 地貌特点:让同砚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如高原、雪山、草地等。
3. 自然资源:引导同砚沉思,青藏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谈论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4. 文化传统:介绍青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特色文化,让同砚了解当地的传统和习俗。
四、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走进青藏地区,亲身感受其奇异魅力。
2. 亲历体验:邀请有关专家或当地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沟通,让同砚更深度地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和生活。
3. 创意表现:组织同砚开展有关青藏地区的主题活动,如绘画竞争、手工制作等,展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奇特理解和感悟。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对青藏地区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增加了对祖国边疆地区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期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和探究中国的各个地方,发现更多奇异的美景和文化遗产。
六、作业安置1. 请同砚们写一篇关于青藏地区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感受和熟识。
2. 选择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展示你对青藏地区的理解和想象。
七、课后反馈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作业效果,并互相沟通谈论,共同进步。
期望大家能继续关注青藏地区,了解更多有关这片土地的知识和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 了解青藏地区的人口、民族分布和文化特色;3. 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将来前景;4. 培育同砚对青藏地区的关注和关怀认识。
《青藏地区》导学任务单【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参照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结合教材教材,完成以下各题,把握本节根底知识。
图一、分组讨论:分为四个小组,根据教材图6.31,分别讨论位置及范围、地形、气候、河湖状况。
〔请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一〕、位置及范围:1.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部,_____山脉以西,_____山脉-_____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范围〔省区〕: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省。
少数民族以_____族为主,主要信仰宗教_____。
(二)、地形特征1.读图6.31,说出青藏地区的地势: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_____米以上,是世界上_____的大高原,素有“__________〞之称。
地势总体西北_____东南_____。
思考:从板块构造学说中分析青藏地区海拔高的原因,以及为什么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
2.在图6.31中描绘出青藏地区的山脉,并据图分析其地形类型及地形区: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处于______阶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三)、气候1.读左图并回忆所学,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______________气候,冬_____夏_____,年温差_____,日温差_____。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_____,因此_______资源丰富。
2.藏族传统服饰是_____。
去本区旅游应该带厚衣服、防晒用品、氧气瓶等生活用品。
3.由于______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______、_____〔植被〕面积广阔,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4.房屋:碉房和帐篷,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学习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学习难点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
自主学习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部,_____山脉以西,______山脉和______山脉以南,南至___________。
2.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_____米以上,是世界最_________的大高原,有“______________”之称。
3.“_________,__________”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4.青藏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________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日温差。
由于海拔高,空气,日照,太阳辐射。
合作探究1.青藏高原气温低,为什么太阳能资源却非常丰富?2.讨论完成教材P87“活动2”。
课堂检测1.我国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海南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2.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高温多雨B.干旱C.高寒D.湿润3.下列各组河流均源于青藏高原的有( )A.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黄河 B.雅鲁藏布江、黑龙江、长江C.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 D.长江、黄河、珠江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是( )A.洞庭湖 B.青海湖 C.鄱阳湖 D.错那湖5.“高原之舟”指的是( )A.牦牛B.骆驼C.藏绵羊D. 藏山羊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山脉: A: ;B: ;C: ;D: ;E: 。
(2)江河、湖泊:i 湖;h 江;a 河;f 河;g 江。
(3)城市:b ;d ;e 。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D2.C3.C4.B5.A6.(1)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2)青海长黄印度雅鲁藏布(3)拉萨西宁格尔木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2)学习目标理解高寒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青藏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猜测这个地区是哪里,引导他们思考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回答:你们对青藏地区有哪些了解?你们认为青藏地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二、知识进修(25分钟)1. 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位置、边界、面积等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 自然环境:讲解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其特殊的自然环境。
3. 人文特色:介绍青藏地区的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其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
4. 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讲解青藏地区在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思辨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展示讨论结果。
2. 小组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展示青藏地区的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让其他同砚了解更多。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青藏地区的纪录片或短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地区。
2. 制作海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关于青藏地区的海报,展示给全班同砚。
五、教室总结(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重要性和特色。
2. 反馈: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测他们对青藏地区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青藏地区的知识。
2. 完成一篇关于青藏地区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9.1 青藏地域自然特点与农业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一、明白青藏地域的地理位置。
二、明白得青藏地域“高寒”为主的自然特点。
3、了解青藏地域的高寒牧业及农业的散布,了解青藏地域的生活方式。
●学习重点:青藏地域“高寒”为主的自然特点、青藏地域的高寒牧业及农业的散布●学习进程:一、出示目标:与学生一起认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一:世界屋脊一、地理位置:青藏地域位于我国部,山脉以西,山脉-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二、地形:青藏地域地形挺拔,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上的大高原,素有“”之称。
“、”是青藏地域地形的显著特点。
3、要紧河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青藏地域是、、、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特点:青藏地域具有独特的气候,冬夏,年温差,日温差。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沛,太阳辐射。
青藏地域太阳能丰硕的缘故。
五、青藏地域的能源要紧有:、、。
“日光城”是指。
6.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纬度上,但气温不同明显,缘故。
学习主题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一、高寒牧区:在独特的条件下,青藏地域耐寒的发育良好,生长着能适应、、等特殊高原环境的家畜--- 、、。
二、河谷农业:(1)、要紧农业区:在一些海拔较的地域,如南部的、东部的,散布着河谷农业。
(2)要紧农作物:河谷地带气温,土质较,适宜喜温凉的、等作物的生长。
青藏地域的农业什么缘故散布在河谷地域?青藏地域的农作物要紧有、,请你分析产量高的缘故3、居民与风俗:(1)民族:青藏地域人口稀少,少数民族以族为主,该族多信奉教。
(2)主食:藏族人民的主食是,也是常见的食物。
(3)衣饰:藏族的传统衣饰是,能够适应青藏地域的气候特点。
(4)民居:牧民一样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三、展现交流:小组间彼此展现自主学习功效并矫正四、合作探讨一、什么缘故青藏地域太阳能资源丰硕?二、青藏地域的农业什么缘故散布在河谷地域?●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一、西北地域与青藏地域的分界限大致是()A.昆仑山和祁连山B.秦岭-淮河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横断山脉二、以下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硕C.地热资源丰硕D.城镇散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3、以下省区中,位于青藏地域的是()A.B.C.D.3、以下图片位于我国青藏地域的是()A.布达拉宫B.万里长城C.日月潭D.窑洞4、青藏地域最要紧的自然特点是()A.高、寒B.干旱C.湿润D.酷热五、青藏地域无污染的干净能源有()A.太阳能、地热能、水能B.石油、天然气、煤C.核能、地热能、风能D.生物能、风能、太阳能六、青藏地域要紧农业类型是()A.浇灌农业 B.河谷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业7、青藏地域的要紧农作物是()A.青稞、高粱B.小麦、甜菜C.青稞、小麦D.豌豆、水稻二、综合题:一、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散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第九章青藏地区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3.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分为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两部分内容。
“自然特征与农业”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主要有两个标题:“世界屋脊”“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世界屋脊”从青藏地区的地形入手,介绍了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高寒,并讲述了青藏地区的河流和独特风光。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了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主要讲述了三江原地区的名称由来、作用和保护。
教材的叙述式课文主要围绕“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展现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
题,理解我国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以及理解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地理导学案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开篇寄语】“青稞酒、酥油茶、糌粑、碉房…”藏民的衣食住行都独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的学习,细细体味我国这个海拔最高的地理区域的独特魅力。
【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能够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2.通过阅读相关图文信息,可以概括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重点)3. 通过阅读相关图文信息,可以说出青藏地区农业的结构和布局特点。
(重点)4.通过讨论分析,能归纳出青藏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难点)【课前预习】1.读第85页图9.3,找到并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
(在图中勾画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
)2.结合85页图文资料,说说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在图中勾画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藏南谷地。
)3.在图9.3上,找到有哪些河流发源于青藏地区。
(在图中勾画出雅鲁藏布江、黄河、长江、澜沧江。
)(提示: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4.阅读86页图9.5和图1,分析说明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图1 拉萨2018年5月22日气温变化【预习展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简介展示要求:小组派出代表PK ,指图展示,要求声音洪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展示提纲:①本区位于……,范围是……,包括……(省区)。
②通过读图中的(颜色/文字/形状)本区地形的总体特点是:在……高原上,地势……,平均海拔……米以上,素有“……”之称。
本区地形内部存在差异:有一系列的山脉如……山脉,山脉之间是……和……。
东北部有……盆地。
③本区是……的发源地。
④本区气候为……气候,通过读图中的……得出本区气候特点是……。
【合作探究】1.分析本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流、景观、太阳辐射量)之间的影响,完成拼图。
2. 阅读图9.11和课本88课文,说说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可从农业部门、分布、畜种、农作物等方面考虑) 【成果交流】要求声音洪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是关于我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于学生了解我国青藏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高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其他地区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藏地区地势高峻,自然环境独特,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青藏地区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藏地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读图分析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青藏地区的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
3.地图:青藏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4.作业:青藏地区相关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让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青藏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 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3. 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4. 增强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对民族地区的尊重和理解。
二、导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3. 青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4. 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介绍青藏地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该地区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知道青藏地区是哪里吗?你对青藏地区有什么了解?第二步:进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第三步:了解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1. 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2. 探讨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退化、草地退化等。
第四步:探讨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1. 介绍青藏地区的文化特色,如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等;2. 分享青藏地区的民俗风情,如藏族传统服饰、藏族舞蹈等。
第五步:了解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1. 分析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如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2. 探讨青藏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如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奇特魅力;2. 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够更多了解和关注青藏地区的发展。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青藏地区的小议文,表达对该地区的认识和情感;2. 收集青藏地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制作一份PPT,展示给同砚。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一位藏族同砚或老师来班级做报告,介绍更多关于青藏地区的文化和风土人情;2. 组织学生参与有关青藏地区的展览或活动,增进对该地区的实地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民族地区的尊重和理解。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认识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重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难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2.当地人们衣食住行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世界屋脊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被、、、横断山、环抱。
2.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有:自治区、青海省和省西部。
3.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1%,是一个的地区。
4.青藏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之称。
5. 为世界最雄伟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与交界,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此地,海拔8844.43米。
6.青藏地区气候类型为,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的“”。
7.青藏高原是我国、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还有我国第一大咸水湖:。
8.西藏首府拉萨有“”之称。
二、高寒牧业9.青藏地区有我国两大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主要畜种有、藏绵羊、藏山羊。
其中,有“高原之舟”之称。
10.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如谷地和谷地,称为。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豌豆。
11.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 ,牧民一般住在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
【课堂探究合作共赢】1. 读青藏在全国的位置图和图9-1-1青藏地区地形,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2)找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
(3)找出拉萨和西宁。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
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和最大湖泊-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