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金融】第一讲 金融证券交易者为什么要看《庄子》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12
庄子的核心思想_庄子的三言介绍庄子思想非常渊博深厚,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之远。
你问我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我觉得“道”和“自然”是他的思想里的核心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庄子的核心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思想家庄子的核心思想庄子主张尊崇天道,还提出了一个“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张。
那么这是啥意思呢,他觉得道是宇宙间所有事物的本源;此外在政治思想上他还倡导“无为而治”,就是说人应该对社会上的事物有一种超然的态度,管他什么乱七八糟的烦恼对他的心情并没有什么破坏力。
在天人关系上,他觉得要超脱社会的纲常伦理的束缚,把复归“自然”当做寄托身心的唯一门径。
先停一下啊,庄子在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现在嘴里所说的那个“自然”,他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
庄子所尊崇的是一种逍遥的人生态度,他喜欢自由无拘无束,不慕名利,同时还非常注重养生之道,做人做事不偏不倚顺其自然,让我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的人很是羡慕啊。
他的“逍遥处世”学说给后代留下的印象挺深刻的!他还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这个观点主张万物齐一,他认为世上的东西都没有客观的判断标准;同时他还觉得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一观点的辩证法思想挺强的。
庄子的三言介绍庄子曾经提出三言,并且加以运用,来着重表现出他超脱现实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理念。
他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表现他不同于寻常的理念和观点。
他的代表作《逍遥游》,就是这“三言”的交替使用,相互结合。
这样子的作品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三言的作品风潮,使很多人认同并且运用。
其中“寓言”“重言”是叙述描写手法,“卮言”是议论方法。
庄子的“三言”,不是简平常的并列关系,而是包扩和交叉的关系。
必须相互结合使用,才能表达。
这三言没有所谓的先后之分和主要之分,只能交融合并,互相辅助。
在特殊环境中,既不能用庄严,肃穆的言词来谈论,又不能玩笑似的说明,提示。
这就需要运用三言的方式来阐述了。
因此,《庄子》用“寓言”来广泛地表明事理,开拓思路,扩大影响范围,这是“以寓言为广”;用“重言”来使人信以为真,在潜于默化中乐于接受,这是“以重言为真”;用“卮言”来点悟、引用、发挥,这是“以卮言为曼衍”。
摘要《庄子》内篇涵盖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部分,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在《庄子》中,“道”是最高的概念。
虽然《庄子》内篇对“道”的直接描述很少,但毫无疑问,庄子所有的论证和寓言都是依道而发,并最终回归于“道”。
这是《庄子》内篇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将这七篇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
虽然这七篇并不是严格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除了“道”,这一重要概念外,“逍遥”、“自然”、“安命”、“物化”等也是其中的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由“道”而来,是庄子为了更好地阐述“道”所使用,它们和“道”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构筑了庄子思想的来源,使庄子思想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气魄和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
逍遥游的直入云天之境大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物化论使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区别和联系有了新的看法,不再一味地拘泥于封闭的过去,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本论文中,社会哲学和生命哲学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互相联系和贯通的。
社会哲学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为政治国两方面,对“安命”、“与君处”、“治政”等方面进行分析;生命哲学主要阐述庄子的生死观,由于庄子是依“道”而发,而“道”是任自然的,所以庄子的生死观也就是随顺自然的生死观:生与死是一个过程的两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生与死都是物化的结果,不必乐生悲死,生不足喜,死亦不足忧,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心境看待世间万物的生灭和流转。
庄子将肉身留在无奈、可悲的世间,精神却任逍遥在与造化者游的自由国度。
沉重的肉身无法飞翔,将庄子困在尘世;而飘逸的精神却让庄子悠闲自适得神游在“无何有之乡”,这是一种“撕裂”的人生,也是一种庄子式的升华人生!庄子的思想让人觉得庄子似乎是一个冷酷、孤傲的人。
但是透过庄子的这层外衣,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其实是一个外冷内热的性情中人,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人。
庄子第一章原文与解析庄子,名周,字子昼,道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奇才。
其代表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庄子》第一章的原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第一章原文如下:天地有大美,观止于天地;山林有穷艳,观止于山林;经纬有短长,观止于经纬;音声有宏细,观止于音声;动静有快徐,观止于动静;远近有近远,观止于远近;高下有上下,观止于高下;前后有先后,观止于前后;量能有多少,观止于量能;事理有是非,观止于事理。
庄子在这一章中通过列举天地、山林、经纬等事物的美和限制,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其局限性,没有绝对的完美和无限的才能。
他强调了人们应当以“观止”为准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不要追求过多,从而达到心灵的自在和宁静。
首先,庄子通过“观止于天地”来说明天地的大美并非无限。
天地之美在于其广袤辽阔的景象,但是这种美也是有始有终的,有一个界限。
同样地,山林、经纬、音声等事物也都有穷艳、短长和宏细之分,都不是无限的。
庄子进一步通过“观止于动静”来说明事物的速度和节奏也是有限的。
动静的快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快和绝对的慢。
他通过这种观点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快乐和兴奋,也不要过分厌倦安宁和静谧,而是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除此之外,庄子还通过“观止于远近”、“观止于高下”等来说明距离和位置的概念也是有限的。
远近、高下、前后等相对位置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没有绝对的近和远、高和低、前和后。
他提醒人们要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位置和距离,不要过于执着于自身的位置。
庄子还通过“观止于量能”、“观止于事理”来说明事物的能力和道理也是有限的。
人们的能力和理解力只能到达一定的程度,不可能无限扩展。
他呼吁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不追求过多的权力和知识。
庄子通过这些列举和观点,表达了他对人们的忠告和引导。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事物,不要被各种欲望所困扰,追求无限的才能和完美。
德本财末,经营智慧-庄子的商道精神来源:道德根文化园地之老子学院网址:/作者:水月鉴心众所周知,庄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哲人与学者。
《史记·货殖列传》引《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说明了商业是人类生存的必需行业之一。
作为一位达人,庄子是如何看待财富与经商的呢?在《庄子》一书中,直接论及财富与经商的并不多,大多是作为其思想观点的论据材料,与其他民生事象一起兼及提到的。
这些论述,有的出自庄子之口,有的则通过后学及他人之口发出,如:《庄子·至乐》云:“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这是说,富有的人,劳苦身体,努力工作,积聚了很多钱财而不能充分使用,这样对于护养自己的形体,岂不是背道而驰吗?指出世人不能将财富正确应用,亦不符合天道规律。
《徐无鬼》曰:“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是说以德施人称为圣,以财施人称为贤。
《盗跖》记载:“均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
……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
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财则不得,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指出均平是福,多余是害,凡物没有不是这样的,而财货更甚。
接着批评了一些人,为了求富逐利,所以积财高于墙而不知足,并且贪求不舍,可以说是取辱了;聚积财货而无所用,专意营求而不舍,满心烦恼,希求增多而不知止,可以说忧愁了;在家中就担心小偷窃贼,到外面就畏惧盗寇的伤害,里面筑墙修楼,严备强守,外面不敢独行,可以说是畏惧了;这六种,是天下的大害。
大家都忘记了而不去弄个明白,等到灾难到来,希望竭尽财富来保全性命,但求过一天太平日子也不可能。
解读《庄子》第一篇:解读《庄子》(一)重要的是故事所寓寄的思想。
鲲为什么要“化”?为什么能够化?鹏为什么能飞九万里?它在天上飞游中看到了什么?前面已说,鲲之所以要“化”,是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处境。
按照古代阴阳方位观念,常把北方说成“阴”,把南方说成“阳”。
这样我们就不妨说“北冥”象征阴冷沉滞的现实;“南冥”则意象着明朗轻松的理想。
试想,一条那么非同寻常的鱼,生活在在那么阴冷沉滞的水中,当然希望改变命运,而要改变命运,先要改变自己,于是鲲化成了鹏。
换个角度,如果不是鲲,而是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看到的那条优游自得的鱼,就只能在那条并不开阔的濠河中糊里糊涂地“乐”,就绝对不会想到“化”,也没有能力改变自己。
因为它小。
鲲想要改变自己,而且能够化而为鹏,真的改变了自己,继之鲲的化身“鹏”又能够从北冥飞到天池,离开那个阴冷沉滞的现实,没有别的因果,就在于鲲鹏之“大”。
这正是庄子极力铺陈夸张鲲鹏意象的原因。
鲲之“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形态,改变了自己的环境,也改变了眼界或境界。
在北冥为鲲的时候,它看到的是阴暗,嗅到的是腥臊,感到的是寒冷,触到的是沉滞,这是现实给定的限制。
一旦飞到了九万里之上的高空,眼界完全不同了,鹏看到了野马鼓荡云气氤氲,看到了清澈美丽的天池,看到一个“生物以息相吹”全新的生命世界。
原来天的颜色并不像地上看到的“苍苍”,对天的辽阔无际,无所至极,也再不会有任何惊诧疑虑。
(2)庄子逍遥游庄子三十三篇,以内篇居首,内七篇又以逍遥游居首。
逍遥游此篇实为庄子思想之代表,同时也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最足以表现其态度和为人风格。
「逍遥游」三字如何解释?自古各家解说不一,但是与其在字面上作推敲解释,不如从逍遥游本文中去探索其要旨。
逍遥游一文,就内容来说可以分成三部份。
第一部份,从「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藉由鲲鹏和蜩鸠的相比,来说明小大的差别。
第二部份从「故夫之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是本篇的正文、中心、和结论。
用庄子的思想来理解金融我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多事者。
因为一个承诺,只好出来搅和一番。
首先感恩这个科技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再感恩这个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在这里讲解《庄子与金融》。
最后,感恩一切,因我的存在源于这一切。
一、目前金融证券交易者的心理现状(一)去向何方在九年的金融证券交易生涯中,曾参加过很多培训,学习了大量的交易技术与技巧,同时也亏损过几十万,直到2-3年前才进入稳定盈利。
期间,也教过几个朋友学习金融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地感到,从事金融证券交易,并不单纯是磨练技巧与付出时间的问题,因为最根本之处在于心灵的承载。
前段时间,教一位朋友做外汇。
他拥有上亿资产,开了一个几万美元的账户。
我告诉他两个必须遵守的条件:每天最多只能做一笔,每次最多只能交易10K。
过了没几天,他在某一天中一下交易了两笔。
我提醒他:“你再这样做的话,我将不教你。
”他却不以为然:“我家有的是钱,没事的,亏一笔不就几十美元吗。
”又过了几天,他开始不用10K,而是一次交易了200K,并且盈利了,赚了1000美元,兴奋得两眼放光。
我再次提醒他,不能违背交易规则。
他却瞪着眼睛跟我说:“钱是我赚的,你不要再管我!”……直到有一天,他一晚上把自己的账户亏到了还剩几千美元……为什么?这来自于人性的弱点与不足,也是金融证券交易的原罪性所导致的---“激发人的贪心,把一个好人迅速变成一个贪心不足的人,最后控制不住自己而亏钱”。
……很多金融证券交易者在技术、技巧掌握到一定程度以后,都面临着下一步人生的选择……金融界的一位传奇人物---“敏捷的熊”杰西·利弗摩尔,他曾拥有上亿美元的资产(当时美国一年税收仅42亿美元)。
可是最后,他却在一家酒店的洗手间内举枪自杀,并留下一张纸条:“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为什么?因为金融证券交易者无论在交易过程,还是在人生的旅程中,始终面临着种种人性的弱点---人性中的贪婪、恐惧、焦虑、冷漠、自私、狂躁……的心灵陷阱。
《庄子》讲解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作者为战国时期的庄子。
本
书以寓言和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
内篇主要讨论人
的本性和自由解放的重要性。
庄子认为人应当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超越社会的约束和束缚。
他用许多寓言故事来说明自由的重要性,如
蝴蝶梦、大鹏展翅等。
他将现实世界看作虚幻、相对的,主张人们要
追求真理和自然的道。
外篇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庄子提出了“道”和“德”的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自然的道,而人应该顺应道来实现自己的德。
他反对人为干预自然的行为,主张放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而是顺应
自然的变化和节奏。
他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物和动物,表达了自己对
自然和人的思考。
杂篇则是庄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包括了他与其他思想家的对话
和辩论。
他与墨子、荀子等人辩论关于道和德的问题,展示了自己的
观点和思考。
《庄子》的思想独辟蹊径,主张放弃功利和物质追求,追求内心
的自由和平静。
他认为人应当超越一切烦恼和束缚,追求自由的境界。
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庄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思考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追求真理和自由的重要性。
这部经典著作无论对于哲学爱好者还是对于广大读者都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喜欢这本书里说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
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
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对人生的感悟如是,对命运的把握亦如是。
命运是个客观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依附于机遇。
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决定你的命运。
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还写道:“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
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
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闲暇时,我常常会这样想,生活中有许多如意或不如意的事,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杯饮料、一杯咖啡,有人嫌它平淡无滋味,有人喜欢它够爽够刺激,有人说它苦中自有香味。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愿望,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成为理想,邪恶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便成为贪念。
想起警示片中那些贪官们,其中不乏聪明有识之士,有些更是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
他们平地而起靠着才智、努力和机遇一步步走上高位,曾让多少人艳羡不已。
他们心中明知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明知一生前途一世英名将毁于此,却如赌徒般把自己作为赌资全身押上,如飞蛾扑火一去不回头,原因何在?又怎是一个“贪”字能够了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心态使然,是他们心中的许许多多不平衡在作怪。
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太少,因为看到自己的仕途已“结构性封顶”而下半辈子却还没做好打算,因为虽为高官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却比不上身旁的一个个老板,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昧着良心为自己为家人为身旁的人谋私利,不惜冒险以身试法去违反党纪国法,心存侥幸只想一旦“安全降落”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哪想到到头来两手空空身陷囹圄才感受到自由多可贵,原已拥有的一切有多珍惜!因而,究其原因是心态彻底颠覆了他们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浅析《庄子》所体现的人生哲理摘要:庄子是道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者,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延伸,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的思想中闪耀者智慧的火花,集中在作品《庄子》则显得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他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切高贵的品行及广大的思想,将在永恒历史的时空中,成为闪亮的明珠,也在各人的心田里,成为永恒的指引。
关键字:道;运动;逍遥游庄子的思想中有关于世界本源的认识和朴素的辩证法。
这可延伸为对物质本源性和世界运动规律的探讨,以及矛盾的观点。
在人生观方面,“庄子因处于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以上饱受战乱之苦,其思想也烙上了时代的印记”,①因此,他常常主张“无为”和“逍遥游”的人生态度,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苦难。
同时,在庄子思想中也存在一些唯心主义的思想,比如他人为“神不灭”,即精神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人的肉体虽死亡了,但精神却没有损伤。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有其进步而精深的一面,也有因历史的局限而产生的狭隘思想,我们取其精华以指导我们的现实人生。
笔者仅就庄子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做出探讨。
一. 庄子“道”的思想庄子在在《大宗师》中对“道”进行了描述:“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一方面,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产生万物的源头,而且具有无形,超时间,超时空,无所不在的特点。
这实际上于马克思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即道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且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也直接挑战了有神论的观点。
人们在广大的世界中寻找真理,需要借助“道”来指引,以到达真善美的境界。
客观的道与主观的道不是对立的,遵循了前者,必然会达到后者的境界。
学习哲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主要的意义,指导者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质。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被不同类型的人包裹着。
细小繁琐的琐事就是组成生活的各个分子,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别人的冷漠和不尊重而感到烦忧和神伤。
《庄子与金融》第一讲金融证券交易者为什么要看《庄子》(根据单中谦老师2010年2月23日“夜读《庄子》”讲座录音整理)一、目前金融证券交易者的心理现状(一) 去向何方(二) 寻根之旅二、《庄子》,带来了什么(一) 寻找心的力量(二) 慧眼看《庄子》(三) 核心第一篇(四) 《庄子》的妙意(五) 打算如何讲《庄子与金融》三、我们的使命(一) 成就巴菲特的秘密(二) 金融证券交易者的人生价值(三) 著书不为稻梁谋(四) 回归逍遥游我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多事者。
因为一个承诺,只好出来搅和一番。
首先感恩这个科技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再感恩这个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在这里讲解《庄子与金融》。
最后,感恩一切,因我的存在源于这一切。
一、目前金融证券交易者的心理现状(一)去向何方在九年的金融证券交易生涯中,曾参加过很多培训,学习了大量的交易技术与技巧,同时也亏损过几十万,直到2-3年前才进入稳定盈利。
期间,也教过几个朋友学习金融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地感到,从事金融证券交易,并不单纯是磨练技巧与付出时间的问题,因为最根本之处在于心灵的承载。
前段时间,教一位朋友做外汇。
他拥有上亿资产,开了一个几万美元的账户。
我告诉他两个必须遵守的条件:每天最多只能做一笔,每次最多只能交易10K。
过了没几天,他在某一天中一下交易了两笔。
我提醒他:“你再这样做的话,我将不教你。
”他却不以为然:“我家有的是钱,没事的,亏一笔不就几十美元吗。
”又过了几天,他开始不用10K,而是一次交易了200K,并且盈利了,赚了1000美元,兴奋得两眼放光。
我再次提醒他,不能违背交易规则。
他却瞪着眼睛跟我说:“钱是我赚的,你不要再管我!”……直到有一天,他一晚上把自己的账户亏到了还剩几千美元……为什么?这来自于人性的弱点与不足,也是金融证券交易的原罪性所导致的——“激发人的贪心,把一个好人迅速变成一个贪心不足的人,最后控制不住自己而亏钱”1[1]。
……很多金融证券交易者在技术、技巧掌握到一定程度以后,都面临着下一步人生的选择……金融界的一位传奇人物——“敏捷的熊”杰西·利弗摩尔,他曾拥有上亿美元的资产(当时美国一年税收仅42亿美元)。
可是最后,他却在一家酒店的洗手间内举枪自杀,并留下一张纸条:“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为什么?因为金融证券交易者无论在交易过程,还是在人生的旅程中,始终面临着种种人性的弱点——人性中的贪婪、恐惧、焦虑、冷漠、自私、狂躁……的心灵陷阱。
这重重考验只要有一个过不去,依然无法达到身、心、财务的真正自由。
1[1]参见单中谦著《心灵交易的秘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第208页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无不用极、用术的无序掠夺中,自私、冷漠、仇视等负面力量正在加强。
而金融证券交易像一个黑色的庞大漩涡,人们身陷其中,人性中的贪婪、恐惧、焦虑被极度放大2[2]。
即使如此,每天依然有数不清的人怀揣梦想,前赴后继地闯入金融市场,成为一堆堆的炮灰……放眼当今的金融行业,充斥着各种负面的情绪,极度放大的贪心与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模式,逐渐累积,催生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对于一名金融证券交易者,究竟何去何从,前进的方向在哪里?(二)寻根之旅作为一名金融证券交易者,为什么要看《庄子》?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谈论一下,金融证券交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是为了成亿万富翁?还是为了受人尊敬?还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在达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愿意付出什么?究竟又付出了什么?……“曾经说过,金融是一个卖念头(想法)的行业。
2[2]参见单中谦著《心灵交易的秘密》,“心灵交易学习者的声明”:我深知金融交易的原罪性——人性中贪婪、恐惧、焦虑会被极度放大,也深知这世界正处于无不用极的无序掠夺中,自私、冷漠、仇视等负面力量正在加强。
我发誓:无任何借口地承载人们的一切错误与交易中的一切可能性,积极接受一切困难与挑战,坚定不移,直至成功。
我发誓:将格物致知地学习金融专业知识,严格执行自我修正计划,彻底改正人性弱点,直到成为终生的交易习惯与生活习惯,永不放弃。
我发誓:用浪漫博爱,来承载市场账户的变化。
用严谨淡泊,来做好每一笔交易。
认真地规划每一天、每一周……,处理好每件细微的事情……,直到成为金融交易界第一流的操盘手。
我无悔地恪守自己的誓言,愿意继承中国五千年的德行文化,展示出一名合格心灵交易者“感恩天地正气之蕴化,弥补内心深处之不足,影响人们走向身、心、财务真正自由与心灵和谐,体现出人类本有的至善、积极、承载”的人格魅力,永不舍弃。
用无私的爱,给世界带来永恒的快乐。
一个金融证券交易人员,卖的只是自己的一个念头(想法)。
所不同的是,这个念头(想法)的价值是多少?有的人的一个想法是盈利2个亿,有的人的一个想法则是亏损1000万……”3[3]巴菲特清仓中石油的那一念心动的想法,价值几十亿美元,那我们的想法又值多少钱?一个正确、合理的想法来自于什么?到今天,各类金融书籍多得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一本书能告诉人们这一切的真正答案。
翻开世界文化的演化史,会发现,西方的文化是在批判、否定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前进。
比如:在物理学上,伽利略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牛顿否定了伽利略,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霍金又否定了爱因斯坦……而中国的文化演化史却不是这样。
我们无法超越古圣先贤,始终是在向他们学习,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当我们痛苦、迷茫的时候,当我们彷徨、无助的时候,我们会自然地重新打开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从中汲取营养,找寻答案……在这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解决一切金融证券交易陷阱与问题的真正答案,隐藏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
作为一名金融证券交易者,不仅要去看《庄子》,更应该静下心去深入了解、体悟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二、《庄子》,带来了什么(一)寻找心的力量此前,我曾讲解过很多书籍,但感到最难讲的就是古人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古代的文学是用字来表现心,而现代的文学是用心来表现字。
3[3]参见单中谦著《心灵交易的秘密》,第70页其次,思维模式的不同。
古人是先看内心,后看表象;现代人则是先看表象,后看内心。
因此,大家在学习《庄子》时,要想契入其中,至少应先读《庄子》10遍(读“内篇”就可以了)。
如何读呢?首先,不看注解连续读3遍,之后对照原文看一下注解,然后再接着读,要读出古文的那种韵味。
在这里,推荐大家看一下清朝宣颖所著《南华经解》。
熟悉他所做的注解,之后押着韵读诵原文。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4[4]《庄子》的文章不在于表面文字的理解,关键在于悟。
慢慢地,大家会发现,自己的思想深处有一种灵动的智慧,那就是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心是有力量的。
(二)慧眼看《庄子》历代针对《庄子》所做的注解、讲解的著作非常之多。
这次讲《庄子》,并不是对《庄子》进行学术方面的研讨,而是偏重于金融证券交易,也就是探讨金融证券交易者如何通过学习《庄子》,一步一步到达金融证券交易的最高境界。
我们在讲解中,将尽可能地将庄子所讲的那些寓言与比喻,拉到K线、趋势线上去,拉到明天的市场走向上去……希望大家保持一双慧眼,去看待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的相容、和谐。
(三)核心第一篇4[4]参见宋·陆游《示子遹》诗《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因为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肯定是庄子所写,也是最有价值的。
所以,这次《庄子与金融》的讲解,是以“内篇”为主。
古人著书立说写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
而这个中心思想多数是在第一篇里。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论语》。
而《论语》的核心,便在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么,《庄子》的核心在哪里?是在第一篇《逍遥游》中。
《逍遥游》的核心则是在这句话:“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因此,这是整部《庄子》核心中的核心。
何为逍遥游?体现在金融证券交易这个行业,便是达到长久、稳定盈利,获得终生身、心、财务的真正自由。
而不是一夜暴富,一夜暴亏,像“敏捷的熊”那样。
(四)《庄子》的妙意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在小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陪着妈妈去看牙医,不料她妈妈在看牙时心脏病发作,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此后,这个阴影在她心中挥之不去,她一直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为著名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有一天,她被牙痛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的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然而,意外的事情却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的伦敦报纸在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语: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因为学习《庄子》,就是去掉内心这种种不和谐的想法,不让它们控制住自己。
这是《庄子》的妙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5]见过很多从事金融证券交易的朋友,之所以一直无法从这个行业走出来,获得稳定盈利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少这种超然物外的、纯一的心灵体悟与精神境界。
读《庄子》,不是读其中的故事,而是透过一个个故事,深入到庄子的内心世界,看看生活在几千年前的这位老朋友,给我们带来震撼心灵的东西。
(五)打算如何讲《庄子与金融》天下万事,本是一回事,时空中所有正确的方法,本是一种方法。
因此,读明白一本《庄子》,也就是学会所有的正确的金融证券交易方法了。
下面我们看一下《庄子》能告诉我们什么?第1篇金融证券实盘交易者能从《逍遥游》中学到什么(1)主要讲证券交易者的人生根本落脚点(终生目标)是什么?为什么?(2)在达到终生目标的过程中,内心变化的依据是什么?(3)证券交易者因自己根本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几种类别与差距。
(4)什么是金融证券交易中的顺势而为,顺什么势?(5)成为交易最高境界与一般交易的思维差距是什么?顺势而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6)圣人之心,圣人行事,看金融交易者最终交易的心态(7)用无用之用,行无行之行的逍遥游的境界——达到身、心、财务的真正自由。
5[5]参见宋·苏轼《题西林壁》诗第2篇《齐物论》的K线(1)如何从“吾丧我”,到“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过程中,认识K线的秘密。
(2)一切动(包括K线、账户、内心)的根本是什么?(3)金融市场中的证券交易者面面观。
做金融的主体目的是什么?(4)如何看待汇评、专家分析……一切外面的影响?为什么保持思维的独立性?(5)如何用朝三暮四说明市场、账户的变化影响众人心的可笑性?为什么要这样看?(6)提出《齐物论》的最高境界:心、账户、市场合一的理念是什么?所有的变化不离主体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真正的亏赢变化?(7)为什么能用德载物、载财、载账户的方法跳出依赖对一切外相依赖,做到身、心、财务的真正自由?第3篇《养生主》中建立正确的交易理念与交易系统(1)从《养生主》篇中,通过学习舍形去智,避实就虚的交易心理素质,在交易中如何达到如庖丁解牛一样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交易理念,和如何保持自己交易理念的完整?如何建立永不亏损的证券交易系统?(2)为什么说用有限的生命追逐表相上的无限是不明智的,从而设定心灵承载的目标,而不是索取无限的金钱。